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工作

在我不看好的工作裡,上帝讓我成為他人的祝福(有聲中文)

作者:林婉萍,中國

語音播讀:楊瀾,中國

*封面和文中圖片來自PEXELS

成為一名老師,是我在接觸幼兒教育之前,最不願也最不可能去選擇做的事。我一直的夢想是成為高級白領,在這個城市最高檔的商務樓工作,每天光鮮亮麗地出入各種高端場合。而幼兒教育在中國人傳統的觀念中,並不是一份光鮮的職業。在大部分人的意識里,幼兒教育意味著辛苦,繁瑣和疲憊。

2015年,我結束了國企的工作。辭職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感到極度迷茫。家人的不理解更讓我覺得委屈。在那段時間裡,我每天都抓緊上帝,嘗試在這不順利的環境中重新回到祂面前,找到出口。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加入了教會的兒童事工服侍。我從剛開始有些羞澀,到後來慢慢熟悉這群孩子,聽到了他們分享生活中的困難,也更多看到了他們真實的需要。漸漸地,和孩子們在一起成為了我最開心的時光。

可是在我的內心卻居住著一個受傷的小孩子,她時常驚恐不安,憤怒不已,而且被巨大的恐懼和自我譴責捆綁著。我的媽媽是個暴脾氣的人,每一次爭執都會把我拉到人群當中進行指責和數落,而我的爸爸總是吸著大口大口的煙,對眼前的一切表現出不聞不問的狀態,似乎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能影響到他。因此,在我的原生家庭當中,我感覺自己是不被喜歡的和被愛的。這樣的生活從我的童年一直持續到我28歲,直到現在還在深深地影響我。這讓我的自我價值感不高,並且對於別人的情緒變化十分敏感。當我每一次受到傷害都無處尋找安慰時,我開始封閉自己,不去向任何人述說我的心事和遭遇。禱告是我唯一的宣洩出口,因為我知道上帝是我最安全的避風港。

可是,這樣的成長環境讓我在兒童服侍中遇到了很大的挑戰。我總是會以高標準來自我要求,當事情沒辦法達到我的預期時,我就開始焦慮,失眠,抑鬱。我害怕別人會因為我的服侍而像我的媽媽那樣指責我。在服侍中,我好像感覺有很多的小眼睛在盯著我看,當他們的目光開始改變的時候,我就會開始驚慌,恐懼,落荒而逃,並再一次把自己封閉起來。

我感覺自己就像是一隻背負著重重殼的烏龜,受到一點驚嚇就會拚命往殼裡縮,終日生活在惶惶恐恐之中,直到我意識到自己正在被這種恐懼侵蝕,漸漸地失去了自我。在我的固有觀念中,能夠參與服事的人一定是常常得到別人肯定和讚賞,也一定是極其優秀的人。然而我並不是這樣的人,於是,我自卑地離開了我的服事。

後來,教會有位老師知道我的情況,就建議我去參加一個基督徒心理學家的心理課程,希望通過課程緩解我和媽媽的矛盾,幫助我走出原生家庭的困惱。在參加了學習之後,我進入到當地的一家幼兒園工作,嘗試「重回」我的兒童時代,找到自己內心深處那個孤獨的小小孩,自我醫治。然而,在接觸到這些只有3歲的孩子的時候,我再次陷入了焦慮。我開始害怕自己不能做好,媽媽的話語一直在耳邊響起。我就這樣再一次被魔咒捆綁。

因為我負責班級的孩子們只有3-4歲,所以我要負責從穿脫尿布到喂飯等一系列的任務。我就像是個新手媽媽一樣細心地教養著我的孩子們。和孩子們相處久後,我漸漸卸下了內心的防備,開始用真誠和耐心和孩子們溝通。因為自己之前的經歷,我更加懂得如何解讀孩子們的情緒。當看到班級的保育員或者其他老師嚴厲地指責孩子的時候,我都會很難過。我知道孩子們肯定很害怕很自責,這樣的陰影可能會影響他們很久。我最大的願望就是通過對孩子的鼓勵和情緒上的疏導陪伴他們度過一個陽光美好的童年。對於3、4歲的孩子來說,尿褲子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然而當老師和保育員看到孩子尿褲子的時候,就會極其憤怒,還常常當眾用難聽的話語數落孩子。這個時候孩子們通常會保持沉默。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去疏導和了解孩子的情緒,走過去,抱抱ta,對ta說沒有關係,讓ta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下被完全接納。我會這樣說:「老師知道你一定不是故意尿在褲子上,沒有關係,我們一起去換下就好了。你告訴老師是怎麼回事兒好嗎?」然後輕輕拍拍孩子的背。我發現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讓孩子情緒穩定,還能幫助他們說出真實的情況,也使他們慢慢更加信任我,和我關係更加親密。當我看到孩子們臉上的驚恐漸漸轉為笑容時,我的心裡充滿了感恩和喜樂。

從來沒想到,在一個我不看好的職業里,上帝卻聽了我的禱告,讓我在其中得醫治,同時祂也使用我過去的經歷,讓我成為別人的祝福。正如聖經上所說:「願頌讚歸於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就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上帝! 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哥林多後書 1章3-4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彼此相愛

五一特輯| 當工作千篇一律,生活無聊透頂時(有聲中文)

作者:Aryanto Wijaya,印度尼西亞

翻譯:Nancy,中國

語音播度:LOMO,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失望。無聊。千篇一律。

這三個詞恰如其分地描述了我在2017年初對自己工作的感受。

當時我剛從大學(主修新聞專業)畢業,對接下來的生活充滿期待。我夢想能賺着高薪、去新的地方旅行,並有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這就是我曾經認為的不平凡人生。

遺憾的是,當我發現自己的工作與我的期望不相符時,我的夢想破滅了。我的工作頭銜是文案內容編輯,我的工作主要是編輯文章。我大部分時間都坐在筆記本電腦前,盯着屏幕,試着拼湊詞語和句子。

我成了一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我追尋不平凡和探索世界的夢想破滅了。工作變得千篇一律,生活變得枯燥乏味。唯一能讓我堅持下去的就是周末,因為我終於可以擺脫這些無聊的事物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了。後來,情況糟糕到我開始想要做一些會讓老闆炒掉我的事情,因為這樣我就可以去找新的工作了。

於是,我開始刻意浪費時間,比如在應該編輯文章時我卻在瀏覽社交媒體。這樣大概過了一個多月,結果是我未能完成當月的文章限額。

在工作3個月後,我的老闆來找我。他坦率地告訴我,我的表現沒有達到他的期望,並給了我最後通牒:要麼振作起來,要麼回家。

對我來說,這應該是一個開心的時刻。這難道不是我一直希望的嗎?但奇怪的是,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那天晚上我回家時,心裡卻惴惴不安。恐懼和不確定性悄悄潛入我的內心,我意識到自己出了嚴重的問題。我想要找到問題的根源。於是我向上帝呼求:「主啊,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感到生活很乏味。我也很焦慮。我不喜歡這份工作,但我又不想丟掉它。求你幫助我。」

上帝聽到了我的呼求。

一天,在我坐火車的旅途中,我打開了我2015年的日記。裡面有一段我從美國作家Mark Galli的文章《瑣事之美(Insignificantis Beautiful)》中摘錄的話:「追求不平凡,尤其是想到改變世界之類的事,會讓我們無視那些對門徒造就來說必不可少的日常活動、瑣碎的工作和繁重的粗活。」

上帝通過這些對我說話。我曾經渴望過上不平凡的人生——那就是做着讓我有成就的大事並且實現了我的夢想。然而,我並沒有意識到正是這種對不平凡的過度痴迷使我覺得我的日常生活毫無意義。因為我一直在夢想着遠方,所以我無法享受當下的點點滴滴。結果就是,我輕視了我的工作並低估了我正在做的這一切的價值。

在使徒保羅寫給哥林多人的信中,他說:「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上帝而行」(哥林多前書10章31節)。這句話直接戳中了我的心。保羅並沒有說我們必須在成千上萬的人面前佈道,有一份令人仰望的工作,去遠方探險,或者在Instagram上有成千上萬的粉絲才能來榮耀上帝。

不,保羅寫道,即使是吃喝,我們都是為了榮耀上帝而做的。這就意味着即使是最簡單和最微不足道的行為也可以用來榮耀上帝。這一新的洞悉讓我認識到我的問題所在:我忘記了在我所做的一切事情中榮耀上帝。在這段時間裡,我一直專註於自己。我只專註於我的夢想,忘記了其實我的夢想是在上帝的手中。只有祂有能力實現它們。

如果單純的吃喝行為都可以用來榮耀上帝,那麼我所做的事——盯着電腦屏幕——也當然可以如此。當我為上帝而做我的工作時,就意味着上帝是我每一件工作的見證人和主要觀眾。我相信,當我編輯的文章發表並給讀者帶來祝福時,上帝會拍拍我說:「做得好!」當我感到精疲力竭、失去靈感時,上帝會鼓勵我,說:「加油,你能做到!」

 

改變看法和態度

自從上帝徹底改變了我對工作的看法以來,已經過去了一年。我意識到在我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無聊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不必再去專註它並被它影響,而是可以選擇用另一種不同的態度來看待它。

現在,我不再抱怨無聊,而是試着感恩日常生活。當無聊感襲來時,我會看會兒書休息一下,和朋友聊聊天,也會花時間靈修。這些事幫助我能夠對抗無聊。以前,我會把旅行當作一種逃避的方式,但現在,旅行是讓我休息和更新自己的時候。我也從所遇到的新朋友和新的經歷中獲得靈感,這有助於擴展、深化和磨礪我對生活的認識也有助於我寫文章。

面對看似平凡的工作,我發現特蕾莎的一句話很有幫助:「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大事。但是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來做小事。」而且,當我們對上帝賜給我們的小事忠誠的時候,祂就會給我們更多的能力去做更大的事。「在最小的事上忠心的人,在很多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的人,在很多事上也不義。」(路加福音16章10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在主里成長

累到感覺身體被掏空?找對了方法才能讓你滿血復活(有聲中文)

作者:Wendy W,新加坡
翻譯:Jaslyn,新加坡
語音播讀:楊瀾,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今年早些時候開始全職工作時,我因過長的工作時間和緊張的工作節奏而備受煎熬。在這之前我一直都是學生,因此適應並過度到成人生活是(到現在仍然是)痛苦的。

作為一名一天輪班12小時,周末也要加班的電視台記者,我常常很多天都無法見到我的家人;任何一丁點社交生活對我來說都成為了奢侈品。

因為繁重的工作和每天需要與很多人打交道,我經常感到精疲力竭。所以休息日我只想躲在房間里,不和任何人接觸。我渴望獨處時間——只有我、冰淇淋和我的《唐頓莊園》。

然而,我又很內疚忽略了身邊的人。所以,我會安排時間與朋友和家人見面,這樣一來,我剩下的時間就又被外出、聚餐、和約會填滿了。

對於休息,我是個極端主義者:不是傾盡全力地安排與家人、男友或朋友見面,就是什麼都不做,狂看《唐頓莊園》一整天。

但是,無論我是把自己關在房裡一整天,還是和所愛的人一起外出,當那天結束時,我還是會猶如工作了一整天一般疲憊。彷彿我「休息」地越多,就越是疲倦和不安。

我很快發現,我之所以持續地感到疲憊、不夠時間,是因為我在用錯誤的方式休息——把時間花在我的臉書或Instagram等社交媒體上了。

我找尋的這些休息方式都不是真正的安息——那種從我們靈魂的牧者那裡得到的安息,唯有祂能給人真正的平安和安息(約翰福音14章27節)。

在我過去這幾個月努力平衡工作和休息的嘗試中,我學會了兩個在快速生活節奏中得以休息的重要功課。

1.上帝創造我們時就吩咐我們休息

聖經一再地重複要休息。我們看到要我們有足夠的休息是上帝給我們的命令。在創世紀2章2-3節的一開始,休息就是優先項。上帝在用六天創造了世界之後就休息了;這並不是因為祂需要休息,而是祂在為人類設立標準,要我們依祂而行。

在十誡中,律法的要求是人們要在安息日休息:「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出埃及記20章8-11節)

2.耶穌就是我們的安息

或許我們會以為這是單指身體上的休息,但在馬太福音11章28-29節中,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

我們最終的安息是在基督裡面找到的,因為祂顧念我們(彼得前書5章7節),我們可以把憂慮和重擔都卸給祂。與舊約里猶太人嚴格遵守的安息日不同,我們有耶穌,祂就是我們的安息,我們在祂面就有安息——不是一周一次的,而是每時每刻的。

我們在耶穌里隨時隨地都能得着完全的安息(出埃及記33章14節)。

這就延伸出一個問題:什麼才叫在耶穌裡面得安息呢?

簡單的答案就是住在祂裡面。

住在耶穌里意味着我們要刻意地安排我們的閑暇時間(以弗所書5章15-17節)。這意味着要選擇花時間與耶穌在一起,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毫無價值的瑣事上(詩篇101章3節、119章37節)。

住在耶穌里意味着常待在祂裡面、沉浸和徜徉於祂的同在中——可以是向祂禱告,默想祂的話語,或者用詩歌讚美他(詩篇27章4節、約翰福音15章1-7節、腓立比書4章8節)。

有一段時間,我很慚愧,因為特別想觀看《摩登家庭》的更新劇集或柯南秀在以色列的最新探險,甚至不看不行。雖然觀看我們最喜愛的節目或瀏覽我們最喜愛的網站並不是罪也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問題,但我們必須要小心,確保這些不會佔用了我們與上帝相處的時間。

一個檢驗的好方法就是問自己:我是否更願意花時間去做這件事或者看這個劇,而不是花時間與上帝相處?

在著作《Reclaiming Love: Radical Relationships in a Complex World》中,斯里蘭卡Youth for Christ的教導總監Ajith Fernando這樣描述那些為了找到他們的身份定位而不停忙着做各種事情的人:

「他們成為了不安的靈魂,害怕停下或放慢自己瘋狂的腳步及繁忙的日程。他們沒日沒夜地工作,因為他們覺察到一旦停下,就不得不面對內心的空虛。也正因如此,當他們終於可以停下休息時,他們就躲進電視或其他休閑活動所帶來的虛擬世界里。這樣的體驗,只要不過度,當然也是好的,卻始終無法取代在上帝面前的靜默。」

如果你符合這樣的描述(我就是這樣),那麼現在可能是退一步,做以下這些事情的時候了。為你的心禱告,求主賜給你渴慕與祂同在的心和與祂同在時的喜樂。若是需要,就找個安靜的地方,除去一切干擾單單與祂共處。打開你的聖經,開始閱讀。思想祂的話語,並記錄祂向你所說的話。

最近,當我感到快要崩潰、厭倦和精疲力竭時,我就把我的筆記本電腦和電話放在一邊,然後專心禱告。我會播放我最喜歡的敬拜歌單。我閱讀祂的話語,有時還搭配靈修材料。有些時候,我也會閱讀一些基督教書籍。我思考着上帝的道,與祂交談,並為祂讓我學到的功課感謝祂。

我發現用這種方式度過的一個下午能比一整天膚淺的娛樂帶給我更深的心靈安息。而且有趣的是,我對社交媒體的渴望幾乎已經沒有了——以至我現在瀏覽社交媒體時都會覺得很無聊。

選擇閱讀聖經而不是狂追熱門劇目聽起來可能很難,甚至是反直覺的,但我們不要放棄,要竭力進入上帝的安息。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我們會發現耶穌會更新和滿足我們——這樣的更新與滿足是沒有任何其他人或事物可以帶來的(耶利米書31章25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愛中同行)

求職失敗,上帝卻另有安排(有聲中文)

WeChat Image_20170824175053

作者:Aryanto Wijaya,印度尼西亞
翻譯:Tutu , 中國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上大學以來我一直夢想成為一名記者。對寫作和旅行的熱愛是我選擇新聞專業的主要原因。

但畢業在即,我徘徊在兩個選擇之間,難以抉擇:是選擇喜歡的工作還是錢多的工作?這真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因為在日惹這座城市,記者工資水平很一般。經過一番思考,我決定選擇後者。 如果想要找高薪的工作,就必須去一家大公司。

於是在論文答辯后的第一個星期,我就去了附近蘇臘卡爾市的一個招聘會。我高興地騎着我的摩托車,帶着30份簡歷出發了。但到了那裡之後我很失望,因為我沒有看到任何一個令我感興趣的工作。招聘會上大部分的公司都只提供營銷職位。

但我不會這麼快放棄的,於是我加入了一個由數百名求職者組成的LINE聊天小組; 我們每天都會在線收到新的工作機會和招聘會信息。不過,我依舊沒有看到讓我感興趣的工作信息。在第一次招聘會過去一周后,我又去了另一個招聘會。這次有兩個國際大公司讓我很感興趣。於是我把簡歷投給了這兩家公司,希望能通過初試。

第一家是煙草公司。儘管這是一家大公司,但我還是很猶豫到底要不要去,因為我並不吸煙。最後我還是決定試一試,雖然我通過了最初的行政考核階段,但我在接下來的性格測試環節中失敗了。300個候選人中,只有75人通過了性格測試。

然而,我並沒有氣餒。我開始為第二家公司的性格測試做準備。但我再次失敗了。好在跟我一起去面試的朋友也失敗了,所以我也沒有很失望。

發現招聘會沒有起色后,我也開始了網申之路。我網申了五家不同的公司,但沒有一家公司給我回復。

重新思考我的意義和目標

說實話,這幾次的失敗並沒有讓我失望。相反,它們讓我更加認真去思考我工作的原因和意義。我僅僅是為了錢而工作嗎?是不是因為虛榮和驕傲,我才去追求大公司的呢?難道我不想施展所長把大學所學的新聞技能和知識付諸實踐嗎?

幾個星期後,我在網上看到一個位於雅加達的非營利組織網站在招編輯。我很感興趣,因為雖然提供的職位不是我夢寐以求的,但它仍然與新聞密切相關。不過我依然有點猶豫,因為我還是希望自己能在一家給我高薪的大公司工作。所以,我還是申請了另一家有名的公司——即使我申請的那個職位與新聞無關。並且在我內心深處,我真的很希望我能被錄用並留在那家大公司工作。

但是,申請非營利組織編輯的想法卻仍然在我腦海中縈繞。所以我決定花一點時間理清我的思路,並去拜訪一位住在近郊的朋友。我禱告求上帝告訴我該怎麼做。每次禱告完,我都有感動要去申請那個非營利組織的編輯職位。我也詢問了我的朋友,他也支持我這樣做,因為我沒有什麼可損失的。

最後,我向那個非營利組織提出了工作申請。一個星期之後的同一天我收到了兩封電子郵件。出乎意料的是,那個著名大公司和這個非營利組織都希望我第二天去雅加達參加後續的面試。

就在幾個月前,我還在擔心我找不到工作。突然間我就有了兩次面試機會。我感到很困惑,因為我必須做出選擇。我害怕做錯決定,所以我一次又一次地向上帝禱告,也向我的朋友們諮詢意見。最終,我決定選擇那個先錄用我的工作——只要薪水可以支付我的必要開支就可以了。

第二天早上我去了雅加達。面試結束后,非營利組織向我提供了網頁編輯的職位,於是我接受了這個工作——正如我前一天所決定的那樣。然後我發送了郵件給另一家公司取消面試,並道歉。

享受我作為編輯的工作經歷

在我接受了編輯工作后,我停止了尋找其他工作。而且我也離開了LINE聊天小組。但要真正開始工作時,我開始感到害怕。我能適應新的環境嗎?我能做好我的工作嗎?之後我想起了這節經文,“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馬太福音6章34節)。我日復一日地禱告,希望我能越來越順服上帝。

開始編輯工作的第一個月是極具挑戰性的。除了要適應新環境以外,我還需要從頭開始學習所有關於編輯的知識。我在大學學到的那些還是不足以應付我工作的方方面面的,因為我不光要編輯,還要寫作並且需要與投稿者們聯絡。

作為一個編輯,我每天都會收到來自印尼各地的投稿者寄來的文章。每篇文章都是獨一無二的。有些是表達作者的觀點想法的,另一些則是寫他們的生活經歷。在這些作者中,有一些令我印象深刻。有一個作者在生活中遇到了許多事故,但他從來沒有放棄,並仍然讚美上帝的良善。還有另一個作者分享了她毫無緣由被分手的心痛經歷。還有一名71歲的女作者分享了她的身體狀況以及視力減退的見證。

這些文章給我帶來了很多喜樂和鼓勵,並讓我相信,是上帝為我預備了這份工作。現在,我已經在這裡工作七個月了,我真的很享受這段經歷。

我以前認為一個理想的工作應該是一份薪資很好的工作。我以為高薪可以帶給我幸福,因為那樣我就可以買到任何我想要的東西,還可以去我從沒去過的新地方旅行。但我目前的編輯工作改變了我以前的觀點。

以我目前的薪水,我能夠滿足我的日常需要,接濟我的父母,也可以在爪哇島四處旅行。我還可以存一些錢。但是,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賺錢,更重要的是我可以榮耀上帝,正如保羅所說:「無論你做什麼,都要全心而作,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歌羅西書3章23節)。

作為應屆畢業生,我仍然希望有一天能繼續深造學習,但我相信我現在的任務就是在工作中全心全意地侍奉上帝。當我將上帝放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時,我相信祂會供應我的一切所需。 「不要為別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馬太福音6章25節)

你還在苦苦掙扎努力找工作嗎?不要放棄,繼續禱告吧。將你所有的憂慮交託給上帝,讓祂來指引你的生活,終有一天,當你回顧你的經歷時,你會看到祂為你生活安排的美好計劃。

「我知道你萬事都能作,你的旨意不能阻攔。」(約伯記42章2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再見,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