標籤存檔: 讚美上帝

感恩,在每一個稀鬆平常或崎嶇波折的日子

作者:驚悅    有聲播讀:小七

 

《福音真義》的作者在該書中有過一段記述,記錄作者在大學畢業前夕,與兩位好友一同去徒步,當他們站在高山之上,看著上帝所造的山川,他們不禁開口唱道:「主啊我上帝,我每逢舉目觀看,禰手所造,一切奇妙大功······」這段文字給了我極大的提醒:我們欣賞上帝所造之物的終極回應應當是讚美。

當我和丈夫蜜月旅行的時候,這段文字也提醒著我,沉浸在美景之中的時候不要忘記讚美造物主。所以當我們坐在長椅上看著眼前的山海之景,我們也同聲唱出那首《禰真偉大》,坐在樹蔭下,看著眼前被風吹拂的海面,唱著讚美的歌,景還是那片景,而我的心中卻湧出了一份說不出的喜樂,那是受造物盡上自己的本分去敬拜造物主的喜樂。

 

 

我在做幼兒園老師的時候,會經常帶著孩子們去戶外「探險」,在城市中發現上帝的創造。城市裡長大的孩子會因為在夜空中看到三顆星星而興奮不已。他們不知道的是,沒有通明燈火的鄉村,星星布滿天空,那是現在城市裡已經看不到的景色。孩子們不懂美學,但他們有一雙能夠發現美的眼睛,能夠單純地欣賞上帝創造的美好。他們願意駐足觀察路旁的螞蟻,欣賞水裡的魚,也願意和夥伴們一起在樹蔭下唱一首讚美的歌兒。而在城市中忙碌穿梭的我們,時常被生活的重擔壓得忘記了「初心」,我們實在應當重拾那顆孩童般純粹的讚美之心。

有一天我在靈修時,被「稱頌」「讚美」這樣的文字所吸引,默想中我發現自己喜歡在經文中尋求「別樣」帶領,卻常常忽略了造物主對我最根本的呼召——就是讚美祂。而敬拜這樣的事對我們來說似乎太微不足道,不如在某個事工上大展拳腳來得「有價值」。但是《威斯敏斯特要理問答》的第一問就是「問:人活著的主要目的是什麼?」「答:人活著的主要目的就是榮耀上帝,永遠以祂為樂。」

 

 

我們很容易在順境中讚美。但是上帝呼召我們,乃是要在任何時候任何處境都要讚美祂。今年的6月到9月,是我目前為止經歷最掙扎的四個月。搬家的瑣碎,孕晚期的疲憊,對兒子腹瀉遲遲沒有好轉的擔憂,讓我一次次陷入憂鬱與恐懼的境地。白天我可以正常進行一天的活動,但是到了晚上,看著熟睡的兒子,他的腸鳴聲都會讓我從睡夢中驚醒,然後難以入眠。我曾在這樣的掙扎中等到天亮,我在心中呼求上帝,我切切地呼求,但是卻沒有一絲安慰。

那時候的我難以發自內心地讚美。我似乎早已將一個受造物的本性拋諸腦後,我只想上帝滿足我的心愿,就是讓孩子痊癒,不再有一絲身體上的不適。然而上帝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當我的眼睛從上帝身上轉離,只看向身體不適的兒子時,我除了恐懼就是痛苦。終於又一次在半夜醒來時,我難以承受心中的重擔,來到窗前,拿起聖經,開始讀上帝的話。那一刻我開始理解詩人的禱告所說,「我在患難之日尋求主,我在夜間不住地舉手禱告,我的心不肯受安慰。」(詩篇77篇2節)。上帝借著《馬太福音》中,主回應大麻風病人請求的記載來安慰我的心,彷彿那句「我肯,你潔凈了吧!」(馬太福音8章3節),也是主在對我說,「我肯。我聽到了你的懇求,我也願意醫治你的孩子。」

當我陷在痛苦掙扎中,看著反覆腹瀉不見好轉的孩子時,好像上帝並沒有與我同在,祂也並沒有垂聽的我禱告。但事實並非如此。上帝借著弟兄姐妹給予了我們切實的愛與幫助。上帝借著弟兄姐妹的禱告、探訪以及許多真實的幫助來堅固我軟弱的信心。當我為孩子生病責備自己沒有經驗時,有安慰我的姊妹說,「有經驗的父母孩子也生病。」

就這樣簡單一句的話大大地寬慰了我的心。當我們要去醫院時,有開車接送我們的弟兄姐妹;當孩子腹瀉脫水,我們像無頭蒼蠅一樣衝到醫院時,有在醫院的姐妹一路幫助我們,非常細膩,我們想不到的需要她都為我們預備妥當。其實上帝不就是這樣,在每一件事上顧念我們的軟弱與需要嗎?我們雖看不見祂,祂卻借著一切可見的人事物來深切帝愛著我們。

 

 

當我的眼光從環境轉向上帝,在丈夫像往常一樣帶著我與孩子家庭敬拜的時候,當我開始唱起詩歌讚美祂,我意識到上帝就在這裡,就在我的家中。我敬拜的對象一直與我同在。就像一首兒童詩歌所唱,「有主在我船上我就不怕風浪。」重點不該是風浪,而是主在船上。

出於人的罪性與軟弱,我們在憂傷困苦中時埋怨似乎比感恩容易,但正如我們的牧者在講道中所說的「風最大的時候,恰恰是我們應該揚帆起航的時候。」風浪最大的時候也應當是我們頌讚的聲音最大的時候。無論我們想或者不想讚美祂,那位創造萬有也掌管風浪的主,祂在任何時候都配得我們的敬拜,我們也實在應當操練,帶著一刻感恩與讚美的心度過每一個或稀鬆平常或崎嶇波折的日子。讓我們一同感恩與讚美,不止在感恩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