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信使
這個漫畫是聖經中約拿的故事的改編版。
在約拿書中,我們能夠汲取很多教訓。但是貫穿整個故事的是上帝的憐憫。這一點從祂一直追著約拿並尋回他,從祂對船員的寬容,從祂奇蹟般地赦免尼尼微人中都可以看出。約拿很坦誠、誠實地寫出他的故事,它提醒我們愛總比恨要好。如果還沒讀過,我們鼓勵你去讀聖經中的這卷書。
這個漫畫是聖經中約拿的故事的改編版。
在約拿書中,我們能夠汲取很多教訓。但是貫穿整個故事的是上帝的憐憫。這一點從祂一直追著約拿並尋回他,從祂對船員的寬容,從祂奇蹟般地赦免尼尼微人中都可以看出。約拿很坦誠、誠實地寫出他的故事,它提醒我們愛總比恨要好。如果還沒讀過,我們鼓勵你去讀聖經中的這卷書。
作者:賴厚丞
今天在台大兒童醫院的加護病房前,眼前這景象讓我的心糾結了一下:「『某某某的家屬在嗎??』從加護病房裡的護士走出來說著,『你的小孩現在他心跳停止了,我們現在正在幫他急救…』」。或許在醫院裡,這種事天天都在發生,我第一個念頭是,除了因為沒有能力救這小生命而自責外,不禁問上帝:祢為甚麼創造了一切美好的事物,卻沒有把痛苦挪去?祢真的愛我們嗎?如果有,那在經歷生命傷痛處時,祢在哪?對聽到自己小孩心跳停止時的媽媽來說,祢在哪?
即使在醫院探訪了一段時間,接觸了癌症的病友,也看了很多書籍,不斷的思考這些問題,但依舊還是沒有辦法給我自己一個很完美的答案…
成為基督徒,並非意謂著從此不再有苦難和傷痛。不過,當我們面臨苦難和傷痛時,上帝會賜下足夠的力量讓我們面對。或許,因著今天這個小朋友和媽媽的苦難,讓我生命有一種不一樣的擴張,明白我們藉著服事這些受苦的人,我們讓上帝的安慰在生命中湧流,我們所行出的愛是上帝的真面目,耶穌也親自承受了遠超乎我們能承受的痛苦,我們如果愛神並且愛在祂裡面的人,就會欣然容許苦難摧毀任何神願意摧毀的,因為我們知道,苦難摧毀的是無關緊要的東西,這些苦難可以成為盼望,因為祢已經戰勝死亡,期待有一天,我們可以在天家相會,也對未來重拾信心,終究可以使苦難化為祝福。
「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我們受患難呢,是為叫你們得安慰,得拯救;我們得安慰呢,也是為叫你們得安慰;這安慰能叫你們忍受我們所受的那樣苦楚。我們為你們所存的盼望是確定的,因為知道你們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哥林多後書1章5節)
作者:Nancy
![]()
試想一個畫面,當你走進咖啡店,買了五杯咖啡,但你只帶走三杯,留下兩杯給那其他付不出錢的人們享用。這個理念源自義大利那不勒斯的「待用咖啡」(suspended coffees)傳統,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用最簡單的方式散發溫暖。這個故事在Facebook上散播不到一個月,台灣已有多家小吃店靠著不知名人士的支持,創造出各種的「台灣版的待用愛心」。
最先開始是位在板橋的麵攤,老板娘母子願意做這樣的事,三週之內收到各地民眾預購的兩百多碗什錦麵,已送出數十碗麵,因此,一些單親兒童、拾荒婦人或是獨居老人都透過麵店收到陌生人留給他們的愛心。後來澎湖的超商、台南的自助餐店也有「待用便當」,台北餐廳則提供了待用咖啡及待用三明治。也有老師找人自行開發待用便當App,把資訊傳給更多需要的人。
我想,這就是聖經上所提到愛鄰舍的表現,在路加福音10章30-35節記載:「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到耶利哥去,途中遇到強盜。他們剝掉他的衣服,把他打個半死,丟在那裏…遇到一個撒馬利亞人路過那人身邊,一看見他,就動了慈心。他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口,替他包紮,然後把他扶上自己的牲口,帶他到一家客棧,在那裏照顧他。第二天他拿兩個銀幣,交給客棧的主人,說『請你照顧他,等我回來經過這裏,我會付清所有的費用。』」這個好心的撒馬利亞人跨出了當時的價值觀,他只做他認為應該做的事,而這個店主也是盡力地照顧傷者,不耽誤到撒馬利亞人的行程。
其實,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那好撒馬利亞人或店主,因為現今社會中,常傳出有人三餐不繼,能夠用一個「待用麵」或「待用便當」,讓他們可以飽餐一頓,也讓這個愛心不斷地傳遞出去,凡需要幫助的人就是我們的鄰舍。切實地用愛心去對待需要幫助的人,就是愛鄰舍並成了別人的鄰舍。如果我們不愛看得見的弟兄,就不會愛那看不見的上帝(約翰壹書4章20節)。如果真的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上帝,就必定想辦法,在那些我們看得見的人身上,表達我們愛上帝的心。
作者:何楚芳,21歲,馬來西亞
最近我一直在思索什麼是友誼。我已經在網路上閱讀了大量不同作者的文章。透過這些文章,我知道了有些朋友註定會一直留在身邊,而有些卻必然會流走。
很難找到一個朋友願意接納你本來的樣子。他知道你每一個小秘密,並且將你看為上帝心愛的孩子——聖潔並深深地蒙祂所愛。因此,當上帝給了我們一個這樣的朋友時,我們必須放過那些從那個人身上所看到的小瑕疵,珍惜與他或她的友誼,因為那個人是一個從天父而來的禮物。正如箴言18章24節所說:“濫交朋友的,自取敗壞;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親密。”
一個朋友曾經和我分享過一個美好的故事。她說,我們作為基督的身體,是為了建立彼此而不是拆毀彼此。因此,當我們在友誼面前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我們應該尋求上帝的幫助,而不是訴諸傷害手段。讓我們牢記是耶穌先用犧牲的愛來愛我們,我們也應該用這樣的愛來愛彼此。
現在,我仍然在學習這個真理。我祈求上帝能夠指教我用愛、接納和寬恕來對待彼此,因為這就是祂希望自己心愛的孩子所做的——效法基督的樣式。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
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
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
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約翰福音13:34-35
(此篇文章譯自透心糧英語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