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永恆,才有未來,才有現在
作者:Jessie,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我總留戀過去,對未來憂慮,卻對當下敷衍應付。「期待一個更好的未來」,這本是鼓勵人在當下奮發向上的話,可不知不覺地,這句話成了我的止痛膏藥,對於眼下的困境煩惱,彷彿把它往身上一貼,就能好受一些。特別是爆發疫情之後,日復一日地看著確診病例不減反增,成天在家苦悶。這苦悶不得解決,就逃到回憶或未來里。回憶像色彩斑斕的畫,定格在最完美的角度和最想保存的瞬間;而未來又像綴滿五顏六色糖霜的甜甜圈,展示在透明的玻璃窗內,看得到嘗不著。過去總是最美的,未來總是比現在好。於是在莫須有的等待中消耗了當下。
或者有人總在等待一個「最佳時機」,我最好的朋友M,每每問她為什麼不願意深入了解福音,她總說:我現在沒有這樣的感動,也許將來有一天會有,到時候再順其自然地開始吧。」然而為何不是現在?她的姿態是被動地等待,等待那個所謂的「時機」和「感動」來到,等待那個或許只存在於她想像中的「火花」時刻。但死亡和明天,誰也不知道哪個會先來,聰明人總是緊緊抓住機會主動出擊的人,而大多數人都選擇閉上眼睛,想要僥倖蒙對,說服自己是那個幸運的人。
也許也有人說,壓根就沒有永恆。死亡是唯一的真實,人只存於今世,只需要從今世的死亡開始往回考慮。若真是如此,人只存留於今世而死於今世,那生命從起初就已經結束了,因為沒有存在的意義。但聖經卻不是那麼說,《傳道書》說:「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又作「永遠」)安置在人心裡,然而上帝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傳道書3章11節)人既是為永恆而存有,也將會存到永遠,那生命才有存在和進行的意義。那未來和現在才有意義。既是如此,我又何須留戀過去?因為未來有更美的值得期待;同時我也無須一味地追求未來而忽略當下,因為每個當下都是永恆的開始。
每次策劃安排節目,要訂立各部門呈交報告的截止日期時,總從節目當天開始往回推算日期;旅行的時候,我們也總是從返回當天開始規劃路線,盡量安排一條順路省時的旅遊路線。同樣的,知道了永恆的結局,才能對未來規劃,才能知道今天此時此刻該如何度過。R.C.史普羅說:「此時此刻,永遠作數」(Right Now counts Forever)。這句話的前提是先有永恆,才有未來,才有現在;同時也是現在的一切決定著未來,也關乎著永恆。可見人不能單從過去、現在和未來來看待自己和時間,還得從終局,從永恆來看。
對我親愛的朋友M來說,現在的每一刻都和永恆相關,若此時就回到造物主面前,未來就可以期待和盼望,這盼望也將成為她今日活下去的意義,因為有了永恆為結局。而對我來說,也許「對未來保持樂觀」是能稍微舒緩當下苦悶,但痊癒總是需要經過更大的疼痛,並且是當下就進行,不是仰賴美化過的過去,也不是等待將來的某個時機。現在的每一刻都與永恆相關。
哦,時間,生命的列車,從我們身上穿行而過。我們無法看見生命的消逝,卻看得見時間的流逝。未來的我們會如何,取決於是否有永恆的生命,取決於我們今日的決定。但願那創造時間的主,親自與我們同在,直到永遠。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