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呼召

被呼召全職服侍?先考慮清楚這6個問題(有聲中文)

作者:Stacy Joy,美國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馨寧,中國

從聖經學院和神學院畢業後,我和丈夫Andrew與許多曾和我們一起夢想和準備進入事工的朋友們保持著聯繫。

然而,幾年之內,我們的許多朋友就徹底地離開了服侍。雖然並非所有人的經歷都令人傷心——有些人順應了上帝的呼召去了別的領域,但大多數人的經歷都充滿了巨大的痛苦、孤單、憤怒,有的人還經歷了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教會中有那麼多曾「明白」自己被呼召去做全職事奉的牧師和領袖離開了他們的侍奉?這些弟兄姊妹與那些長期事奉的工人有什麼不同?

我和Andrew就此談了很多,尤其是現在他已經當了幾年的主領牧師。我們的討論引出了一些重要的問題,我們相信這些問題將幫助基督徒更好地辨別他們是否被呼召去全職事奉。

如果你正在考慮進入全職事奉,我和Andrew禱告以下六個方面的思考能幫助你透過聖經智慧來明辨你對侍奉的熱情。我們也盼望能夠給那些現在正在服事的人們帶去許多鼓勵,並幫助你們更加委身。

 

1.我被呼召了嗎?

從我很小的時候起,我的爸爸就一直是牧師。他總是說事奉是一個人所能做的最困難的事,但卻是完全值得的。雖然我和Andrew只開始侍奉了短短几年,但已經千真萬確地體會到了這一點。

無論是全職還是兼職,事奉都是很困難的。如果沒有來自聖靈的明確引領,當爭戰來臨的時候,我們肯定會退縮。我們會開始質疑自己是否真地聽到了上帝的聲音,我們的屬靈長輩是否搞錯了,甚至開始想我們是否可以用所學的技能和知識做些別的事情。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被呼召全職事奉呢?

下面的兩種方法幫助我和丈夫再次確定了我們的呼召,我們希望這兩點也同樣可以幫助到你:

我們禁食禱告,尋求上帝的印證。在聖經中,人們常常用禁食來表達自己對上帝旨意的熱切尋求,或者對上帝拯救的急切盼望(約珥書2章12節,以斯拉書8章21-23節,詩篇35章13節)。這種渴望比自己對可能需要獻祭之事物(經文中通常是食物)的渴望更深。在我們禁食的時候,上帝印證了Andrew和我一起事奉祂的心志,並加增給了我們喜樂,讓我們朝著侍奉的道路前行。這是多麼大的印證!

同時,我們敬重的教會和事工組織的領袖也對我們的恩賜給予了肯定。我們一直到現在都牢記在心的是,我們想做某件事並不等同於我們對其擅長或能夠做好。我們都需要真誠地問一問自己,我們敬重的領袖們是否也認同我們的召喚和恩賜?如果沒有,我們就應該放慢腳步,重新評估一下了。

2.我準備好接受更嚴格的批判了嗎?

 

雅各書3章1節說:「我的弟兄們、不要多人作師傅、因為曉得我們要受更重的判斷。」

無論我們是被動地教導——以一言一行做著領袖的榜樣——還是通過講道、教導或寫作積極地教導他人,雅各書3章1節都應該使我們所有人定期停下來反省自己的內心,問一問:

我有在主面前常常悔改嗎?

我是否在努力過著讓他人無可指責的生活?

我是否渴望從我的屬靈長輩那裡得到誠實的反饋,即使是負面的?

如果我們對這幾個問題中的某一個回答是「不」,那我們就要在接任事工領袖之前三思了。我們都犯了罪(約翰一書1章8節),但全職的呼召也意味著要被更嚴格地評判,這要求領袖們清醒地意識到自滿的危險,並努力地治死自己生命中的罪(羅馬書8章13節)。

3.我在努力討上帝的喜悅,而不是討人的喜悅嗎?

加拉太書1章10節說:「 我現在是要得人的心呢,還是要得上帝的心呢?我豈是討人的喜歡嗎?若仍舊討人的喜歡,我就不是基督的僕人了。」

在侍奉的過程中,我們常常要做一些未必能讓每個人都滿意的決定。

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確保我們討上帝喜悅的渴望大於得罪人所帶來的不適。

我丈夫曾經被要求為一對夫婦證婚,其中一個是基督徒,另一個不是。我們覺得憑著在主面前的領受我們不應該做這件事,就回絕了。結果,新娘的父母對我們非常生氣,沒有邀請我們參加婚禮。教會幾位長老也公開對我們的決定表示了反對。

當人們攻擊我們或不喜歡我們的事工時,他們往往不僅會挑站我們的服侍方式和能力,還會挑戰我們最珍視的東西——我們的神學觀點、接受過的訓練和我們的呼召。無論最終我們會變得多孤單,為了在上帝面前能夠無可指責,我們必須願意接受一切從人而來的不適。

4.我接受過系統裝備嗎?

 

Andrew,以及我認識的許多其他教牧人員,都與我分享過他們在每周傳道或教導時感受到的壓力——因為意識到他們所說的話代表了上帝的話語。這種壓力永遠都會有。

因為教師是有責任的,因此我們這些做領袖的——尤其是做教師的——應該接受培訓,以便我們能夠正確理解和講解經文。提摩太後書2章15節的話需要常常在我們耳邊迴響:「你當竭力在上帝面前得蒙喜悅,做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為了能夠正確講解聖經,我們至少應該接受過某種形式的培訓,並持續通過閱讀好的主內書籍、聽講道及參加特會,來不斷學習和成長——不是把自己放在一個真空的環境中成長,而是依靠那些畢生都在研讀上帝話語之人的培訓和教導。

5.我有屬靈長輩嗎?

在我和Andrew經歷事工的艱難期時,幾位經驗豐富的牧師幫助了我們。

在那段時間裡,我丈夫與這些受人尊敬的長者們保持密切聯繫。他們置身事外,所以更能夠清晰地分析我們的問題,並用經文和他們幾十年的經驗來幫助我們。當我們需要做出改變時,他們會友好地糾正我們,在那段困難時期,他們就是我們的戰友,鼓勵我們信實地走下去。如果沒有這些人,我們很有可能會因為那段時間所承受的痛苦而不能繼續做長時間服侍了。

輔導工作對於建立成功的事工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為了使自己更好地經受起起落落,我們必須尋求前人的智慧和支持。

找經驗豐富的牧師或牧師的妻子,或者那些已經在長期從事你想要做的事工的人(比如兒童事工或老人事工)——那些在你犯錯的時候能糾正你,也能在你需要堅持的時候能清楚地給你指出來的人。

6.我的家人或配偶是否100%支持我?

 

主呼召我們所有信徒都要參與到教會的建造當中——即使我們的配偶還不信主。然而,如果你已經結婚並且正在考慮進入全職服侍,那麼你的配偶必須同樣有這樣的呼召。你倆不一定全都要參與事工,但由於一方的位置,另一方自然會被視為領袖、榜樣和輔導者。

沒有配偶和家人的支持和鼓勵,我們幾乎不可能度過上述困難,而且孤獨感會令我們窒息。家人的禱告、鼓勵和支持是我們事工中的救生索。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願意優先花時間培養與家人的關係。因為Andrew選擇擠出時間來和家人建立關係,當他可以進入事工時我們一家人都很樂意地支持他,因為他在我們身上花了心思。一家人一起事奉真的是一種極大的快樂!

願我們都能在上帝賜給我們的這一生中,信實地走在祂呼召我們走的道路上。如果在生活中還有哪些你想做的事,還有哪些你有恩賜的事,還有什麼你喜歡做的,為了上帝的榮耀,就去把它做好吧!

然而,如果你真的覺得被呼召去全職服侍,不但聖靈會在每一步都與你同行,而且你也會進入一個激動人心、富有價值、並且有恆久影響力的人生!我們在與基督里的弟兄姐妹並肩同行、一起愛他人並與罪惡鬥爭的過程中所建立起來的緊密關係是我們能擁有的任何其他關係都無法比擬的。

侍奉是無比珍貴的,被呼召也是一件獨特的禮物。我和我的丈夫毫不後悔把我們的生命奉獻給這一使命,也想不出在這些年裡我們還能做其它什麼比這更有意義的事情。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旅程

一起去宣教,父母卻離婚了,但上帝的愛卻從未離開(有聲中文)

作者:Isaac Benavides, 巴西
翻譯:秋晨,中國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我是在智利長大的,當時的生活很美好。我的父親在一家大公司擔任要職,而我母親是一名軍隊的護士。我們住在遠離城市的地方,生活無憂無慮。我們家所在的那片地方坐落在大自然之中,四周都是河流,所以人們十分形象地稱之為“河之珍珠”。當時的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我們會離開那個地方。
但是,我們還是離開了。2007年10月,為了服侍一個拉丁語社區(某個巴西地方教會的事工對象),我們全家人以宣教士的身份搬到了巴西。就在我們到了巴西不久,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的家庭關係出現了問題。一開始,父母盡量表現出合一,想要守住對彼此的承諾,以及對這個拉丁語社區的承諾。然而,那些在我們搬家前就有的矛盾,加上異國生活帶來的挑戰,以及文化和語言的差異等一系列問題,最終還是壓垮了我們。在巴西生活了幾個月後,父母離婚了,這讓我們整個家庭陷入分裂。母親和妹妹回了智利,而我和父親留在了巴西。

自然地,我開始有很多疑問。我承認這些問題至今仍困擾着我:為什麼我們要來這裡?為什麼這些不好的事情會發生?父母的離異與這半途而廢的事工深深地動搖了我的信心。最終,我離開了教會,遠離了上帝,走上一條自暴自棄的道路。

母親回到智利后,父親不得不離開教會,開始找尋新的生活。他嘗試在不同的地方工作,但都事與願違。直到有一天,在沮喪與苦毒中,他選擇轉向上帝,尋求祂,並向祂禱告。

他一連幾周都在呼求上帝,我每天都能聽見他的哭泣。我相信,他真誠而又心碎的哭泣令上帝喜悅。某天清晨,父親領受到來自上帝的強烈呼召,要他取些麵包和咖啡,走去城市的街道中。他便這樣去做了。

走着走着,他遇到了一群無家可歸的人——有些人是被遺棄的,有些人沉迷於毒品,也有些人正忍飢挨餓。於是,父親用自己蹩腳的葡萄牙語把咖啡和麵包分給其中的五個人,向他們奉獻了自己的愛心。從此,他開始每天都這麼做,日復一日,他成了這個街道上家喻戶曉的人。

如今,大約有2000人居住在庫里奇巴市的街道上,其中有1%的人口沉迷於毒品和酒精。有這麼多人需要幫助,我父親自然需要更多的人與他一起來服侍。他深信上帝呼召他來幫助這些社會中的“隱形人”——那些無家可歸的人、毒品上癮的人,和遭受暴力侵擾的人。父親的生活從此大不同。

五年過去了,現在他與來自各個基督教教派的100名志願者一起,在當地市中心的一個知名公園裡,侍奉200多名無家可歸的人。每個周末,他都會為這些無家可歸的人舉行聚會,(用行動和上帝的話語來)餵養他們。他稱這個地方為“露天教會”。

如今,這個事工已經發展壯大,同時運營着一個NGO組織和一個戒毒所。這個事工完全是靠禱告托起來的,父親從沒有寫過任何具體的項目計劃。上帝總在合適的時候,奇迹般地供應他所需的一切。

在我們自己家裡,我們仍然在經歷修復、原諒和醫治。但是,上帝的真理讓我們明白,我們必須跳出自己的境遇,把耶穌的光亮帶給那些還不認識祂愛的人。總有人經歷着比我們更多的傷痛,而我們可以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一些不同。再也沒有比一顆願意被上帝引領並像耶穌一樣服侍人的心更珍貴的了。

有些人問我,怎樣才能找到上帝給我們人生所定的旨意,坦白說,我的答案是:我也不知道。但有一件事我能確定,那便是上帝的良善。無論我們的環境和能力如何,祂都會使用我們。

對我個人而言,上帝是藉著婚姻把我的生命翻轉過來的。祂讓我明白作為一個丈夫和父親,我的責任就是在物質和屬靈上保護我的家庭。如今,我每天都尋求祂的帶領和幫助。

說實話,我至今仍然無法毫無障礙地幫助那些癮君子和無家可歸的人。但是,當我每天看着父親,我總是驚奇於他每天都能投入那麼多的時間,甚至冒着風險來做這項工作,而這一切僅僅是為了能有兩三個人願意放棄毒品和流落街頭的日子,開始重新生活。

記得我曾問過他這樣一個問題:“爸,當你的努力只換來這麼一點點成果時,你難道不會感到沮喪嗎?人是不會改變的啊!”他說:“上帝並沒有呼召我去改變這些人,而是呼召我去愛他們,剩下的是上帝的工作。”那時,我才開始意識到,只有一個曾經破碎過的人,才能看到和理解另一個破碎的靈魂的需要。我們的使命是去愛別人——而愛會讓一切都不一樣。

此文譯自雅米英文文章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細數恩典)

老公、孩子、生意都有了,為什我還感到失落呢?(有聲中文)

WeChat Image_20171011081840

作者:Cindy Wang,澳大利亞
語音播讀:佳音,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不知什麼時候起,韓劇的風也吹到我家門口。這股韓劇風真的是一踏進去,就很難走出來。雖然並非每部劇都吸引我,但我卻唯獨對女主角人生翻轉的故事情有獨鍾。我喜歡劇情中善良的心最終會被看見;積極地對待人生,人生也會對你報以微笑;才華加努力總能綻放;而有情人能終成眷屬。這些情節都讓我備受激勵,頓時想起了有人曾將看劇比作喝心靈雞湯,當自己的人生索然無味或困頓挫敗時,走進劇中便能得到安慰與鼓勵。在劇中,我們可以看到不一樣的人生,去經歷一個美麗的轉身,讓我們可以想象着期待的人生。

然而那畢竟是劇,曲終人散時,我們還是得從劇中走出來,面對自己的人生。我追劇時總是在劇中和現實的反差里生出一股失落,無所適從。劇中主角的人生如此精彩,反觀現實中的自己卻不知該如何經營、規劃自己的人生,才能一樣的閃光,一樣的繽紛。我從小接受的是無神論教育,被灌輸的是優勝劣汰的觀念。後來信主了,這樣的觀念卻也依然對我有所影響。打從我上小學,我的目標就是考取最好的中學和大學。一路過關,倒還順利。留學海外,碩士畢業后,我就結了婚,和丈夫一起經營公司。婚後,雖然有丈夫的陪伴,茶米油鹽中也沒閑着,卻總有一種無法擺脫的失落感。求學時期還有每個階段的目標,但畢業、結婚後的我卻沒了接下來為之心動的目標。後來,我們接二連三地有了孩子,公司也在成長,而我則變成了一個高速旋轉的陀螺,每天都在忙碌,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被繁忙的節奏帶動着,停不下來,但又不穩,隨時可能倒下去。生活物質上的改善、公司的穩定發展自然是好的,但當繁忙在夜色中褪去時,失落感又慢慢襲來。我覺得我所擁有的都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所盼望的又是什麼呢?

奧斯瓦爾德·錢伯斯(Oswald Chambers)說過,「上帝的呼召好似大海對海員的呼喚,只有融入大海中才能聽到」。 「天生的海員」得傾聽心底里大海的呼喚,因為直到他回應那個呼喚,投身於大海的懷抱以前,他都會沒有平安。所以當我在繁忙的生活中失落到忍無可忍時,我才終於想起了上帝,且選擇來到祂面前,直面祂多次對我的提醒與呼喚。回到上帝面前後,我思考着該如何回應與服侍祂。後來我想起我從小就酷愛文字的興趣。當初留學的衝動也是因為讀了一篇讀者文摘里的英文詩,美得讓我淚流滿面。於是很早便有了入行翻譯和口譯領域的想法。我知道主一路以來多次叩我的心門,縱使有感動想要在這塊領域上服侍上帝,我卻選擇沒聽見。因為我在大學和研究所里學的都是理工科,後來有了家庭和公司,兩者之間的需求也有增無減,加上翻譯和口譯課程的挑戰性,都讓我卻步。

所以當我選擇尋求和回應上帝時,我求祂給我勇氣和信心,去報考了口筆譯的研究生課程。順利考獲后,便在相關領域從業。除了工作,我也開始了教會裡翻譯和口譯的服侍。這一路走來,有太多太多的掙扎了,也曾多次想過放棄。但上帝在過程中總是藉著祂自己或他人的話語來給予我肯定、為我開路,讓我更加確定祂喜悅我走的路。

因着翻譯的工作我才發現原來除了語言、文字之外,聲音、眼神和肢體語言都可以給有需要的人帶來莫大安慰。不只給他人帶來安慰,我自己也從中得着安慰。事實上,當我選擇在生活中服侍上帝時,與過去最大的不同,是我漸漸不再感到莫名的失落,而是多了無窮的喜樂和盼望。雖不像韓劇中女主角那般擁有華麗繽紛的人生,但每天對我都是新的啟航,讓我期待着,不知上帝將如何使用我去成就祂的事工。

生活中我依然是丈夫的好幫手,但滿有盼望的我有更大的動力和精力去扶持他,能夠更積極、喜樂地照顧家庭。雖然曾沉溺在浪漫劇情中,做過白日夢、羨慕過劇中人的精彩人生,但現在我知道我的人生故事的導演是誰,祂為我們設計了一個獨有的生命藍圖。縱使行在祂的道路與計劃中不會是一帆風順,但我卻明白了人生不是只看是否過得華麗、精彩繽紛,而是祂是否參與在其中。因此,當祂也邀請我們參與其中時,我們要拿回掌控權,走出情緒大起大落地幻想與現實中,尋求與回應那位為我們設計生命的藍圖的上帝。相信我,這會比劇中那些精彩繽紛的生活劇情,來得更加美好。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真實的世界)

上帝對我的呼召是什麼?(有聲中文)

WeChat Image_20170516154635

作者:Daniel Ryan Day,美國
翻譯:Jaslyn,新加坡
語音播讀:呂傑,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面對生活中的問題,很多時候我都感到無所適從。有時是些無足輕重的小事情,就算做錯了也不會有多嚴重的後果。比如去年聖誕節,我在為家人和朋友準備禮物時,給了自己太多壓力。說真的,就算我送的禮物他們不那麼喜歡又怎麼樣呢?

然而,有些時候我所面對的選擇卻可能能改變我的一生,如果我選擇了錯誤的道路,那我可能會錯過我的命定。

我覺得我們的社會給18到24歲之間的年輕人施加了太多的壓力,似乎他們必須在這個年紀弄清楚他們要做什麼工作以及接下來的人生要怎麼安排。因此我們看到社會上有太多壓力過度的青少年、還沒獲得學位的大學生和年輕人頻繁跳槽(有些30多甚至40歲還在跳槽),想要找到答案:我這輩子應該做什麼?

對於基督徒來說,我們內心不單是渴望一份有意義和充實的工作,還渴望尋求上帝對我們生命的旨意,因為我們相信上帝已經為我們的未來有所安排。我們要做什麼工作並不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

但是,如果上帝沒告訴我們祂要我們做什麼呢?如果不論我們怎樣禱告尋求,祂依然默不作聲,我們該怎麼辦呢?

這就是我的親身經歷。我曾求上帝告訴我祂對我的命定是什麼。我願意去做任何祂安排的事情——我願意去到任何祂要我去的地方。但上帝卻沉默不語,安靜得就像在驚悚片中有人死亡之前的場景一樣。也許我要死了吧!但我希望不是。

這是上帝對你生命的旨意

因為我找不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我開始對上帝感到很失望。你有對上帝失望過嗎?我有過。而且我沮喪到上谷歌搜索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的,我真的在谷歌網上打出這一行字:「上帝對我生命的旨意是什麼?」

我打開了一個列出聖經經文的網頁。 在讀了列表中的第一節經文之後,我幾乎要把我的電腦拋出窗外。那是耶利米書29章11節,說的是上帝對我的生命有個計劃。

「我知道上帝有計劃!」我大聲喊着說「問題是祂不告訴我是什麼計劃!」

我讀了列表的下一節經文,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3節。「上帝的旨意就是要你們成為聖潔,遠避淫行。」什麼? 我尋找了上帝的旨意那麼久,而它一直就在聖經里!這讓我想知道我還錯過了什麼,是否還有其他什麼呼召。於是我開始查找。

同樣在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6-18節,我發現了這節經文:「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里向你們所定的旨意。」然後我注意到彼得前書2章15節:“因為上帝的旨意原是要你們行善,可以堵住那糊塗無知人的口。」

我越找越多,很快就發現,上帝對我們生命的旨意相當長,甚至讓我開始感到有些不知所措。我怎麼能夠記住所有這些呼召,又該如何去執行呢?

但聖靈卻用耶穌給跟隨祂的人的應許來提醒我:「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11章28-30節)。

在耶穌時代,軛是一個放置在牛頸上的木條,這樣牛才可以拉動重物。通常,人們會把兩頭牛套在一個軛上,因為這樣它們就可以拉雙倍的重量。

我不知道你怎麼想,但我是不認識任何仍使用軛和牛來運重物的人。所以我喜歡按照我在機場看到的行李牽引車來思考這節經文。你有沒有從飛機窗口往外看過?或者在電影中看到過機場里的行李車?通常有一輛牽引車,後面托着四五輛裝滿行李箱的行李車。把軛想成是那個牽引車。它的負荷應該很大,對吧?

當我在閱讀聖經並記下上帝對我提出的誡命、期望和呼召時,我感到就像是在行李車上添加一個個新的行李箱。當我完成的時候,我後面拖了很多行李車,而且他們都裝滿了上帝對我一生具體而特別的旨意。真是非常重的一輛車。

但是耶穌說,祂的軛——所有因着跟隨祂所帶來的責任和期望,應該是輕省的。所以,如果我因為跟隨上帝而感到有負擔,那證明一定有什麼出了問題。

最大的呼召

實際上,耶穌給了我們一個簡化版的呼召。祂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馬太福音22章37-40節)

我認為在這段經文中耶穌不僅告訴了我們最大的誡命,也概述了祂給我們最大的呼召。首先,上帝要我們與祂建立關係。我們不用再記着所有該做或不該做的事,如拖車拖着重重的行李一樣。耶穌基督把摩西律法的沉重負擔從我們身上挪去了,並給我們的人生目的做了簡單的總結。

這個目的是什麼呢?是簡單的五個字:愛上帝、愛人。這也是上帝給你最大的呼召。如果你不記得別的,至少也要記住這個真理:上帝呼召你,也是祂給你的命定就是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並要愛人如己。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有目的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