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領袖

腓立比書靈修 | 敢於冒險的領袖(有聲中文)

作者:Tracy Phua,新加坡

翻譯:Joy,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今日經文:腓立比書2章25-30節

然而,我想必須打發以巴弗提到你們那裡去。他是我的兄弟,與我一同做工,一同當兵,是你們所差遣的,也是供給我需用的。他很想念你們眾人,並且極其難過,因為你們聽見他病了。他實在是病了,幾乎要死;然而神憐恤他,不但憐恤他,也憐恤我,免得我憂上加憂。所以我越發急速打發他去,叫你們再見他,就可以喜樂,我也可以少些憂愁。故此,你們要在主里歡歡樂樂地接待他,而且要尊重這樣的人;因他為做基督的工夫,幾乎至死,不顧性命,要補足你們供給我的不及之處。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在台灣最北端找到一座專門為一個宣教士而建的博物館。Mackay博物館是為了紀念George Leslie Mackay對台灣人的宣教和忠心服事而建的。

Mackay於1871年12月31日抵達福爾摩沙島(今天的台灣),他發現該島北部沒有宣教士。因此,他決定把淡水作為他的宣教基地開始宣教工作。

因為外表的不同,當地人對他充滿敵意,但27歲的他並沒有停止與他們接觸。儘管遭受身體上的虐待──有時會被扔生蛋和垃圾──他仍然決心成為主的見證人。他帶領信主的第一位信徒後來成為了福爾摩沙島的第一位牧師。

George的事工證明了他對上帝和福爾摩沙人民的愛。他僕人般的心和對當地人真摯的愛深深地打動了他們。他曾大膽宣告:「為了在福音中服侍這裡的人,若有千條性命,我願意全部獻上給他們。」

在腓立比書中,我們也讀到了一個類似的人物——以巴弗提,一個「不顧性命」服侍基督的人(30節)。

在腓立比書2章25-30節中,保羅讚揚了以巴弗提的奉獻和為主所作的工作。雖然是很短的幾句,但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兩點:1.保羅和以巴弗提有著密切的關係(在第25節中保羅稱他是自己的兄弟,同工和戰友)。 2.以巴弗提不怕為服侍主耶穌基督而犧牲自己的生命( 30節)。

當腓立比人聽見以巴弗提生病時,他們就憂愁。因此保羅打發以巴弗提回去,好叫他們可以「喜樂」(28)節。以巴弗提不僅廣受愛戴,還對腓立比人充滿憐愛,所以他不想讓他們為自己的狀況擔憂( 26節)。這該是多麼無私啊?以巴弗提總是把別人的需要放在自己之前。

從這幾節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出保羅和以巴弗提都是值得我們效仿的人:他們願意被派往任何地方,服侍任何人,且願意犧牲自己的一切。他們讓我們看到擁有一顆僕人的心是怎樣的——那就是把別人的需要放在自己之前,並願意為基督受苦。

今天,我們也被呼召如此行。雖然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被呼召離開自己的家園並跨越海洋去服侍其他族群,但George Mackay、保羅和以巴弗提的例子, 提醒我們在培養自己那顆僕人的心和甘心服侍周圍的人時要時常仰望耶穌。

當然,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過去的幾年裡,我一直在教會的唱詩班服侍,雖然每個星期四晚上都要去島的另一端排練很辛苦,但我被以巴弗提的榜樣所鼓舞,也很感恩上帝使用唱詩班來祝福他人。

我丈夫和我每天晚上睡前都會讀一章聖經。我們禱告祈求上帝的話能在困難時期不斷提醒我們,要將憂慮、挫敗感和私利卸下。就像那些走在我們前面追隨耶穌的前輩一樣,願我們也能成為忠心服侍並願意將我們的生命奉獻給基督的人。

問題反思:

1.想想那些為福音冒險的人。是什麼給他/她勇氣這樣做?他/她的榜樣會如何激勵了你?

2.你最近是如何在服侍上帝的過程中培養一顆僕人的心的?

3.你可以在傳福音或以愛心服侍他人上做出哪些犧牲?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腓立比書靈修

腓立比書靈修 | 僕人式的領袖(有聲中文)

作者:何佩欣,新加坡

翻譯:悅,中國

有聲播讀:Joya,中國

 

今日經文:腓立比書2章19-24節

我靠主耶穌指望快打發提摩太去見你們,叫我知道你們的事,心裡就得著安慰。因為我沒有別人與我同心,實在挂念你們的事。別人都求自己的事,並不求耶穌基督的事。但你們知道提摩太的明證;他興旺福音,與我同勞,待我像兒子待父親一樣。所以,我一看出我的事要怎樣了結,就盼望立刻打發他去;但我靠著主自信我也必快去。

雖然我不太喜歡大米粥,但是那天我卻細細品味了入嘴的每一口。因為知道我生病了,我老闆居然親自來我家給我送一碗他煮的粥。

不誇張的說,那碗粥非常美味(裡面有大量的瑤柱),然而那天食物的味道並不是關鍵——關鍵是我老闆對員工特別的關心和照顧。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親自煮粥並親手送給生病的員工了。

還有其他類似的情形。我老闆會繞路去送我同事和我回家,即使我們住在跟他家相反的方向。他還會花時間和精力來構思冗長而周到的信息,來表達對我們所做工作的認可和關心,甚至還會經常詢問我們家裡是否一切都好。

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次他來參加我祖父的葬禮。他一直陪伴我和堂兄們,跟我們聊天到凌晨,我們給他講述了祖父年輕時的故事,以及他是如何接受基督的。

真正地關心員工,超越職責範圍的去照顧員工的老闆並不多,即使是主內的也很少見,在保羅的時代也不例外。那時候,羅馬教會(保羅是在羅馬寫的信)充滿了自我為中心的領袖和毫不關心基督和腓立比教會的人。(腓立比書1章14-18節; 2章21節 )。

相比之下,有位領袖真正深深地關心腓立比人和基督的事工 (20-21節 ),他就是提摩太。他對腓立比人的關心,表現在他的熱情和實際行動上——這也是保羅說自己若是親自去探望腓立比人時會做的。和其他人不同,提摩太成為了基督一般謙卑和無私的典範,這是保羅在這章前面部分呼召腓利比人去效法的(1-8節)。

除了他的關懷精神以外,提摩太的品格也非常卓越。他信實地幫助保羅在腓立比,帖撒羅尼迦,庇哩亞建立教會(使徒行傳 16章1-14節),作馬其頓、哥林多、以弗所教會的使者,又堅固信徒的信心(帖撒羅尼迦前書3章1-2節)。因為提摩太在保羅的帶領下服侍,他與保羅的情誼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漸漸增長,並在艱難中得到堅固。實際上,保羅甚至在很多情況下稱呼提摩太「我兒」(提摩太前書1章18節;提摩太後書2章1節;腓立比書2章22節)

提摩太清楚地證實了他的能力。在監獄裡無法陪伴腓立比教會的保羅相信提摩太會照顧好腓立比人的需要並給自己帶來他們平安穩妥的好消息。

和提摩太、保羅以及我老闆一樣,作為信徒的我們,也被呼召與世界分別為聖——我們要去無私地,真誠地關心我們周圍的人。從我自身的經驗來看,這真的非常難做到,因為我們的文化倡導我們「愛自己」,「實現自我價值」,當我們身心俱疲的時候尤其如此。

但是在了解了上帝如何愛我們和服侍我們,甚至為我們捨去了生命之後,我們是否願意去逆著環境,不斷努力(不管可能會失敗多少次)去先求別人的益處而不是自己的益處呢?

問題思考:

1.什麼時候你會更容易只關注自己需求,而不關心他人的需要?

2.你可以想到一位如提摩太般「先求別人益處」的僕人式領袖嗎?他或她的事迹是如何鼓勵你去效仿的?

3.有哪些實際的做法可以讓你向主內的弟兄姊妹去表達真摯的關心嗎?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腓立比書靈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