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重新來過

筷子與失敗

作者:Ian Gustafson, 美國
chopsticks-and-failure
我從小在美國長大,但是我現在待在亞洲。身處異國文化,總是需要做出調整。有很多事需要去習慣、去嘗試,還有一些事情需要放棄。很自然地,當你── 一個西方人──來到東方,你必須學(或為了樂趣而學)的一件事就是用筷子吃飯。請注意,我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中國餐館找到的。所以當我在新加坡第一次吃大餐時,我的朋友告訴我:「今天你用筷子啊。」這讓我覺得自己應該早就知道怎麼用筷子才對。但是,哎呀,肉、蔬菜、飯粒滑落在整個盤子和桌子上,最終我才把一塊豆腐夾住。我的手蜷在一起,我知道需要再練習…失敗了。

有時我們會覺得,基於以往的經歷和知識,我們應該知曉某事或在某個領域能做到自我控制。因此,作為基督的跟隨者,我們很容易會覺得,在一個特定的罪上反覆跌倒會使我們與基督的關係緊張。我們很容易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畢竟,』你會說,「如果我不能在一個特定的領域降服於祂,我怎麼能夠宣稱已經奉獻給基督了呢?」許多人都會這樣想。有些人甚至因為自認為是個失敗者而輕生。老實說,我們這想法──認為自己確實達不到原本應達到的標準——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但事情還沒完。

有人說,如果我們能達到完全的標準,基督就不會為我們死了。但祂的確死了。承認我們經常跌倒和『達不到標準』這個事實——這種失敗感——恰好與真正的悔改只有一步之遙了。這正是上帝對我們的要求。討厭我們的缺陷能夠引領我們憎恨罪惡,而知曉恨惡罪,正是屬靈智慧極重要的一部分。在列王記上3章,當上帝向所羅門王提出願意給他想要的任何東西時,這位新君王索要了能夠做出正確選擇的智慧。如果你討厭自己的失敗,那你就是在追求有豐功偉業的所羅門王所尋求的!那太棒了!

當然,一直沉溺在罪中也不能活出一個聖潔的生活。我們都知道饒恕是福音資訊的核心,而且上帝是滿懷憐憫的。但我們怎能知道自己沒有越過界線,犯錯過多呢?上帝能饒恕我們多少次?來,我們看看耶穌是怎麼論說饒恕的。在馬太福音18章21-35節中,彼得問耶穌這個問題時,耶穌用了一個比喻來回答。

既然上帝差派基督為我們死,我們知道祂充分意識到我們不能達到一個完全的標準,並且需要饒恕。根據耶穌的比喻,我們要像祂饒恕了我們一般去饒恕別人。祂還給了我們饒恕的次數(乘起來有490次),但是聖經學者已經認同這個數字不能單從字面理解。耶穌只是想表達:我們需要饒恕很多次。

如果上帝知道我們有多麼的不完全,甚至將祂的兒子差派來為我們死,而且強調我們需要彼此饒恕那麼多次,那麼你認為祂自己(從不失敗而且總是完全達到標準)會饒恕我們多少次呢?

不管我們多麼痛悔,我們有時總會把事情弄得一團糟。即使今天我能夠掏出一雙筷子,很輕鬆地把盤子吃乾淨,我仍舊極容易把濕滑的牛肉塊弄得到處都是,弄髒我的T-shirt。福音的美在於上帝總會饒恕一顆懊悔的心。大衛王宣告說:「上帝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詩篇51章17節)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