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復活的能力

創意圖文| 我們習慣告訴自己的謊言

藝術設計:YMI X Phoebe Raymundo (@pbinthesea)

過去痛苦的經歷、失敗和負面思想能夠將我們拖垮,令我們破碎又絕望。當我們深陷絕望時,是很難看到出路的,反而會告訴自己很多阻礙我們活出上帝兒女豐盛生命的謊言。

你是否常常深受自我控訴的折磨?從現在開始停止相信這些謊言也為時不晚,重新拾起你生命中的破碎,將你的過去交給上帝,唯祂可以醫治你破碎的心(詩篇147篇3節)。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復活的能力

貧窮不是我們不能幸福的借口——《幸福窮日子》讀後感

 

作者:希の夢,馬來西亞

英文書名:Our Poor Happy Life

作者:阿濃

出版社:文橋傳播中心有限公司

 

一個人是否快樂,不在乎他擁有的財富多少,而是在於他的精神世界是否富足。

*內容很短,且溫馨。推薦給沒有太多空餘時間閱讀的讀者。

故事簡介:

故事講敘一個由中國大陸移民到香港的家庭。女主角名叫黃志芬,是一名中學生,有一個同讀中學的弟弟。那時候的中國,比較落後。爸爸認為去香港讀書比較有前途,以後才能找到較好的工作,所以便決定要居家搬遷。上課第一天,她就被人叫「蝗蟲」,頓時感到無地自容。而這整本書,就是描述女主角一家,是如何克服文化上的障礙及旁人的有色眼光,克服所碰到的困難,並且在當中如何樂觀地去面對,在貧窮中,快樂地活著。

個人感悟:

孩童時代,我並不知道自己家算不算有錢。我在乎的是,爸爸媽媽有沒有空陪我。那時候,就算去海邊玩泥沙,都覺得很快樂。真正體會到什麼是「錢的差距」是在上大學。有些大學朋友們所穿戴的衣物用品都是出自奢侈品牌。我真正感受到錢的重要性,是在打工實習的階段。那時候,工資不高,為了省錢,我租的房間離實習公司一個小時多路程。在家鄉,想去哪裡,只要駕車,15分鐘內就可以抵達目的地了。在這裡,上下班成了我的「壓力」。這是因為我本身是很怕人擠人的場面,再加上,在通勤期間,我碰過色狼,我心理上的壓力,是挺大的。如果能住近一點,至少可以避免/省下通勤時間。可偏偏,我實習的公司在市中心,附近的住宿,我負擔不起,再加上這座城市的生活費很高,所以作罷。我的實習生涯只有八個月,可是那些長期住在市中心的貧窮人,該怎麼生活?縮衣節食的日子真的很辛苦。所以,我覺得,他們一定生活得不快樂。

 

 

可是這本從真人真事改編的《幸福窮日子》,讓我看到了另一種可能。貧窮人其實也能生活得很富足。書中的主角住在很簡陋的板間房,沒有多少生活物品,物質上可說是極簡單不過的。他們不富足,卻擁有知足的心。而有限的資源並沒有成為他們不能去幫助人的借口。故事裡提到一場大型火災,大約有5-60位災民需要藉助在學校的禮堂,急缺義工協助。書中的一家三口,除了有工作在身的爸爸,都去義務性幫忙了。媽媽和姐姐安撫及關心災民,而弟弟則負責看顧小孩子,與他的同學一起講故事給他們聽、陪他們玩遊戲等。這些行為,被某報社的記者看到,並刊登在報紙上,讓更多香港人知道大陸人真心付出並在努力回饋這個社會。這讓我想起耶穌的話:「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25章40節)。雖然我們為主所做的事,不會被報紙刊登,可是我們有更好的福分,那就是上帝記念我們為祂做的每一件事。被萬王之王所記念,豈不也是一種幸福嗎?

同時,這一家人能很和諧地住在一起。從他們身上,我可以體會到「小確幸」。這讓我想起《寄生蟲》一家四口——在還沒進入上流家庭工作時的狀態:雖然貧窮,可是他們還是和樂融融地在一塊,互相打鬧。這部電影,是以詼諧的悲劇收尾,而書中黃志芬一家突破種種困難,最終以贏得眾人的尊敬結尾。我相信,憑著他們的善良、積極及努力,他們往後的日子一定會越來愈好的。聖經也有應許說:「手懶的要受貧窮,手勤的卻要富足」(箴言10章4節)。

 

 

另一方面,作者透過這本書,想要傳遞一個信息——「不要歧視」。他們剛到香港的時候,遭遇了歧視——被叫成大陸妹、蝗蟲等。書中的主角一家,在面對歧視時並沒有自怨自艾,抱怨自己所處的環境很糟糕、香港人對他們的態度不好等。反而,從他們這一家人身上,我可以感覺到滿溢的幸福。因為他們注重自己能做的,並且努力地去完成。爸爸媽媽努力地工作:就算是打掃學校的衛生間,媽媽儘力做好,衛生間的乾淨程度,還為她贏得了最佳員工獎;而女主角和弟弟則是努力地學習,積極地參與課外活動:弟弟代表學校參與足球比賽,雖然他的舊球鞋破了,沒錢買合適的新球鞋,可是還是全力參賽,最終踢進關鍵的一分,拿到了區賽冠軍!貧窮,並沒有讓他們失去太多快樂。而他們的勤奮及想要過好此刻的精神,是很值得學習的。

在現實生活中,因為肺炎疫情的關係,全世界似乎有了反華排華浪潮的現象。網路上,不時會看到華人被人罵或者追著打的影片,很不可理喻。但是,在面對不確定性的局面,我們會感到不安,這是正常的。可是,這種不安,也很容易讓我們想要找人責怪與出氣,以至於我們會被詭詐的人所利用,把負面的情緒倒向無辜的群體身上。偏見及歧視,可以說得上是心靈上的貧窮;而暴力,是所導致的行為。身為基督徒的我們,能怎樣面對歧視?除了保守自己的心,不去歧視人之外,我們或許還可以祈求上帝醫治生病的人,減輕窮人的負擔(不要在疫情中餓死)以及求上帝憐憫這片土地——人心靈上的不富足。詩篇72篇13節說:「祂要憐恤貧寒和窮乏的人,拯救窮苦人的性命。」

但願我們都能擺脫貧窮在身心靈方面帶來的限制,學習珍惜擁有的東西,並且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幫助有需要的人。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復活的能力

當感到上帝與你作對時,抓住這幾條救生索(有聲中文)

作者:Janel Breitenstein,美國

翻譯:曉晴,中國

有聲播讀:馨寧,中國

 

前不久我和一個朋友坐在一起聊了聊,在短短几年裡她遭受了巨大的痛苦。

我要告訴你的是,她是一個永遠充滿盼望的人。但是我也要告訴你,她擁有的是信心,而不是答案。我能看到她也充滿疑問,這些疑問讓她年復一年來到上帝面前,而上帝終有一天(甚至就是現在)會獎賞那些全心尋求祂的人。她堅定不移的喜樂是建立在那些未曾看見的事物上,也建立在她一次又一次做出要信靠上帝的決定中。

不久前,我也因害怕兒子患上了癌症而在自己的疑問當中艱苦爬行了一回。說實話,比起發生的事情來,更使我與上帝疏遠的是我的想法,它們奴役我,威脅著要讓我遠離相信真理的嚴格操練。

有時候其實一種微妙的懶惰讓我遠離有深度的基督信仰,這樣的基督信仰拒絕陳詞濫調,拒絕我給自己找的大把簡單答案。我給自己的真實感覺塗上了一層可卸膠,所以它們在我心底潰爛了。

有的時候,我會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卻沒能讓我的靈魂定睛在真理上。

有時候,我們就是得把真理重新講給自己聽,若是自己太軟弱無法做到,也可以請別人講給我們聽。

這樣才能棄絕內心那些不是出自真理、聖經和上帝的獨白。

我真的相信真理必叫我得自由嗎(約翰福音8章32節)?我是否相信真理到篤定追求它,為我的心思意念築起一道籬笆呢?我是否制服每一個思想叫它順服耶穌?是否晝夜思想真實的、可愛的事物,思想上帝的屬性呢?

為了抓住這條在各樣狀況中的救生索,我收集了幾條看似上帝「不在線」時我接收到的最佳建議。

 

祂不會把「壞」說成「好」

當其他人甚至是我們自己內心自編的、內容並不完全準確的《優秀、冷靜基督徒指南》對我們大聲朗誦羅馬書8章28節,當成一張巨型屬靈創可貼給我們貼上時,聲音是刺耳的。

確實,這句經文是我們的歸屬,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但幾年前,我在聽了Tim Keller的播客後對這句經文的看法完全改變了。Tim Keller提到,在拉撒路的墳前,儘管耶穌知道自己將完全勝過死亡,祂還是哭了(約翰福音11章35節)。祂並沒有把可怕的死亡和世界的完全破碎稱為「好」(這個真理也讓我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同朋友們一同悲傷)。

正如我們在詩篇和耶穌在死時所說的話中看到的那樣,基督徒感到哀痛是很正常的。

 

祂從不完全與你作對

在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就記得現在仍然想起的 「雪球效應」。表現出來就是一旦我極度憤怒到某種程度,我就開始化身「殉道者」,認為所有的人和事都在和我作對。

我好倒霉!我最喜歡的那件襯衫破了個洞,錯過了公交車,老師還突然隨堂考試,現在我只能提心弔膽地等待下一件倒霉的事情發生了。(就像書本《亞歷山大和他最糟糕的一天Alexander and the Horrible, No-Good, Very Bad Day》描繪的那樣)

只是現在在我面前堆積的困難則是成人版並直戳靈魂:流產、癌症、學習障礙。

然而上帝向我顯明,祂把宇宙中的每一個原子都握在一起:「常用他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希伯來書1章3節)。「因為萬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羅馬書11章36節)。可以說,上帝的仁慈使我不至於從世界蒸發,寫下這些文字時,也是上帝的慈愛讓我的肺擴張。

這個真理一直不變:祂所給予的總是遠遠超過對我的所求。

更何況對於我們這些屬上帝的人來說,羅馬書8章31-32節堅定不移地告訴我們:

「上帝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上帝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舍了,豈不也把萬物和祂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嗎?」

上帝掩面不看耶穌,好永遠不拋棄或背叛我們。

 

祂還在為我們準備禮物

說到這裡,我想到一開始我們發現兒子可能患有癌症時他的反應。他回到了克服學習障礙時建立的習慣:感恩。

他立刻開始用言語述說上帝是怎樣彰顯慈愛的:醫療條件良好,發現地早,即使是在「最壞的情況下」也有天堂的承諾(如果對你來說最不能接受的一步是天堂,即便在那裡,你也能瞥見上帝的美善)。

他的感恩鼓勵我們全家人也開始感謝上帝。我們在一張黃色索引卡上寫滿感謝的話語,夾在名為「癌症」的文件夾中。

那張閃閃發光的卡片不斷提醒我們,即使面對仇敵,深處幽暗的山谷,上帝也始終彰顯祂的同在。

當操練定睛的時候,我們就有盼望、平安和在上帝同在里的安息,我們知道祂就在那兒,畢竟我們的上帝就在我們身旁。

 

 

閱讀原文請看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復活的能力

當我不能確定上帝的呼召時(有聲中文)

作者:Bella Newberry,美國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大家經常問我,我是怎麼知道上帝呼召我做一個宣教士的——說實話,我不完全確定這是祂的呼召。從美國搬家到台灣,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嚇人的決定。

在沒有明確指引的情況下,我憑著信心一步步向前。我去了台灣很多次。在承諾長期與我現在所在的宣教機構一同服侍之前,我曾與他們共事。我花時間向其他信徒尋求建議,參考相關經文,最後詢問了大家,看是否有人願意支持我搬到台灣,與我一起完成上帝的使命。

雖然我並沒有得到一個完美而清晰的「呼召」,但我發現上帝的恩典環繞著我,因為祂不斷引導我回到聖經。

上帝在聖經中給了我們如何生活和侍奉的大方向。但我們在如何生活和選擇走哪條路上有著巨大的自由。

在多年無法做決定的焦慮之後,我終於開始閱讀一些具體的經文,並默想,使用它們指導我做出人生艱難的決定。

 

找到果子

「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 溫柔、節制」……「 我們若是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加拉太書5章22-23節,25 節)。

聖靈使信徒得以轉變並裝備他們得以順服耶穌——這包括了我們如何以及為何作出某個決定。

在直面移居台灣或留在美國的選擇時,我去尋找了聖靈的果子。我知道我在台灣會每天都需要依靠聖靈,因為我在做一些我覺得自己完全沒有能力做的事情。我也知道,我將要加入的台灣信徒團體充滿了仁愛、喜樂、和平、節制,我知道我可以向他們學習,儘管我不知道台灣的日常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去成長

「上帝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彼得後書1章3節,5節)

這幾句經文來自我最喜歡的段落。這封簡訊是寫給那些面對假教師歪曲福音信息的信徒的。在這個令人困惑的時刻,彼得邀請基督的追隨者們繼續在上帝的這些屬性上成長和成熟,成為上帝形象的承載者。當面臨艱難的抉擇時,我會問,我能做出什麼樣的選擇來幫助我「你們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

在台灣,我將在聖經學校工作。我知道,成為這類門徒訓練的一份子,不僅會使我在信心、德行、知識和堅定性上成長,而且我也能與其他人並肩而行,因為他們也在盡一切努力這樣做。我看見一個機會擺在我面前,在這個機會裡,我可以走在彼得所說的上帝的性情(彼得後書1章4節)中,並指引其他人也走向那條路。

 

去除自私

「你們心裡若懷著苦毒的嫉妒和紛爭,就不可自誇,也不可說謊話抵擋真道……唯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雅各書3章14節,17節 和合本)。

在這段經文中,從上面來的智慧和邪惡的智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問自己:「這個決定是清潔、和平、沒有偏見,沒有假冒的嗎?我是出於自私的野心和嫉妒而做的決定嗎?」從雅各書的這段經文中,我知道當自私的心和嫉妒出現時,擾亂和各樣的壞事就不會遠。這裡所描述的智慧讓我們看到了基督的智慧是怎樣的。

我知道留在美國的渴望來自於我自私的心。我想要舒適,有一份正常的工作且離我的家人更近——我甚至有點嫉妒我周圍人的生活以及我所認為的「正常」生活。然而,在我的心中卻有感動,我想要加入上帝的大使命,成為祝福其他民族的管道,給那些地方還沒有聽說過祂榮耀聖名的人傳福音。被呼召跟隨耶穌的生活方式是激進且具有挑戰性的。而在祂的智慧里,有極大的平安和憐憫。

以上三段經文僅僅向我們描繪了跟隨基督並將祂生、死、復活的救贖故事繼續傳遞下去意味著什麼。但我們有整本聖經,它為我們講述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故事——上帝為我們所做的一切,也讓我們能夠展望新天新地,並以一種努力「用我們每個選擇來榮耀上帝」的方式活在當下。

這並不是說只要我們遵循這些經文,就永遠不會失敗。上帝並沒有給我們應許一個容易的人生。然而,我們仍然充滿盼望。我們知道有一位上帝,祂在我們失敗的時候找到我們,並對我們說:「這不是最後的結局。」

如果我們發現自己身陷在一個錯誤的決定中,我們仍然有基督與我們同在。

我們有聖經指導我們如何走過糟糕的決定和沒有實現的願望。我對今天的希望是,即使我做出的移居台灣的決定是一個錯誤,我也是出於信仰而做的,我知道上帝的屬性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如果我的期望沒有得到滿足,我知道我仍然是基督里一個新造的人,是上帝的孩子,無論我生活在美洲還是亞洲,我都被呼召去傳福音。我的信心不是建立在我所作的決定之上,乃是在我所跟從的耶穌之上。

 

閱讀原文請看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復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