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黑暗中的旌旗

腓立比書靈修 | 你定睛在哪裡?(有聲中文)

作者:Rachel Moreland,美國

翻譯:Joy,中國

有聲播讀:Joya,中國

 

今日經文:腓立比書3章12-14節

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里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你長大後想做什麼?」

這個問題一直在困擾著我。我整個青春期都在等待自己終於「長大」的那一刻,最後卻發現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我不是自己想像中的完美女性。我尚未「達標」,甚至還差的很遠。我仍然有缺點、破碎且罪惡,而且急需恩典。直到如今我仍行在這條路途中。

然而我卻在保羅身上得到了安慰。保羅說他不看自己已經得著了耶穌基督要他得著的,而是仍然在努力。而且,他鼓勵我們忘記「背後」(13節),並定睛在上帝擺在我們面前的目標——與耶穌共度榮耀的永恆。

我們可能會因過去的錯誤而受傷破碎;也可能會被現在面對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甚至可能對未知的未來感到焦慮不安。但是,這幾節經文挑戰我們擴大自己的視野,擁有一個屬天的視角。

兩年前,我失業的經歷粉碎了我成為「成功人士」的理想。因著那次痛苦的經歷,我意識到原來我把自己的身份定位建立在我所做的事業上,而非我是誰之上。

顯然保羅可以同理我們所經歷的難題。但他知道,為了我們能真正地長大,我們必須學會從過去中走出來,走進未來。而真正認識耶穌,知道祂在我們今生以及永恆里給予我們的一切豐盛,最終給我們力量拋開過去,成長為「屬天國民」(20節)。

我不知道你在通往終點的路上遭遇了什麼阻礙。也許你在戀愛過程中做了一些糟糕的選擇;也許像我一樣,你的第一份「理想工作」沒有按照你的計划進行;或者你正在這個全天24小時,每周7天的互聯文化社會中尋找你的歸屬感。

但我深知道的是:無論我們過去犯下了怎樣的錯誤或現在如何焦慮,上帝都愛我們並希望我們認識祂。當然上帝並不總是會挪走我們的掙扎。因為最終,要認識基督,就必須認識祂的死和復活的大能(腓立比書3章10-11節)。這意味著我們也將在一生中面對掙扎和經歷苦難。但這些掙扎會幫助我們成長為祂希望我們長成的樣子。

如果我們想要像保羅一樣認識基督,就讓我們把目光從暫時的掙扎中移開,將目光定睛在已經戰勝了每個掙扎的基督身上。讓我們重新得力,因為雖然我們陷在掙扎中,但在未來有一個美好的永恆在等待著我們——到那時我們將與無比愛我們和了解我們的天父在一起。這是一個值得我們追求的目標。

回顧自己的信仰之旅,我看到自己常常失望並要克服許多障礙,但我可以誠實地說,上帝對我生命的計劃比我自己的計劃要好太多。我只需要單單相信祂就可以了。與其把我們所有的注意力放在自己和那捉摸不透的生活上,不如讓我們定睛耶穌和天上更大的獎賞。

問題反思:

1.不可能在此生實現「完美」這一現實,激勵了你還是讓你感到挫敗?為什麼?

2.你過往的哪些事情需要你放手?專註於上帝的永恆賞賜如何幫助到你?

3.目前你的生命中有哪些阻礙是你需要在禱告中向主交託的呢?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腓立比書靈修

5種方法幫你更好地敬拜上帝(有聲中文)

作者:Janel Breitenstein,美國

翻譯:Xining Wang ,愛爾蘭

有聲播讀:Joya,中國

 

最近,我以最喜歡的方式之一——約會——度過了一晚。我並不想過於煽情,但我不得不說,能與自己最好的朋友結婚我很感恩。我喜歡看電影的時候依偎在他的懷抱里;和他在書店裡漫步,一起笑著那些稀奇古怪的書名;在吃我們最喜歡的沙拉時進行一場改變彼此的真摯談話。大多時間裡,我們只想享受這樣的感覺,沉醉在屬於「我們」的氣氛之中。這就是約會之夜的美麗所在——有一種奢侈叫只是跟我們所愛的人在一起。

與在約會之夜滋生的親密關係類似,我們和上帝的親密相處也是這樣。我們應該拋開一切忙亂和所謂的效率,單單享受與祂同在。用我們的所有來愛祂,應該是最重要也是唯一重要的事情,不是嗎?

但是經常性地,作為一個進取的人(更不用說還是個「屬靈博主」),我往往希望即使在與上帝相處的時候也能夠高效——我將它視為了另一件待辦事項,而不像是享受與我所愛之人的甜蜜時光。還記得那些古老的教理問答書中所講的我們存在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嗎?也就是那所謂的核心問題。他們說我們的存在是為了要榮耀上帝並永遠享受祂的同在。

我必須承認,這個「享受」需要我刻意去體會,尤其是當我需要打包午餐,又頂著工作截止日的時候還聽到孩子喊「媽媽,你看到我的記號筆了嗎?」。在生活的這些混亂之中,我需要找到一種能夠體會上帝同在的方法——令與祂在一起成為我期待、令我無比喜悅、又能重新得力的時刻。

讓我能夠說出:「就讓我和上帝在一起並因此喜樂。讓我看見和經歷上帝的同在並陶醉在其中吧。」

對我而言,這意味著在我忙碌的生活中,每天都要有意識地仰望和敬拜上帝。 我希望這五個要求不高的小技巧可以幫助你做同樣的事情。

1.讚美上帝創造了我們

以弗所書2章10節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工。 當我們花時間在一起,我們就在彼此身上看到了上帝的品格:瞧你! 即使在極深的罪和破碎中,那上帝的形象仍然存在,讓我們去探究和體會。 例如,作為一個妻子,我看到了丈夫對我的支持;他對真理的熱情和他的溫柔。 在我兒子對大自然的熱愛中,我看到了上帝在大自然中的設計之美。 在我女兒對舞蹈的熱愛和對生活的喜樂中,我看到了上帝的愛融入於各種藝術形式之中,以及祂對所造之物(人類)無盡的愛。

 

2.陶醉在上帝的表達方式——大自然中

最近在一個難得的休息日,我做了很久以前就應該做的事情:去國家森林公園徒步。那天有一些橫向突出的,又帶階梯狀的樹根引起了我的注意。當我研究這些樹根時,我非常興奮,因為我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所有的這些自然景觀都像是我們的創造者上帝在帶我參觀祂自己的藝術長廊,都是用祂精緻又慷慨的手筆創造的。羅馬書也提醒我,上帝在自然界中展示了祂永恆的能力和神性(羅馬書1章20節)。

那天,我非常震驚。因為從那開始,我發現自己會因為祂創造的純粹的美和對世界的關愛而感動地流淚。

如果你走進大自然,你就可以看到祂在大自然中彰顯祂的美,並以此讓你去敬拜祂。

3.用音樂來表達靈魂

音樂於人來說是非常獨特且令人印象深刻的高級藝術形式。當我們想要深刻地表達某種情緒或者述說什麼時,我們經常會用藝術——特別是歌曲。無論是在iTunes上聽歌,在洗澡時清唱,還是演奏某樣樂器——請試著將自己沉浸在音樂中。

在我與上帝獨處的時間裡,我常常會邊彈鋼琴邊唱歌。有時,我會用音樂為朋友祈禱以及表達我自己無法用語言述說的內容與情緒。比我的音樂是否好聽更重要的是我從心而發的讚美之音如何(參見撒母耳記上16章7節)。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以相同的方式創作和享受音樂。或許你喜歡一個人聽歌或跟著唱,又或者你喜歡自己填詞。讓我們思考,音樂可以如何為我們個人的敬拜帶來不同以往的新方式?

4.把眼目放在主身上

我們很容易盯著生活中的不如意看。如何在痛苦中依然保持感恩是個很大的挑戰。但是感恩是可以讓我們保持向上看的最持久的方法之一——它可以幫助我們在爭戰中看到上帝的美意。

就個人而言,感恩能讓我看到上帝在我身邊放置的各樣恩典,而不是盯著那些未能順應我心意的事情。感恩讓我不再陷入沮喪中,而是向上看,看到大能而無限的上帝測不透的旨意。

它也提醒了我過去上帝是如何信實地恩待我的。感恩讓我想要敬拜祂。我可以不再把自己和自己慾望視為宇宙的中心。感恩將我指向那個更偉大的創造者,這直接促使我去敬拜祂。

5.了解你最好的敬拜方式是什麼

想一想你個人最喜歡敬拜上帝的方式。像Gary Thomas這樣的作家探索了我們的「神聖之路」:我們的心與上帝有著特別的聯繫方式。也許是通過大自然、某些運動、某些感官,也許是通過某種傳統或者克服己心,也許是通過服侍,默想或者學習真理知識。但是除了這些類別之外,我還喜歡更具體和滿有創造性地思考什麼能讓我的信仰真的活起來。我能做哪些事情讓自己感受到與上帝相連?

對我來說,服侍窮人、寫作、與他人真誠的溝通、園藝、創造性活動,跨文化交流……還有一系列其他事情都使我感受到上帝的同在,並讓我找到祂創造我的價值所在。

我發現自己並不能總是自然而然地去敬拜,所以我需要刻意地訓練自己去敬拜祂,把自己緊緊地和上帝系在一起就像藤蔓纏繞在木架上那樣,這樣我的靈命才可以不斷地向上成長。

但敬拜並不單單是種刻苦己心的訓練,在訓練自己敬拜的過程中我也更加喜樂了。最終,我可以照著祂創造我的本意去敬拜祂。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黑暗中的旌旗

因先天疾病被遺棄的他說:「上帝差派每個人來到世界上都有使命」

文字:殷敏,馬來西亞
口述:趙摩西,中國

 

1998年6月21日,一名剛出生兩個月的嬰兒被父母放在盒子里,遺棄在了一家醫院門口。一對夫妻找到他後決定收養他,並為他取名趙摩西。

來自中國山西的趙摩西出生時患有脊膜膨出。這是一種先天性神經系統發育畸形,會令患兒背部起一個像水球般的囊性包塊,並出現局部皮膚破潰、感染,也可能引起嚴重的神經併發症和後遺症,包括認知功能障礙、癲癇、肢體功能癱瘓等,常常導致新生兒殘廢甚至致死。

在決定收養患病的趙摩西之前,他的養母遭到了朋友們的質疑,但借著禱告,上帝讓她知道需要把趙摩西留下來。

 

幾次大手術

趙摩西經歷人生第一次大手術時,只有兩個月大,他回憶說,在當時的醫療水準並沒有太先進,因此進行脊膜膨出手術的死亡機率很高,即使康復也會出現後遺症。

上帝保留了他的性命,而且手術後一直到5歲,他的行動也看似一切正常,沒有任何問題。然而他說,在他5歲以後後遺症開始出現。他罹患馬蹄足,即足部及腳踝會內翻。於是他在8歲那年再次進入手術室為腳部動手術,打了兩個月的石膏。

年紀小小的趙摩西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被推進手術室,但他記得媽媽跟他說:「你的命是上帝給的,所以上帝會對你負責,祂會一直對你負責,所以不用擔心。」

手術後,他花了快一年的時間,像小孩一樣,從爬行開始重新學走路。

除了腳部,他的膀胱在5歲之後也開始出現異常。他控制不住自己的大小便,所以他必須穿戴紙尿褲直到15歲。成長過程中他因為覺得丟人,一直試圖掩蓋希望不會被人發現。

直到15歲那年,他的一位基督徒老師,與他共同為這個問題禱告。那天晚上,他決定把紙尿褲丟掉,並在之後的時間裡慢慢控制上廁所的時間,情況越來越往好的方向發展,現在他也不用再帶紙尿褲了。

雖然經歷了兩次大型手術,但趙摩西的腳還是有問題,所以2017年1月他再進行了一次腳部手術,將鋼釘植入腳中。

 

我是誰,我屬於哪裡?

談到家庭,趙摩西說,他小時候曾經問媽媽,自己是不是從垃圾桶撿回來的。而媽媽也從沒有隱瞞他孤兒的身分,告訴他:「你不是媽媽親生,但因為上帝愛你,所以上帝讓我把你帶到家裡。」

趙摩西坦言,在得知自己是孤兒後,一開始會難受,感覺自己不屬於這個家庭也不屬於這裡。在成長過程中,也曾出現壓抑的行為,深怕自己如果表現不好,父母可能會不要他。但收養他的父母一直對他疼愛有加,讓他能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中長大。

媽媽一直在趙摩西的基督信仰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只讓他有機會接觸上帝,也讓他知道上帝在他身上有更好的計畫。

趙摩西說,媽媽曾經告訴他一件很神奇的事。在他1歲的時候,有一次家裡在播放電影《耶穌受難記》,在看到耶穌被釘十字架的那一幕,他竟然開始哭。

另外,因為看到耶穌醫治百姓時會按手在他們身上,有一次趙摩西跟著媽媽去醫院,看到一位瞎眼的爺爺,不知道為什麼,但他就走到爺爺面前,把手按在爺爺的眼睛上為他禱告。

他也說,幼兒園的時候,他每天都會到廁所禱告,即使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但他堅信上帝會聽見。

身體上的疾病也影響到了趙摩西的學業。他因為在8歲那年要動手術,所以晚一年入學。上學時又打石膏,需靠輪椅代步。當時他的想法是,朋友都在玩,只有我坐輪椅,很沒面子。

晚入學也被老師認為是學習遲緩的學生。因為得不到學校老師的認可,所以他小時候對學習很沒有信心。

後來更被同學發現他穿戴紙尿褲,使他面對了很多來自同儕之間的壓力。

「那時候,我經常在晚上哭,質問為什麼上帝會這樣對我,一個又一個的手術讓我很疑惑為什麼上帝要讓我經歷這些。在我印象中,基督徒應該是被祝福的,但我卻感覺自己一直被傷害。」

因為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跟別人不一樣,也認為世界對他不公布,所以他曾在8歲的時候向媽媽哭訴,而媽媽則不斷地向他解釋上帝對他的愛。

「很多次都有想要放棄的念頭,但媽媽一直告訴我,你不知道上帝在你身上的計畫是什麼,所以最後我都還是會重新站起來。」

即便對信仰感到灰心,但在成長過程中上帝也帶領他認識很多願意幫助他的人,讓他慢慢發覺上帝可能對他有另一個計畫。

「我跟上帝禱告說,既然我的腳是這樣,我會盡我全力用上帝給我的腳做出更多事。」

 

用努力證明自己?

 

趙摩西13歲進入全英語教育國中就讀,英文底子不好的他,在學習上也受到了一些打擊。因為英文程度不夠好,他被分到了較低階的學習班,同班同學都比他小。因為是班裡最大孩子的原因,他要照顧年齡比他小的同學。這讓他抱怨「為什麼一直要我承擔責任」。

後來他成功在學習上追到了與他同齡的班級,但是也會因為英語發音過於中式而被同學嘻笑。可上帝還是使用他,讓他在15歲那年有機會為一家孤兒院的外國人院長擔任口頭翻譯。

趙摩西說,國三那年有一位老師鼓勵他嘗試用另一種方式看待自己是孤兒的經歷,並告訴他,他有著一般人所沒有的見證。

老師說,世界上很多的孩子雖然有父母,但因為跟父母關係不好,所以內心是一顆孤兒的靈。

「你是真正的孤兒,所以你能夠知道他們怎麼想,體會得到他們那種想被鼓勵的感覺。把你的經歷看作是上帝給你的鑰匙,打開大家的心結。」

因此,趙摩西說,他也一直嘗試分享自己的故事,為別人帶來正能量。

另外,他也說,在國中的時候,他參加了學校的服務隊,學校周六舉辦家長會議時,他需要負責帶領十幾個5至12歲的孩童,為他們講聖經故事。

這個服務隊每年會頒獎給優秀的服務學生,所以他努力證明自己,讓大家看到他的能力和用心。加入服務隊的第二年,大家都覺得他會得到大獎,然而最後獎項卻頒給了另一個女生。

他當時非常難受,感覺尊嚴被拿走了。但回家的路上,媽媽問了趙摩西一個問題:「你做的工作是在為上帝做,還是在為自己?」

這個問題點醒了他,因為他發現他是在為自己而做。

「第三年,我對上帝說對不起,我太自私了,太想要證明自己,但其實不需要,所以我願意單純地帶孩子。」

那年,服務大獎頒給了趙摩西和與他一同服事的同伴。

回想這件事,他說,上帝讓他認知到自己算不了什麼,如果沒有上帝,他可能在2個月大的時候就會因為疾病而離世,從頭到尾都是上帝的恩典。

進入高中後,還是有許多生命的功課等著趙摩西。他想加入學生理事會,競選主席,但那年他卻在練習籃球的時候受傷了,造成腳骨斷裂,於是老師勸他休息,讓他無法參選。

後來他進入學校的校園商店服務。到了第二年,他還是希望可以加入學生理事會,一班只有4個名額,但他的班有5位候選人,這時候他服務的校園商店負責老師說,商店急需男生,所以把他留在商店,讓他又錯失了進入學生理事會的機會。

即使傷心失望,但趙摩西說,上帝在過程中也教導他,讓他學會整理貨物和清單,也因此變得更為細心。

隨著他的順服,上帝開始把很多職務擺放在他身上,他開始被選為校隊的組長,也被選為社團的部長。

 

完成上帝給我的使命

 

「你願意放下自己,上帝會把很多東西加添給你。雖然我不能接受上帝要我承受那麼多的痛苦,但是如果上帝在我身上沒有旨意,祂不會讓我承受那麼多的。」

趙摩西高中畢業後,到新加坡一家基督教學院進修藝術和科學高級文憑(Advanced diploma in liberal art and science),隨後他回到中國,在一所英語學校參與青少年的服侍,因為自己對中國青少年有負擔。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做信徒的榜樣。」(提摩太前書4章12節)。

趙摩西說,上帝差派每個人來到世界上都有使命,不要被眼前的困難所阻擋,而選擇放棄,這會失去祝福,因此他鼓勵年輕人不應該小看上帝所給的恩賜。

「我承受過很多困難、羞辱、身體上的折磨,各種困難和限制,我撐下來,不是為了證明自己多厲害,而是為了完成上帝給我的使命。」

 

 

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黑暗中的旌旗

在職場遭遇了不公?祂的恩典夠你用(有聲中文)

作者:Lee Yune Yee,馬來西亞
翻譯:Tutu,中國
有聲播讀:Lillian,中國

 

我們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能體會到上帝的恩典——祂在十字架上的救贖之工,祂使病人得醫治,祂保護我們出入的平安……但有時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者,根本不值得祂給我恩典。然而,上帝並沒有記下我的失敗,回頭找我算賬。相反,正如陸可鐸(Max Lucado)在他的書中所說的,乾渴的心靈應該就近上帝,更深地領會祂的恩典。

我們小組中有個人曾說過,深入領會和體驗上帝的恩典就像深海潛水訓練一樣。當專業潛水員接受訓練時,他們會嘗試一次比一次潛得更深更久。所以漸漸的,潛水員就培養出了能夠探知更多海洋中未知部分所需的技能和耐力。

將這個比喻運用到我的生活中,如果我只知道接受上帝的恩典而不能給出恩典,我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深入了解恩典的力量的。關係本質上是雙向的。聖經清楚地記載:「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托誰,就向誰多要」(路加福音12章48節)。我們常常會認為這節經文是在說給出我們的金錢、時間、才能和行動,但我認為也包括把上帝的恩典傳遞給別人。

「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馬太福音5章38-39節)

幾年前當我開始在一家食品飲料公司上班時,我對這份工作一無所知,但我的主管非常樂於幫助我。有一天,主管的上級老闆分派我去管理一個項目。因著我初入職場的天真,我以為我只需向最高層老闆彙報工作,而無需再向我的上屬主管彙報。

我的主管因為我沒有事先和她溝通而越級彙報的事非常惱火,之後她就開始給我分配一些無關緊要的任務,還告訴別人我能力不行,甚至不願意再跟我說話。雖然她否認因為我越級彙報的事被冒犯,但我還是因此給她賠禮道歉了。然而有一天晚上,她當著一屋子工作人員和實習生的面,大聲譴責我犯的錯誤。接下來便是老闆將我從我們的消息組中移除。意思很明確:讓我離開。

我當時真的非常想要立刻消失再不出現。但我知道這樣不對,所以我堅持在原崗位工作了一個星期才去當面跟老闆請辭。

那個星期,上帝的恩典與我同在。祂給了我回公司上班並把最後的工作做好的力量。

祂提醒我,我已經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挽救如今的局面。當我宣布離職時,我真的感受到上帝的恩典包圍著我整個人。我能夠平靜地講話,冷靜地感謝老闆給我提供這次工作機會。我感謝了每一位同事,包括我的主管,儘管她對我態度冷淡,愛搭不理。是上帝的恩典帶我度過了那一周。

最近,我又要從另一個崗位離職,但這次必須提前三個月做出離職申請。這三個月我一直做得不錯,直到我犯了幾個小錯誤。這些失誤在我提出離職申請前並不算問題,但根據不成文的公司文化,已經作出離職申請的我卻不可以犯這樣的錯。

我的主管想藉此機會讓我早點離開,也許是因為他已經找到了接替我的人。他用激烈犀利的言辭把我逼到沒有退路的角落,並且給了我兩個選擇:要麼當天離開(差不多提前七周離職),要麼離開他的部門去樓上工作。他希望我因為尷尬而主動走人,但我卻選擇了去樓上工作,向總經理報告說明,並在餘下的時間都留在樓上的工作崗位。

事實再一次證明,上帝的恩典夠我用。雖然我擔心過同事們會為了自我保全而冷落我,但他們沒有這樣做。只是我之前的主管在我們碰面的時候把我當成空氣。但我請求聖靈保守我不要去埋怨他。

因著我的工作就是要時常幫別人收拾爛攤子,所以會常常聽同事吐槽。但我請求聖靈幫助我,讓我在同事們抱怨的時候不說閑話。

相反,我理解他們情緒上的失落,並幫助他們想出解決方法。

過去幾周,我經歷到了上帝在各個方面的恩典。當我努力幫助公司完成了一個項目,卻在慶功時刻被遺忘時,是上帝的恩典提醒我,我不是為人的榮耀而工作。而是無論做什麼,都是為了榮耀上帝(哥林多前書10章31節)。因此,雖然我感覺自己已經被降級為實習生級別,我仍然決心盡自己最大努力完成工作。

在新職位上班的我能準時下班,黃昏可以經常漫步在綠茵旁,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和上帝親近而不是忙著打工作電話。在我離職的最後一天,我感謝了包括我的上級在內的所有人,最後和大家平靜道別。

當上帝慷慨地滿足我們的需要和渴望時,我們很容易說「哈利路亞」,但是當我們處於困境或面對一些難纏的人時,卻很難向上帝表示感恩。然而,當我們將恩典傳遞給他人時,祂的恩典就會帶領我們度過這個困難階段。我們有兩個選擇——要麼選擇承受傷害負重前行,要麼選擇將我們高傲的自尊心放下,借著恩典的力量讓自己走進自由。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黑暗中的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