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面對生命中的巨人

當我發現並非每個美夢都會成真…

作者:Sukma Sari Cornelius,印尼
The Day I Realized Not Every Dream Would Come True
你是否曾許下願望,有自己的渴望和夢想?
你是否寫下過人生計劃,希望在某個年紀就獲得怎樣的成就?
你是否也發現了,有些夢想可能永遠無法實現,有些願望原來那麼遙不可及…

這些我都經歷過。
我有許多的願望、許多的夢想。有一陣子我還滿腔熱情地寫下許多願望清單。可是有一天,我卻發現自己竟不能按照既定的時間表來實現願望。我很憤怒,也很失望。我質問上帝,為什麼我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雖然我知道這樣不好,但是我卻無法從失望的陰影中走出來。

有天晚上睡覺前,我看見一位朋友的發文,那是一首叫做「信靠祂」的讚美詩:

「全能的神祂永不失誤,
慈愛的父時刻看顧,
當尋不到祂旨意,不見祂慈愛手,
莫忘祂的同在 信靠祂。」

歌詞讓我陷入了沉思。沒錯,很多夢想的確都沒有實現,但我也忘記了在這當中比夢想更重要的事實。我忘記了在所有的事情背後,總有一位在默默做工。我忘記了自己得救後,生命就不再屬於我自己,我不再是自己生命中的主宰。我忘記了,雖然我有紙和筆用來寫下人生,但是掌管全套書寫工具的卻是上帝。

上帝不但透過詩歌,而且也透過聖經對我說話,使我徹底明白,我的生命在祂手中。耶利米書 29章11節 寫道:「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我才發現自己的態度就像小孩子一樣,要求自己的需求被滿足,自己的禱告馬上都實現。我並沒有活出僕人的樣式,認識並信靠我的主,就是那位完全掌管我生命的主。

親愛的朋友,擁有夢想和願望並沒有錯。但是我們不可以忘記,唯有上帝掌管萬有。我們或許可以拿著筆隨意寫下自己的願望,但要永遠記得,祂才是主宰。就讓祂擦去那些不正確的部分,在你人生的藍圖上寫下祂更美好的計劃。看祂怎樣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工作吧。當你發現周圍的情況沒有按你的意願發展時,不要害怕。我們的創造者——上帝,正在、也會繼續作工,實現祂在你生命中的計畫。

(本文譯自透心糧印尼文網站)

恐懼

作者:陳健偉, 新加坡

fear

恐懼是一個很有趣的詞語。一提到這個詞就使我們背脊上不禁冒出一層冷汗,使我們裹足不前。從我們對未來道路上的不確定性到想像我們床下睡的是什麼,各種各樣的事物都有可能帶給我們魂飛魄散的壓迫感。

症狀集合:焦慮、手掌出汗、無根據的驚惶、有些情況下是心不在焉的嘮叨。

治療:單單信靠仰望上帝。

列王記下講述了以利沙面對亞蘭王軍隊的故事。在主要的事件之前,亞蘭王聽說了是先知以利沙一直挫敗他為了困住以色列軍隊而策劃的陰謀。王於是就計畫要抓住以利沙。

「神人的僕人清早起來出去,看見車馬軍兵圍困了城。『哀哉!我主啊,我們怎樣行才好呢?』僕人對神人說」(列王記下6章15節)起床時看見軍隊在你窗外,如此開始新的一天實在不妙。但是以利沙冷靜地應對了這件事。他告訴他的僕人不要懼怕。然後他向主禱告,求主可以打開他的僕人的眼睛,使他看到他們將要面對的到底是什麼。在山腰上保護圍繞著他們的是火車火馬。

這個經歷結束之後,亞蘭王的士兵全都眼目昏迷並且被帶到了撒瑪利亞,那裡已經為他們準備了豐盛的宴席。所有的戰俘都被釋放了。從那時開始,亞蘭軍不再犯以色列的境了。

像以利沙的僕人一樣,當恐懼抓住我們的時候,我們便開始煩躁。我們最先做的事便是愚蠢地東奔西走,彷彿天快要塌下來了一般。但是以利沙以不同的方法應對了——他沒有焦慮,卻是選擇了信靠上帝。

火車火馬的顯示僅僅是一種方式來表明在令人喪膽的情形下上帝的同在,消除僕人的疑慮。

讓我們向以利沙學習。當我們被圍攻時,與其東張西望,不如讓我們抬起頭尋求上帝。

我盼望我們在生命中所有的情況下都能尋求祂,當我們對周圍的環境感到恐懼時,使我們不會太過於受驚嚇,而是以上帝為我們的避難所,因祂掌管一切。

那位名為氣餒的強大敵人

作者: Olivia Ow, 新加坡
The-Giant-Called-Dismay

辦公室有時就像戰場一樣。對某些人來說,某些特定日子則或許像在消防隊出任務。另有一些人則是需要忙著趕在最後期限前完成工作、處理難以釐清的人際關係,甚至那些在背後捅一刀的同事。

就算是服事於基督教事工機構也不能免於處理各項人際問題與挑戰。這裡同樣有失敗、有人性的弱點、也有溝通不良。提摩西‧凱勒牧師觀察說:「人的本性是混亂的,所以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也總是一團亂。」所以無論你在任何地方工作,難免都會碰上那位名為氣餒的強大敵人。

對這些服事於基督教事工機構或是在教會事奉的人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記得我們同是基督的精兵,是為了靈魂以及真理爭戰,而不是為了個人榮耀。我們的敵人不是同一軍旅的其他人,而是隨時企圖製造紛亂干擾你我努力的撒旦。

在聖經申命記20章5-8節中,我們讀到一段有趣的經文,提及交戰時適用的規章,經文字面的解釋可能不適用於現在,但它的原則仍可供我們參考。

首先,齊一並不等同於所謂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我們不必要求所有人都一定要投入同等的努力,都只能選擇站上最前線。上述經文中提及,如果有人「建造房屋、尚未奉獻」那就讓他回家照顧房屋(5節)。如果有人「種葡萄園、尚未用所結的果子」,他同樣可以回家去不用參戰(6節),對於上帝來說,家庭事務也是同樣重要。

對我們現今的時代來講,這段經文更實際的關聯可能在於去調整我們對同事以及教會同工的期待;或是擁有一顆願意去聆聽與同理的心,亦或是審視我們的內心:為什麼總要跟別人比較誰做得多、誰做得少?或許,這表示我們要更體諒,包括去了解同事們在職場以外所面對的各項問題。有甚麼事情讓他牽掛分心嗎?有甚麼其他事情是需要他們去處理,與完成組織的工作一樣重要嗎?除了體諒外,我們還必須敏銳的知道,如何讓我們的同事或教會同工回去照顧家庭,同時又不危及工作及服事。

再者,士兵一定是身處於一個團隊,沒有同僚的彼此支援就無法成事。如果有人不在最佳狀態,這會影響其他士兵的士氣。因此,經文說:「誰懼怕膽怯、他可以回家去、恐怕他弟兄的心消化、和他一樣。」(8節)

這段經文顯示上帝完全了解人性的軟弱。因此有時候我們必須平和的讓某人退出或轉換角色。又或者我們自己必須給大家一段時間從沮喪中重新振作找回勇氣。

沒有跟同僚一起參戰不見得是壞事,因為聖經中這段豁免參戰的規定也告訴我們,上帝不見得要倚賴最後一兵一卒才能得勝。

在與氣餒這位強大敵人的對抗中,我們的武器就是上帝的話語--就是那把可以理直我們的思緒、統領我們的情緒、並影響我們的行為的真理之劍。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