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做光做鹽

紀念櫻桃子:那最珍貴的,是愛

作者:Joanna Chang,台灣

(文末附彩蛋)

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這幾天聽到日本著名漫畫家櫻桃子逝世的消息,都感到相當驚訝、難過,並感到惋惜。與其他動畫不同,櫻桃子所創作的《櫻桃小丸子》沒有超能力、酷炫的聲光效果、或離奇的劇情,其樸實的動畫風格深深地吸引幼時的我。生動詼諧的動畫內容加上老是突破盲點,說進大家心坎裡的旁白大叔,我和同學們還樂此不疲地談論劇情,甚至玩起角色扮演的歡樂時光。這些都成為我兒時美好的回憶,帶給我無限感動。

由作者自己的童年故事改編而成的《櫻桃小丸子》,講述了1970年代日本靜岡縣清水市一位平凡小女孩的故事。「小丸子」是作者的媽媽在年幼時稱她的小名。一個單純、可愛、臉上常掛著寬麵條眼淚、三條線、常跟姊姊吵架、和同學拌嘴,也愛和爺爺耍任性撒嬌的小女孩,就這樣陪伴我從年幼到如今。

我在動畫中小丸子的年紀開始收看這部動畫。那時是90年代,和小丸子的成長時空背景有些差距。當時的我,覺得昭和人沒有電玩的童年是多麼單純美好。後來讀到櫻桃子的散文作品,字字句句就如動畫中的小丸子長大了一般,講述著自己進入大千世界的生活。不變的語氣、一樣的擇善固執,動畫中常有的超齡台詞和眼光,也在散文中更加成熟綻放。讀過才明白,原來小丸子本人的童年生活竟不如動畫呈現的那樣美好:爺爺待家人不好,是全家人都不想接觸的人;長大後經歷兩段婚姻的她,向讀者表明動畫作品呈現了自己對理想家庭、理想爺爺的想像。櫻桃子以心中嚮往的家庭樣式進行創作,呈現出平凡、真實且快樂的家庭和小學生活,讓人深受感動,甚至回想起兒時單純美好的生活。

細想自己與小丸子最大的共同點,可能就是自己也是個渴望完美卻經常犯錯的女生,平凡的身軀裡裝著大大的夢想。成年後的生活,亦如櫻桃子本人的生活,總是有諸多不易,不盡完美,與兒時的理想相去甚遠。每每彷徨、無助、迷茫的時候,我也會想起《櫻桃小丸子》那些充滿哲理的對話,給自己帶來一絲溫暖與安慰,「有些事情不是我不在意,而是我在意了又能怎樣」、「我們的哀傷和年齡是沒有關係的」、「只要活著就能遇到好的事」。當然,還有一些話,讓我對人生有新的思考與視角:「幸福就是雖然貧窮,但是大家身體都很健康」、「心滿意足享受每一點快樂,是走向幸福的唯一途徑」、「反正擔心或不擔心結果都是一樣的,既然這樣,光擔心的話不是很吃虧嗎?」

我也漸漸地發現,我內心底那份對於平凡與偉大,完美與錯誤百出,孤單與被愛之間巨大落差的不可釋懷與困惑竟漸漸消失了。面對困境的無助與失落,也漸漸被盼望所取代。櫻桃子在自己的漫畫中找到了一位愛她,寵她,為她打氣的爺爺,而我也在生命裡遇到了這樣一位上帝。就如同櫻桃小丸子的爺爺,這位上帝告訴我即便我不完美,祂也還是愛我,接納我,因為我是按祂自己的形象所造的(創世記 1章27節);即便全世界都否定我,祂都看我為寶貴,願意用自己獨生子的生命做代價換回我在祂裡面的生命(約翰福音3章16節);並且,祂告訴我,即便看似平凡的生命,也是寶貴(馬太福音10章29-30節),而祂對我有美好的計劃,要預備我做各樣的善工(以弗所書2章10節)。原來最讓人心滿意足的,不是這個世界的光鮮與成功,而是櫻桃子筆觸中去尋找、嘗試勾勒的愛。最偉大的事情,不是賺很多錢,成就很大的事業,而是愛(馬太福音22章34-40節)。

我們內心所尋求卻很多時候不明白的,櫻桃子在她的漫畫裡為我們試圖描繪開來。感恩這部畫著一切平淡無奇,卻又無比珍貴的事物的漫畫陪伴我們那麼多人走過童年,在我們的內心播下了大大小小對愛的理解與盼望。接下來,尋找這份愛的事情,就讓我們繼續努力下去吧。願上帝祝福櫻桃子的家人,也願每一個人,在各自的生命裡,也尋找到那珍貴的,無條件的,讓人幸福,並可以依靠的愛。

彩虹室內合唱團的《全部》,由櫻桃子作詞,相澤直人作曲。影片連結為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與相澤直人合作的「雙城記·II」音樂會現場。歌詞如下:

我最珍貴的
全部都在這裡
哭泣 歡笑
憤怒 喜悅
我最珍貴的
全部都在這裡
哭泣 歡笑
憤怒 喜悅
普通的感情
就當做普通的事物
原本的一切
現在都在這裡
我最珍貴的
全部都在這裡
全部
全部都維持這最初的樣子
我最珍貴的
全部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文中視頻出自Rainbow Chamber Singers | 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的Youtube頻道
*封面和文中圖片來自豆瓣電影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做光做鹽

《延禧攻略》|把仇恨留給耶穌,你去愛吧!

作者:雲曦,中國

*封面和文中圖片來自豆瓣電影

「黑蓮花」這個詞,火了一整個夏天。即便沒有追劇,有不少人也還是聽說了《延禧攻略》。更有人天天在朋友圈裡直播劇情走向,入戲之深恨不能屏穿進去。

不同於以往的大女主戲,這部劇的女主並未以不諳世事的傻白甜形象出現,而是一登場就伶俐過人,機智地幫助他人化險為夷。在接下來的劇情中,更是有如神助,開了掛一樣送一個個仇人「領盒飯」。「黑蓮花」女主加上暢快淋漓的復仇劇情,沒有「尷尬癌」溢出屏幕的不適感,再加上恰到好處的剪輯,着實讓人慾罷不能。

女主被網友親切地稱為「魏姐」,善良懂自保,足智又多謀,且有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魄力,這樣的人設讓人着迷。而她口中一次次提及的「報仇」,也因着反派們讓人無法原諒的惡,漸漸地被合理化,以至於出現了「敵女主者敵天下」的局面。隨着精彩的劇情鋪展開來,網友們對“魏姐”愈發喜愛,連劇中溫婉善良的「白月光」富察皇后也表示,女主是她內心深處的自己,護她周全就像是守護真實的自己。大家對女主心生嚮往,「魏瓔珞」成為平凡人生的終極夢想——主角光環加身,一路打怪升級,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最終走向輝煌的人生巔峰。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聖經中竟然也曾4次提及「魏姐」的人生信條——「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並且有3次都是上帝直接給以色列人——祂的子民頒布的法令。第一次說到的是如果有人傷害了孕婦,以色列人該如何處理,「人若彼此爭鬥,傷害有孕的婦人,甚至墜胎,隨後卻無別害,那傷害她的總要按婦人的丈夫所要的,照審判官所斷的受罰。若有別害,就要以命償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以烙還烙,以傷還傷,以打還打」(出埃及記21章22-25節)。第二次講到的是如果有人使其他人身體致殘,應該怎麼處理,「人若使他鄰舍的身體有殘疾,他怎樣行,也要照樣向他行。以傷還傷,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他怎樣叫人的身體有殘疾,也要照樣向他行」(利未記24章19-20節)。第三次則是講到如果有人做假見證陷害他人,應該怎麼處理,「人無論犯什麼罪,作什麼惡,不可憑一個人的口做見證,總要憑兩三個人的口做見證才可定案。若有兇惡的見證人起來,見證某人作惡,這兩個爭訟的人就要站在耶和華面前,和當時的祭司並審判官面前,審判官要細細地查究。若見證人果然是作假見證的,以假見證陷害弟兄,你們就要待他如同他想要待的弟兄。這樣,就把那惡從你們中間除掉。別人聽見都要害怕,就不敢在你們中間再行這樣的惡了。你眼不可顧惜,要以命償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申命記 19章15-21節)這樣的法令,是不是讓人好不解氣?

可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卻似乎不能得到或不能及時得到這樣的公義。學業、工作、家庭、人際關係中都難免有各種摩擦,生活中更是有可能遇到諸多不公——背叛、凌霸、性騷擾、強姦、害命、欺詐、作假等。面對強者的欺侮,我們常會覺得毫無還手之力,亦很多時候沒人撐腰。因此,當「黑蓮花」出現的時候,人們眼前一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誅之」,這不就是我們深藏內心卻又無力達成的願望嗎?我們都希望自己可以足夠強大,手刃仇敵,抵擋這個世界的不公,甚至進而保護他人,替天行道。

這樣對公義的訴求和有能力抵擋惡的願望或許並沒有錯,可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公義,真的是我們可以通過復仇所達到的嗎?人心乃萬惡之根,誰又能保證復仇的快意不會逐漸蒙蔽人的眼睛,讓被欺壓者終有一天成為欺壓者?如嫻妃,如太監袁春望?即便不會如此下場,復仇的代價又是否是我們能承受得起的呢?

女主的復仇之路一開始就被人提醒,要復仇就得拋棄善,裡外一致心狠手辣,才能成功。靠着內心強大的復仇意志,最終女主報了仇,讓所有曾惡待她的人都沒有落得好下場。可當她真的如願以償時,內心卻並未真正快樂——至親至愛一個個的離去,哪一個都是痛苦的打擊。被恨支撐一生的「魏姐」,每一次痛失所愛都讓觀眾跟着唏噓。因為除了手刃仇家的能力,愛也是人們窮盡一生所追逐的。如果沒有了恨和復仇,女主在宮外原可以過簡單幸福的生活,可以和至親至愛相守一生。可從恨的種子深種的那一刻起,這樣的人生就和她漸行漸遠,成了「如果」。當人們失去了愛,失去了善良,最終只剩下恨時,生命又有怎樣的意義呢?如此看來,恨和復仇確實是一種毀滅性的力量,毀滅了敵人,也吞噬了自己。

還好,聖經中還有一次提及「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在這一次,耶穌告訴人類,恨解決不了問題,愛有加倍的力量。

「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馬太福音 5章38-42節)

這看似與常理格格不入的思維,卻是耶穌給我們帶來的解藥。因為我們所有需要「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才能被滿足的恨都被耶穌在兩千多年前各各他的十字架上所背負。現實所無法滿足的公義,耶穌都用祂所經歷的鞭傷,以及生命的代價賠付。別人欠我們的,祂背,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命償命。

別人所無法償還的,祂來還,就連我們自己需要還別人的眼、牙、命,祂也一併還掉。不僅如此,祂還把愛留給了我們,讓我們可以用愛的力量去建造他人、去恢復關係,去將一個個迷失的人帶回上帝的身邊。

我很好奇,如果魏瓔珞澆灌的不是仇恨的種子,而是愛的種子,後宮的生活會有如何的不同。而當我們去撒播愛,而不是仇恨的時候,我們的人生會有怎樣的不同。要不,黑蓮花,把仇恨留給耶穌,我們去愛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做光做鹽

我終於發現聆聽上帝話語的關鍵啦!(有聲中文)

作者:Andrew Koay, 澳大利亞

翻譯:Cindy Wang ,澳大利亞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上帝告訴我說…」

成為基督徒以來,我常常聽到周圍的人這樣說。比如一些我很敬重的人分享他們的見證時,會談到如何因着聽到上帝的話而翻轉了自己的人生軌跡。身邊的同齡人也會討論上帝如何常常向他們說話並指引他們的日常生活。

然而我卻一次都沒有過這樣的經歷,這不免讓我嫉妒。畢竟,如果造物主常常向我的朋友說話的話,我也不願意被落下。

然而並不僅僅是聽到上帝的聲音這件事情本身讓我感到很新奇,這似乎也是基督徒生活的必要內容。我的朋友們做的所有決定——無論是大是小,好像都是上帝引導的。那如果我沒有聽到上帝跟我說話,誰曉得我的無知決定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

我是不是選錯了大學專業,而走上了一條錯誤的職業道路?我是不是沒有穿對衣服,因此錯過了上帝特別為我預備的那個人?我是不是錯過了跟上帝的約定?

我太希望自己能和其他基督徒一樣聽到上帝對我講話了。因此,我讀了很多相關的書,長時間在暗室里禱告尋求,一次又一次的走上台前回應呼召,滿心希望能聽到上帝的聲音。

這一天終於來了。那時我剛進大學,想了解一下校園基督徒團契。在參加了幾次他們的聚會後,一次午休的時候,一個叫Joel的同工問我要不要和他一起研讀聖經。

就在我們研讀聖經的時候,我終於聽到了上帝向我說話——清清楚楚、千真萬確、毫無疑問。

諷刺的是,這麼長時間以來,聆聽上帝的關鍵一直擺在我面前,我竟然沒意識到。那天,Joel 和我打開聖經一起讀保羅寫給歌羅西教會的書信,我發現我們讀的並非是毫無生命的文字,恰恰相反,上帝在通過這些文字向我們說話。

我們深入地研究了保羅的這封書信,不斷思考保羅想要歌羅西教會明白的真理,以及他字裡行間所表達的深意——提醒教會基督的至高和豐盛,讓他們知道基督徒所需要的一切都在基督里。兩千多年以前,上帝藉著保羅向歌羅西教會講話,今天,當我們研讀保羅書信時,祂也在向我們表達同樣的信息。

我認識到聆聽上帝話語的關鍵是打開聖經,讀祂為我們寫下的話語。

之前在我竭力要聽到上帝對我說話的時候,我不自覺地高舉了其他認識上帝的方式(比如聽到某個聲音),認為它們比讀聖經更重要。但是現在,雖然我依然不能像我的朋友那樣真的聽到上帝的聲音,但是我發現通過讀聖經來聆聽上帝是大有能力的。

首先,聖經是上帝所啟示的。雖然經文是由人手寫成,但卻是上帝透過這些作者在說話,是上帝在做工。也就是說當保羅寫給歌羅西的教會來提醒他們某個真理的時候,其實是上帝在透過保羅向教會說話。同樣的,今天上帝也正藉著聖經,向我們說話。

更重要的是,這給了我信心的確據。在我苦苦尋求和等待上帝對我說話的時候,有好幾次我以為我真的聽到祂講話了。「上帝,你說什麼?」,我竭力捕捉着我頭腦里的聲音,「你今天是讓我去那家餐館嗎?」

但事實上我永遠不能確定那個聲音是否真是來自上帝的。而當我研讀聖經時,我可以百分之百地確信是造物主在向我說話。隨之而來的是內心深處的確信和安全感,也就是說我可以百分百的確定並有勇氣做出艱難的決定,而且知道我所做的是討上帝喜悅的。

在我不斷挖掘聖經寶藏的同時,我的靈命也在穩步成長。對於上帝有沒有讓我做某件事我不再疑惑,因為聖經里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我與上帝的關係不再倚靠於感覺和經驗,而是紮根於聖靈透過聖經的話語在我裡面建立起來的信心。

我相信,雖然上帝也會通過其他的方式和我們交通,但其重要性遠遠不及並永不能取代聖經本身。正如基督教神學家 John Piper曾說:「如果我們覺得聖經以外的方式比上帝所啟示的聖經更有能力並更能影響我們的話,那說明我們的靈命出了嚴重的問題。」說到底,如果我們想知道上帝要對我們說什麼,為什麼不從祂專門為我們預備、用來引導我們的話語當中尋找呢?

當然了,我或許不能像我的一些朋友那樣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上帝明確的指引,但通過閱讀聖經來聆聽上帝的話語,讓我更加認識祂的屬性,而這使得我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出合祂心意的決定。

比如說,在決定是否要在上大學時做兼職的事情上,我思想了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1-12節中的經文——我們應負起責任,不要成為教會中他人的負擔。然而,我也考慮到作為門徒的使命——傳講福音並鼓勵主內的兄弟姐妹們。我想到:做兼職工作能讓我能兼顧這些嗎?

現在的我不再嫉妒或是渴望得到我朋友們聽見上帝聲音的經歷了,因為我知道當我打開聖經時,祂就會對我說話。祂的話語無庸置疑,既清晰又震撼。我很清楚這是那托住萬有的上帝所說的話。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做光做鹽

羅馬書靈修 | 律法本是叫人知罪(有聲中文)

作者:Cindy Wang,澳大利亞

語音播讀:Jovial,中國

*封面和文中圖片來自PEXELS

讀經:羅馬書3章9-20節

所以,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上帝面前稱義,因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羅馬書3章 20節

我的丈夫John,一天傍晚開着車,帶着孩子,暫停在交叉路口。因為清晨進貨和一天的勞累,他已非常疲憊。在等交通燈變綠的短短几十秒里,他腦袋發沉,幾乎要睡過去。這個路口十分複雜,沒有環島,是五條主路,十多個車道彙集的地方,也是John每天的必經之路。綠燈亮了,John一踩油門就開了出去,霎時警笛劃破周圍車水馬龍的嘈雜,John也被眼前迎面開來的車輛完全震醒,原來他在迷糊間開進了對面的逆行車道。恰巧一輛警車停在其中一個路口,目睹了這一切,鳴響的警笛和對面車輛及時的剎車,避免了一場可怕的事故。

John 有多年的駕齡,他知道交通守則嗎?當然。他觸犯了嗎?當然。雖然不是故意,但是不僅他逆行不對,疲勞駕駛其實也是違反規定的。當他意識到錯誤時,他糾正了嗎?當然,要不然後果不堪設想。他需要為自己的錯誤負責嗎?當然,他被警察叫到了一邊,接受盤問。

如果一個人不知何為罪,怎麼會悔改?羅馬書3章20節說:所以,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上帝面前稱義,因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所以上帝的律法告訴我們什麼是罪。「違背律法就是罪」(約翰一書3章4節) 。詩篇19篇7節說:「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蘇醒人心。」律法沒有稱我們為義,而是使我們在那位聖潔的上帝之審判席前顯出自己的罪來。世人必須明白自己已失落,才能來呼求上帝的憐憫;除非看見罪的工價乃是死,否則不會逃生。

那天,John 解釋了他的狀況后,靜靜等着巡警開一筆大額罰款單。那位巡警看看車裡的孩子和John 疲憊的面容,竟然只是嚴肅地警告了一番,就離開了。如果John不知錯,他不會甘心等待罰單;而當他願意接受處罰時,那位有權利定罪的巡警卻放過了他。

在普世的人都伏在上帝的審判之下時(羅馬書3章19節),「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5章8節)。

查爾斯‧司布真曾說:“如果世人不在公義聖潔的律法前顫抖,他們將永遠無法領受(赦罪的)恩典。”我們原是那不配的,沉淪的,卻因着基督的十字架被赦罪,因祂的復活而稱義。

思考: 耶和華的律法是否成為你人生道路上的指引和亮光?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做光做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