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遺棄

被生母遺棄的我相信自己並沒有被忘記(有聲中文)

作者:Ryan Zies ,美國

翻譯:Patty Song,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若是有人不再關心你……

有人離你而去……

有人不再認你……

若是你的親生母親從你的生活中消失得無影無蹤,你要怎麼辦呢?

被遺棄

老實說,我一直在努力思考這個詞——「被遺棄」。在我的出生證明上很醒目寫著這個詞。「被遺棄」一詞在字典上的解釋是「沒有必要的保護、照料或支持而被遺棄」。或是「由主人留下的,不再持有或想起的。」

定義中描述的一切都與我的經歷吻合,但我認為我最需要思考或深究的部分是它說的「不再持有或想起」。……不再想起?哎喲!這個字眼太讓人難受了。

你能想像,一個懷胎九月的母親,通過剖腹產把孩子生下來,然後就再也不會想起自己的孩子是怎樣的一幅場景。我很難相信我的生母從1984年11月13日起就再也沒有想過我。事實上,我全心全意地相信她有想起我,還有她在那時所做的決定。

儘管如此,我的故事卻還是以「放棄」開始,這是我故事的一部分,但它並不是我故事的結束。1984年11月13日,我被留在韓國首爾郊外的一家診所里,這只是上帝在我還沒來得及呼吸的時候就為我的故事發展所設計的一個細節。

Ryan的出生證明

 

 

人生的艱難抉擇

那時,在韓國首爾,墮胎是被人們所接受的。有統計數據指出,當時有超過50萬人墮胎,只有超過65萬嬰孩能來到人世。這意味著,每懷一個孩子,孩子實際出生的幾率只有57%。我是43%的流產率中倖存下來的少數幸運兒之一。

1984年11月13日,我的生母在首爾郊外的一家診所分娩。她把我遺棄在現場,當時也沒有留下任何關於她是誰的痕迹或記錄。

我的出生證明上赫然顯示著:「生身母親在(首爾市江東區松奈堂的東銀診所)生下孩子後,掩蓋了自己的行蹤。診所試圖與親生父母取得聯繫,但她走了。」於是,我便被放在領養院了。

慢慢回家路

在我出生前,同時,在世界的另一端——芝加哥郊外一個幾乎全是白人的小鎮上,上帝已經開始精心設計我人生故事的細節。

傑夫和莎莉是高中情侶,在傑夫18歲莎莉20歲時,他們結婚,但婚後多年來卻一直沒有孩子。直到莎莉無意中聽到一位同事談論領養問題後,他們才在伊利諾伊州芝加哥找到Bethany Christian Services。雖然那時領養不是件易事,而且親戚們也都建議不要收養另一個種族的孩子,但他們還是堅持了下來。

最終意見達成一致,決定收養。當他們在芝加哥申請和提交收養文件時,世界的另一邊,我被懷上了。上帝知道我會成為傑夫和薩利的孩子,於是安排好時間讓它發生。

1985年2月14日(情人節),我從韓國首爾飛往伊利諾伊州芝加哥,那時我才三個月大。當時的收養程序比較簡單。收養機構Bethany Christian Services和HoltInternational把我和其他嬰兒放在韓國的一架飛機上,每個嬰兒手上戴了兩個手鐲,一個手鐲上是出生醫院信息,另一個手鐲上是養父母的名字。隨後,我們在空乘和空姐細心的照顧中,開始了長達13個小時的「空中飛行」,最後,終於抵達芝加哥。

當飛機降落在芝加哥時,我的養母莉莎和其他四位養母登上飛機,找到帶著相配識別手鐲的嬰兒,他們第一次見到了他們的孩子。

我媽媽總說我是她收到過的最棒的情人節禮物。每年她都會通過給我寫一張卡片,送一份禮物來慶祝我的「回家日」。我的收養故事確實是一個令人驚異和美麗的故事,但這背後則是指向了一件更大的事——一個關於愛、目的和遠見的偉大故事。

Jeff 、 Sally 和小Ryan

 

 

握著我們的手

我開始逐漸認識到,我們的上帝對祂的每一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計劃和旨意。當我被懷孕並在生母子宮裡成長時,是祂一直在保護我。

「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處被聯絡,那時我的形體並不向你隱藏。我未成形的體質,你的眼早已看見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寫在你的冊上了。」(詩篇139篇13-16節)

我生母受孕 、懷孕的故事可能永遠不會被人知道。但我卻知道,上帝是如何保護我的生命的。

是上帝給了我生母勇氣來保護和挽救我的生命(我的生母差點就成為43%墮胎者中的一員。)在祂的幫助下,生母忍耐了九個月的懷孕之苦——痛苦、失眠、情感依戀、心靈的撕裂以及為了留下我而與他人發生的衝突等等。生母考慮到她在生活中無力撫養和支持我,但同時,她希望我能被好人家收養,所以做了放棄我的決定。

我的生母為了我能有更好的生活放棄我。她給了我一個機會。

我的人生故事本來很可能是被遺棄在韓國的那家診所。但我的命運被上帝反轉。我的生命被存留是為要成就上帝在我生命中的旨意。馬太福音22章37節總結了祂對我們的旨意,「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

看到上帝如何將一個充斥著失望、悲傷、掙扎和痛苦的局面反轉成一個被選擇和擁有歸屬感的結局,這讓我能夠自由地生活,同時,也讓我知道上帝可以利用任何環境來成就祂的目的。

是的,上帝可以利用任何環境來成就祂的目的。

當我回首往事時,我深知自己是為著一個特定目的而「獨特並奇妙地被創造」的。我所經歷的一切都是人生旅程的一部分,我相信上帝會使用我的經歷去榮耀祂自己的名。

我希望無論是誰,當你讀到這裡時,請務必知道這一真理——這世界總是想定義你是誰。你很可能會被世界誘惑,憑著你的處境和經驗,去決定要相信什麼或者思考自己該如何生活。

但我想讓你知道,上帝看見了你。祂認識你。你並不孤單。從你生命的開始上帝就認識你。環境會誘惑你,讓你不再定睛耶穌,但是當你選擇真正信任你的天父時,你就知道沒有什麼能奪取你真正的身份。你是被愛著的。你是被珍惜的。你是上帝的孩子。祂永遠不會離開你。祂現在就坐在你旁邊,對,這才是真正的你。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為愛而生

因先天疾病被遺棄的他說:「上帝差派每個人來到世界上都有使命」

文字:殷敏,馬來西亞
口述:趙摩西,中國

 

1998年6月21日,一名剛出生兩個月的嬰兒被父母放在盒子里,遺棄在了一家醫院門口。一對夫妻找到他後決定收養他,並為他取名趙摩西。

來自中國山西的趙摩西出生時患有脊膜膨出。這是一種先天性神經系統發育畸形,會令患兒背部起一個像水球般的囊性包塊,並出現局部皮膚破潰、感染,也可能引起嚴重的神經併發症和後遺症,包括認知功能障礙、癲癇、肢體功能癱瘓等,常常導致新生兒殘廢甚至致死。

在決定收養患病的趙摩西之前,他的養母遭到了朋友們的質疑,但借著禱告,上帝讓她知道需要把趙摩西留下來。

 

幾次大手術

趙摩西經歷人生第一次大手術時,只有兩個月大,他回憶說,在當時的醫療水準並沒有太先進,因此進行脊膜膨出手術的死亡機率很高,即使康復也會出現後遺症。

上帝保留了他的性命,而且手術後一直到5歲,他的行動也看似一切正常,沒有任何問題。然而他說,在他5歲以後後遺症開始出現。他罹患馬蹄足,即足部及腳踝會內翻。於是他在8歲那年再次進入手術室為腳部動手術,打了兩個月的石膏。

年紀小小的趙摩西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被推進手術室,但他記得媽媽跟他說:「你的命是上帝給的,所以上帝會對你負責,祂會一直對你負責,所以不用擔心。」

手術後,他花了快一年的時間,像小孩一樣,從爬行開始重新學走路。

除了腳部,他的膀胱在5歲之後也開始出現異常。他控制不住自己的大小便,所以他必須穿戴紙尿褲直到15歲。成長過程中他因為覺得丟人,一直試圖掩蓋希望不會被人發現。

直到15歲那年,他的一位基督徒老師,與他共同為這個問題禱告。那天晚上,他決定把紙尿褲丟掉,並在之後的時間裡慢慢控制上廁所的時間,情況越來越往好的方向發展,現在他也不用再帶紙尿褲了。

雖然經歷了兩次大型手術,但趙摩西的腳還是有問題,所以2017年1月他再進行了一次腳部手術,將鋼釘植入腳中。

 

我是誰,我屬於哪裡?

談到家庭,趙摩西說,他小時候曾經問媽媽,自己是不是從垃圾桶撿回來的。而媽媽也從沒有隱瞞他孤兒的身分,告訴他:「你不是媽媽親生,但因為上帝愛你,所以上帝讓我把你帶到家裡。」

趙摩西坦言,在得知自己是孤兒後,一開始會難受,感覺自己不屬於這個家庭也不屬於這裡。在成長過程中,也曾出現壓抑的行為,深怕自己如果表現不好,父母可能會不要他。但收養他的父母一直對他疼愛有加,讓他能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中長大。

媽媽一直在趙摩西的基督信仰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只讓他有機會接觸上帝,也讓他知道上帝在他身上有更好的計畫。

趙摩西說,媽媽曾經告訴他一件很神奇的事。在他1歲的時候,有一次家裡在播放電影《耶穌受難記》,在看到耶穌被釘十字架的那一幕,他竟然開始哭。

另外,因為看到耶穌醫治百姓時會按手在他們身上,有一次趙摩西跟著媽媽去醫院,看到一位瞎眼的爺爺,不知道為什麼,但他就走到爺爺面前,把手按在爺爺的眼睛上為他禱告。

他也說,幼兒園的時候,他每天都會到廁所禱告,即使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但他堅信上帝會聽見。

身體上的疾病也影響到了趙摩西的學業。他因為在8歲那年要動手術,所以晚一年入學。上學時又打石膏,需靠輪椅代步。當時他的想法是,朋友都在玩,只有我坐輪椅,很沒面子。

晚入學也被老師認為是學習遲緩的學生。因為得不到學校老師的認可,所以他小時候對學習很沒有信心。

後來更被同學發現他穿戴紙尿褲,使他面對了很多來自同儕之間的壓力。

「那時候,我經常在晚上哭,質問為什麼上帝會這樣對我,一個又一個的手術讓我很疑惑為什麼上帝要讓我經歷這些。在我印象中,基督徒應該是被祝福的,但我卻感覺自己一直被傷害。」

因為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跟別人不一樣,也認為世界對他不公布,所以他曾在8歲的時候向媽媽哭訴,而媽媽則不斷地向他解釋上帝對他的愛。

「很多次都有想要放棄的念頭,但媽媽一直告訴我,你不知道上帝在你身上的計畫是什麼,所以最後我都還是會重新站起來。」

即便對信仰感到灰心,但在成長過程中上帝也帶領他認識很多願意幫助他的人,讓他慢慢發覺上帝可能對他有另一個計畫。

「我跟上帝禱告說,既然我的腳是這樣,我會盡我全力用上帝給我的腳做出更多事。」

 

用努力證明自己?

 

趙摩西13歲進入全英語教育國中就讀,英文底子不好的他,在學習上也受到了一些打擊。因為英文程度不夠好,他被分到了較低階的學習班,同班同學都比他小。因為是班裡最大孩子的原因,他要照顧年齡比他小的同學。這讓他抱怨「為什麼一直要我承擔責任」。

後來他成功在學習上追到了與他同齡的班級,但是也會因為英語發音過於中式而被同學嘻笑。可上帝還是使用他,讓他在15歲那年有機會為一家孤兒院的外國人院長擔任口頭翻譯。

趙摩西說,國三那年有一位老師鼓勵他嘗試用另一種方式看待自己是孤兒的經歷,並告訴他,他有著一般人所沒有的見證。

老師說,世界上很多的孩子雖然有父母,但因為跟父母關係不好,所以內心是一顆孤兒的靈。

「你是真正的孤兒,所以你能夠知道他們怎麼想,體會得到他們那種想被鼓勵的感覺。把你的經歷看作是上帝給你的鑰匙,打開大家的心結。」

因此,趙摩西說,他也一直嘗試分享自己的故事,為別人帶來正能量。

另外,他也說,在國中的時候,他參加了學校的服務隊,學校周六舉辦家長會議時,他需要負責帶領十幾個5至12歲的孩童,為他們講聖經故事。

這個服務隊每年會頒獎給優秀的服務學生,所以他努力證明自己,讓大家看到他的能力和用心。加入服務隊的第二年,大家都覺得他會得到大獎,然而最後獎項卻頒給了另一個女生。

他當時非常難受,感覺尊嚴被拿走了。但回家的路上,媽媽問了趙摩西一個問題:「你做的工作是在為上帝做,還是在為自己?」

這個問題點醒了他,因為他發現他是在為自己而做。

「第三年,我對上帝說對不起,我太自私了,太想要證明自己,但其實不需要,所以我願意單純地帶孩子。」

那年,服務大獎頒給了趙摩西和與他一同服事的同伴。

回想這件事,他說,上帝讓他認知到自己算不了什麼,如果沒有上帝,他可能在2個月大的時候就會因為疾病而離世,從頭到尾都是上帝的恩典。

進入高中後,還是有許多生命的功課等著趙摩西。他想加入學生理事會,競選主席,但那年他卻在練習籃球的時候受傷了,造成腳骨斷裂,於是老師勸他休息,讓他無法參選。

後來他進入學校的校園商店服務。到了第二年,他還是希望可以加入學生理事會,一班只有4個名額,但他的班有5位候選人,這時候他服務的校園商店負責老師說,商店急需男生,所以把他留在商店,讓他又錯失了進入學生理事會的機會。

即使傷心失望,但趙摩西說,上帝在過程中也教導他,讓他學會整理貨物和清單,也因此變得更為細心。

隨著他的順服,上帝開始把很多職務擺放在他身上,他開始被選為校隊的組長,也被選為社團的部長。

 

完成上帝給我的使命

 

「你願意放下自己,上帝會把很多東西加添給你。雖然我不能接受上帝要我承受那麼多的痛苦,但是如果上帝在我身上沒有旨意,祂不會讓我承受那麼多的。」

趙摩西高中畢業後,到新加坡一家基督教學院進修藝術和科學高級文憑(Advanced diploma in liberal art and science),隨後他回到中國,在一所英語學校參與青少年的服侍,因為自己對中國青少年有負擔。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做信徒的榜樣。」(提摩太前書4章12節)。

趙摩西說,上帝差派每個人來到世界上都有使命,不要被眼前的困難所阻擋,而選擇放棄,這會失去祝福,因此他鼓勵年輕人不應該小看上帝所給的恩賜。

「我承受過很多困難、羞辱、身體上的折磨,各種困難和限制,我撐下來,不是為了證明自己多厲害,而是為了完成上帝給我的使命。」

 

 

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黑暗中的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