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尼泊爾

辭職宣教一年半,我的尼泊爾之行

Quitting-my-Job-for-Nepal2

作者:S A, 新加坡

翻譯: Iris,中國

封面拍攝:Ian Tan, 新加坡

我至今仍能清晰地記得那個周日傳講者的呼召:用一年的時間去宣教吧!那時正值我們教會的「使命之月」。毫無疑問,上帝正在感召我做這個承諾,可是我卻沒有勇氣在教會眾人面前站出來。我流着淚降服在上帝面前,我在心裡默默告訴祂,「父啊,我想要用一年去宣教,我在這裡,請使用我!」 那是2010年9月19日。

時間很快到了2014年,我已經做了4年半的社會服務規劃師。我的事業非常順利並且剛剛獲得了升職。總之,我的生活非常舒適甚至於有時候我會覺得我根本不需要上帝。

這時我忽然想起我曾經的禱告。我知道如果我想「保留」我的信仰,我就要離棄我已有的一切——我的國家、我的房子、我的家庭、我的工作、我的生活。於是我想着馬太福音16章25節,然後決定去完成我曾經對上帝的承諾,去重新經歷祂。

很快的,經過禱告、尋求教會意見和了解相關國家情況加上見了許多有經驗的宣教士,我決定去尼泊爾待一年。

去尼泊爾之前我參加了宣教會議,會議談到了地震的風險。於是我開始擔心,內心也有些不平安。但是上帝不斷鼓勵我。提摩太後書1章7-8節告訴我祂賜給我的不是膽怯的心,而是剛強的心。上帝不斷地肯定我的決定,我也確信祂會一直與我同在。

最終我在尼泊爾停留了一年半的時間。在那期間,我見到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我看到生活在偏遠村落的人們用柴火做飯,自己種植農作物果腹。那段時間裡我也經歷了許多的第一次,記憶最深刻的一次是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那次嚴重的地震以及之後不斷襲來的餘震。那次經歷堅定了我對上帝的信仰。我永遠不會忘記在尼泊爾教堂里看見當地信徒呼求上帝的場景,整個樓房都在搖動卻沒有一個人移動一步。

我還學會了說尼泊爾語,可以爬幾個小時山路給山上的村落發送基督教讀物,住在沒有電沒有煤氣的地方,還和老鼠睡在一處,甚至忍受被褥里數百隻床虱的叮咬。更痛苦的是,我還要處理和室友的緊張關係,而我的祖父又在這個期間離世。

老實說,如果我開始就知道我要經歷的是什麼,我是絕對不敢走出這一步的。實在是因着上帝的保守我才可能勝過這些挑戰。祂自始至終都與我同在並用祂的話語鼓勵我。

一年半后我回到家裡,這兩個世界的落差讓我很迷茫。尼泊爾當然不是我的家鄉,可是新加坡卻也感覺不一樣了。但也許這才是該有的狀態。作為這個世界的過客,我們本不該太滿足於自己的生存狀態。

這段經歷對我而言非常寶貴,因為它我學會了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同時也學會了完全地信靠上帝。

我們只有在一無所有之時,才會明白上帝就是一切。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信心不能停)

回顧2015年我在尼泊爾的恐怖地震經歷

nepal-earthquake-2

作者:S.A,新加坡
翻譯:Penny Lau,馬來西亞

2015年4月25日那天,我的朋友到尼泊爾來探望我(我當時正在尼泊爾參加為期一年的短宣)。也就在那天,全世界見證了繼1934年後再次襲擊尼泊爾的可怕地震。在這次的地震當中,共有八千多人喪失生命,兩萬一千多人受傷。

那天早上,我和朋友正在教堂的三樓崇拜。當牧師在證道,宣讀創世紀17章時,突然間,整棟建築物開始猛烈地震動。地底下傳來巨大的隆隆聲,外面的鳥兒四處飛,周圍所有的東西都在搖動。

來自沒地震的新加坡的我過了好一會兒才意識到,這是發生地震了!而且還是個7.8級的地震!我當下想到的是「我必須離開這個建築物!」於是我馬上拿起我的包包,站了起來,準備衝到底樓去。

可當我抬頭看看周圍時,我發現沒有一位尼泊爾信徒離開他們的位置。相反的,他們都在各自的位置上——不論是站着還是坐着,都舉起雙手,迫切地向上帝禱告。

我突然覺得很慚愧,認為自己不如他們,因為我的第一反應竟然不是向上帝呼求。於是我坐回位子,也開始一起禱告。在禱告當中,我祈求上帝保守這個建築物不會倒下去,也懇求主停止這個地震,更渴望祂拯救我們。但其實在我內心深處還是忍不住地想, 「這將是我生命的最後一天。」

過了一會兒,震動停了下來。所有人都開心地歡呼拍手。但過不久又開始震動,於是我們又繼續禱告。雖然地震只維持不到一分鐘的時間,但卻感覺像過了很久。當震動漸漸地平息下來后,我們才井然有序地走下樓梯。

然而有一些信徒仍然留在室內歡唱到:「Dhanyabaad Yesu mero man dheki」, 意思是「我衷心的感謝耶穌」。看着他們讚美主的樣子,我的眼淚不禁流了下來。

突然,外面發生了騷動。由於我的尼泊爾語並不是很好,所以我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們看到一些男生跑向教堂的藍色大門,然後把它關起來。後來才知道是因為有一隻大象在附近徘徊,他們不想讓它進到教堂的範圍內,所以才關門。這一切都令人很難以置信。

之後,我們在走路回家時看到周圍屋子的磚牆都塌了。人們都聚集在空地上,也有很多人在嘗試着打電話。除此之外,有一間三層樓的屋子完全被摧毀,而警察不斷地在清理廢墟。在那周圍聚集了有一百人左右,有的在觀看,有的在拍照。但我們不確定是否有人喪失生命。

大約有一個小時左右,我們仍可以感覺到地面在震動,並且從那天到接下來的幾個月內都不斷的有餘震出現。事發后的幾天,我們都睡在帳篷里,每天早晨都唱《一萬個理由》(10,000 Reasons),提醒自己每天都要感恩,也懇切希望一切都會好起來。

每個人對突如其來的驚嚇有不同的反應。有些同工患上了創傷后焦慮症,必須回國尋求專業醫療服務。但是對我而言,我清楚知道上帝要我留下來。儘管新德里的新加坡高級專員公署以及外交部已經通知我媽媽有關我在這裡的情況,也提議送我回國。但那時的我非常確定自己想留下來與尼泊爾的人民在一起。我也很感恩,父母都尊重我的決定。最終,我在尼泊爾逗留了18個月,直到今年的七月份。

我現在已經回到新加坡了。那麼,這個地震對我還有影響嗎?

有。在某些方面還是會有影響的。直到今天,當我聽到類似地震警報的聲音時,我的身體自然而然地會變得緊繃,似乎感覺到了危險。除此之外,我剛回到家的前幾個星期,我躺在床上時仍會覺得床在搖動。甚至當我在航游時,船隻搖擺的感覺總讓我回憶起地震的點點滴滴。

那麼我是不是受到了心理創傷呢?我並不這麼認為。我覺得這是一個我必須學習與它共存下去的「新生活」。通過這個事件,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以賽亞書54章10節所說的,「大山可以挪開,小山可以遷移,但我的慈愛必不離開你,我平安的約也不遷移。這是憐恤你的耶和華說的。 」

最後,讓我們記得,在混亂之中,上帝依然是不動搖的。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天下之憂)

為何尼泊爾地震使我悲傷不已

作者:潘錦霞,  新加坡
Why-Im-so-affected-by-the-Nepal-Quake
2015年4月25號,尼泊爾遭遇7.9級地震,這是該國80年來所遭遇最嚴重的一次地震。隨著新聞陸續播出當地受到災難襲擊、城鎮被摧毀的畫面,全世界都震驚了。我去過加德滿都很多次,並與當地一些朋友建立了很好的關係,那些新聞畫面使我大受震撼。

在得知死亡人數不斷攀升的消息後,我立即在Facebook上聯繫我在尼泊爾的朋友們。第一位回覆我的朋友是我在2008年認識的。她在加德滿都南部平原的一所孤兒院工作。聽到她和孤兒院的孩子們都還好,我鬆了一口氣。

但不幸的是,她的家鄉廓爾喀(靠近震央的位置)的情況卻不太好。她的祖母不幸遇難,當地許多人也因此失去了家園。
Tracy-and-Nepali-grandmother

(圖中最左邊的老奶奶為其已故祖母)

壞消息不斷從我其他在加德滿都的朋友那裡傳來。就像在廓爾喀的人們一樣,他們很多人現在都無家可歸。其他生活在東部山區靠近珠穆朗瑪峰的朋友也告訴我,他們的家園被摧毀了,他們和家人都在戶外過夜。由於天氣寒冷,雨季在即,外加財物丟失,他們目前的狀況在短時間內並不會有實質性的進展。除此之外,他們還要經歷餘震。

還有另外幾位朋友暫時沒有回覆我。我很擔心其中一位住在博卡拉的朋友,因為這個城市也遭受了地震的摧毀。

然而,在悲觀失望中,有一些好的事情還是讓人鼓舞。我提到的第一個朋友告訴我,她丈夫打算回到廓爾喀──他們自己的村莊──看看自己能做些什麼去幫助當地的村民。在這艱難的時刻,看到尼泊爾人伸手援助自己的同胞,我的心裡湧起一股暖流。

同時我也特別驚訝,儘管是在悲傷和困難之中,尼泊爾的基督徒們仍然心存感恩。仔細想一想,雖然身在逆境中,我們還是可以感謝上帝的。地震發生在禮拜六,當時孩子們恰好都不在學校。地震如果發生在工作日,或在寒冷的冬天,或是晚上,死亡人數必定更多,因為那樣大部分人都會呆在室內。但事情並沒有那樣發生。

毫無疑問,恢復和重建將會是很長的一個過程。讓我們一起為尼泊爾的人們禱告。章伯斯(Oswald Chambers)曾如此勸勉我們:「我相信通過代禱,正如主耶穌自己告訴我們的那樣,上帝的大能將會運行,超過我們的所思所想。」

這裡是一些代禱的建議:
1)為信徒禱告:求上帝保守他們,堅固他們的心,使他們不至灰心,成為上帝真理與愛的見證。
2)為救援人員:求上帝賜予他們智慧,讓他們知道如何分配資源,説明那些有需要的人。
3)為尼泊爾的人們:求上帝幫助他們找到只有在基督裡才能獲得的盼望與永恆的保障。

Patan-Durbar-Square

圖為地震前的帕坦杜巴廣場,現已被完全摧毀

Durbar-Square-after-the-earthquake
圖為地震後的杜巴廣場

圖片來源:AP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