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外貌

我瘋狂地追求外在的美麗,卻忽略了內在的美好(有聲中文)

作者:Feifei,中國

有聲播讀:Carol,中國

 

不知道什麼時候,「小鮮肉」這個辭彙開始出現,電視屏幕被各種男團、女團霸佔,整容不再是藏著掖著的事情,而是變得光明正大……健身房一到下班時刻也爆滿……

這是一個崇尚外在的時代,美被加上條條框框:錐子臉、高鼻樑、蜜桃臀、大長腿……長得美,便理所當然被眾星捧月;長得丑,沒關係,你還可以整得美。

於是我們耗費大量時間、精力、金錢去追求這個世界的美。女孩子的化妝包里塞滿了一支又一支網紅色號的口紅;無論男女一有空閑時間就去健身房勵志練出八塊腹肌和馬甲線;辦公桌上擺滿了各種美容保健品,更有甚者跑遍全世界來整出一張完全陌生的臉。

在未信主前,我也是這其中的一員,為了讓自己更美,我花盡了心思和精力把自己塞進世界對美的定義里。我嘗試各種減肥方法,好把自己塞進最小碼的衣服里,我痛下決心改變從小養成的飲食習慣,只為增肌減脂。我的心情隨著體重的波動而起伏不定,每當減肥不成功,心裡便是一片烏雲……聖經說:「那時你們在其中行事為人,隨從今世的風俗,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以弗所書2章2節)。

我瘋狂地追求外在的美麗,卻忽略了內在的美好。

那麼聖經中對美的定義是怎樣的呢?「耶和華卻對撒母耳說:『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母耳記上章7節)。在現在的社會,想要博人眼球,你只需要有姣好的外貌。但上帝不同,在祂那裡,關注的是人的內心。

在讀上帝話語的過程中,我的「審美觀」逐漸改變了。我對自己不再那麼苛刻,因著上帝完全接納我,我也可以接納那個不完美的自己。我不再把時間和精力都花費在與外在形象相關的事上,而是開始堅持固定的靈修和學習;我開始對自己的獨特形象有信心,而不是讓自己成為千篇一律的所謂美好形象;我的情緒逐漸穩定,不再因為體重的變化而波動不堪;我對別人的看法也發生了改觀,不再以貌取人,而是認真體察對方的內心和為人。

聖經中說:「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約翰一書2章16節)。如今我們便生活在這樣的世界中,被「眼目的情慾」所捆綁。我不知道我們能否改變這個世界,但作為基督徒,我們應該能夠靠上帝改變我們自己。

我們可以不再把人生的重點放在追求外在的那種「眼目的情慾」上,而是多花時間和精力親近上帝,建造我們內在的生命。我們在判斷別人時,也要學著不再只看外表那麼膚淺,而是耐心地,花時間來了解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這個世界的王,總希望用各種方式,誘惑我們沉溺在世俗的價值觀里,我們總不要落在他的網羅里,而要住在上帝的真理里。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播種的力量

自我形象,如何看待

indentity - handle
聖經鼓勵人要認識自我價值的起點在於上帝;但學校、各個團體所談的自我價值、自我形象,卻很少提及信仰,也不談上帝。許多課程或活動,或以減少輟學、避免未成年人懷孕為目的,或以避免吸毒、酗酒、幫派等惡習防止人們自毀前程為宗旨。但這些課程或活動,大部分都建立在這樣的信念之上:良好的自我形象是人類普遍而基本的價值,可以大力提高。鼓勵年輕人相信:「你不是廢物。你很特別。不要讓別人利用你。做你自己。要愛自己。相信自己,跟著感覺走。盡情揮灑,展現自我。維護自己的利益,沒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

這些努力對於建立積極的自我形象,當然有幫助。無可否認,有不少年輕人,因為有人信任他們、或至少因為有人教他們要有自信,不但沒有輟學,而且人生有所成就。

但是聖經卻教導說,不只要用人,更要用上帝的眼光,來看待生命的價值。然而,要達到這種「自我形象」,卻不容易。聖經並非只談愛自己的重要性,聖經更是說,懂得在何時否定自己、感到懊悔,是具有長遠益處的,而且這關係到最終的幸福。

首先,聖經講確立自我形象的方法,和直覺大相逕庭。這是因為,上帝看萬事,遠比人清楚。上帝知道,我們只有學會愛自己、恨自己,以及治死老我的重要性,然後才能快樂。

很有意思的是,聖經早就假定人是愛自己的。耶穌大概也同意這一點,因為祂說:「要愛人如己」(馬太福音22章39節)。我們自己的經驗,便可以印證這一點。習慣上,人總是先顧自己的身體,吃飽、穿好。人會自然而然地關注、保護自己的權益。遇到有人想佔便宜,我們自然會生氣。人在乎自己到一個地步,甚至稍不如意,就會對別人、對自己生氣。

然而我們有時沒有注意到,我們之所以會為長相而不滿,或為失敗而氣餒,原因就在於天生愛自己。要不是因為愛自己,那麼長相如何,根本不必在乎,也不用介意別人怎麼看自己,更不用關心自己內心是否受了傷害,更不必花時間去照鏡子,去煩惱內心受傷。要不是因為愛自己,我們也根本不會有生不如死的感覺。

本文摘自探索叢書《自我形象-聖經怎麼說》一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