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功課

為自己籌劃和等候祂,你選哪個?

作者:Jessie Ng,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洋瀾,中國

 

我從小到大都討厭做選擇,因為常常會糾結。有時候是不知道哪個才是更好的選擇,有時是知道了,但又得決定是否要選擇那個「更好的選擇。」

前者比較容易解決,查考聖經的原則、尋求智慧的長輩的建議、聆聽周圍的人的意見,就可以更清楚哪個才是更正確的選擇。而後者牽涉意志:我是否願意去做出更好的選擇?

只要牽涉到意志,我就會開始摳字眼了。怎麼定義「好」?難道那些智慧的長輩所說的「好」,在我的處境下就真的好嗎?這時候「感覺」就會跳出來反對,並且比平時更強烈,偶爾還會包裝成「內心的聲音……」「我真正的渴望……」。

「我不想要,所以即使他們跟我說,這麼做是更有智慧並且更站在愛人的原則,我還是不想這麼做。」

所以我能理解Q的決定。不久前Q姊妹向我坦誠自己喜歡團契里的一位弟兄,這倒也不意外。兩人在同一間教會,一起參與大學團契服事,還是核心委員,家鄉還住得近。Q溫柔可愛、雖然年輕,但熱心參與團契里的服事,是特別吸引人的姊妹;那位Y弟兄也很優秀,有一顆他那年紀少有的,對服事的熱心和對人的關懷。Q和Y在朋友群當中早就被看成是一對。在兩人逐漸發現彼此心意的過程中,Q總掙扎他們之間的相處方式,因為他們的互動常常「越過該有的界限」。因為年輕,感情總是濃烈而不受控制,總在互相注視之間就逐漸接近危險的邊緣。

終於Q還是來到了選擇的路口:是要聽從身邊弟兄姊妹和長輩的建議,再了解等待一陣子;還是順從自己「心」的聲音,和Y開始戀愛關係。在聊了兩個多小時後,Q說自己決定和Y退回朋友關係,並且也肯定了這是良心認同「對」的選擇。

然而一周之後,Q和Y就私下確定了戀愛關係,大家都感到很錯愕。

其實並非毫無預感。還記得快要結束話題的時候Q最後又再問我:為什麼大家都覺得不開始更好?我想起曾經有人說過:進入戀愛關係就像開始一次長途越野,有極美的風景也有刺激精彩的體驗;但同時,更有高山低谷、猛獸和危險,還有路途的厭倦、乏力和疲憊。如果一個小男孩懷著滿腔的熱情想要出發去越野,身邊的人一定會勸他再等等。

等什麼呢?等預備好。等內心成熟、物資充足,清楚自己的目的地,怎麼去,怎麼保護自己和對方不偏離正道。如果這男孩經過幾年的歷練,仍然想要去越野,他內心的熱情在召喚他,此時的他已經沉澱,經過深思,仍然想要出發。那這時候去和那時候去相比,必定能夠少些沮喪、少些受傷,也能走得更遠,更久。

等候上帝是一項艱難的功課,我們總想要為自己籌謀。生怕如果不為自己打算,就會錯失眼前的機會。但主豈會不知道我們需要什麼呢?祂連自己的命都給了我們,又怎麼會不知道我們的需要?

所有人都知道,耶和華厭棄掃羅,膏立大衛成為以色列國的君王。掃羅知道,大衛自己更是清楚。但大衛兩次拒絕親手殺死掃羅,他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他或被耶和華擊打,或是死期到了,或是出戰陣亡,我在耶和華面前,萬不敢伸手害耶和華的受膏者」(撒母耳記上26章10-11節)。

大衛沒有先見之明,當時的處境和我們都一樣。我們永遠都有選擇。選擇等候上帝,或是選擇自己採取行動。而大衛兩次拒絕出手,並不是膽小懦弱,乃是因為他敬畏上帝。他選擇順服祂,並且等候。

上帝給我們自由意志,因為祂愛我們。雖然祂在永恆之中已經預定了所有事,但祂仍給我們選擇的權利。選擇聽從這個,或者順從那個;選擇順服,或者悖逆;選擇愛祂,或者不愛祂。

祂給我們愛與不愛祂的選擇權利,是祂彰顯愛的方式之一,然而更重要的,是祂希望我們在選擇中能夠因著選擇順服祂而體會愛、並且得到真正的喜樂。順服上帝能帶來真正的喜樂。但因為人被罪玷污,使得我們把順服神當成是一件艱難的事。

於是有了三種人。第一種人:順服上帝很艱難,我的心不願意而且也沒能力,那我還是順著自己的心吧。上帝會慢慢改變我的。

第二種人,順服上帝很艱難,我也不想順服,但因為這是基督徒的責任,我也是上帝的兒女,那我還是選擇順服吧。免得良心總在折磨我。

第三種人,順服上帝很艱難,但從聖經中我看見順服祂帶來的祝福,我自己也經歷過順服的喜樂和悖逆的愁苦。因著相信祂的信實和慈愛,雖然我不願意,但我仍順服。我也相信日後聖靈也會印證順服主的決定是正確的,並且帶來平安和喜樂。

三種人,也是三個階段。

有時候我們會跟著順序從一走到三,有時候我們會突然從二掉到一。但在第三的人,他已經明白並且經歷過上帝的信實和慈愛。也明白順服祂這件事本身就是喜樂的。

在選擇中順服上帝很難,不為自己謀劃而是專心等候上帝也很難。但每一次在選擇中順服的人,會在下一次的選擇中更容易選擇順服,並且越來越喜樂。

心之所向,也會越來越是榮美的主。越順服越愛,越愛越像祂。終有一天,我們會發現自己全然反映出基督的榮光,到時候一定是最喜樂、最尊貴的時候。

「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做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摩太後書2章21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我們可以從葛培理的一生學習的8個功課

作者:Sherian Voysy,英國

翻譯:奇奇,中國

一個從大學輟學、在北加州一個農場長大的男孩找到了信仰,並開始佈道,從此奔走在世界各地,面見獨裁領袖,與數任美國總統傾談,成為媒體創辦人,並加速了幾十項國際事工的發展。去世的時候,他被公認為歷史上最有影響力和最受人愛戴的佈道家。

這就是葛培理的故事。

在多年疾病纏身之後,葛培理於99歲高齡安息主懷。書寫他的一生以及他對世界影響的書已經不少。許許多多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和不同時代的基督徒領袖也都深受他的影響。我自己就在人生的關鍵時刻讀了他的自傳《照我本像(Just As IAm)》,下面是我從中總結出的8個功課。當然若是細講,還有太多可以列舉的。

你從葛培理的一生中可以學到什麼?在評論區給我們留言吧!

1.忠於自己的呼召

葛培理曾放棄了一份薪水很高的電台主持工作。他也放棄了林登·約翰遜(Lyndon Johnson)對他競選總統的邀請。有一陣子他在一所基督教大學做校長,但後來他意識到這其實是在耽誤他去做上帝真正呼召他做的事:向全世界去傳講福音。世界上有許多很不錯的事情我們可以去做。但當上帝呼召我們去做某個特定的事情時,立即去做吧。

2.用心掂量地冒險

葛培理曾冒着極大的風險接受了一個在蘇聯佈道的機會。他也曾在很多封閉政權的國家和危險地區佈道。但他絕非是莽撞之人。每一次邀請他都會很用心地掂量,禱告並和他人商議。他也拒絕過很多邀請。他是個既有勇氣又有智慧的人。

3.有創新意識地使用媒體

葛培理佈道協會在其他人根本想都沒有想過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使用廣播,電視和電影來佈道了。葛培理自己創立以及幫助創立了很多高質量和家喻戶曉的出版物,比如《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精益求精一直都是他工作中的關鍵價值。

4.仁慈而又立場堅定地對待批評

葛培理曾同時被基要派和自由派公開指責,他一般都私下寫信進行回復。即便偶爾在公開場合提起,他的回復也都是公允、仁慈的。他並沒有反擊和妖魔化對方。但是需要時,他會堅定立場。當基要派佈道家鮑勃·瓊斯(Bob Jones)詆毀他的事工時,葛培理寫了一系列回信希望能夠尋求和解,但最後一封信中,他表示若是鮑勃·瓊斯(Bob Jones)仍然惡意相向,他將不再與之聯繫。最後也確實如此。仁慈地對待批評你的人,但是必要的時候要堅定立場。

5.涉足政治時要做好被背叛的準備

葛培理的朋友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偷偷錄下了他們的私人談話。這一點就足夠說明問題。

6.在政治上有先見但要機敏

葛培理是最早反對種族隔離的人之一。他認為美國新興的宗教權利運動(Religious Right movement)是個不健康的政教混合運動(值得當今的佈道家們反思)。葛培理說他自己並不總能在政治方面做到機敏,有時他並沒有做到中立,而是在許多重要的事情上發表了自己的政見。政治問題本來就是很難處理的,但我們可以向成功過也失敗過的葛培理學習。

7.堅持自己的信仰主張,同時包容他人的意見

你聽過葛培理攻擊其他宗教嗎?你聽過他說救恩來自於基督以外的什麼嗎?葛培理從來都很寬待其他信仰,但是在自己的信仰主張上非常堅定。讓我們也效法吧!

8.追求正直

《末得斯圖宣言(Modesto Manifesto)》如今已經廣為流傳。在其中,葛培理和他的同工們寫出了他們認為自己會面對的主要試探以及應對的方案。他們在宣言中寫下自己會在性方面守約,報道誠實,會與當地教會保持緊密關係,並且財政透明。這個宣言幫助葛培理避免了許多其它成功佈道家們屢屢陷入的道德問題。

葛培理非常真誠地面對自己的不足,尤其是他沒有能夠多陪伴家人這一點。當然,其他人可能會列出他的其他缺點。不過我們可以從這個信實的人身上學到很多。如今我們面對的問題不過是由來已久的試探以新的形式出現。像葛培理這樣的先驅可以指引我們如何去面對,並且趨使我們去找到自己的方法 。

為葛培理點贊。

有一天,你會讀到或聽到葛培理死去的消息。你一個字也不要相信。我那時的生命要比現在更有活力。我不過是變更了住址,那時我已與上帝同住。

——葛培理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愛中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