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黑暗中的旌旗

腓立比書靈修 | 讓我們更加認識基督 (有聲中文)

作者:Nelle Lim ,新加坡

翻譯:Eric,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今日經文:腓立比書3章7-11節

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並且得以在他裡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義,乃是有信基督的義,就是因信神而來的義,使我認識基督,曉得他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或者我也得以從死里復活。

 

我最小的妹妹對英國演員湯姆·希德勒斯頓有點迷戀。她可以告訴我他在英格蘭時經常乘坐哪條鐵路線和經常光顧哪家咖啡館。她現在還在一直否認他在電影《復仇者聯盟:無限戰爭》中所扮演的角色已經死去。

然而,無論妹妹在追星時發現的各種花邊新聞令她多麼興奮,也無法與她在現實生活中與一個真實的人相愛所經歷的感覺相比擬。

最近,她的男朋友在她的生日那天給了她一個驚喜,除了他倆共同的好友們一起準備的一份禮物以外,他還送給了她一件她非常喜愛的禮物和一張精美的手寫卡片。他的體貼和用心深深地感動了她。這是素未謀面的人怎麼也做不到的。

並非所有人都有戀人或已婚。但我們所有人都受邀與上帝建立親密的關係。祂認識我們,祂對我們的愛無可比擬。在寫信給腓立比的教會時,保羅告訴他們,他非常重視與基督的這種關係,以至於他願意「放棄」他的血統、教育、社會地位和名譽來追求和享受與基督的關係(腓立比書3章5-6節)。

這一定是一種真正讓保羅得到深刻滿足的關係。他絕非僅僅是簡單地了解耶穌——僅僅知道有關某人的事情並不能激起一種渴望分擔對方痛苦的愛(第10節)。當保羅遇見耶穌時,他一定是經歷了翻轉生命的改變並得到了完全的滿足。透過認識基督,保羅不再努力通過他的成就和純正的血統而在上帝面前贏得認可,而是透過基督在十字架上完成的救恩來得到接納和認可。

保羅在說「我想認識基督」」(第10節)時使用的「認識」一詞來自希臘語單詞ginosko。聖經用相同的詞來描述丈夫和妻子在性親密中達到的那種彼此認識(見馬太福音1章25節)。

令人驚訝的是,與上帝建立如此的親密關係是可能的。這樣的關係讓我們得到完全的滿足和喜樂,我們可以完全敞開卻完全被愛、被接納,這種深刻的親密關係讓我們合而為一。

但這就是上帝呼召我們進入的關係,祂要我們再次享受與祂合一的美好。這種關係治癒了人類在墮落以後與上帝分離所帶來的的痛苦,使我們有幸成為上帝的親密朋友並分享基督受難所做成的救贖(第10節)

在與基督合而為一的過程中,我們「效法祂的死」——向我們的罪性死並降服於上帝(第10節),然後「從死里復活」——在祂的愛和恩典中享受永恆(第11節)。 正是認識基督與被基督認識使我們完全活過來。

讓我們真正地認識耶穌,不是用那種對電影明星式地遠遠地通過收集信息的了解方式。當我們閱讀聖經時,讓我們邀請祂開啟我們的雙眼啟示我們祂是誰以及祂是如何看待我們的。讓我們祈求與上帝有無比深刻和親密的關係,以至我們的目光能夠轉離世界,且不再依靠自己,而更貼近基督。

問題反思:

1. 在詩篇139篇中,作者驚嘆於上帝如何認識自己,向他的意念「比海沙更多」(18節)!求上帝向你顯明祂對你的意念。

2. 你有時會發現有什麼事物比認識耶穌更有吸引力嗎?坦誠地面對上帝,求祂賜給你恩典讓你更多渴慕祂。

3. 你將先前以為有益的「因基督都當做有損的」嗎?你怎樣可以「得著基督,並且得以在祂裡面」?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腓立比書靈修

我終於厭倦了隱藏自己的罪(有聲中文)

作者:Dorothy Norberg,美國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Melody,加拿大

 

「真相總會大白的。」

當我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這句話讓我心生恐懼,因為當我母親這麼說的時候,意味著即便她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我的悖逆,她還是知道我犯了錯,並等待上帝來譴責我的良知。

這句話出自民數記32章23節,是摩西用來警告以色列民不要違背他們與上帝之間的盟約關係的。但這句話也說明了即使我們有辦法掩蓋犯罪的證據並拒絕承認自己的罪,我們最終還是無法逃避我們犯了罪的事實。

當我讀懸疑小說的時候,總是會期待著偵探揭露罪犯的那一刻。但在現實生活中,我覺得自己更像是那些掩蓋自己罪行的罪犯,害怕自己不得不面對真相及其後果的那一刻。我覺得沒有什麼比讓人看到我有多壞更讓我害怕的了。

隨著我漸漸長大,我不再浪費母親的時間,對我顯而易見的行為撒謊,但我開始用其他方式犯罪。教會裡的人認為我是一個可愛的女孩,但在家裡,我的性格特點是愛發脾氣,蔑視他人。當青年領袖們稱讚我聖經知識豐富和品格優秀時,我試圖讓他們看到我根本不像他們想像的那麼虔誠,但他們卻覺得我是謙遜,反而更加讚賞我。他們根本不會知道我實際上有多壞。如果讓大家看到我裡面有多破碎,大家肯定會被我嚇跑,所以在公眾場合我會保持自己的行為符合大家的期望。我感覺自己完全是個偽君子。

面對自己的本相

我會花好幾個小時沉浸在自己所感知到的罪惡感和無罪感中,這讓我對懸疑小說產生了畢生的興趣。Hannah Anderson在她的書《All That』s Good》的某一章中寫到懸疑小說幫助她發現了真相的重要性:讀者會喜歡讀偵探小說是因為他們在其中找到了現實生活中無法找到的東西——確定性、真相和結果。這些也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但同時也是我最害怕的。

在我的青少年時代即將結束之際,我如數家珍地閱讀著Agatha Christie的每一部懸疑小說,享受著她的著名作品Hercule Poirot和Miss Marple以及她那些不那麼知名的偵探冒險系列。Agatha Christie出版於1920年至1973年之間的推理小說,以其巧妙曲折的情節和道德核心而聞名。她筆下的偵探們熱愛正義、不顧個人和社會代價一心去尋找事實真相。

正如Hannah Anderson所寫的:「追求真相需要的不僅僅是知道事實的走向。它還需要不論如何都誠實地跟著事實走。」當我讀到書的結尾,看到兇手是某個可愛的人,或者是一個我喜歡的人時,我會在心裡嘆息,因為我不希望兇手是他們!

當我在消化虛構小說里的真相時,我意識到這些懸疑謀殺小說多麼真實地展現了人類墮落的本相。我們都傾向於對那些不討人喜歡的人做最壞的假定,卻又最大化地忽視那些看似富有同情心之人的罪惡。但我們都是罪人,而且我們並不總會把內心的罪惡展現給人看。

一想到那些我關心的角色因著他們的所作所為而面臨坐牢或死刑,我就感到很痛苦。但這是他們應得的懲罰,如果偵探沒有發現他們的罪行,無辜的人還會一直被懷疑。

真相必須被揭露出來,即使結果會令人不快。在讀小說中認識到這一點使我更加有勇氣去面對自己的本相。與此同時,每天讀一篇謀殺懸疑故事也讓我意識到了自己生活中的危險信號,意識到我曾經因為困惑和無助而忽視的罪已經深深紮根於我的日常習慣和思想之中。

我可以編造出一些故事來解釋和緩解我的問題和理想狀況之間的張力,然而與其去尋找證據來證實我的解釋,我更願意以那些最好的懸疑小說所鼓勵的真相標準來要求自己——願意麵對最準確、最不偏不倚的事實。

 

真相讓我們得自由

後來我發現我的情況比我原先想的要糟糕得多,我的內疚感變得更加強烈了。這期間,我對為自己的罪辯解越來越不感興趣了,因為我需要的不是更好的辯解,而是寬恕。

這種絕望感把我拉回到我小時候背誦過的那句經文:「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凈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 1章9節 )

我緊緊握住這個應許。我知道,即使重新認識自己和正視自己的罪無比痛苦,上帝也不會把我撇在墮落的深淵。祂應許要潔凈我,我要做的就是認罪,憑信心尋求祂。

我堅信「真相比我的自我形象重要得多。」當我面對現實並在悔改中前行時,我體會到被一個早已深知道我一切的上帝所愛意味著什麼(詩篇139篇1-5節 )。我擔心的後果與上帝豐盛的恩典相比顯得微不足道。我知道,即使在我最不堪的時候,祂也會憐憫我。

正如詩篇作者所寫的:「 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凡心裡沒有詭詐,耶和華不算為有罪的,這人是有福的!」(詩篇32篇1-2節)。我終於可以自由地面對真相了,也體會到了罪被洗凈的感覺。

當我終於將我的掙扎告訴人們時,他們對我表示同情和理解,但最讓我寬慰的是我相信並得到了主的恩典。因為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獻祭,我的罪被洗凈了,並以公義為袍(以賽亞書61章10節),這個真理把我從罪的捆綁、從過去對真相的恐懼中拯救了出來。

我的一切罪惡和我過去的一切不堪都在十字架上暴露無遺。雖然這令人想到就很痛苦,但也同時讓我擺脫了自己虛幻的良善面紗。我的罪必然會大白於世,但基督的憐憫會更新我,因為不論發生什麼,那知道一切真相的主都選擇愛我。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黑暗中的旌旗

關於「你是誰」,世界告訴你的5個謊言

文字:YMI事工團隊
翻譯:蔣冠華,中國

我們很容易陷入世界的價值觀,而忽略了基督所說關於我們身份的真相。為了避免落入這樣的陷阱,讓我們來從聖經中找解藥吧:

工作會消耗我們很大一部分的時間和精力。然而我們必須記住,雖然上帝呼召我們努力工作,(歌羅西書3章23-24節),但我們工作的目的是服侍主耶穌。

我們是誰並不取決於我們的職銜,而是取決於基督的作為(加拉太書3章26節)。所以,讓我們把精力集中在如何使用上帝託付給我們的工作來榮耀祂,並活出我們作為上帝兒女的樣式吧。

我們常常承載著來自我們的文化、家庭甚至教會對我們的各種期望(希望我們有某種特定的行為模式)。

在我們用行動來榮耀上帝的過程中,即便有不足的地方,我們也可以從主那裡得到恩典,並可以確信我們最大的誡命就是盡心、盡性、盡意、儘力愛我們的上帝(馬可福音12章30節)。我們可以不用再一直背負著證明自己的壓力,而是專註於我們與上帝的關係,知道當祂煉凈我們時,我們對祂的愛自然會生髮出好的行為(以弗所書2章8-9節)。


當你想到你是誰的時候,你想到的是什麼?你是某人的男/女朋友或你還是單身?你是某人的孩子或是某人的父母?

然而我們的信心並不來自我們周圍的人。真正起決定作用的關係,也是我們所有其他人際關係的基礎,乃是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凡接待他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做上帝的兒女。」(約翰福音1章12節)

性格測試很有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優缺點。但我們需要小心,不要讓這些測試限制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

當摩西抱怨自己「拙口笨舌」的時候,上帝是這樣對他說的:「誰造人的口呢?誰使人口啞、耳聾、目明、眼瞎呢?豈不是我耶和華嗎?現在去吧,我必賜你口才,指教你所當說的話。」(出埃及記4章11-12節)

上帝大過我們的性格。祂是萬物的創造者,祂能幫助我們讓我們在軟弱上經歷祂。(哥林多後書12章9節)。

有時候,我們會無意中讓自己過去的經歷和選擇定義我們——我們感到寸步難行,因為我們被過去犯下的錯誤困住了。

但是因著基督的犧牲,我們便不再受過去的捆綁了。即使我們需要繼續處理過去的錯誤留下的後果,我們仍然知道基督已經得勝,祂召喚我們進入一個美好的未來,在那裡祂為我們贏得了一個嶄新的身份:

「……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里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立比書3章13-14節)。

無論何時,當我們感到被上面這五個謊言矇騙時,就讓我們禱告自己的身份單單根植在真理中:我們屬於上帝;我們是按祂的形象所造的;祂救贖了我們,並會更新我們。

 

 

本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黑暗中的旌旗

被生活打敗的無奈感曾讓我對信仰動搖(有聲中文)

作者:Rachel,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一段感情的結束,友誼的破裂和學業上的壓力讓我感覺自己被世界打敗了。當我的生命中不斷出現各種問題和壓力時,我會感到非常無奈。生命中大大小小的事真的由不得我做主,也不在我的掌控中。禱告得不到想要的答案或回應,也讓我漸漸不想禱告,認為我只能屈服於這些問題,只能「認命」。

這樣的想法讓我在生活中漸漸失去了盼望和喜樂。一旦我受到了傷害,不論是在感情上受傷還是身體有什麼病痛,我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時,便會感到失望。似乎受傷後我只能望著疤痕,愛莫能助。我改變不了什麼,上帝似乎也轉臉不看我的無助。因此,我憂鬱了。

這樣的情緒甚至動搖了我的信仰。而我只能與妹妹以及一位主內的姐姐分享,來尋求答案。在與她們的聊天過程中,我逐漸反省到我的問題所在。

 

1.我信仰的根基轉變了

我從小成長在基督教背景家庭,從接受耶穌基督是我救主的那刻開始,我的根基是基督。我知道我是罪人,而罪的工價是死,但耶穌基督卻釘在十字架上讓我因著祂受的刑法得平安,因祂的寶血得醫治(以賽亞書53章5節),我唯有倚靠祂才能得拯救。但是在生命旅程中,自私的我漸漸在自己毫無察覺的情況下轉變了信仰的根基,我慢慢地把上帝視為 「幫我達成願望的神」。因此在禱告沒得到答案時我就失望,感情結束後沒得到回應就開始懷疑。這樣的我實際上已經把基督變成了自己的「願望盒」,把自己擺在了上帝的位置,忘記了基督才是我生命的主宰。也忘記了耶穌基督在我不配得時為我釘在十字架上,讓我出死入生。甚至不記得我作為一個已經在罪中死了的人根本就不可能、也沒有能力拯救自己。羅馬書8章28節說,「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當我把自己擺在中心位置上時,我根本就看不到祂的愛和美好的旨意。祂是我軟弱中的幫助,祂的旨意大過我的旨意。我應該順服禱告後的答案和回應,因為知道祂掌權,知道祂的旨意是叫我得益處。

 

2.在疤痕中看不到恩典

 

我發現自己被傷害後留下的疤痕一直不能痊癒,這是因為我只專註在傷害上而看不見祂的恩典。「為什麼我需要經歷這些?」 是我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時常常會問的問題。直到我的朋友提醒了我,「那些傷害留給你的疤痕一定有祂的恩典。問題是你專註於疤痕還是恩典呢?」 的確,因著疤痕很痛又很醜,所以我總盯著它看。而忘了在這些幽谷時,上帝如何帶領我,讓我成長。哥林多後書12章9節記載,「祂對我說:『 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我應該定睛在基督身上,不讓經歷的傷害模糊了我的焦點,乃要心系祂的恩典。

 

3.認為祂不愛我了

當我經歷了被傷害卻沒有看到上帝的保護時,我理所當然地以為祂不愛我了。然而其實這些失敗的經歷能讓我生命得以成長,並讓我更加信靠祂。有些經歷是主給我們的管教。我們總要經歷一些管教,才能夠健康地成長。希伯來書12章5-6節寫道,「你們又忘了那勸你們如同勸兒子的話說:『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被祂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因為主所愛的,祂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祂在管教我們時就不愛我們了嗎?萬萬不是,正是因著祂愛我們,才管教我們,要我們結出聖靈的果子。另外,有些經歷是種試煉。雅各書1章2-3節也這麼說到,:」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在試煉中我們才能成長,才能變得更有基督的樣式。

我知道自己之所以會對生命沒有盼望,認為自己被生活打敗是因為我把自己當成了生命的主宰,而我真的是無能為力。我生活中的大大小小都應由上帝來掌權。我要學習順服,學習在疤痕中看見祂給我的恩典,也在信仰中堅定不移。如同希伯來書12章1-2節所說「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祂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上帝寶座的右邊。」 雖然生命中依然有許多我不能改變的事,但是當我認定上帝是我生命的主宰時我就可以交託和順服並不再背負痛苦。

 

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黑暗中的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