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上帝的話語

我終於發現聆聽上帝話語的關鍵啦!(有聲中文)

作者:Andrew Koay, 澳大利亞

翻譯:Cindy Wang ,澳大利亞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上帝告訴我說…」

成為基督徒以來,我常常聽到周圍的人這樣說。比如一些我很敬重的人分享他們的見證時,會談到如何因着聽到上帝的話而翻轉了自己的人生軌跡。身邊的同齡人也會討論上帝如何常常向他們說話並指引他們的日常生活。

然而我卻一次都沒有過這樣的經歷,這不免讓我嫉妒。畢竟,如果造物主常常向我的朋友說話的話,我也不願意被落下。

然而並不僅僅是聽到上帝的聲音這件事情本身讓我感到很新奇,這似乎也是基督徒生活的必要內容。我的朋友們做的所有決定——無論是大是小,好像都是上帝引導的。那如果我沒有聽到上帝跟我說話,誰曉得我的無知決定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

我是不是選錯了大學專業,而走上了一條錯誤的職業道路?我是不是沒有穿對衣服,因此錯過了上帝特別為我預備的那個人?我是不是錯過了跟上帝的約定?

我太希望自己能和其他基督徒一樣聽到上帝對我講話了。因此,我讀了很多相關的書,長時間在暗室里禱告尋求,一次又一次的走上台前回應呼召,滿心希望能聽到上帝的聲音。

這一天終於來了。那時我剛進大學,想了解一下校園基督徒團契。在參加了幾次他們的聚會後,一次午休的時候,一個叫Joel的同工問我要不要和他一起研讀聖經。

就在我們研讀聖經的時候,我終於聽到了上帝向我說話——清清楚楚、千真萬確、毫無疑問。

諷刺的是,這麼長時間以來,聆聽上帝的關鍵一直擺在我面前,我竟然沒意識到。那天,Joel 和我打開聖經一起讀保羅寫給歌羅西教會的書信,我發現我們讀的並非是毫無生命的文字,恰恰相反,上帝在通過這些文字向我們說話。

我們深入地研究了保羅的這封書信,不斷思考保羅想要歌羅西教會明白的真理,以及他字裡行間所表達的深意——提醒教會基督的至高和豐盛,讓他們知道基督徒所需要的一切都在基督里。兩千多年以前,上帝藉著保羅向歌羅西教會講話,今天,當我們研讀保羅書信時,祂也在向我們表達同樣的信息。

我認識到聆聽上帝話語的關鍵是打開聖經,讀祂為我們寫下的話語。

之前在我竭力要聽到上帝對我說話的時候,我不自覺地高舉了其他認識上帝的方式(比如聽到某個聲音),認為它們比讀聖經更重要。但是現在,雖然我依然不能像我的朋友那樣真的聽到上帝的聲音,但是我發現通過讀聖經來聆聽上帝是大有能力的。

首先,聖經是上帝所啟示的。雖然經文是由人手寫成,但卻是上帝透過這些作者在說話,是上帝在做工。也就是說當保羅寫給歌羅西的教會來提醒他們某個真理的時候,其實是上帝在透過保羅向教會說話。同樣的,今天上帝也正藉著聖經,向我們說話。

更重要的是,這給了我信心的確據。在我苦苦尋求和等待上帝對我說話的時候,有好幾次我以為我真的聽到祂講話了。「上帝,你說什麼?」,我竭力捕捉着我頭腦里的聲音,「你今天是讓我去那家餐館嗎?」

但事實上我永遠不能確定那個聲音是否真是來自上帝的。而當我研讀聖經時,我可以百分之百地確信是造物主在向我說話。隨之而來的是內心深處的確信和安全感,也就是說我可以百分百的確定並有勇氣做出艱難的決定,而且知道我所做的是討上帝喜悅的。

在我不斷挖掘聖經寶藏的同時,我的靈命也在穩步成長。對於上帝有沒有讓我做某件事我不再疑惑,因為聖經里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我與上帝的關係不再倚靠於感覺和經驗,而是紮根於聖靈透過聖經的話語在我裡面建立起來的信心。

我相信,雖然上帝也會通過其他的方式和我們交通,但其重要性遠遠不及並永不能取代聖經本身。正如基督教神學家 John Piper曾說:「如果我們覺得聖經以外的方式比上帝所啟示的聖經更有能力並更能影響我們的話,那說明我們的靈命出了嚴重的問題。」說到底,如果我們想知道上帝要對我們說什麼,為什麼不從祂專門為我們預備、用來引導我們的話語當中尋找呢?

當然了,我或許不能像我的一些朋友那樣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上帝明確的指引,但通過閱讀聖經來聆聽上帝的話語,讓我更加認識祂的屬性,而這使得我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出合祂心意的決定。

比如說,在決定是否要在上大學時做兼職的事情上,我思想了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1-12節中的經文——我們應負起責任,不要成為教會中他人的負擔。然而,我也考慮到作為門徒的使命——傳講福音並鼓勵主內的兄弟姐妹們。我想到:做兼職工作能讓我能兼顧這些嗎?

現在的我不再嫉妒或是渴望得到我朋友們聽見上帝聲音的經歷了,因為我知道當我打開聖經時,祂就會對我說話。祂的話語無庸置疑,既清晰又震撼。我很清楚這是那托住萬有的上帝所說的話。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做光做鹽

當我不認同聖經時(超贊的中文朗讀哦)

When-I-Dont-Agree-with-the-Bible (1)

作者:Lim Chien Chong,新加坡

翻譯:詹啟聖,台灣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背景音樂:www.bensound.com

最近我的一個基督徒朋友跟我分享了她生命中一段很痛苦的經歷。讓她不明白的是為什麼聖經中描述的這位充滿慈愛的上帝會讓她經歷這一切。更令她失望的是上帝並沒有在困苦中回應她的禱告。這跟她的期望完全不符。

我的另一個基督徒朋友告訴我他目前有一個交往對象;但他倆的關係卻是聖經明令禁止的。然而他們確實彼此相愛,而且這段感情對他意義重大。他覺得上帝在聖經中對我們的期待實在太苛刻,尤其是基督徒交友戀愛這方面。

這只是我知道的許多無法認同聖經教導的朋友中的兩個。對他倆來說,最困難的部分是他們與聖經相左的不僅僅是想法;而是在期待、愛好和生活方式上。

那當我們不認同聖經的教導時該怎麼辦呢?就我自己而言,我學習到的處理方式是先檢討我對於自己及上帝的基本假設及信念。

假設一:我的想法和感受不可能是錯的。

人與人之間會發生任何形式的爭執,起因一定是雙方都確信自己是對的。我發覺自己很難接受與我從小接受的教導相左的事。特別是當我非常確信自己的觀點,同時又受情緒影響時。

自然地,如果發現聖經所說的與我的感受、想法和我所期待的不一致時,我的第一反應是聖經肯定出錯了。

但如果我誠實地面對自己,我就不得不承認其實我無數次的經歷都證明了我所以為、所感受和採取回應的方式經常都是錯誤的。這是事實——儘管我很不願意承認。

我記得當我申請醫學院被拒時,我是多麼鬱悶。不像我有些朋友是基於某些個人因素想成為醫生,我可真的是想「拯救生命」!所以我心想上帝肯定搞錯了。那之後我歷經了一段讓我謙卑下來的歷程,後來當我回顧那段經歷時,才明白上帝有更好的計劃。現在我是一名老師,許多人都很認可我的工作。當我在教導上帝的話語,分享基督的福音時,我所做的正是“拯救”生命,並且是有永恆意義的。回想過去,我感謝上帝的引領。不論我對自己的認知是否正確,上帝對我的了解從來都不會錯。

假設二:我足夠熟悉聖經

對於我們這些信教多年的基督徒,我們可能聽過許多講道,也讀了不少聖經和參加了很多聖經學習小組。這些知識使我們對於上帝和生活有了一套固定的理解方式。

當發現上帝和生活並不像我們理解的那樣時,我們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掙扎。然而,如果我們能更仔細的研讀聖經並帶入語境去理解,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對聖經的認知及對上帝品格的理解可能徹頭徹尾都是錯的。

我曾經以為只要我在禱告的結尾加上「奉主耶穌的名」,我的禱告就一定會蒙應允。但這並不是約翰福音16章24節所要表達的。大家可以想像有多少時候我會因為上帝不回應我的禱告而感到失望。但這其實是因為我誤解了上帝的話。現在我才意識到,其實是祂應該對我非常失望才對。

假設三:上帝一定要滿足我的期待

我們期待好朋友能夠了解並接納我們,也期待他們用特定的方式對待和回應我們。如果他們沒有,我們就會非常失望。因此當上帝沒有按照我們的期待而行時,我們就認為上帝一定搞錯了。

但我們不能用看待朋友的方式來看待上帝,因為祂絕不僅僅是一個迎合我們需求跟期待的人而已。祂是以絕對的權柄及智慧掌權的偉大上帝。在以賽亞書40章1-26節中,我們看到以色列人是如何用一連串震懾人心的比喻來描述上帝無可比擬的大能的。所以我們若是能夠「看透上帝」並告訴祂該怎麼做,那祂就不是上帝了;因為真正的上帝是不可能受制於我們的。

因此對我而言,以下三點是我的信仰根基:

根基一:不是由我,而是由上帝定義一切

最關鍵的問題是我是否可以接受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不管我怎麼想或感受如何,上帝都是具有完全的權柄、愛、和智慧的,唯有祂能定義對錯、善惡、及真假。

我可以因着自認為懂得更多(由於知識,見識和經歷)而選擇驕傲固執地做自己。但我也可以選擇謙卑地接受上帝是偉大的,祂的作為超乎我所知所想這樣一個事實。

在約伯受試探時,他的妻子和朋友為他所遭受的苦難找出了許多“合理”的解釋。但上帝既不會也不需要按照我們的思想來行動。在約伯記38章1節到40章2節,也是整本約伯記的高潮部分,上帝提醒了約伯祂是偉大的上帝;祂知道如何讓宇宙運作,祂創造了一切,祂的智慧遠遠超過人類的智慧。

對此我非常認同,我在很多時候也發現我的認知及判斷是局限和有偏差的。並且還有太多的事情是我不知道的。事實上,對於很多東西我都需要去學習,去忘記,甚至重新學習。在這方面我的孩子絕對是我的老師,他們總是天真無邪地發問:「這是怎麼來的?」,「為什麼一定要這樣?」,或者「為什麼你說一套做一套?」這些問題經常讓我看到自己知道的其實沒有那麼多,我也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慈愛、聰明和有耐心。自以為什麼都知道其實是很愚蠢的。

根基二:上帝是聖經中的上帝

有很多真理及觀點我必須要接受,就因為聖經中明明白白地這麼寫了。或許在一開始,我不能理解或同意某些真理和教導。但我的同意與否都不可能改變這個事實——上帝已經將這些話語寫在了聖經里!

我的回應不應該是改寫、去除、或者忽略這些經文;而是要花時間和精力來學習和理解它們。有些時候對於那些我並不能全然理解的部分我也只能選擇接受。或許我們不能完全理解三位一體或預定論的概念,或許我們無法回答為什麼良善的上帝會容許苦難發生;又或許我們無法理解上帝為什麼不回應我們的禱告….然而我們可以帶着這些問題來經歷上帝,等着祂在我們未來的生命中給我們答案。當先知哈巴谷覺得上帝的道路讓他感到困惑有時甚至感到神秘難解時,上帝給他的答案是:「唯義人因信得生」(哈巴谷書2章4節)。所以,讓我們等待上帝的解救吧!

根基三:上帝是創造世界的上帝

相比總是揪着聖經的教導和我們的想法之間的差異不放,為什麼不去看聖經和這世界的共通點而從中得到安慰及鼓勵呢?這其實沒什麼好驚訝的,因為給了我們聖經的上帝,也同樣是創造了這個世界的上帝。

一個很好的做法就是常常在我們生活的地方和所經歷的事情里尋找上帝,並看到祂的品格和真理是如何又真又活地被展現出來的。例如愛、憐憫、及公義(甚至包括選擇及後果),這些並不僅僅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我們在生活和社會中看到的重要原則。這些品質確實在某種程度上(雖然並不完全)展現了上帝與世界互動的方式。但上帝的方式必然超越人的,因為不同於人,祂在所行的一切事上都是完美的。

所以當我不認同聖經所說的時,我該怎麼做呢?我想通過以上的思考,我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

當我不認同聖經時……

1.我會重新審視我的假設、想法、渴望和關注點,有可能我對世界、對生命、甚至對上帝的看法是錯誤的,而我自己的感受也不一定靠得住。

2.我會帶入上下文來重新閱讀聖經所記載的相關內容,因為我有可能看錯或誤解了聖經所說的。

3.當發覺是自己的錯誤時,我會重新調整自己,學習放下自己的驕傲及頑固。

4.如果我還是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我會再一次思考我對於上帝的信仰根基,並相信祂在將來會讓一切事情都清楚透徹。

這幾個步驟很簡單吧?然而當我們面對真正的問題時,情況會更加複雜,難以掌握,這也許就是為什麼我的兩位朋友會如此掙扎。但我很高興地看到其中一個正在學習了解並接受上帝給她有更好的計劃這個真理,另外一個則還在那段上帝明令禁止的關係里痛苦地掙扎着。我為他禱告,期待他能夠重新調整自己,在上帝的時間裡重新回到祂的面前。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信心不能停)

讀聖經有沒有成為你特別享受的事?

Do-You-Read-Your-Bible-For-Fun

作者:Karen Kwek,新加坡

翻譯:Tutu,中國

封面照片拍攝:Ian Tan,新加坡

我和家人在澳大利亞西部的小村莊里度過了一整個11月份。我和丈夫遠離工作,也沒有為孩子制定任何溫習功課的任務,我倆也沒有為工作做什麼準備,亦沒有教導或者寫作。

我們住過的幾個家庭旅館連通訊信號都沒有,更別提wifi了,有的只是原始的海灘,森林和山脈。我們都期待着從學習和工作中解放出來。而我想要好好享受讀聖經的樂趣。

什麼?你一定在想:「有趣怎麼可能和聖經聯繫在一起?」

好吧,我承認讀聖經大概不會是很多正常人興趣清單里的第一條。我們認為讀聖經應該在另一個叫做“雖然很無趣但是做了對我們有好處”的清單上,它會跟補充魚肝油,去看牙醫這一類的事列在一起。

我和常人沒有什麼不同,一想到讀聖經我就會生出許多複雜的情緒,有時是勉強,有時是內疚和畏懼。

但是我突然發現這對上帝來說一點兒也不公平。清單上的其他事情是會令我們感到難受的,包括會令我們的身體感到不適,其結果卻無法保證。然而讀上帝的話不需要我們任何的付出,祂卻回報給我們無盡的慈愛,安慰,智慧和謀略。那我為什麼不更加渴求呢?

以下是我能想到的三個原因:

1.我下意識地把聖經當作我的精神療養秘方了。

當我有疑問和需求時,當我感到痛苦時,當我想要得到什麼東西時我才去讀聖經。因此,當我的生活一帆風順時,我會失去對讀聖經的迫切渴望。

2. 我把讀聖經當成了一項任務。

我們會在教會聚會、查經班、自己每天固定的靈修時間裡,以及在聖經研讀會上讀聖經。刻意的安排規劃絕對不是一件壞事,但如果我變得只注重完成任務本身,那讀聖經真的就成了另一個待辦事項了。當我終於把它從必做清單里劃掉時,我怎麼可能會覺得讀經很有趣呢?就更不可能因着興趣去讀了。尤其是手邊就有netflix(一個付費電視節目平台,類似apple TV)可以看(第3點我會詳細闡述)。

3. 周圍有太多事物誘惑。

就是那些並不重要卻給人帶來及時滿足的事物分散了我們的注意力。比如,興趣愛好,在線音樂,上網,打電子遊戲或者其他的種種娛樂,這些都讓我們覺得讀聖經實在是個苦差事。

你或許會對以上三點感同身受甚至能想到更多的理由。當然了,有很多種方法能夠扭轉上述的局面,我們可以更好地規劃時間或者刻意設定某個“禁電子產品”的時間…..然而我們先別去想外界的因素,首先集中精力想想你讀聖經的動機究竟是什麼吧。

僅僅處理了阻礙我讀經的困難並不夠。顯而易見的是,在假期我並沒有時間上的壓力。我既沒有強制任務也不用趕截止日,我也不需要急匆匆地準備下周日孩子們的聖經故事或者像周五聖經研讀時那樣急於找到10個問題的答案,所以我終於可以慢慢悠悠地執行我一年的讀經計劃了。

我也想辦法解決了電子產品對我的打擾。但即使這一切看起來很有果效,卻並不意味着我就自覺地抓緊時間去讀聖經了。跟在其他任何一段關係里發生的一樣,內疚感只能一時激勵我去讀幾段經文,並不能起到持續的作用。即便是不好不壞的情緒也無法讓我堅持讀聖經。一個轉移注意力的障礙被消滅了,另一個障礙又取而代之。

可是,假如上帝讓我享受祂的話語,難道我不應該在聖經里找到一些有趣的東西嗎?事實上,經文告訴我們上帝的話確實大有奧秘,絕對值得我們期待,感受和珍視。詩篇119篇就反覆強調了作者是多麼地享受上帝的話語:

我喜悅你的法度,

如同喜悅一切的財物。

我要默想你的訓詞,

看重你的道路。

我要在你的律例中自樂,

我不忘記你的話。(詩篇119篇14-16節)

同樣的,我們可以在24節,35節,47節,70節,77節,92節,111節,143節和174節里體會到同樣熾熱的情感。這篇詩篇的作者發現周圍的世界雖本不該如此但確實令人失望透頂而且靠不住,然而上帝的話是信實的,它真實且給人帶來滿足。對於生活在舊約的作者尚且如此,那對我們這些得見上帝的應許實現在耶穌身上的人豈不是更應該感恩么!

你還記得路加福音24章中記載着的那個令人難以忘懷的時刻嗎?耶穌在復活後向他的門徒顯現並幫助他們理解經文里指着祂說的內容。

耶穌對他們說:「這就是從前我與你們同在之時所告訴你們的話說:『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着我的話,都必須應驗』。」於是耶穌開他們的心竅,使他們能明白聖經。又對他們說:「照經上所寫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從死里復活。並且人要受他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從耶路撒冷起直傳至萬邦。」(路加福音24章44-47節)

耶穌告訴門徒們上帝的應許成就在祂身上了。如約翰福音里告訴我們的那樣--「道成了肉身」。

沒錯,我能夠在聖經中找到可以教育,鞭策,糾正和訓練自己和他人變得更加公義的智慧和答案。然而聖經帶給我的遠遠不止那些,不論是新約還是舊約,我都可以看到耶穌基督以及祂為祂拯救的人所做的一切。借用約翰·派博(JohnPiper)牧師的一段話「讀聖經的樂趣就是在耶穌基督的話語中尋找祂的真善美。」

令人高興的是,我在假期里確確實實做到了為尋找樂趣讀聖經,而且不止一次。在平靜的環境里看海、林中漫步、攀岩讓我比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里更加地感激上帝給我們的饋贈。因此我想要去讀祂的話。

我回想起我感激的許多人和事的時候,我也發現我感激着所有上帝藉著耶穌在我和他們的生命中所做的一切。你和我已經聽到了這悔改赦罪的道,現在我們要繼續將這道傳向世界各地——簡直不能更美好!

當然,假期總有盡頭,所以當我大步邁向2017年時,我想要管理好工作任務分配好自己的時間精力以便可以繼續為了樂趣而去讀聖經。你呢?你有沒有在上帝的話語中找到樂趣?試着不要那麼在意那些腳註和解釋,而是單單地享受在這個有史以來最棒的故事裡——耶穌降世拯救你我!而你哪裡都不用去,這個故事就在你的聖經里呢!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基督信仰101)

上帝,我可以做什麼?

conifer-1850227_640

作者:吳詩蕊,馬來西亞

曾經,我並不覺得自己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我只是每個禮拜固定上教會、參與小組聚會,偶爾分享見證等,卻從來都不曾想過自己「可以」為基督做什麼。每當跟朋友見面時都只是很平常地吃飯、聊天,聆聽他們訴說在他們生命當中所遇到的問題,然後再與他們分享我個人的看法及意見。就只是這樣而已。

當面對非信徒朋友,我也不會特意在他們的面前傳福音,提起聖經的某個經節,或是告訴他們「上帝可以幫助你」。因為我認為,即使上帝的話語是那幫助我勝過生命中的每一個問題和挑戰的關鍵,但對非信徒朋友來說,「上帝」只是一個名詞、一個很抽象的存在。所以,我常常會以人的思維,去限制上帝要在人的生命中做的善事。

直到有一天,我的一位朋友再次和我聊起他所遇到的難題,我聽了之後,因為有過類似的經歷,所以就以我所經歷及聖經如何教導我的來鼓勵他——某些時候當遇到問題,不是馬上就能找到迎刃而解的方法,有的時候是需要耐心等候的。

結果,我這個朋友居然回答說:「就好像上帝有祂的時間,對吧?」當他提到上帝,我感到非常訝異。因為他除了把聖經當文學作品來讀過,以及知道我是基督徒之外,並沒有真正接觸過這信仰。後來他又繼續說:「我聽了你的分享,感覺有一盞燈照亮了我前面的路。」

是的,上帝的話語是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照亮我們前面的道路。(詩篇119篇105節)而我們則是「世上的光」(馬太福音5章14節),是要為主作見證的。感謝上帝透過我與這位朋友分享的時刻,在他生命中所動的善工。

雖然自那次的談話之後,我們也沒有機會再見面。只有偶爾透過訊息聯繫彼此的近況。但是上帝愛世人,祂同樣也愛我這位朋友,祂依然繼續在他的生命當中動工。他在生活中仍然遇到許多的問題,但他記得我是一個基督徒,記得我的分享,知道我相信一位上帝,所以他也開始尋找他所遇到的問題的答案,最終發現了上帝才是那答案。

的確,上帝有祂的時間。今天,我的朋友也成為了一名基督徒。我們彼此間的談話不再單單是生活中的難題,我們還一起分享和見證上帝在彼此生命中的作為。從這經歷,我才明白上帝是主,我只是一個被上帝使用的器皿,我被造是要為主作見證。祂的作為是我無法測度的,唯有等候祂、相信和禱告,且當我願意踏出一步時,上帝也願意透過我,哪怕只是小小的分享來影響對方的生命。即使看不見我在人身上所灑下生命的種子,終有一天上帝會使它發芽成長。

現在的我,不再將自己局限在一個框框里,總是覺得自己不夠虔誠、沒能為上帝做什麼,或沒有為上帝活出很偉大的見證。如果真的認識上帝,就會明白祂創造我們是要彰顯祂的榮耀,「在人這是不能的,在上帝凡事都能」(馬太福音19章26節)!所以,即使我什麼都不是,可能可以為上帝做的事有限,但上帝看的不是我們的能力,即便是普通的分享,祂也仍使用。我仍可以向世人見證上帝的榮耀、分享上帝的福音。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甘心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