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山上的城

8月圖文特輯| 望向那未知的美好

*文字作者:向光

*圖片作者:思淳

 

 

 

 

*詩作者向光簡介:一枚不前不後的耶穌小跟班,總是循著耶穌的腳蹤在緩慢跟上,喜愛沉淪在哲學與神學兩者交融的世界裡。從輔仁大學哲學系畢業多年後,想用文字來豐富自己接下來的人生。

 

如果你也有文字或者藝術創作的恩賜,歡迎你投稿給雅米:submit@ya-mi.org

讓你的作品成為更多人的祝福吧~

 

 

 

*本作品由雅米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山上的城

如果上帝真的存在,祂為什麼不更多向我們顯明自己? (有聲播讀)

作者:Dan Paterson,澳大利亞

翻譯:Cindy Wang,澳大利亞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Dan Paterson來自澳大利亞布里斯班,他是Ravi Zacharias國際事工的巡迴講員。作為一名按立牧師,Dan常常和會眾分享如何通過福音來看生活中的各樣難題,並回應一些對基督教信仰的普遍質疑,尤其是對苦難的疑問。Dan和太太Erin育有兩個可愛的兒子,Josiah和Zachariah。

任何信主有些年月的人都有過失望的感受。我們都曾在某個時刻問自己:為何我感受不到自己的信心了?如果上帝真與我同在,為什麼我還是覺得這麼孤獨?為什麼我的生活那麼不如意?就連大衛王也曾向上帝呼求,「耶和華啊,你為什麼站在遠處?在患難的時候為什麼隱藏?」(詩篇10篇1節)

和這位全能全善的上帝建立關係似乎並不總是我們想像的那樣。為什麼在我們最需要祂的時候卻感覺不到祂在身旁?祂為什麼要向我們隱藏?

為了尋找問題的答案,我們來看看聖經中的三個場景:創世記中的伊甸園,福音書中的客西馬尼園和各各他,啟示錄中的花園城。看過這些場景後,也許我們會發現上帝的隱藏並非代表祂不愛我們。相反,正是因為祂愛我們才會隱藏起來。祂的同在和隱藏都是在精心計劃之中的,祂至高至善,只有祂知道我們需要在何時以及以怎樣的方式經歷祂的同在。

 

場景一:創世記中的伊甸園

 

聖經以上帝與人類之間超凡的友誼開始。經文中記載先祖亞當和夏娃與上帝在伊甸園中同行。其實我們受造就是為了享受上帝的同在和與祂親近,並與祂面對面暢所欲言。

但在創世記第3章中人犯了罪。我們用與上帝的友誼換取罪中之樂。我們本來擁有的上帝的形象因罪而墮落和破碎。曾經,人類可以在上帝面前赤露敞開也不覺羞恥,卻落得要用無花果樹葉遮羞。

早在人類感覺上帝遙不可及之前,他們就已經開始躲藏了。

面對人類的犯罪,上帝也隱藏了自己。在涼爽的夜晚祂不再和我們一起散步了。為什麼呢?答案是這既是給我們的懲罰,也是保護。

脫離上帝的光照、生命和愛是對我們犯罪的懲罰,而這個懲罰的結果就是死。

但上帝的隱藏也是保護、憐憫和賜盼望給我們的做法。

上帝的聖潔就像太陽,是一個原始能量場。任何和太陽不同的物質試圖接近它都會被摧毀。這就是為什麼聖經說上帝是烈火(希伯來書12章29節),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里(提摩太前書6章16節)。任何犯罪的血肉之軀都無法活著站在上帝面前。

不管是誰,若沒有成為新造的人,站在上帝面前,即使是身在天堂也如歷地獄。

場景二:福音書中的客西馬尼園到各各他

 

幾個世紀以來,上帝一直與人類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單單顯現在山頂和聖殿中。然後,耶穌來了。祂是上帝再次與我們同在之應許的實現,但即使是祂也經歷過屬靈的低谷。

在客西馬尼園,耶穌禱告祈求能脫離十字架的痛苦。祂所要經歷、背負的重擔,彷彿要壓垮祂——正如我們常常在人生中感受到的一樣。然而,那一刻,天堂是靜默無聲的。上帝並沒有將耶穌從痛苦的死亡中拯救出來,在最痛苦的時刻,上帝似乎離棄了祂。

在十字架上,祂哭喊道:「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什麼離棄我?」(馬可福音15章34節)。

上帝知道質疑祂的感受。

當然,聖父以一種我們無法理解的方式愛著聖子耶穌,雖然從屬世的角度,耶穌似乎被遺棄了。直等到復活節,仇敵看似的得勝卻完全被耶穌的復活翻轉了。一切都精準地按上帝的計劃展開著。我們也終於明白了當初上帝為什麼保持沉默。

 

藉著耶穌的死,上帝為信祂的人贖了罪;藉著耶穌的復活,上帝將永生賜給一切信祂的人。現在我們可以感受到與上帝同在的關係,祂藉著聖靈住在我們裡面。

上帝隱藏,是要藉著距離和黑暗成就更美好的旨意。

 

場景三:啟示錄里的花園城

 

聖經的最後三章描述了耶穌的再來和永恆的開始。這是個雙面的場景,有最後的審判,也有盛大的婚宴。問題是,我們將會以何種身份進入這個場景?

在審判的時候,所有那些拒絕耶穌而沉溺在罪里的人都會被關在上帝永恆國度的門外。

上帝來的日子近了。到那時,祂要把一切都變成新的,祂的榮光會代替太陽。在祂的榮耀中,罪沒有容身之地。上帝的不再隱藏意味著邪惡、墮落已經到了盡頭。

但對於罪得赦免,已經被潔凈,在耶穌里成為新造之人的基督徒來說,上帝的到來將開啟一場盛大的慶典。從此,我們可以享受與上帝面對面的親密,過著上帝起初設計的生活,而我們復活的身體將會被上帝的良善充滿。

如果在未來,耶穌要來迎娶祂已經準備妥當的新娘,那麼現在就是我們的訂婚期:一個滿懷盼望的時期。我們越是與上帝親近,就越渴望與祂面對面相見。

既然我們的最終目標是愛,上帝此時的隱藏就是教我們成為更會愛的人。

上帝的隱藏是為了讓我們成為祂命定中那個渴望見到祂的人。

這就是從創世記到啟示錄,上帝的同在和隱藏的概述。這是我們需要的,因為在屬靈的低谷里摸索前行是很艱難的,但如果有上帝的全局在心,我們就可以站穩腳跟,跟著祂的指引向前走。所以,讓我們來總結一下上帝似乎與我們疏遠的幾個原因。

 

原因一:你感覺上帝隱藏了,實際上是因為你在隱藏

 

罪讓我們對上帝的感覺不再清晰,甚至有的基督徒也會因為犯罪而經歷不到上帝的同在。有時候,上帝會暫時讓我們伏在罪下,為了幫助我們認識到,試圖從祂以外的任何事物中尋找幸福,就如畫餅充饑一樣。

如果因著你的躲避而造成你感到祂很遙遠,這時要明白你依然是蒙愛的。祂不是因為不喜歡你而躲起來。祂隱藏自己是為了保護你,因為你無法見到祂的聖潔之面,而且祂也不願和你的那些偶像分享你的愛。

 

原因二:上帝隱藏起來,是為了讓我們不再屬世,而成為屬天的國民

 

上帝並不會回應我們所有的禱告或當即的慾望。為什麼?因為祂要給的是我們所需的,而不是我們想要的。祂要預備我們去享受祂的同在,並完成我們永恆的使命——就是管理一切上帝所造的,成為祂花園的園丁和宇宙的管理者。

在我撫養兩個兒子時,常常被一種想法打動,就是我要撫養他們長大成人,而不是讓他們永遠做孩子。所以不是他們一哭,我就要跳起來回應。我會從遠處觀察,確保他們沒事,為的是讓他們學會不那麼在意小事,讓他們學會獨立,培養他們的韌性。我的隱藏是有目的的。那如果我的隱藏和保持距離是因著愛而特意計劃的,那我們充滿智慧的天父豈不是更有理由這樣做?

屬靈的低谷,沒有得到回應的禱告,天國的沉默——所有這些都是為了要預備我們。是為了讓我們更像耶穌,讓我們有限的生命可以體現出祂那無限的愛,智慧,和力量。

 

原因三:上帝隱藏自己,是因為祂要你去尋求祂

 

即使魔鬼也相信上帝的存在,但這隻會讓牠們對上帝更加心硬。上帝沒興趣向不在乎的人證明祂的存在,祂是要和信祂的人建立深厚而有意義的關係。

上帝想讓我們成為更會愛的人。

我們都知道尋找另一半是愛的重要部分,所以上帝安排了一個全宇宙的盛大捉迷藏的遊戲(箴言25章2節)。上帝應許那些專心尋求祂的人,就必尋見(耶利米書29章13節),同時也讓我們在心中對祂的同在生出了無盡的渴望。

那麼我們該如何回應祂呢?在屬靈的低谷中,前進的路在何方?先讓我們改變對上帝向我們隱藏的看法。上帝隱藏起自己並不代表祂不存在,也不代表祂不愛我們。恰恰是因為祂愛我們,在意我們的成長,祂才會隱藏。聖經中的邀請對於每一個信祂的人都是清晰而明確的:你們親近上帝,上帝就必親近你們(雅各書4章8節)。

所以,就像大衛王在詩篇22篇中所說的,也是耶穌在十字架上所引用的,我們要與自己的靈魂對話。提醒自己正身處上帝的計劃中。如果感覺不到祂,就更加渴望祂的同在吧。

這是聖經中的應許:尋求上帝的,必尋見。黑夜終將破曉,永恆會比你所能想像的還要美好。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山上的城

當抑鬱症使我遠離上帝時…… (有聲播讀)

作者:Ruth,新加坡

翻譯:蔣冠華,中國

有聲播讀:Carol,中國

 

我一生都在跟抑鬱症作鬥爭,但是最近,我到了奔潰的邊緣。我對上帝很生氣,質問祂為什麼不醫治我的抑鬱症。

我開始有意犯罪來得罪上帝,因祂使我獨自一人承受抑鬱症的重擔。我和網上認識的男人約會,還花很多時間和他們相處,而不是和教會裡的弟兄姐妹、朋友、家人們在一起。我也開始沉迷於喝酒,這成功地將我的注意力從思考上帝和我自身行為上分散。我常常喝到心滿意足,讓自己充滿麻木和「幸福」感。

我尋求著暫時的解脫,和任何可以麻痹我內心揮之不去的痛苦的事物。但是不管我如何努力,每天清晨醒來時,痛苦仍然還在,我的內心仍然空虛。

在這過程中,儘管我的心很冷漠,可我仍然會去教會,我也繼續與一些基督徒朋友聚會。現在回想起來,這一切都是祂在計劃中一點一點地向我清晰地顯明祂自己。

 

上帝對我的不懈追求

這一段時間,我的基督徒朋友們針對我的行為的反應,對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們沒有擺出一副「比你更聖潔」的樣子,要求我停止犯罪,而是陪伴著我,向我展現上帝的愛和恩典。他們給我時間去思考,也給我空間去與上帝摔跤。

一位朋友每天都專門為我禱告。每一天,她都給我發簡訊,詢問我的進展和感覺。她也花時間來了解我,無論什麼時候,只要我需要,她總是會出現在我身邊。最重要的是,她禱告並將結果交給上帝。直到今日,她依然在為我禱告。

即使在我叛逆上帝的時期,我也知道我那些朋友們對我付出的愛、忠誠、無盡的忍耐都是源自於上帝。

我能感受到祂在呼喚我,即使我試圖和祂以及周圍的人保持距離。

最終,我不能再否認祂的同在,也不能再無視祂對我的追尋。我明白了我所追求的生活是沒有意義的。它永遠不可能給我帶來我所渴望的自由。除了祂,沒有什麼能給我帶來自由和快樂。於是我下定決心,即使我仍然在與抑鬱和其他罪作鬥爭,即使我可能還會一次又一次地使祂失望,我都要抓住上帝,因為祂永遠不會拋棄我,而且祂配得我的信靠。

回到基督里的困難

然而,即便我下定決心重回到祂的身邊,我還是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才鼓起勇氣再次呼求耶穌的名。

轉折點發生在我聽到一篇關於浪子回頭的講道時(路加福音15章11-32節)。這篇信息讓我思考:我是否因著認為祂不可能再張開雙臂接受我而害怕再回到祂身邊?

我猜想上帝比我的朋友、家人或任何我能隱瞞罪過的人更了解我對祂所犯的罪。那祂怎麼會真的想要我回來呢?

當我想到我犯的罪有多深、多重時,我感到非常痛苦,在神聖的上帝面前我甚至都難以抬起頭來。但是路加福音中的這個故事提醒了我上帝願意接納我。我現在慢慢地開始明白,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犧牲足以代替我的罪,我不再懷疑上帝的寬恕和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所做的犧牲。

我的經歷對現在的我意味著什麼

今天,我知道沒有任何事物——甚至是抑鬱症,能讓我與上帝的愛和寬恕隔絕(羅馬書8章38-39節)。回到上帝身邊給我帶來的平安和充滿盼望的感覺是酒精和男人都無法提供的。

雖然有時我覺得自己仍處在黑暗的井底,但我緊緊抓住上帝的應許。正如祂對約書亞所說的:「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上帝必與你同在(約書亞記1章9節)。」我知道即使我身處井底,上帝都與我同在。

祂使我出黑暗入光明,這光明讓我看到祂就是愛。我也確信,因著基督,我不再是罪的奴僕,乃是義的奴僕(羅馬書6章17-18節)。雖然有時我仍會屈服於肉體的軟弱,但我不會再背離上帝了,相反,我會祈求祂賜給我一顆順服的心,去做祂喜悅的事。

如果你一直在逃避上帝,或像我一樣在掙扎(我有時仍然如此),我祈禱你能找到力量迴轉向你靈魂的創造者和安慰者!如果你感到自己走失了或遠離了上帝,請記住:上帝愛你。祂揀選了你。為了能讓你蒙赦免,祂為你流血為你死,祂的恩典夠你用。請把這段經文,當做上帝對你個人的呼召: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凈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1章9節)

如果你有一個朋友離開了教會,我向你保證,他(她)需要的是愛、恩典、幫助和時間。你的朋友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才能恢複信仰。在這期間,請持續地向他們顯明上帝的愛,用信心為他們禱告,並記得一切都會好起來——不是在我們的時間裡,也不是在你朋友的時間裡,而是在上帝完美的時間內。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山上的城

腓立比書靈修 | 效法基督的謙卑(有聲中文)

作者:Karen Pimpo,美國

翻譯:熱水,中國

有聲播讀:Joya,中國

 

今日經文:腓立比書2章5-8節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祂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我永遠不會忘記大一開學那天的經歷。那是情緒跌宕起伏的一天,最後以校長帶領的一場特殊聚會結束。這位校長同時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師和神學家,我的父母很期待能聽到這位「信心巨人」講話,或許能跟他握手也讓他們非常激動。

但在演講快結束時,校長做了一件不同尋常的事情。

他請所有大一新生走到台前,跪下來接受祝福。然後,這個著正裝的年逾七十的大學校長和莊嚴的基督教領袖,屈膝下去,腰幾乎彎到了地面,舉起雙手為學生們祈禱。

看到這樣一位年長且深受尊敬的領袖為了一群年輕學生而做出這樣一個不舒服且低姿態的姿勢,我實在很震驚。他的姿勢是謙卑的表現。

在寫給腓立比教會的信中,保羅勸勉門徒們要謙卑,他寫道:「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立比書2章5節)。對很多人來說,我們很熟悉耶穌作為一個謙卑的僕人的形像——祂順服、溫和、溫柔。但是我們不要忘記在這樣一個看重成就、社會地位和財富的世界中,這樣的謙卑是多麼格格不入。

保羅告訴腓立比的信徒,儘管耶穌本有上帝的形像,但祂並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相反,耶穌「虛己」——不但沒有把這神聖的特權為自己所用,還放棄了一切來滿足我們的需要(第七節)。祂也「取了奴僕的形像」(第七節),而不是祂本應得的王的位置。

祂選擇以人的形像出生,接受作為人所有的限制和約束,受制於時空,裹在不完美的肉體里。最後,耶穌「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即使會遭受痛苦和羞辱,祂依舊順服上帝美好的計劃(第8節)。

保羅鼓勵信徒「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做起來可能會又困難又不舒服。但它是通向自由的道路。當我們採取謙卑的態度,我們就能退出世界要我們參與其中的權力、榮耀、財富的比賽。我們就能夠承認自己是有限的,但卻有一位是無限的。我們也可以自由地順服上帝的計劃,即使我們周遭的世界無法理解我們的時候。謙卑也改變我們與教會其他成員的相處方式。以謙卑的樣式生活確保我們「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信念」(第2節)。

那麼,我們要怎樣在每日的生活中效法耶穌的謙卑呢?當然,我們並不是要去背著一個真的十字架。但我們能夠尋找方法來使用我們的恩賜祝福他人,而不是尋求自己的好處。比起追求自己的榮耀,我們可以選擇不那麼重要的位置。我們也會理解人類的有限,而不是不斷努力想要變成超人。我們可以謙卑地接受上帝在祂美好計劃里賜給我們的一切。

問題反思:

1.你能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效法耶穌謙卑的樣式?

2.在你的人際關係中,你怎樣才能「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今天,有沒有一個你可以謙卑服侍的對象呢?

3.你為放棄什麼權利而掙扎?耶穌基督的榜樣怎樣鼓勵了你?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腓立比書靈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