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勇氣

面對試探誘惑,用「不妥協的勇氣」說不

作者:Paul

有聲播讀:清心

 

今年五月,新聞版面大多是新冠疫情的資訊,有一則不是那麼突出的新聞:「台灣一位知名企業的主管,因收取高額的回扣,被判刑入獄」。內容提到,這位主管為了一己之私收取大量的佣金,造成公司在採購價差上的損失。當然,因為眾媒體的焦點都是在疫情的變化上,這樣的新聞自然得不到太多的關注。但是,仍有些人對此提出了反思和呼籲。像是,從法律的層面來思考,到底收取「回扣」是不是犯罪呢?從倫理的角度來看,這是否為一種社會的「潛規則」?或是,到底收到多少「回扣」才是非法?我們會發現,討論到後來,這個議題就會變成所謂的良心議題。也就是,只要我拿的「合理」又沒有「違反」法律,那麼就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每一個人對於合理的定義又是如此不同)。而身處在職場的我們都知道,不只是「回扣」,像是:收賄、逃稅和走後門等等,都是屢見不鮮,隱藏在桌面下的暗文化。諷刺的是,這些似乎都可以應用在良心議題的範疇。因此,我們會發現近幾年許多的企業或是討論管理的學科,都開始研究所謂的「誠實的企業文化」。以筆者最近看到的一篇論文的摘要為例,它提到台灣一家本土知名集團是採用「誠實」為價值觀的企業文化 ; 所以,此集團在招募和訓練員工上都以「誠實」為其策略。

我們可能會想問:誠實不是一個基本的道德品格嗎?為什麼還要特別把「誠實」當作文化來經營和塑造呢?我相信答案大部分都是:「誠實,可以為企業帶來更好的績效」。換句話說,誠實可以為公司帶來更好的聲譽,因此會有更好的營收。同樣的道理,也可以應用到我們個人身上。誠實,可以為個人帶來好的名聲,所以就可能有更好的機會,賺取更多的收入。這種論點,在本質上跟收取「回扣和賄賂」的出發點是一致的 ; 就是,我們都在選擇一個能讓自身利益變成最大值的選擇。這種選擇,可以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來思考。以積極面來看,如果今天有一個機會可以提供給我們比「誠實」更好的報酬呢?很有可能,我們不再需要「誠實」了。因為,需要「誠實的誘因」已經不再了。

消極的層面,則是如果「誠實」會造成我無法承擔的損失,像是:「整間公司都在收取回扣,如果我不願意收取,可能就無法保有現在的工作」等等。這時候,「誠實」就不會是自我利益最大值的選擇了。所以,綜合來看,文化在告訴我們:「誠實或不誠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選擇是否對自己為最有利的」。因此,回到前面的問題:「誠實不是一個基本的道德品格嗎」?答案是:「不重要」。因為,這已經不再是道德的命題,而是利益的問題。但諷刺的是,我們都希望別人擁有誠實這項品格。原因在於,我們都渴望活在一個安全的關係和環境中 ; 而誠實,是營造這樣的關係和環境不可或缺的。所以,問題的核心不應該是「要不要誠實」,乃是我們要如何擁有在任何處境中,都能夠選擇誠實的「勇氣」。換句話說,就是面對即使因著誠實可能帶來的損失,卻依然誠實的勇氣。而以下聖經中的這一位人物和這一段經文,可以讓我們看到什麼是真正的勇氣。

以斯帖記 4章13-17節末底改託人回復以斯帖說:“你莫想在王宮裡強過一切猶大人,得免這禍。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 以斯帖就吩咐人回報末底改說:“你當去招聚書珊城所有的猶大人,為我禁食三晝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宮女也要這樣禁食,然後我違例進去見王。我若死就死吧!”於是末底改照以斯帖一切所吩咐的去行。

這一段經文是出自聖經的以斯帖記,經文的背景是在波斯帝國統治下被擄的以色列人。他們當時受到國家大臣的逼迫,面臨到滅族的危難。因此,猶太人末底改希望王后以斯帖能去找國王,為自己的同胞請求。但是,以斯帖沒有國王的命令根本無法入宮,接著就是經文的內容。在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到至少三個重點:1.情況是非常的危急,以斯帖似乎沒有任何辦法 2.末底改提醒以斯帖的話 3.以斯帖終於鼓起了「勇氣」,並讓猶太人為自己禱告。透過這三點,我們來思考何謂勇氣,以及來源是什麼。

首先,以斯帖即使貴為皇后,但卻無力可以改變現況,就是猶大百姓面臨滅絕的命運。我們不也常常處於這樣的景況嗎?也許我們不會面臨「生命」的危險 ; 但是,如同前面所提的例子,當所有人都認為收賄或說謊是合理的時候,誠實的選擇可能就要面對在公司「滅絕」的壓力。讓我們再聚焦一些。當基督徒生活在這個不信的世界,卻又渴望活出一個聖潔的生命時,也會感受到類似的張力。那麼,以斯帖是如何鼓起勇氣的呢?我們來看看末底改的話:「你莫想在王宮裏強過一切猶大人,得免這禍。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

末底改先提醒以斯帖,不要認為所在環境可以保護自己,脫離這些災禍。也就是,末底改讓以斯帖不要把「勇氣」建立在「環境」或是「人的應許(經文中是指皇后的身份)」上,那些東西不會是以斯帖的保證,也不會是我們的保證。

接著,末底改的話讓我們看到一幅具有張力的畫面:「拯救不是一定從以斯帖來,但以斯帖的高升卻是為了這次的拯救」。聖經的作者透過這個張力,帶出一個更深的信息。就是,真正實行拯救的並不是以斯帖,而是猶太人所信仰的這一位獨一上帝—耶和華,是祂要藉著以斯帖來施行救贖。以斯帖明白了末底改的意思。她充滿勇氣的回應,就是讓所有神的子民一起來向上帝禱告,並且將結果交在上帝的手中—我若死就死吧。這讓我們看到,以斯帖的勇氣並非是在她的內心裡「尋找」到的。因為,如果只是不斷的往內在去尋找,最終不是落入「利益」的陷阱中,就是為了「自保」選擇妥協。

真正的勇氣,應該是我們看到了這位上帝的掌權、恩典、慈愛和信實,因此擁有從上帝來的信心,選擇的道路。也就是,聖經中的勇氣不是建立在「自己」的身上,而是建立在「上帝」的身上 ; 不是建立在「自我意志」上,而是建立在「上帝所賜的信心」上 ; 不是建立在「利益的權衡」上 ; 而是建立在「上帝的應許」上。從後面的經文中,可以知道上帝真的垂聽了祂子民的禱告,拯救猶太人脫離了這一次的屠殺。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只要我們禱告,然後做出勇敢的選擇,就可以期待一個美滿的結果嗎?」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要來到新約聖經。

新約的使徒們都是活在一個極大的逼迫中。透過使徒行傳,以及他們的書信,我們都看到如以斯帖一樣,他們都充滿了勇氣。但這並不表示,他們沒有任何心裡的懼怕或是軟弱。

保羅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這樣說:「祂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強了(哥林多後書 12章9-10節)」。

從經文中,我們能夠一窺保羅這位偉大的使徒,在各樣的環境艱難中,他心裡和身體的軟弱。同時,我們也能看到他勇敢和喜樂的秘訣,就是「因著明白上帝的恩典,讓基督的能力覆庇他」。這份恩典和能力就在以斯帖的故事中。以斯帖因著末底改的提醒,相信上帝的話,冒著危險要拯救她的族人 ; 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也是因著順服父上帝的話語,堅定走向十字架,拯救屬於祂的子民。

對於以斯帖來說,雖然她認為自己若死就死,但是上帝的恩典臨到,使得他們都安然無事。而耶穌基督祂並沒有認為自己「若死就死」吧,祂是說:「人子必須被殺害(可8:31)」,上帝的恩典才得以臨到我們,使得我們脫離末後的審判。不只脫離審判,基督更是藉著聖靈,讓祂成為我們生命中全部的滿足。因此在以斯帖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基督的救贖,看到了上帝應許的實現,看到了永恆不變的愛。而唯有當我們相信基督耶穌的福音時,才能擁有真正從上帝來的勇氣。也唯有這份勇氣,才能讓我們在許多的誘惑和艱難,做出真正合上帝心意的選擇。因此,當我們做出勇敢的選擇時,就可以期待一個美滿的結果嗎?我認為將這個問題顛倒過來,就是答案了:「當我們確信已經擁有那美滿的結果時,就能做出真正勇敢的選擇了」。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的生命正遇到挑戰,可能是來自於金錢的誘惑、職場的壓力或是被迫妥協的掙扎,我邀請你轉眼仰望耶穌。看看祂對我們是何等的忠心 ; 看看祂是何等的愛我們 ; 看看祂為我們成就的是何等大的應許。你就會得到真正的信心和勇氣,做出順服上帝的選擇。也許你會像以斯帖一樣說:「我若死就死吧」,但是你接下來還會說:「因為我知道,我已經擁有全宇宙最美麗的禮物和應許——耶穌基督」。

最後,願使徒保羅的經歷,也成為我們每個人的經歷:「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哥林多後書 4章17節 )」。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即使世界不如童話, 我們也可追求這三樣東西 !

 

作者:東尼叔叔

有聲播讀:海倫

 

「 求祢用真理使他們成聖; 祢的道就是真理。」(約翰福音1717)

幾年前,在多倫多看過一音樂劇 “The Wizard of Oz” (綠野仙蹤), 故事講述一小女孩在草原被龍捲風吹走。 一個迷路的女孩,卻遇到三個同伴。他們是 失去頭腦的稻草人、沒有心的鐵皮人和沒有膽量的獅子,他們一起踏上奇妙旅程。 小女孩和同伴歷盡險境,奇妙的旅程終於結束。迷路後的小女孩回家了, 三個同伴亦追求到 自己需要的東西

現今的世界,肯定不是一個 童話故事 ,因為現實是 變化多端,不總是會發生期待的結果。可是童話故事的人物,被刻畫得栩栩如生,仿佛似曾相識,不禁令我產生反思 

首先,稻草人為何希望有一個腦袋呢 ?  

稻草人希望有能力,可以思考和解决問題。 就像一個普通人, 遇到困難時,有智慧地想出對策。 然而,人活在具體的空中, 難免被某個時代的價值觀 所影響、也會不停地追求它们 ! 年輕時, 看到潮流產品的廣告,就會特别想得到;工作後, 被優質生活方式吸引, 所以事業成就、人際關係、獨立的財務能力, 全成了追求目標。 另外來自朋友圈裡四面八方的比較,更令人不勝負荷 ! 當人欠缺智慧作出取捨,便容易犯下錯誤,遠離真理 。

那麽,智慧要如何得到呢 ? 聖經提到一些例子, 非常值得我們注意。 例如所羅門寵愛外邦女子,干犯了上帝的律法; 烏西雅王心高氣傲,最後失去了上帝的同在。我想,真正的聰明智慧,是在現今歪曲的觀念下,不過於追求自己的喜好,而是懂得敬畏上帝、並遵行聖經真理的教導 ! 就如詩篇所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凡遵行命令的是聰明人。」(詩篇11110)

至於鐵皮人, 究竟想要一顆怎樣的心呢 ? 

鐵皮人希望有 一顆 有情感的愛心 ,這樣便可以表達自己 及 理解別人 。還記得剛出來工作的時候在一間核數師事務所受訓。 受訓期間,結識了一位要好的同事。 後,大家被派到同一部門,彼此鼓勵, 無所不談。幾年後,由於部門晉升的競爭 非常激烈, 我們之間不斷發生嫌隙,彼此都爭強好勝,互不相讓。 最後,一段脆弱的友情 經不起考驗,就這樣告吹了。 此後,我內心亦起了一道防線,不輕易以真心待人。 

然而,認識基督後, 讀到一節金句 「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 (以弗所書42),我才明白 ,好勝只帶來恐懼和不安, 甚至會彼此傷害 ! 其實當時,只需盡力而為,並為別人和自己禱告,無需在好勝心中獨自掙扎。 因為 基督的愛, 是叫人彼此包容和體諒。 況且,品格會帶來好見証,可在職場找到 主內的同路人,共同化解爭端。

最後,膽小的獅子 真的可以找到勇氣嗎?   

是的 ,獅子經歷過一連串的困難和危險, 亦能突破自己 , 找到自信和勇氣 發出吼聲,而不向險境低頭 ! 

我想起約瑟的人生約瑟十七歲被哥哥 賣到埃及為奴,又因拒绝 主母引誘、被陷害入獄 。但上帝一直與他同在,向他施恩 (創世記3921)。入獄幾年後,他為法老解夢,最後被重用為埃及宰相。 上帝的同在,令約瑟有勇氣面對 險境中的恐懼、並勝過引誘,努力堅持下去。

當然,人要面對 生活各種引誘, 一點也不容易 ! 可是,大家不妨在 迷路的時候,多想起故事中 三位可愛的人物 (稻草人、 鐵皮人和獅子) ,他們在奇妙旅程,經歷無數考驗和波折,最後都找到自己需要的智慧、愛心和勇氣

而今天,你在這世界所追求的,又是否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呢 ?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為什麼我還是這麼膽小?(有聲中文)

作者:希の夢,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美君,中國

封面和文中圖片來自PEXELS

「到了一個全新的地方,我不要再當個唯唯諾諾的人,而是以自信爆棚的姿態示人!」

這是我之前在外國留學時對自己許下的承諾。一直以來,我很不喜歡自己懦弱的個性。根據《百度知道》對懦弱的解釋,它是膽怯、無能和沒用的。而我對它的定義是:自信心不足以至於不敢表達自己的立場。

從小到大,我給人的印象就是安安靜靜的。別人問我意見,我的答案常常是「不懂/隨便/讓我想想……」我為何如此優柔寡斷?只因我很在乎別人對我的看法,總擔心自己會給人感覺不合群,以致很多時候,我都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這就好比在一個會議上,每個人自由地發表自己想法,而我,只會是那個安靜的支持者。偶爾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我會發表意見,但若意見被他人質疑,不自信的我不是先解釋自己為何會有這樣的意見,而是會先懷疑自己,然後附和對方。

我以為,只要我到了沒人認識我的地方,我便可以為自己塑造出一個新的形象。因此,我很希望藉著這個出國留學的機會,在新朋友眼中成為我所嚮往的充滿自信、開朗、有主見的女生。就算我本身的個性並非如此,我至少還可以“裝”。總之,那時候的我很迫切地想讓自己有所突破。

然而我很快就發現我連裝都裝得不成功。剛開始留學時,學校為新生舉辦了一個國際學生招待會。「加油,要放膽地去認識新朋友!你已經不是從前那樣內向的你了!」我對自己說。那一晚,我的確做到了。我主動去認識人,最終,我和一個阿根廷女孩比較聊得來。透過聊天,我們才發現原來彼此將會是同班同學。後來我們也成了好朋友。感謝上帝,我有朋友了!我以為我會一直很順利地當個他人眼中總是臉帶微笑的外向女孩。可是,課程的緊湊和聽不懂外國教授的英文腔調,在課堂中讓我感到很吃重。當我聽不懂時,我知道我應該要勇敢發問。可是,我還是改不了內向的性格,不敢發問。班上其他不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同學總是很勇敢地說:「教授,你講話太快了!可以再解釋一遍嗎?」雖然慢了下來,但是,我還是有不明白的時候。所以,我就問那位阿根廷女孩。她回答完我的問題后,常常鼓勵我:「你的問題很好。你應該要在班上發問,讓我們全班人受惠。不要這麼內向了哦!」啊,我的內向始終藏不住。

擊垮我的,是一場課堂上的即場報告呈現。上台做呈現是我的死穴,況且還是一場沒有預先準備的呈現。「我完了!」的聲音在我耳邊不斷迴響。雖然我一直告訴自己:「我可以的,因為我不再是以前那個沒自信的人了!」但是我一緊張,當場就忘了自己要說什麼。停頓的那幾十秒,看着十幾雙眼睛望着我,我差點就飆淚了。若不是和我同組的同學幫我解圍,替我收尾,我真的不曉得該怎麼辦。這一天,我對自己感到極度失望。每一天都對自己信心喊話,到頭來,我還是沒改變。「為什麼我還是這麼膽小?」我一直希望別人能從我身上看到一個自信的模樣,可是我卻一再失敗。思想爭鬥的來回牽扯,我感到格外疲憊。所以我埋怨:「聖經不是說了‘我靠着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立比書4章13節)’嗎?我有禱告,求上帝賜給我力量克服啊!為什麼還是這樣?」

結果,這句經文的上一句卻提醒了我:「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腓立比書4章12節)。」保羅是接納了當下的情況和自己,然後依靠上帝度過每一個關卡。而我沒有接納我自己原本的樣子!所以,到底要如何做才能改變?

 

第一:接納自己的懦弱與害怕

我常常禱告,求上帝讓我變成一個自信的人。我常常禱告說,「我不要膽小,不要害怕,不要……」很多的「不要」,卻不是「我是很膽小,很害怕,很軟弱……但我祈求上帝禰來幫助我。」其實,我們應該要先接納自己的本相。當初耶和華呼召摩西當領導,帶領百姓出埃及時,膽小的摩西拚命推辭。可是,上帝卻說:「我按你的名認識你(出埃及記33章17節)。」上帝知道摩西是膽小的,卻還是揀選了他。上帝知道並且接納了軟弱的我們,然後使用我們成為祂聖潔的器皿。我們也要承認並接納自己的缺點好讓上帝來使用我們,而不是自己苦苦掙扎要如何改變。

第二:停止沉溺在幻想里

雅歌4章7節說:「我的佳偶,你全然美麗!毫無瑕疵!」若我們真心相信上帝,因信稱義,上帝的義會讓我們「毫無瑕疵」。可是,這並不代表我們不會有缺點。我常幻想自己是一個自信爆棚的人,以至於在面對現實的差距后失去了信心與盼望。這是為什麼當我塑造不出自己所要的形象時會感到特別的難受。所以,不要再去幻想自己會是個什麼樣的人,而是讓上帝來塑造你。我們只要常常讚美——「我要稱謝上帝,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上帝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詩篇139篇14節)。當我接納自己,並且不再幻想時,我發現我可以學會去欣賞別人,而不是羨慕,渴望自己也能像他們一樣。比如我可以欣賞同學上台演講的風采,而不是在台下與他們比較,為著自己不如人而感到失望。

 

第三:明白改變是需要時間和代價的

雖然有些改變可以在一夕之間突然完成,像保羅因為遇見耶穌而突然從殘暴傷害基督徒的人成為了一名基督徒。然而,膽小的摩西則是在慢慢經歷上帝的大能與同在後才成為優秀的領袖。改變是需要時間的,同時也需要付出代價。而摩西所付出的代價就是,常常必須面對色列百姓所發出的怨言。我們都知道,與一個負能量的人相處是件累人的事。可摩西卻必須和一大群這樣的人一起生活,還能被稱為神人,這是多麼不簡單的一件事啊!羅馬書12章2節告訴我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心意必須在主里更新而變化。當我們的心意跟得上上帝的心意時,我們的行為舉止也會跟着有變化,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而發出的」(箴言4章23節)。當我明白這道理后,我不再執着於要改變自己了,怎知,我反而得到更多機會「被改變」。回國之後,我到了新的城市工作並且在一間英語佈道所服事。在這裡,我被安排當英語崇拜堂的敬拜讚美領隊和台前領會。我是一個不敢上台講話的人,更何況是用英語帶領會眾敬拜。可當我想要推辭時,我想到了摩西。上帝使用人,不是看你能不能,而是你願不願意。於是我順服了。

服事至今將近一年多,每一次上台,我還是會緊張。可是,當我接納這樣的自己,並且求上帝幫助我時,我似乎慢慢地變成不僅是臉帶微笑,還有一些自信的我。這自信,不再是偽裝而來。只有祂,才能改變我們。你有不喜歡自己的地方嗎?承認並且接納這樣的自己,停止對自己的幻想,然後在主里心意更新而變化,讓上帝親自來改變你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認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