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關係

孤獨與獨處

lonely作者:Jan Sullivan

你是否曾經在擠滿了人的房間裡卻感覺到十分孤獨呢?你是否曾經自己單獨待著卻未曾覺得孤獨呢?孤獨和獨處是不一樣的。

獨處意味著並沒有人在你身邊。獨自一人並非你和別人斷絕了關係。而孤獨卻是完全不與他人來往。

感覺孤獨意味著我們覺得與世隔絕了——與那些愛我們的人失去聯繫。這會經常令我們心情沮喪。作為青少年,你身體因荷爾蒙的影響,不斷的變化著。所以你可能很容易感到憂鬱,從而使你把自己蜷縮起來,與朋友、家人和其他人隔離開來。

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當你感覺孤獨的時候,你需要與另一個人甚至是一隻寵物,接觸,因為我們是群居的生物,需要與人交往。

如果你覺得你的朋友們因為某些原因離開了你,你可以試著去接觸那些你通常不大聯絡的人。你可以試著去交新朋友或領養一隻被遺棄的寵物;也可以去一個養老院或退休院陪伴那裡的老人,並瞭解他們過去的故事和生活。你的關心能讓他們不再感覺寂寞。其實,我們彼此需要對方的陪伴,因為人類並不是註定要孤單的。

更重要的是,在這些人中,有一位你可以認識的。祂來是要與你建立良好關係,永遠與你同在,不會讓你孤身一人。祂就是上帝的兒子,名字便是耶穌基督。祂為了能夠讓你認識上帝而來到這個世界,好讓你能和上帝建立關係。你會發覺上帝永遠不會離開你或遺棄你。雖然有時我們偏離了祂,祂卻永遠都會在我們的身邊。我們只需轉向祂就能再次與祂同行。只要認識了上帝,你就再也不會覺得孤單了。

空間

alone
作者: 佘永安

「別這樣啦,你得給他一些自由呼吸的空間才行。」
「我想單獨待一會,求你了。」
「或許我們應該給彼此一些時間,讓我們有些空間單獨好好地把事情想清楚。」

這些話是不是聽起來非常熟悉?

我們常常為了親屬或朋友的感受,而仔細考量到自己是否闖進了他們個人的空間;或者自己和某某人的關係是否親密到可以讓我向他追根究柢,並能彼此無阻礙地交換意見。雖然我們有這樣的善意,但是卻常常還會不小心,干擾了身邊最親密的人。

與人交往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一件事情,常常會出現誤會,傷害或者挫折。很多時候到了某個地步,我們想要把所有事情都關在門外,不再去關懷或善待他人,選擇一個簡單安全的方式就是什麼都不做,只是袖手旁觀。

然而,上帝呼召我們與祂建立關係,而這關係是完全不同的。在此關係當中,沒有任何禁忌,也不用擔心會不小心踏進對方的地雷。上帝讓我們每一個人可以與祂建立一段親密無間的關係,在這個關係裡沒有憂慮,沒有偽裝也不用擔心去愛與被愛。我們便能心安理得的向對方提出疑問,因為上帝已知道我們心裡的一切,對我們瞭若指掌。

藉著耶穌基督,我們才能與上帝之間擁有這種完全敞開且毫不畏懼的關係。保羅說,「但如今他藉著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們與自己和好,都成了聖潔,沒有瑕疵,無可責備,把你們引到自己面前」(歌羅西書1章22節)。因為耶穌基督已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潔淨了我們,我們才能站在聖潔的上帝面前,並且與祂擁有這樣的關係。

在此之上,我們這個與上帝之間的奇妙完美關係,原本是要醫治並修復一切人與人的關係。其中一個例子便是猶太民族與外邦人的和好。「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上帝和好了。」(以弗所書2章16節)

我們從上帝那裡得到的愛是我們的避難所,在那裡我們可以得到心靈的更新和醫治。但這愛也應促使我們改變待人處事的方式,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為了上帝的緣故。聖經如此說,「一切都是出於上帝,祂藉著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又將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這就是上帝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哥林多後書5章18-19節)

我們也是一樣,如大衛所說,當我們受到別人傷害時,讓我們到上帝那裡尋求庇護,然後學習將祂有醫治力量的愛揮灑到在我們周圍的人身上!

「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
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
-馬太福音22章37-39節

晚安

作者:糊桃圈
praying-hand
這是一個關於「晚安」的故事。

他和她分居兩地,彼此用微信聯絡。他們一有空就與對方分享自己做了什麼,吃了什麼,遇到了什麼人,有什麼樣的心情……似乎他們就在一起。這樣的交流沖淡了思念的味道。

某天深夜,她在睡前習慣性地拿起手機打開微信,想看看親愛的他有什麼留言。平時,無論她多麼疲倦,只要有他的消息,她就會精神抖擻。然而,那一晚她只能失望地入眠。在她心裡,能天天和自己說「晚安」的,只有他。這是其他人無法替代的,哪怕是最親愛的母親,或者親手養育長大的孩子。一聲『晚安』,道不出婚姻的真諦,但每一次臨睡前的問候,卻唯有婚姻裡的關係才能做到。

我們時常稱呼耶穌為『我心所愛的』(雅歌1章7節)、『我的良人』(雅歌1章16節)——可是我們會和這麼親密的主說「晚安」嗎?

我想,主耶穌不需要我們每夜都對祂說「晚安」,但祂喜悅我們每晚和祂親近後說的那聲『阿門』。「你們親近上帝,上帝就必親近你們。」(雅各書4章8節)因為,「親近上帝是與我有益」(詩篇73篇28節)。我們個人和上帝的聯絡,就在這聲『阿門』中得以維持;一個不對基督說『阿門』的基督徒,是對信仰的藐視。整卷詩篇是禱告的詩篇,是作者對上帝說『阿門』的詩篇。無論是疲乏或激昂,危難或平安,作者都不忘與上帝親近,而他們所得著的益處「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哥林多前書2章9節)。

婚姻是上帝給與我們最美妙的禮物,若不好好經營,再美妙也只是「人生若只如初見」。正如上帝白白的救恩,若沒有真理的持守和真情的聯絡,到頭來不過是心靈的慰藉。

道一聲「晚安」的柔情,正如那禱告後的「阿門」——溫柔,篤信。

願我們時常「阿門」,也不忘「晚安」。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

靠著主輕聲說再見

作者:涂芳宜, 台灣龍潭
say-goodbye

「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約伯記1章21節

我的先生在102年7月自大陸返台後,出現呼吸喘現象到醫院急診求治,收入院透過轉診至醫學中心後確診為胸腺癌第四期,開始積極地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搭配中醫治療對抗癌細胞,治療過程中經歷兩次癌細胞反撲,最後於103年10月28日安息主懷。

丈夫確診時我懷著七個多月的老二,大女兒兩歲多,挺著肚子帶著女兒進出醫院,等著確診報告,面對前途茫茫未知,好幾次在夜深人靜時在禱告時痛哭,我們夫妻明白上帝的揀選不是偶然,這件事的發生絕對有上帝美好的心意。

整個疾病治療過程中,上帝讓我們經歷屬天的供應。從情感層面而言,上帝讓我們夫妻經歷人間最美的團契就是夫妻連結,生病這一年多來,我們說的話比很多夫妻相處一輩子說得還多;從經濟方面來說,治療是需要花錢-不管是住院費用、藥物、相關用品到生活費,林林總總加起來開銷是相當龐大,但上帝透過個人保險跟公司團保賠償付上的錢使我們得著供應。更加確信上帝是信實的神,祂並沒有讓我們因病而貧,如箴言30章8節所記載:「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我需用的飲食」。上帝的話是明明可信的。

我們雖然因治療而沒參加教會聚會,但仍然持續讀經、禱告的生活,利用收看GOOD TV講道節目跟和小組成員互相代禱,我們夫妻共同領受傳道書3章11節:「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裏,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成為我們極大的安慰。

這段陪伴及之後經歷失喪對我們來說是一段信心的過程。先生回天家後,女兒問我:「為什麼上帝要帶爸爸去天堂?」我沉默許久後回答:「其實媽媽也不知道,但是我相信上帝有更美好的心意,就如耶利米書29章11節記載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

我們深信祂是說話算話的上帝,如同詩篇所記載:「神在祂的聖所做孤兒的父,做寡婦的申冤者。」(詩篇68章5節)。未來我們將繼續仰望上帝、靠祂前行,期待在天上再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