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醫治

身為心理輔導員的我,自己卻深陷焦慮

作者:Adiemus Seah

翻譯:Anna

有聲播讀:洋瀾

 

 

 

「抱歉,你的狀況沒有治癒方法。」這是我最不想從醫生口中聽到的話。那年的我28歲。

「但是好在你可以通過吃藥控制住癥狀。因為你得的是慢性病,只要你能感受到癥狀存在就要每天服藥。」他說。

接著醫生列出我要忌口的食物——避免油炸和酸性食物。我能吃的食物都是些清淡無味的;要麼是清蒸蔬菜,要麼是清蒸魚。他還告訴我要避免壓力過大(好像壓力是一個人可以控制的因素一樣)

這個診斷令我吃驚、困惑和憤怒。

我一直以為自己很健康

我一直以為我身體健康。我定期運動、飲食平衡、不抽煙不喝酒。

但是突然有一天,我開始嚴重噁心嘔吐。剛開始我沒放心上,以為只是胃裡細菌感染或者工作壓力大所致。

那時,我是我們大學輔導諮詢部的主任。這是一個有挑戰性的工作,需要面對精神方面有問題的學生,訓練員工如何幫助有行為障礙的學生,並帶領著一支諮詢師團隊,制定政策和程序,參加會議,寫報告,組織活動,處理一些異常事件。

但是我喜歡我的工作。所以我回憶不出是哪一個具體的事件導致了我開始嚴重嘔吐。

然而,六個月的時間裡,我因著嚴重噁心、嘔吐、心悸、大喘氣、劇烈胸痛、頭疼、失眠等問題不斷進進出出同一家醫院。我吐得太嚴重了,導致我無法進食,不得不住院靜脈輸液來避免營養不良和脫水。醫生給我做了很多檢查、掃描和X光。

最終我被確診為慢性消化系統紊亂,我的生活很快就被我的吃藥時間表打亂了。

每天早晨我需要五點就起床吃藥,之後再拖著疲憊的身體去上班。藥物和嚴格的飲食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的癥狀得到緩解,但是我仍舊會心悸、大喘氣和失眠。因著有氣短和心臟病發作的徵兆,我8周內住院了五次。

這不僅僅只是身體上的狀況。作為一個精神問題方面的臨床醫師,我深知自己不僅僅是身體出了問題。我還有抑鬱的癥狀。我開始離群索居,早晨起床困難,腦子裡充滿對於現在和未來的消極想法。我一貫喜歡做的事現在對我來說索然無味。我甚至一度想到自殺。

但是我不願意承認和接受這個事實。我無法想像我居然會遭受焦慮和抑鬱的困擾。我是輔導諮詢部的主任,幫助那些經歷巨大壓力、抑鬱、焦慮等精神健康問題和面臨其他生活挑戰的人們。並且我在我們大學、醫院和社區還負責開展精神健康知識的培訓。我當然能夠處理和搞定自己的焦慮呀!

此外,作為基督徒,我相信上帝復活和醫治的大能。當然,上帝的大能遠大過慢性病和焦慮的威力,我堅信如果多次禁食、迫切禱告,背下更多的經文,有更大的信心(這些我都嘗試了),上帝就會醫治拯救我。但是內心深處,我努力尋求上帝的各種方式卻源於我的自義、自救和想要操控上帝給我我想要的結果。我沒能完全依賴上帝的主權和大能(但以理書3章16-20節;雅各書1章2-4節)。

諷刺的是,我雖然可以向我的諮詢者們給出同情、理解和接納,但我卻不知道該向誰求助,對自己非常嚴苛,無法接受我的精神狀況問題。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在與焦慮、慢性疾病和乏力鬥爭的過程中,我的自尊和自信開始崩塌,恐懼和自我懷疑慢慢襲來。

我很猶豫要不要跟人分享自己的狀態(包括我的妻子),我感覺自己在孤軍奮戰。

我很容易接納自己身體狀態的診斷,卻不願意承認自己有精神方面有問題,原因是大家普遍覺得有精神障礙是一種恥辱。但是在我評估過精神問題對我和我周圍的人產生的影響並考慮了我可以為健康做出的選擇時,我慢慢接受了這個事實:我的確被焦慮所困。

在焦慮中生活,外加慢性病,挑戰著我對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的態度和看法。

例如,我發現自己原來下意識里有很多誤解,比如我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假冒偽善的人,因為身為精神健康方面的專家我卻不能幫助自己,而且我認為如果我有精神方面的問題,我的未來就會暗淡無望。

我當時並不知道,事後才醒悟過來,我成年後的焦慮症與我童年的經歷有很大關係。

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並不美好。在我小學階段大部分時間我的家裡沒有電和自來水。我的父母努力工作才夠勉強養家。雖然我們家境並不寬裕,但父母愛我們、關心我們,所以我非常幸福滿足。

但是後來一次意外打破了這一切,我的家庭破碎了。作為一個孩子,我親眼經歷了這些創傷性事件,並試圖通過努力成為一名傑出的成功者來掩蓋內心的創傷和焦慮。我不得不讓自己出類拔萃以化解自己的情感傷痛和焦慮。

我整個青少年時期都學習優異、擅於與人交往。我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但是內心卻深藏著兒時的傷痛。回憶過往,我意識不到自己有過焦慮和抑鬱的明顯徵兆和癥狀。所以我滿不在乎,生活仍舊繼續,雖然傷痛仍在。高中畢業後,我去了澳大利亞繼續學習,大學畢業後找到了一份工作,後來走進婚姻。

我認為我已經忘掉了那段經歷。卻不曾想它會在後來的生活中又浮出水面。

轉折點

「我感覺很糟糕,我需要幫助,」趴在馬桶旁吐了1000次之後我終於對妻子開口求助。那是2004年,我們新婚不久。這之前她已經看我吐了無數次了(很難堪的場面),好幾次把我緊急送到醫院,照顧我,和我一起徹夜禱告。

最終我向她承認除了身體的問題,我還在經歷焦慮。這真是一個轉折點,把我引向基督里的新生命(哥林多後書5章17節)。

在人生的至暗時刻,我意識到我有兩種選擇:獨自戰鬥,或者與上帝和愛我的人並肩作戰。我知道上帝的愛超乎我所想(約翰福音3章16節),而且上帝造我有一個特別的計劃和目的(耶利米書29章11節),儘管這個世界充滿無盡的痛苦和苦難(約翰福音16章33節;彼得前書1章6-7節;雅各書1章2-4節;羅馬書5章3節;哥林多後書4章16-18節)。我清楚我的角色是使用上帝所賜的才能、訓練、資源和個人經歷,透過輔導去幫助別人。

求助他人

所以我跪下禱告。我鼓起勇氣向他人求助。我跟牧師、大學裡的老闆(也是基督徒),還有幾個親密的朋友分享了我內心的掙扎。

我分享的時候仍會害怕惶恐,因為我不知道他們會有什麼反應,會怎麼看我,尤其是我在大學還在進行著心理方面專業的培訓,在教會裡也領導服侍。

我掙扎的重心還是害怕自我形象和名聲會受影響。但是聖靈用《彼得前書》5章6-7節溫柔地譴責我,我要謙卑下來,服在上帝大能的手下,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因為上帝顧念我。

因此,我丟掉自尊,放棄一切自己的努力,讓耶穌和屬祂的人來照顧我。

我擔心的事沒有發生,我發現自己被理解支持我的人環繞著。我的父母歡迎我到他們的家,為我做飯,我的老闆給我假期讓我休息,我的單位還報銷了我的住院費,我親近的朋友來看我(住院時和出院後),安慰鼓勵我。他們沒有因著疾病而論斷我,也沒有因著我無法控制自己而譴責我。

雖然他們不能真正感同身受我內心的掙扎,但是他們對我表示了同理和接納。我真心感激他們。雖然他們還是屬於少數的那一部分。有一些家人認為我瘋了,也有朋友認為我是個假冒偽善的人——我能幫助別人解決精神方面的問題,但自己卻走不出來——還有一些人認為我犯罪了被上帝懲罰才會這樣。

這是一個上帝帶我謙卑下來的旅程,一個讓我不斷降服於祂的旅程,幾個月里我刻意專門做出行為上的改變,來允許上帝和祂的子民幫我得醫治。

我目前的狀況

距離我第一次確診消化系統紊亂和焦慮症已經過去18年了。

我現在身體狀況如何呢?我被醫治了嗎?

我可以告訴你我的消化系統紊亂不用服藥了。我喜歡喝咖啡、吃辣椒和重口味的亞洲菜(當然得適量)。透過上帝的大能和祂的憐憫,我感恩已經有十多年沒有再經歷消化紊亂的癥狀了!我的醫生很驚訝,也為我高興。

至於恐懼症和焦慮症的癥狀,我已經學習去了解它們,接納它們,並與它們共存,讓它們成為我更深認識上帝的機會。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因為羞恥感,我隱藏了自己的焦慮症

作者:Grace Lim

翻譯:Cindy Wang  

有聲播讀:佳音

 

每天生活在焦慮中就像被一個叫「恐懼」的怪獸跟著,無論我在哪裡,都活在它的陰影下。 我對嘗試新事物或結交新朋友都沒有信心,而且常活在自己的思想鬥爭中,總被消極、混亂的想法搞得筋疲力盡。

晚上睡覺都成了問題。我發現自己很難入睡,即使睡著了,也會在半夜醒來,腦子裡亂鬨哄的, 如果第二天需要早起去上班,或者工作中發生了讓我心情難以平復的事情的時候,更是這樣。

作為一名零售藥劑師,我的工作要求很高,壓力也很大,還需要和難相處的客戶打交道。

如果碰到棘手的事情,我就會感到心悸,噁心,呼吸困難,想逃跑,逃離眼下的困境。 有一次,一位顧客沖我大吼,導致我的恐慌症發作了,我頓時出了一身冷汗,感到視線模糊,心悸,陣陣刺痛穿過後背,連呼吸都困難。

這一切是如何開始的  

我22歲在藥房實習的時候,焦慮症第一次發作。 當時我通過了考試,自我覺得一切良好。

但因為公司的藥劑師短缺,就在我等待藥劑師註冊通過時,我的老闆一直向我施壓,即使我對加快註冊進程完全無能為力。

當時的壓力大到我無法應對,我心裡一直非常焦慮,根本沒有精力去做任何事情,並且總是很害怕去上班,只是我當時沒有意識到這是焦慮和抑鬱的警告信號。

老闆在我註冊藥劑師這件事上(一段時間後終於通過了)給我的壓力太大,讓我一度想結束自己的生命。 我記得我坐在自己的房間里胡思亂想:「 如果我能了結這一切,豈不是很好么?」

於是我開始喝酒,正準備要吃安眠藥時,我聽到一個聲音說:「 你在幹什麼?」我清楚地記得那一刻聖靈觸動了我,祂擁抱我,安慰我,就在那時蒙蔽我眼睛的帕子才被揭開了。

我意識到自殺不是解決辦法,但之後又陷入羞愧、內疚和自我譴責中,腦子裡充滿了問題,「我一個基督徒怎麼會如此沮喪和憂慮? 難道我的禱告還不夠?我是怎麼了?」 。

我想辭去帶領敬拜的服事,因為覺得自己不夠格,也因為自殺的想法而不停譴責自己。

然而,我把這一切都藏在心裡,因為覺得太羞愧,我難以啟齒,不願意和教會裡的任何人談,我總覺得基督徒不應該有心理健康問題。 我也不能聯繫那些非信徒朋友,認為這會給自己的信仰抹黑。

由於求助無門,我試著自己應付。 我嘗試散步,大吃零食,或者和朋友天南地北地聊,只要能讓我從焦慮中解脫出來就行。但我還是會崩潰,躲在房間里哭。我也聽讚美詩歌和禱告,儘管我大部分時間只能說「耶穌,我需要你」,「上帝請幫助我」。 有時我覺得上帝是沉默的,我不確定祂是否在聽我的禱告。 其它時候,祂以我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例如,看見一道彩虹,收到一個久違的朋友的信息,或突然被祂的同在擁抱。 經過這一切,我仍然相信只要我們尋求,祂就會出現,只是有可能不是以我們想要的時間和方式。

我是如何決定尋求幫助的  

我一個人掙扎了好幾年,一直在聽關於焦慮和抑鬱的播客和講道,最後終於決定和幾個朋友談談。 我也考慮過尋求心裡諮詢,但不知道如何開始。 而且,向陌生人敞開心扉的想法讓我感到害怕。

剛開始的時候,尋求幫助並不容易,因為我的朋友們對心理健康問題了解不多。 有人說我太敏感,太跟隨自己的感覺,建議我應該擺脫消極的想法。

還有人說,我需要更多地向上帝交託,更多地禱告和信靠——這樣我就不會如此焦慮了。 然而,他們的建議只是讓我徒增了更多的困惑和疑問,因為這些我都嘗試過了。

醫治之旅  

焦慮和抑鬱的想法,讓我身心疲憊,我也相信了太多的謊言:沒有人愛我,我是個失敗者,我的生活中不會有什麼好事發生。 終於有一次,靠著上帝的恩典,我對它們說「夠了」!我承認我抑鬱和焦慮,我祈求上帝照亮我內心的黑暗,來幫助我。當我承認自己軟弱和需要他人幫助的那一刻,是整個狀況的轉機。

我義無反顧地走上了醫治之旅,決心做一切上帝讓我做的事。其中就包括尋求成熟基督徒的幫助,來監督我走完整個療愈過程。我也聯繫了輔導、團契小組成員和心理諮詢師。

在這個過程中,我必須戰勝恐懼和錯誤的想法,比如:「尋求幫助表明我缺乏信心嗎?」,「人們會不會因為我是基督徒還有心理健康問題而論斷我?」

另外,尋找合適的心理諮詢師也是個非常不容易又嚇人的過程。有人曾經說過,「要做好心理準備,因為醫治的過程可能是混亂的,它並不是線性的,就像身體的醫治需要時間一樣,心理的醫治也需要時間,並且有時會痛苦,但卻是值得的。」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得到的最好的幫助來自一個主修心理學的朋友。我們一起學習上帝的話語,並一起完成了一個名為Empower的課程,這個課程由Robi Sonderogger博士基於基督教價值觀開創。

這些課程讓我學會留意自己的想法,並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抓住上帝的話語。我握住哥林多後書10章5節的經文,將所有的心意奪回,使它都順服基督。我的房間里到處都是寫著聖經章節的便利貼,便於我隨時閱讀。 每當我有消極的想法時,我就大聲宣告上帝的話語,當罪惡感來襲時,我提醒自己在基督耶穌里的就不再被定罪(羅馬書8章1節)。

尋求醫治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想,為什麼這些事情會發生在我身上,而我什麼時候才能得到完全的醫治。

現在我可以看到上帝是如何使用過去所有的經歷將我磨練塑造成現在的自己的。所有的經歷讓我更多地認識了上帝的品性,祂的主權和良善是我戰勝當前掙扎的根基。

如果沒有這些啟示,在面對生命中的挑戰時,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在信仰中站穩。現在我知道在人生的各樣境遇里祂都是良善的,即使情況超出我的掌控和計劃。

我相信所有的挑戰都是在壓榨和修剪我,就像葡萄被榨成酒一樣,上帝在其中除去我生命里的雜質(那些不安全感和自憐),直到我變得純潔乾淨。同時,我也變得更有同理心,更能同情他人了,尤其是那些正在經歷心理問題的基督徒。當我和他們分享自己的故事時,他們也能夠向我敞開心扉。

我能走上醫治之旅全是因為上帝的恩典。 能夠寫下我的心路歷程和大家分享也是一種醫治的途徑。 現在我的恐慌症發作次數減少了,與一年前相比,我可以更好地控制焦慮的情緒了, 不過,我依然在學習中。

我希望我的經歷能鼓勵其他基督徒不再隱藏自己心理健康上的挑戰,勇敢尋求幫助,並繼續在基督里尋求醫治。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約翰福音靈修| 瞎子的心眼(有聲中文)

 

作者:Nico,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今日經文:約翰福音9章1-38節

 

1 耶穌過去的時候,看見一個人生來是瞎眼的。2 門徒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 3 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上帝的作為來。4 趁著白日,我們必須做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5 我在世上的時候,是世上的光。」 6 耶穌說了這話,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 7 對他說:「你往西羅亞池子里去洗。」(「西羅亞」翻出來就是「奉差遣」。)他去一洗,回頭就看見了。8 他的鄰舍和那素常見他是討飯的,就說:「這不是那從前坐著討飯的人嗎?」 9 有人說:「是他。」又有人說:「不是,卻是像他。」他自己說:「是我。」 10 他們對他說:「你的眼睛是怎樣開的呢?」 11 他回答說:「有一個人名叫耶穌,他和泥抹我的眼睛,對我說:『你往西羅亞池子去洗。』我去一洗,就看見了。」 12 他們說:「那個人在哪裡?」他說:「我不知道。」13 他們把從前瞎眼的人帶到法利賽人那裡。14 耶穌和泥開他眼睛的日子是安息日。15 法利賽人也問他是怎麼得看見的。瞎子對他們說:「祂把泥抹在我的眼睛上,我去一洗,就看見了。」 16 法利賽人中有的說:「這個人不是從上帝來的,因為祂不守安息日。」又有人說:「一個罪人怎能行這樣的神跡呢?」他們就起了紛爭。17 他們又對瞎子說:「祂既然開了你的眼睛,你說祂是怎樣的人呢?」他說:「是個先知。」 18 猶太人不信他從前是瞎眼、後來能看見的,等到叫了他的父母來, 19 問他們說:「這是你們的兒子嗎?你們說他生來是瞎眼的,如今怎麼能看見了呢?」 20 他父母回答說:「他是我們的兒子,生來就瞎眼,這是我們知道的。21 至於他如今怎麼能看見,我們卻不知道。是誰開了他的眼睛,我們也不知道。他已經成了人,你們問他吧,他自己必能說。」 22 他父母說這話是怕猶太人,因為猶太人已經商議定了,若有認耶穌是基督的,要把他趕出會堂。23 因此他父母說「他已經成了人,你們問他吧」。24 所以法利賽人第二次叫了那從前瞎眼的人來,對他說:「你該將榮耀歸給上帝,我們知道這人是個罪人。」 25 他說:「祂是個罪人不是,我不知道。有一件事我知道:從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了!」 26 他們就問他說:「祂向你做什麼?是怎麼開了你的眼睛呢?」 27 他回答說:「我方才告訴你們,你們不聽,為什麼又要聽呢?莫非你們也要做祂的門徒嗎?」 28 他們就罵他,說:「你是祂的門徒!我們是摩西的門徒。29 上帝對摩西說話是我們知道的,只是這個人,我們不知道祂從哪裡來!」 30 那人回答說:「祂開了我的眼睛,你們竟不知道祂從哪裡來,這真是奇怪!31 我們知道上帝不聽罪人,唯有敬奉上帝、遵行祂旨意的,上帝才聽他。32 從創世以來,未曾聽見有人把生來是瞎子的眼睛開了。33 這人若不是從上帝來的,什麼也不能做。」 34 他們回答說:「你全然生在罪孽中,還要教訓我們嗎?」於是把他趕出去了。35 耶穌聽說他們把他趕出去,後來遇見他,就說:「你信上帝的兒子嗎?」 36 他回答說:「主啊,誰是上帝的兒子,叫我信祂呢?」 37 耶穌說:「你已經看見祂,現在和你說話的就是祂。」 38 他說:「主啊,我信!」就拜耶穌。39 耶穌說:「我為審判到這世上來,叫不能看見的可以看見,能看見的反瞎了眼。」 40 同祂在那裡的法利賽人聽見這話,就說:「難道我們也瞎了眼嗎?」 41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若瞎了眼,就沒有罪了;但如今你們說『我們能看見』,所以你們的罪還在。

 

約翰福音第九章描述一位瞎子和耶穌邂逅的經歷。在整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那位瞎子從肉體到心靈上的改變。從這一章中,有三點值得我們細細討論一番。

 

 

1.耶穌的眼光 VS 眾人的眼光

耶穌看見一位瞎眼的人。當時的猶太人認為人天生的缺陷是自己或是父母犯了罪。於是他們紛紛問耶穌是不是罪造成了這個人的瞎眼。可是耶穌的觀點總是刷新當時人的思想。耶穌回答門徒說,那個人的瞎眼不是任何人的罪,而是上帝要在他身上顯出榮耀。

 

常常我讀到這裡,心裡總是莫名感動。也許在那個時代,人們總會有意無意地論斷那位瞎子或瞎子的父母犯罪。可是,只要是亞當與夏娃的後代,我們的生命必然會有殘缺。不是外面有殘缺,就是裡面有殘缺。可我們總是喜歡論斷他人。耶穌來不是來定我們的罪,而是藉由我們生命的缺口顯出上帝的作為。所以我們不需要為我們的缺陷感到羞恥,因為上帝總能使用我們的軟弱,完成祂對我們生命美好的計劃。

 

我們可以看出耶穌有著和別人不一樣的眼光。祂的眼光是積極的。在祂眼中,那位討飯的瞎眼人是寶貴的,祂殘缺的身體是帶著意義的。

 

我們眼光是局限在表面呢,還是像耶穌一樣,以更有智慧的眼光看待自己或其他人呢?我不知道那位眼瞎的男子是怎麼想。可如果我是他,我會因為別人的論斷而感到絕望,也會認為是自己的罪而造成的結果,因而自暴自棄。可耶穌對門徒的那番話卻能為那位瞎子帶來生命的轉折點,只因耶穌知道在人遭遇難處和不幸時,正是一個讓人經歷上帝的良機。唯有如此,人才能遇見那位化詛咒為祝福的上帝。

 

 

2.上帝的作為 VS 我們的想法

我們可以猜到,耶穌一定是要醫治他了。可是他這次的醫治方法不同。只要讀過四福音書卷,我們都可以看到只要耶穌一開口、一觸摸,病人就會好了。可這次耶穌卻施展了不同的醫治方法,讓這個記載更添幾分趣味。耶穌用唾液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並叫瞎子用西羅亞的池水洗凈他的雙眼。他的眼睛就看得見了。

 

後時代的聖經學者很詳細地分析耶穌為何用這個方法醫治那位瞎子。可我認為我們不一定需要完全明白上帝的方法,因為祂是上帝。祂總有著我們一輩子都想不出的法子幫助我們。我們能做的是甘心順服。正如那位瞎子,他甘願讓耶穌使用髒兮兮的泥和唾液抹他的眼睛,再乖乖地到一個特定的池子邊用池水洗眼睛。有時我們心裡相信上帝的能力,可是我們卻也常常指定上帝用某一種方法來解救自己。總是認為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如果上帝沒有照著我們計劃來,我們會發愁憂慮甚至埋怨上帝。可是我們要仔細想想,到底上帝是主還是我們是上帝的主人。上帝不是阿拉丁神燈。祂所作的每件事是讓我們進入到祂的旨意中,不只是為了讓我們開心舒服。正如聖經中的那位瞎子,他得到醫治的同時最後也進入了上帝在他生命的旨意——認識耶穌是上帝的兒子。

 

 

3.瞎子的心眼 VS 法律賽人的心眼

從瞎子得醫治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他屬靈的生命隨著眼睛的痊癒也有所成長。他從只知道耶穌的名字(11節)到認為耶穌是位先知(17節),最後真正相信耶穌是上帝的兒子就拜了耶穌(38節)。原本他生來瞎子是一種不幸,可是耶穌卻透過他的不幸,讓瞎子真正明白上帝的愛,脫離了律法的捆綁。

 

反觀法利賽人,他們是被當時的社會公認為最虔誠的人。可惜,他們永遠不能真正認識耶穌。他們被一圈圈的道德和律法給捆綁。他們不認識上帝的愛,自然不能明白耶穌在安息日醫治人的作為,反而找機會要定罪耶穌。他們有著一雙健康的肉眼,可是他們的心眼卻是瞎的。正因如此,看起來社會地位卑賤的瞎子卻可以給法利賽人說上一番如此有智慧的話,提醒他們耶穌的身份。「我們知道上帝不聽罪人,唯有敬奉上帝、遵行祂旨意的,上帝才聽他。從創世以來,未曾聽見有人把生來是瞎子的眼睛開了。這人若不是從上帝來的,什麼也不能做」(31-33節)令人惋惜的是,法利賽人的心靈仍然盲目,把那位瞎子趕出去了。後來瞎子第二次遇見耶穌,也真正認識耶穌就是上帝的兒子。

 

看完整篇故事,我一開始覺得瞎子有一個不幸的人生,後來發現他是非常幸運的。在他活在世上的時候,有機會品嘗主恩的滋味。相比起來,法利賽人又是如此不幸。他們被自以為是的道德給束縛,終不能明白上帝的恩典。

 

在這個時代的我們應該要充滿感恩,因為我們不再被律法給綁架,而是被上帝的愛包圍。所以,我們更要珍惜上帝給的恩典。也許身體是軟弱缺乏的,可我們卻是有福的。上帝揀選世上卑賤的和軟弱的,好讓我們有機會享受上帝的同在,享有上好的福分。

 

問題反思:

 

1. 你覺得你自己的生命有什麼殘缺嗎?你要如何相信你的殘缺是上帝的美意,好讓你成為祂手中美好的工作?

 

2.在上帝不按照我們的祈求回應我們時,我們要如何安靜自己的心和預備自己,好讓我們繼續有信心走在祂安排的道路上?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感恩的美好

約翰福音靈修| 我沒有遇到仙女,卻遇到了耶穌(有聲中文)

作者:Nico,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枝子,中國

 

今日經文:約翰福音5章1-18節

 

這事以後,到了猶太人的一個節期,耶穌就上耶路撒冷去。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門有一個池子,希伯來話叫做畢士大,旁邊有五個廊子, 裡面躺著瞎眼的、瘸腿的、血氣枯乾的許多病人。 在那裡有一個人,病了三十八年。耶穌看見他躺著,知道他病了許久,就問他說:「你要痊癒嗎?」 病人回答說:「先生,水動的時候,沒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我正去的時候,就有別人比我先下去。」 耶穌對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走吧!」 那人立刻痊癒,就拿起褥子來走了。那天是安息日,所以猶太人對那醫好的人說:「今天是安息日,你拿褥子是不可的!」 他卻回答說:「那使我痊癒的對我說『拿你的褥子走吧』。」 他們問他說:「對你說『拿褥子走』的是什麼人?」 那醫好的人不知道是誰,因為那裡的人多,耶穌已經躲開了。後來耶穌在殿里遇見他,對他說:「你已經痊癒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厲害。」 那人就去告訴猶太人,使他痊癒的是耶穌。所以猶太人逼迫耶穌,因為他在安息日做了這事。 耶穌就對他們說:「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 所以猶太人越發想要殺他,因祂不但犯了安息日,並且稱上帝為祂的父,將自己和上帝當做平等。

 

 

遇到耶穌前,我就像那個躺在畢士大池水邊的病人,對現實充滿著無能為力。我很小的時候,家裡經歷了驟變。那時候,不認識耶穌、喜歡閱讀神話故事的我覺得世界一定有仙女。我默默地在心裡許下願望,希望我的生活會像神話故事一樣,某一天會遇到仙女下凡,把我從一堆困境中解救出來。當然,仙女沒等到,生活的難題每天還是得咬著牙挨。

約翰福音第五章的那個病人,他病了三十八年。當耶穌問他是否要痊癒時,他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說:「先生,水動的時候,沒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我正去的時候,就有別人比我先下去。」那個病人想必很無奈,因為好像方法就在眼前,可是他卻一直得不到。

很多時候,我們的人生何嘗不是如此?世界說著各式各樣的方法,承諾給我們帶來生命的突破——網路上無數「突破自我,讓生活變得精緻充實」的方法,更有一串串生命清單,應許只要我們完成,人生就可歸列為成功。而我們,卻常常好像卡在一處,自己沒有力氣去夠著這些靈丹妙藥,也沒人可以推我們一把,直接把我們推到解藥里。

 

那我們的盼望在哪裡呢?

在五個廊子里,耶穌看到了那位病了三十八年的病人,問他「你要痊癒嗎?」那位病人沒有迫切地回應,只是說了自己一直躺在那裡的原因,並竟,這個時候水沒動。沒想到,耶穌直接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走吧!」就這樣,那個病人真的有力量起來走了,他痊癒了! 從此,他一定像童話里的主角一樣,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吧?他會如何度過自由的新生呢?

後來,耶穌和這位病人在聖殿重遇,耶穌吩咐他不要再犯罪,否則將遭遇更嚴重的疾病(約翰福音5章14節)。很可惜,這位身體獲得痊癒的病人好像沒有聽進去。他轉身告訴之前責問他的猶太人,是誰在安息日醫治了他,讓他拿著褥子走了,「所以猶太人逼迫耶穌,因為他在安息日做了這事。」(約翰福音5章16節)

好可惜,當上帝的獨生子用上帝的獨生子才可能有的能力和權柄醫治他,並告知他「不要再犯罪」時,畢士大池水邊的資深病人沒有對耶穌的身份有更多的思考和回應,只是滿足了身體疾病的痊癒。

很感恩,我沒有遇到生命中的仙女,只解決我當下的問題,而是遇到了耶穌。祂不僅有能力讓我拿起褥子走,更賜我全新的生命。

 

問題反思:

 

1. 你是否也有長久積壓的問題或重擔希望有人醫治分擔?從約翰福音5章14節,我們可以看出,耶穌要給我們的是怎樣的改變?是生命某個問題的解決還是生命從根本上的更新?

 

2. 根據約翰福音5章17節,耶穌的真實身份是什麼?這樣的認知可以給你的生命帶來怎樣的影響?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感恩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