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饒恕

《猩球崛起3》:饒恕 VS 吞噬內心的黑暗

WeChat Image_20170919155637

作者:Simon Moetara,新西蘭

翻譯:Elim,中國

*圖片來自電影官方宣傳片

4星好評

《猩球崛起3》是這一廣受好評系列電影的第三部,也是一部史詩級的巨作,展現了人與猿之間的最後對決。

如果你不熟悉這個系列電影,沒關係,且聽我道來。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在本系列電影的第一部《猩球崛起1》(2011年)中,人類在黑猩猩身上實驗一種用來治療阿爾茨海默症的新藥物。結果藥物使一個被年輕醫生養大的猩猩凱撒(安迪•瑟金斯飾)智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於是凱撒把這種藥物帶給其他猩猩使用,結果他們都變得異常聰明。但這種藥物引發了一場「猿流感」,很多人因此喪生。

在第二部《猩球崛起2:黎明之戰》(2014年)中,一隻在人類研究所里遭受了折磨和實驗的猿猴科巴叛變了,它不再服從凱撒的領導並向人類發動了戰爭。後來人類聚居區向外發出了無線電求救信號,一個陸軍基地收到了求救信號,並向猿類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進攻。戰爭持續了兩年,這就把我們推向了《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2017)的故事中。

(前方高能劇透,介意勿讀)

饒恕、憐憫和救贖是這部電影的主旋律。影片一開始,凱撒出於憐憫,在一場人類發動的進攻之後將4名生還者送回。他只想要猿類能夠重回到森林中而不再受任何的打擾。凱撒想起了科巴,他無法饒恕人類對他的折磨也無法放下心中的苦毒。然而,當凱撒後來遇到上校(伍迪·哈里森飾)時,情況變得更糟糕了。

上校是一個毫無憐憫之心的人。人在感染猿流感后最新的一個癥狀是失聲。遇到任何有這種癥狀的人,上校採取的方式都是格殺勿論,對於那些反對他這種做法的人,也是殺無赦。他甚至連自己的兒子都沒有放過。哈里森在劇中臉上塗著迷彩偽裝油,剃着光頭的造型讓人想起馬龍·白蘭度在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導演的史詩戰爭片《現代啟示錄》(1979年)中飾演的科茨,科茨以戰爭的名義進行殘酷的屠殺,並拒絕服從上級領導的命令。在上校殺死凱撒的妻兒后,作為領導者的凱撒選擇了報仇,而不是帶領自己的族類去更安全的地方。在自己的巨大痛苦中,凱撒忘記了他之前說過的話。他能從自己內心的黑暗中走出來嗎?

一個先前在馬戲團的猩猩——莫里斯,他在整個電影系列里擔當凱撒的顧問,並負責喚起凱撒的良知。他一直都在挑戰凱撒,有次他說:「你說這些話的樣子好像科巴。」後來,當凱撒和其他猿一起被捕獲並且因欠缺領導能力而被他的族類拒絕時,一個叫萊克的年輕黑猩猩懇求他說:「原諒他們吧,畢竟他們經歷的太多了。」

凱撒的內心在爭戰。在故事結束之前,凱撒將要面對他和上校之間最後的考驗。他會以眼還眼呢還是內心再次尋得憐憫的能力呢?

一個影評人評價導演馬特·里夫斯,說他拍了一部「啟示意味濃烈的偽聖經電影」——死亡的陰影過去了,新的生活正在展開——這很明顯有《出埃及記》的痕迹。猿類們最後脫離了奴役和壓迫,他們終於「穿過了曠野」,來到了應許之地——兩個偵查猿帶來了好消息,他們找到了一片適合居住的佳美之地。

問題是,凱撒能放下內心的仇恨,進入新發現的家園嗎?(這仇恨也腐蝕了科巴的內心。)還是他會像摩西一樣無法進入應許之地,只能遠遠地觀忘呢?

基督教作家和護教學者C. S 路易斯在他的經典著作《返璞歸真》中寫到:「在自己需要去饒恕別人之前,每個人都覺得饒恕是一件美好的事。」然而,儘管困難,饒恕仍是基督徒生命的重中之重。

饒恕是我們基督信仰的核心。我們祈求上帝的饒恕,正如我們饒恕那些得罪我們的人一樣(路加福音11章4節)。新約中有一個經常被翻譯成「饒恕」的希臘詞彙,它的原文意思是「釋放,放手,扔掉」。就是說要原諒別人的冒犯,選擇不要求對方還債。法國哲學家西蒙娜·韋伊說,當我們選擇饒恕時,我們就放棄了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觀。當我們饒恕的時候,我們也能將自己(有可能也將施害者)從苦毒和怨恨的惡性循環中解放出來。

另外,我們能夠饒恕也是因為上帝先饒恕了我們。保羅在聖經中寫到:「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上帝在基督里饒恕了你們一樣。(以弗所書4章32節)」心理輔導師大衛·西蒙德博士總結出了福音派基督徒情緒問題的兩大起因——一個是無法理解、接受和活出上帝無條件的恩典和寬恕;另一個是無法給予其他人無條件的愛、寬恕和恩典。我們都渴望恩典,但是我們很多時候並沒有活在恩典當中。

希望福音的好消息滲透到我們的方方面面,好讓我們在沒有恩典的世界里活出充滿恩典的生命來榮耀我們在天上的父。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重新美麗

每日旅程:懷恨在心

20161122-770-425

作者:Regina Franklin

翻譯:湘穎

讀經:撒母耳記下14章25節—15章21節

恨不得我作國中的士師!凡有爭訟求審判的到我這裡來,我必秉公判斷(撒母耳記下15章4節)。

作家瑪麗琳·魯賓遜寫道,「我一直覺得‘懷恨在心’這個詞的描述很精妙,因為許多人都對他們的怨恨呵護備至,有如離心窩最近的東西。」

一般來說,一想到「懷」這個詞我們首先想到的是 「照顧」和「滋養」,動詞「懷」的一個定義就是「細心照顧從而得到成長」。然而我們若是用同樣的方式「懷」惡意,結局必將是毀滅性的。道理仍然是一樣:苦毒,就像一個虛弱的新生兒,必須被餵養才能成長。情緒無法自己獨立存活,若得不到照顧它就不能生存。

押沙龍早早地就開始在內心懷起苦毒,以至於他最終召集民眾謀反。他看着他的妹妹被傷害卻無人為她辯護,因此他痛苦又沮喪(撒母耳記下13章1-22節)。那時他的家裡充滿衝突,而糟糕的是他的父親大衛好像對處理衝突毫無能力。押沙龍開始任由他的傷口潰爛,變成有毒和致命的憤怒。可是對他而言,他的行為是無可非議的。在他眼裡,他的父親是不公正的,然而他父親卻又拒絕見他(撒母耳記下14章28節)。因而他自己當起法官和辯護者,定意要還事情一個公道(撒母耳記下15章1-3節)。

兄弟結怨,勸他和好,比取堅固城還難(箴言18章19節)。仇敵就是通過我們的口從而一步步地腐蝕我們的視野和心靈(羅馬書3章14節)。對於報復,我們在心裡演練地越多,苦毒就長得越健壯。

最終,苦毒的重擔纏累着我們,讓我們無法得自由。當然,放開苦毒並不代表着我們會不再感到痛苦,但我們會得到真正的自由。這自由只有在當我們親近上帝並且去效法祂饒恕的方式時才能得着(以弗所書4章31-32節)。

更多: 閱讀希伯來書12章15節,思考苦毒根會對你和他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思考: 苦毒會怎樣損害你的心靈以及你和他人的關係?為什麼將你的苦毒交託給上帝如此重要?

從不願意饒恕到饒恕,或許只是這5點的距離

5-facts-that-helped-me-choose-forgiveness作者:Ching,新加坡

翻譯:薛意珩,新加坡

我們每個人受到傷害時的反應不同。有些人會反擊,有些人會生悶氣,有些人則從別處尋求安慰。

有時,我們會在受傷后心存怨恨,最終破壞我們的人際關係。

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有過破碎的關係?一個你無法原諒的人,比如某個說過狠話的家人?

我明白這樣的感受。在我的家庭里,怨恨和不寬恕是常態。我花了28年的時間才學會寬恕自己的家人。在那段時間裡,我發現了與我無法饒恕他人相關的幾點實事:

A.願不願意饒恕,是當事人自己的選擇

一個母親批評自己的兒子對姐姐懷恨多年。他反駁:「如果那麼容易的話,你為什麼不寬恕你自己的弟弟?」他魯莽的言辭讓母親很震驚,母親喊道:「不可能!你知道他對我做了什麼嗎?」孩子接着問道:「那你又怎麼期望我能寬恕我姐姐呢?」男孩其實是在模仿母親,做出了不寬恕他人的決定。

我們經常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用不饒恕來「懲罰」傷害過我們的人。 不幸的是,往往最終受到毒害的是我們自己。

B.不寬恕的靈會讓我們窒息

不寬恕的靈像雜草,它削弱我們的力量,耗盡我們靈魂的生氣。它耗損我們的身體、智力、情感和靈命。然而,我們經常還是在怨恨和寬恕中選擇前者,而這實際上是在為那些讓我們窒息的雜草施肥。

C.不寬恕的靈令人難受,我們卻放不了手

是不是很奇怪,我們雖然討厭苦毒(畢竟,它描述了最令人厭惡的味道!)卻又被它吸引。我們為什麼會選擇消耗我們能量和「使骨枯乾」的東西(箴言17章22節)呢?若苦毒和不寬恕的靈那麼使人不愉快,那它們為什麼那麼令人難以割捨呢?

耶穌傳講的關於寬恕的信息讓人難以置信。他告訴門徒們要原諒那些一再得罪他們的人(馬太福音18章22節)。這個信息與當時的世界觀是衝突的,現在也如此——以牙還牙一直都是常態。但耶穌從頭到尾都樹立了寬恕的典範:為了使我們的罪得到赦免,祂甚至獻上了自己的生命。正因如此我們要學會寬恕他人。

 

在我自己學會寬恕的過程中中,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1.單憑自己的力量,我無法做到寬恕。

我聽過無數關於寬恕的講道,讀過很多此類書籍也參加過不少以此為主題的營會。但是,我仍然無法也不想原諒傷害過我的人。多年來,我有幾次嘗試原諒他們,但每次嘗試都只持續了幾個小時,之後怨恨和苦毒又捲土重來。

單靠自己的力量原諒他人不止困難,而且還不可能。

要想達到超自然的結果就需要用超自然的方法。當我們覺得得罪我們的人不值得被寬恕的時候,就要祈求聖靈來幫助我們。 依靠祂,把我們的不原諒交託給祂。

2.在安全的環境中,我們 l會更容易寬恕。

在《苦難和上帝的用意:苦痛帶來的創傷&上帝的醫治》一書中, 基督教心理學家Diane Langberg寫道,有人曾問她,為什麼一個與有習慣性暴力行為的丈夫生活的女人無法從她受虐的創傷中走出來。Langberg回答:「我們還在經歷的事情,我們無法走出來。」

眾所周知,當我們感冒時,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防止發燒、受寒和鼻塞惡化。 我們必須等到疾病結束后,才能開始康復和恢復體力。

同樣的,如果我們的怨恨源自創傷經歷、被虐待或被施暴,那麼我們首先要尋求安全和穩定的環境。這可能需要我們搬出來住或採取其他行動以確保我們的安全,例如通過保護令或向有關當局報告。生活在遠離創傷的安全場所,會更容易開始寬恕和醫治的過程。

但是搬家並不一定是現實的,尤其是當涉及其他親人的時候。而且我們大多數人不一定會面臨這種極端的情況。更多的時候,可能我們只是需要嘗試原諒親人的不合理行為。當我們無法脫離環境本身時,可以找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專業輔導員或有相關資格的牧者來幫助我們。

3.在團體的幫助下,寬恕最容易完成。

當我們保持孤立時,苦毒往往會加深和惡化。但在一個以基督為中心的團體中,我們可以從那些寬恕過別人的屬靈導師和信徒身上學習。屬靈導師可以幫助我們認出怨恨的源頭,並監督我們克服生活中不寬恕的靈。

然而,做到這一點需要我們坦誠並願意展現脆弱的一面。對另一個人完全敞開。這需要很大的勇氣,卻是必要的一步。

如果我們還沒有找到這樣的團體,讓我們禱告上帝會藉著祂的恩典,把能夠陪伴我們的屬靈家人帶到我們的生命中。

4.寬恕是每天要做的選擇。

我們都會遇到這種情形:在嘗試原諒他人時,卻被一些事情觸發回憶,讓我們再一次受到傷害。因此,寬恕是一種不斷的,有意識的,每一天都要做的選擇。每當我不願意寬恕並開始怨恨時,我需要再次降服在上帝面前,讓聖靈在我身上工作。

每天與基督同行,禱告我們願意寬恕他人,並依靠祂的力量來寬恕吧。

5.得到了寬恕的人能寬恕他人。

「受過傷害的人也會傷害別人」,這在我工作的社會服務部門裡是個普遍的說法。這意思是說有時遭受過某種傷害的人,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把相同的傷害加給他人。

耶穌基督來就是為了打破和扭轉這個惡性循環。祂的死和復活救贖了墮落的人類,使他們得倒寬恕,並藉著他們的生活成為祝福和寬恕他人的管道。

得到了寬恕的人能寬恕他人。

有時,與我們最親的人往往是我們最難原諒的。我的導師曾說過:「事工從家裡開始」。我想補充一點,在家裡的事工可能是最難開展的。

但我知道,最終苦毒和不寬恕會導致靈命的枯竭和莫大的痛苦。我也知道,藉著上帝的恩典,我們能夠寬恕傷害過我們的人,並過着沒有苦毒的生活。

寬恕是甜美的。即使它可能需要幾年或幾十年時間。讓上帝幫助你我學會放手吧!因為我們已經被祂寬恕,現在我們也要學着變成一個寬恕他人的人。

我已經開始了這個旅程,也還在行走。你會和我一起嗎?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甘心樂意)

當我感到無力饒恕時

hand-819279_1280

作者:Sandy Zhuang,中國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馬太福音6章12節)是許多基督徒耳熟能詳的經文,而「饒恕」更是貫穿聖經的主題。但「饒恕」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尤其當別人給我們造成嚴重的傷害時更不容易。事實上,我就無法單單憑上帝一句「你們要彼此饒恕」的命令,而去饒恕別人。

曾經有人給我帶來強烈的傷害後跟我一刀兩斷。我雖然在禱告里決意要饒恕,但實質上對那個傷害我的人卻無法感到釋然。對於對方為什麼要傷害我這問題,我不停地分析、思考,卻無論如何都想不出一個可以解釋得通的答案,結果只能歸結為一句就是:「他怎麼能這樣呢?!」我不會報復,也不會在對方的背後說三道四,但我心裡對那個人的否定和質問,無論如何就是停不下來。我不願意聽到其他人提起他,更不願意回憶我們曾經在一起時的美好過往,認為反正對方已經跟我一刀兩斷,彼此忘個乾淨最痛快。

然而我心裡明白,我是無法輕易忘記的。那些負面的情緒若不處理,就會在生命里不斷地發酵。我就像陷在一個漩渦里無力自拔般,每一次心裡對他的質問,都會讓我再次感受到受傷害時的痛苦,以至於讓我更難去饒恕對方。

直到有一天我在禱告時,看到了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曾經,十字架是一個讓我明白自己得饒恕以及自己對上帝的所有虧欠都已還清的記號。看到十字架,我突然明白了,耶穌的犧牲也重建了人與人之間的和平。其他人因為傷害我而必須付出的代價,耶穌已經完全付上*。祂成全了公義,上帝才有理由饒恕我,我也才能夠饒恕別人。因此,我才能真正放手,跳出無力饒恕的漩渦。

奇妙的是,在「放手」之後,我從一個「原告」或「審判者」的位置上退了下來,開始學習以憐憫的眼光看待過往的一切。此時,我最關心的已經不是他為什麼要傷害我,也不是自己有沒有得到足夠的解釋和道歉,而是那個傷害我的人也經歷過原生家庭等破碎關係的傷害。對方在事後推脫責任以維護自己的形象,恐怕還是因為無法面對自己心中的罪咎、羞恥和恐懼。原來他也需要在上帝面前得到醫治,重獲平安喜樂的生命。當我明白了這一切,我心中對對方的種種質問,也就變成了禱告中的祝福。

饒恕或許不一定能帶來關係的恢復,畢竟任何關係都是雙方互動的結果。但我們可以選擇讓自己受傷的心得到上帝的醫治,擺脫那無盡無休的憤怒和苦毒。因為上帝不單單留下「饒恕」的命令,在耶穌基督捨命的十字架上,祂也賜下了「饒恕」的力量。

*編者註:聖經中記載,上帝會對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罪進行最終的大審判,每一個人都要在上帝面前交賬(羅馬書14章10-12節)。因為人人都犯了罪,沒有一人可以在大審判中站立得住(羅馬書3章23節)。然而,上帝愛世人,於是將祂自己的獨生子耶穌基督賜給我們,為全人類的罪死,讓一切信祂的,可以因為祂所付上的代價而得饒恕(約翰福音3章16節),免於最後上帝對罪惡的刑罰。很不幸的是,那些選擇不接受耶穌救恩的人,最後需要自己背負自己的罪所帶來的刑罰(啟示錄20章11-15節)這個時候,上帝的公義得到全面的實現。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左右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