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彼此相愛

雅各書靈修 | 在試煉中尋求智慧(有聲中文)

作者:Alvin Chia,新加坡

翻譯:晨光,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讀經:雅各書1章5-8節

去年十月,我在沒有收到任何事先警告的情況下被工作了兩年的公司裁員了。接下來的一個月中,我女朋友的父親因患了運動神經元疾病住進醫院。兩個月後,他去世了。

儘管我不斷提醒自己仍然要相信上帝,但我必須承認,那幾個月真的特別艱難。

在雅各書的開頭(1章1-4節),雅各勸我們在試煉中要喜樂,因為信心經過考驗,就必生忍耐。但是,當我們遭遇疾病、面臨經濟困境、或者失去我們至親至愛的人時,要如何喜樂地面對呢?

聖經告訴我們,解決辦法不是祈求上帝救我們脫離試煉,而是求祂賜予我們智慧幫助我們度過難關。智慧與知識不同,智慧是知識的實際運用。它能幫助我們用正確的眼光看待試煉——把它們看作是我們成熟和成長的機會。

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只要我們向主求,祂就會慷慨地賜予我們智慧。當然,試煉持續的時間越久,我們就越難繼續信靠上帝。也許這就是為什麼雅各會告訴我們要懷著信心向主求。我們需要小心,求的時候不可以心懷二意——懷疑上帝是否真的愛我們以及祂是不是會聽我們的禱告。雅各用海中的波浪來形容一個心懷二意的人:被風吹動翻騰。這樣的人一旦在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很容易對上帝失去信心。

所以,讓我們滿懷信心地來到上帝面前,相信縱使在試煉中祂也會給我們智慧讓我們認識祂和信靠祂,因為祂是這樣的主。(雅各書1章5節)。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詩篇111篇10節)。這就是說,我們可以確信,上帝是世界的主宰(啟示錄4章11節),祂有權柄和能力治理祂所創造的一切。因此,我們可以相信,即使事情沒有按照我們所希望的發展,祂仍在掌權。

擔心我們可能沒有足夠的錢來支付我女朋友父親的醫療費,我和我女友互相提醒要相信上帝,因祂愛我們,並應許會供給我們的所需。真的是這樣,有好幾次,就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幫助剛好來到了。

最重要的是,因為知道我們已經擁有了生命中最好的福分:救贖,我們便可以安息在主裡面。我們被賜予了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以弗所書1章3節),無論我們此生經歷著什麼痛苦,我們都可以因我們的名字被記錄在天上而喜樂(路加福音10章20節)。

 

問題反思:

1.當你面對試煉時,你通常會如何禱告?

2.上帝應許要將智慧賜給那些尋求的人。用筆寫下你的禱告,求上帝賜你智慧面對你此時正經歷的考驗。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彼此相愛

突破「平庸」,從「小事上忠心」開始(有聲中文)

作者:MZ,中國

語音播讀:MZ,中國

*封面圖片來自PEXELS

在我十四、五歲的時候,我對自己的處境感到有點失落。當時我在一所英語學校,身邊的朋友給我的感覺就像大家所說的「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就有英語環境,興趣愛好也各有不同,學習能力還都不錯的。因著當時英語各方面能力的不足,再加上課外活動也總是吊車尾,我一直質疑上帝到底有沒有看到我當時的處境?甚至會覺得上帝對我不公平,為什麼其他人可以做到的事我卻不行?懷揣著這樣的心態,我發覺自己不但沒有什麼長進,反而更加消極了。直到有幾次和父母、老師聊天,我才發現我的問題並不是能力不足,而是我看事情的方式出了問題。

首先,我都在拿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短處比較。

當我在和別人比較的時候,往往忽視了自己本身的長處以及價值。上帝已經賜給我突出的表達能力、適應能力、還有人際交往能力,並且因著這些恩賜我才有能力結交到不同的人並且給他們帶去鼓勵和幫助。但當時由於羨慕別人的寫作能力、深層次的思考能力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使得我完全忽視了自己的能力。

其次,在我自己沒有努力的事情上幻想自己可以達到一些成就,例如足球基本功不紮實就想成為明星隊員;英語學習不認真就希望自己可以講一口流利的英語。

很多時候當人在某些領域突出的時候,不單單只是因為恩賜不同,同時也包括他們在這些領域所付上的努力。當我剛進入那間學校的時候,各項學業以及運動項目都有待提高。在此期間我付出的努力和其他人相比又少很多。所以,當我奢望自己達到別人努力很久後的水準時,其結果往往會使自己失望。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根本沒有花時間去讀經禱告與上帝建立關係,就質疑上帝。

那個時候,我和上帝的關係一直都是忽遠忽近的。讀聖經就像完成任務,禱告也只是在告訴上帝我的想法。有的時候,甚至同樣的禱告事項可以重複好幾周。用這種單方面,自我的交朋友方式,連人都不會願意和我做朋友吧。

在此之後我慢慢地做出了一些改變。例如在功課上,我儘力去完成當日的任務,並且更多次地找老師和同學交流提升英語的水平;在運動方面,更加刻苦地練習基本功,以及找一些基礎較好的朋友一同練習;讀經的時候會盡量去理解經文意思,並且不懂的地方找牧師或者父母詢問。禱告也不再單單只是告訴上帝自己的想法,而是開始尋求上帝的想法,並且更多地為身邊的人禱告。慢慢地,身邊的人對我的看法開始發生變化。

路加福音16章10節寫道:「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當我們在該做的事情上專心並且認真地做好時,上帝會將更重要的事交給我們!就這樣,我走出了我的「學渣」經歷。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當我在認真做我應該做的事時,我和身邊人的關係變得越來越近。當我和他們交流時,我慢慢發現,上帝已經在使用我來鼓勵、幫助、影響他們的生命。

突破「學渣」,一起從「小事上忠心」開始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彼此相愛

生病的時候,耶穌沒有把我忘記(有聲中文)

作者:傑西,中國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封面圖片來自PEXELS

又是相同的一條路,相同的公交車,相同的大門——這就是我的治療之路。自從確診頑疾之後,我無數次懷揣著沮喪的心情,穿梭在醫院之間。這一次似乎情況更為糟糕。

因為帝都繁忙的工作節奏,我像很多年輕人一樣,日復一日忙於生計,哪怕身體患病也只能「抽空」去看醫生。「注意休息」「不要太拼了」「不要熬夜」「減少壓力」……醫生每次都重複同樣的話語。每日忙得暈頭轉向的我只是簡單地附和一聲「好的」。殊不知我敷衍的每一次叮囑都給疾病的加重提供更多的機會。就在一個月前,全身感染使我意識到這次好像自己並沒有那麼幸運了。奔走了幾家醫院,醫生都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案,最終在一直嘮叨的那位專家那裡,我知道了長期透支的健康,讓我的免疫系統幾乎瓦解,而病毒開始趁虛而入,大肆猖狂,侵蝕著我身體的各個系統。思想著接下來的日程,我詢問醫生有什麼便捷的方法,這次醫生狠狠地給我一句「放棄治療是最省事兒的方法了,真不知道到這個時候還有什麼比治病更重要」。無奈中我只能接受了醫生的治療安排。

 

因為免疫系統的衰弱,我並沒有意識到在治療過程中會對藥物產生副作用。藥物的刺激加上身體的虛弱,體溫飆升到39.2℃。在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我開始擔心了,我也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我用盡所有力氣支撐著自己的意識,撥打急救電話、求助朋友、查閱自救資料。最後得到的答案是機體反應,需要物理退燒。夜裡我迷迷糊糊跑去藥房買退燒藥,在那個夜晚我已經分不清身體上散發的是汗水、淚水、還是倒霉的雨水。夜不能寐,我躺在床上問上帝:「你在哪裡?」「這次是要帶我離開世界嗎?」「我還有很多心愿未了怎麼辦?」然而,上帝並沒有回答我的任何問題。我一個人默默地忍受著日復一日病痛的折磨,工作擱淺、收入中斷、學業停止,一切計劃都被病痛打亂了。而我的禱告似乎也沒有任何的回應,直到我耗盡了所有的情緒。冷靜下來的時候,我打開聖經,開始尋求最後的希望。

「哪知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以賽亞書 53章4-5節)

我突然明白,上帝造人並非要苦待兒女。病痛乃是我們罪所滋生的苦難,上帝為了救贖每一個子民,白白犧牲了獨生子。祂並不是不愛我們,恰恰相反,祂不單單是要醫治這肉體的病痛,更要重價贖回我們永恆的生命。當我在醫院被折磨得支離破碎的時候,我問醫生可以停止嗎?太痛苦了,醫生說還不夠,還要忍受!這讓我想到主耶穌被釘十字架所走的路。祂當時所忍受的痛苦,比我所忍受的誠然更重,然而祂卻在走不動跌倒時依舊負重前行,為要達成對我們肉體和靈魂的救贖。上帝讓我思想這段歷史,告訴我,祂並沒有丟下我一個人,而是從兩千年前,就以祂愛子的犧牲向我顯明了祂對我的愛。並且,我們在地上的痛苦,不過是短暫的,我們榮耀而永恆的生命,祂已為我們成就。

看著醫院裡其他病人絕望的表情,我知道了自己是幸運的。畢竟我在這短暫的痛苦後有永恆的盼望,而主的釘痕手也會一路扶持。我也突然意識到,我應該把這安慰,帶去給那些在絕望中掙扎的人,因為「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哥林多後書1章4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彼此相愛

教會雖不完美,卻是我的「家」(有聲中文)

作者:Paul Mok,香港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封面圖片來自PEXELS

編者按:教會,可能是基督徒最愛恨交加的一個地方。我們在其中汲取養分,感受被愛,卻又難免在其中受傷,失望。在本文當中,來自香港的作者Paul Mok將用自己的經歷跟我們講述他對教會的體會和反思。你在教會的體驗是怎樣的呢?你和教會有怎樣的愛恨情仇?歡迎以留言或文章的形式分享給我們,讓我們一起來討論「教會」這個話題,找到諸多掙扎或思考的答案

在世上, 每個人都想有一個「家」。但每個人心裡的「家」可能都不盡相同。有的人認為「自由」是他的家;有的人認為「財富」才是他的家;而有的人則認為「和喜歡的人一起」才是家。但作為耶穌基督的跟隨者,我們擁有一個另類的「家」——教會。這個家不是我們的烏托邦,甚至還有諸多缺點,我卻還是很喜歡它,為什麼這麼說呢?

 

教會有很多我不喜歡的人,卻可以讓我操練愛

就在我高考前幾個月,教會的牧師邀請我參與一個栽培計劃當導師,對象是一群小學生。一開始,我沒想太多便答應了。直到栽培計劃開始後才發現情況跟我想像中有很大的落差!在我心中,那不是一群小朋友,而是一群惡魔。整個栽培聚會由開始到結束,場面都是失控的。聊天、吵鬧、和投訴聲充斥著整個禮堂。我也是第一次見到牧師怒發充冠的樣子。

這個栽培計劃的時間剛好臨近我要考試的時間。但即便如此,我還是堅持去當導師。一般來說,這是個很不明智的選擇。每個星期六早上,我會一個人跑到圖書館自修看書,吃過飯後就坐車去教會參加栽培計劃。聚會完後,又馬上坐車回到圖書館繼續看書。在我的小組中,懶散的學生繼續懶散;頑皮的學生繼續頑皮;不信的學生還是不信。在時間和金錢成本上,我可是虧損得要負資產。以致我有時會想:「如果他們不是禰的選民,請禰帶我離開!讓我在更有用的事上為禰作工。」但很快,我就發現「有用的事」是我的成績,我的未來和我的私慾!我把自己的事放在主耶穌的事之先!

於是我很快地又向主禱告說:「主啊,我承認我是軟弱的。擔心參與事奉會影響自己的學業,甚至想退縮。但我承認禰是我生命的救主,禰已把生命中最好的都準備好賜給我了!現在我把禰的事放在首位,以後的路我就放心交給禰,由禰作我生命的領航員。」參與栽培計劃期間,我一直這樣跟上帝禱告,放下自己,盡己所能去愛這一群「不可愛」的小朋友。後來隨著考試開始,一直到結束,我的心裡都充滿著無比的安慰和平安。放榜那天,雖然沒有考取我理想中的成績,因而上不了理想的大學。但上帝卻帶領我走進另一個異象——在廣州服侍主的子民。(參考文章《從香港到廣州,從現在到未來,上帝使我生命成熟》)

在事奉上,我們需要委身時間金錢;在團契上,我們亦須彼此委身去愛對方。因為「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約翰一書3章16節。因此,教會是一個「家」,是一個可以讓我們學習不再以自我為中心的「家」。

 

無助的時候,教會給我支撐

大學時,我被宿舍的室友杯葛。在人前,我是一個「開心果」,不會去主動去得罪人;就算別人得罪我,我都甚少反擊。但我的室友因為我跟其他人的生活習慣不一樣,有些不合群而開始對我產生意見。當我的價值觀,我的尊嚴,甚至我的宗教都受到攻擊時,我會很生氣。但團契中的弟兄會一直鼓勵我、安慰我,幫助我能夠原諒這位室友,並用耶穌的愛改變他。當室友在學業上出賣我,我就在學業上幫助他;我們在社團里的摩擦增加, 我就退出社團減少誤會;他每晚夜夜生歌,我就在睡覺時戴上耳機。

雖然最後我還是選擇離開宿舍,但因著教會的弟兄姊妹成為我生活中的幫助,將上帝的教導演活,我才可以有力量改變自己,去愛我的室友。然而離開宿舍的過程仍讓我感到無比痛苦,而學校也因為各種原因和規舉不讓我入住其他合適的宿舍。那時的我真的半夜醒來,一想到此事就無法入睡,精神狀態也非常差。直到有一晚我終於承受不了這種壓力,於是打開手機的微信,在教會禱告群組中把事情說了一遍。不一會兒,群里的弟兄姊妹紛紛為我祈禱。甚至有些平時我很少接觸的弟兄姐妹也二話不說為我的禱告並安慰我。因著這樣,我感受到了禱告大軍的力量。

當沒有遇到挑戰的情況下,我們常常會誤以為自己很強。然而就是搬宿舍這麼一件小事,卻可以把我打倒。可若我們身邊有一群禱告大軍,我們就有能力面對困難。所以,教會是一個「家」,是一個會讓我們找到一群可以彼此安慰扶持、在靈命上一同成長和成熟的家人。

 

沒有教會的保護,我們太容易迷路

當然,我也曾有過沒去教會的經歷。記得剛到內地生活時,因不熟悉當地生活,加上各種限制,我有長達一年多的時間沒去教會。那段時間的生活就好像一個人去到了沙漠找不到水喝的感覺。而當一個人沒有水喝時,不管看見什麼液體也會想喝掉,哪怕是一些會把我們殺死的充滿鹽的水。

那時,我結交了一群不是主內的朋友,並不時把自己的煩惱跟他們分享。他們也常常解答我的疑問。然而那都是些沒有聖經根據的解決方法,只是人自己的想法而已。但那時的我卻信以為真,把這些話當成真理。我就像沒有牧羊人帶領的羊,根本不知道哪兒才是回家的路。在醫學上,人不喝水三天就會死去,屬靈生命也是一樣,需要被更新和澆灌,否則就會枯死。所以我們需要去教會,參與團契,與弟兄姐妹相交。因為聖經說,「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裡就剛硬了。」(希伯來書3章13節)

在教會中,會有一群屬靈的領袖作為牧羊人的角色,提供給我們這些小羊靈命的保護。就如耶穌基督在希伯來書12章提到門徒要去領導、保衛、防禦和關心祂的羊群一樣。否則我們就會落入魔鬼的圈套中,失去這永恆的福分。所以,教會是一個「家」,是一個保護我們的靈命,免得偏離奔向主的道路的「家」。

總而言之,除了耶穌基督,世界上沒有一個完美的人。這就表示我們永遠不會找到一間完美的教會。可能我們會認為不加入教會也可以成為「好基督徒」,但聖經中卻表明上帝不同意這樣的想法。上帝要我們委身與祂,而加入教會,參與事奉為主的做工,就是委身的表示。可能你很不喜歡現在教會的狀態,或著你覺得自己沒能力去改變教會的人。但我對雅米之前的一篇文章——《一起去宣教,父母卻離婚了,上帝的愛從未離開過》裡面作者父親的一句話印象深刻:「上帝並沒有呼召我去改變這些人,而是呼召我去愛他們。餘下便是上帝的工作了。」就如廣東話有句流行語說:「系愛丫! 」我們今天可能沒能力做一個宗教改革。但當不同背景、種族、社會地位的人因著愛聚一起,組成主的家。這就是對世界一個強而有力的見證。是的,雖然我們不能使教會變得完美,但我們卻可以用愛充滿這個「家」。若要這個「家」充滿愛,那麼就需要你我的委身,給我們的「家」付出愛!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彼此相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