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愛人如己

原來,我的道歉只是冷漠的「社交策略」……

作者:Jessie      有聲播讀:以晨

 

「能不能請你下次注意一下這個情況。不要再……」

看著這突如其來的信息,我一瞬間不知如何反應。其實說到底,這並不是我的責任,也不是我的錯。

對方並不是我的上司,也不是長輩,只是一個素昧平生的某朋友的朋友。我和對方一點也不熟,他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他。

只因他片面地了解一些事,認定是我的錯,就丟了好幾個「情緒炸彈」給我,打我個措手不及。

回過神的那一刻,我已經對他表示歉意,對方也因此不再繼續「轟炸」。我心裡覺得委屈,同時也在心裡認定對方情商低。

相比之下,我還能道歉,而且其實也沒有多大影響我的心情,這說明我的情商是比較高的呢。

這麼一想,好像就可以比較舒服地面對這件事了。也不知道是什麼緣故,這件事之後,又陸續發生了一些類似的事情。

而我的處理方式都是,每當我察覺對方快要生氣、或者對方不舒服,我就會立刻啟動我的「社交策略」。

道歉也好、好哄好勸也罷,總之,我不想面對也不想接收對方的情緒垃圾或是情緒炸彈。我只要截取對方話語中的「資訊」,對方的情緒我一點也不想接收,那與我無關,我也不想在意。

我一直以為這是情商高的表現。直到最近,我開始感到「社交疲乏」

我厭倦了人與人之間的「逢場作戲」。我覺得好累,每個人都好像在表演,在A面前是這樣,在B面前是那樣。漸漸地,我開始明白,原來我也是(我才是)那個逢場作戲的人!

原來大多數時候,我的道歉也好、安撫也罷,都不是出自我的真心。這些都是我的社交策略和手段。

我其實是在用一個「對不起」來堵住對方的嘴,用一句「是我不好」來換取我的耳根清凈。所謂的不願意接收對方的情緒垃圾,其實就是不想在乎對方的情緒。

對方心裡怎麼想,我不想管、不想知道、也不想面對。嘴裡說著愛對方,實際卻是極其冷漠。對方開不開心對我來說根本不重要,我只在乎自己是不是舒服快樂。

表面上看是禮貌的、理智的、友善的道歉,安撫和安慰,但實際上卻是驕傲(我自認自己情商高對方情商低),冷漠(我不在意對方情緒)和自我中心(我只想耳根清凈讓對方閉嘴)。

我是這樣一個打著愛的旗號,卻絲毫沒有愛的人啊!對此,我感到十分掙扎,即使面對上帝,我仍舊無法放下內心那一小塊僅剩駐守的地方,我覺得我已經犧牲很多了啊,我已經順服很多了啊,他們其實也對我的「戲」感到滿意和舒服不是嗎?

我為什麼還要敞開真實的我自己?即使我表現出我的真實,他們會明白嗎?會諒解嗎?他們如果都無法了解和接納真實的我,那我為什麼還要信任他們,把自己交給他們呢?

然而主的命令是:「要愛人如己」。我的禮貌、友善並不是真正的愛。若是真心愛他們,就會尋求他們益處,最低層面,至少會在乎對方的情緒,希望對方快樂。

我是這麼一個沒有愛,也不想愛的人。但是我若說我是愛上帝的,那麼我就要遵守祂的命令。

在與人分享我的掙扎中,我開始回想主是如何愛人的。約翰福音2章23-25節提到,眾人因為耶穌所行的神跡就信了祂的名,但是「……耶穌卻不將自己交託他們,因為祂知道萬人;也用不著誰見證人怎樣,因祂知道人心裡所存的」。

主不將自己交給人,那是因為祂知道萬人的心。但是我不是主,我並不知道別人的心如何。所以,憑什麼我就認定對方無法接納真實的我,無法了解和明白我呢?

其實,我也害怕不被了解、不被接納,所以才不願意相信別人。其次,我們的主完全明白人心如何,但是人卻不明白也不了解主。

但即使是這樣,主還是選了十二使徒,與他們親近,自己也常與他們同在。祂也與罪人一起吃飯、交談、教導他們真理。祂到這世上來,並沒有獨自遵守了律法,獨自上十字架完成救贖便罷了,而是愛人、憐憫人,親近人。

末了,其實,主也清楚我是怎樣的人啊!驕傲、自私、冷漠、自我中心。祂看得一清二楚,但祂還是從高天來到地上,來到這墮落的人間,進入這一群罪人當中。只因祂完全順服天父的旨意,並且順服至死。

主在世上的時候,沒有人能了解和明白祂,但祂還是愛人,與人親近。這一點就給了我力量去順服愛人的命令。因為有主為榜樣可以效法。

同時,主完全了解和明白我內心的黑暗和污穢,但祂還是愛我,這給了我勇氣去學習真心愛人,敞開自己,也學習去信任別人。

仰望基督永遠是得勝的關鍵,祂不只是我的榜樣,更是我的救贖主;祂不只要我脫離罪惡,還要活出天國來。
雖然很難,但我想既然主在前方,那也可以一步一腳印地跟上祂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為了幫助窮人,他拋棄了富足的生活——採訪非盈利組織RADION創始人黃清水

to-reach-the-poor-he-became-poor

作者:Alvin Chia, 新加坡

翻譯:夏天,台灣

家裡的寵物狗死了,是把它埋了,還是吃掉?

2008年,在泰國北方裴省與當地少數民族Hmong一起生活時,現年35歲的新加坡人黃清水就遇到了這樣一個難題。

清水收養的寵物狗有一天在路上被卡車無情地碾死了,當地村民們則在旁邊看着,如果沒有人認領,他們就等着把狗吃掉。

清水此前在新加坡政府工作,但為了改善Hmong族人的生活條件,他在2007年創辦了國際性非營利機構RADION,希望將基督信仰化為誠摯丶實際的行動。該機構旨在幫助邊緣化的弱勢群體。他們服務的項目包括收容窮人、幫助容易受到犯罪傷害及染上毒品的兒童和青少年,並保護遭到家庭暴力的女性受害者。

清水是在事業一帆風順時突然感到空虛而開始着手公益的。他說:「我常在想,生活難道僅僅是追求和擁有一份人人羨慕的工作,開名車,品美酒嗎?當生命走到盡頭時,這些東西對我來說有什麼意義呢?站在創造主的面前,我該如何向祂交代?說我追求了一輩子世界的光鮮嗎?」

於是在26歲時,他辭掉工作,成為一名志願者,到Hmong族村落的難民營服務了一年。一年後他回到新加坡,開始進一步研究Hmong族。他說:「當我了解得越深入,我就越難受。這個族群有那麼多的需要,那麼多的社會問題,還有許多未曾被觸及到的社區,然而向他們伸出的援手卻這麼少!」

儘管有這樣的認知,清水還是經歷了一番掙扎后才下定決心要全職且長期投身服事Hmong族人。他說:「我在維持原有的工作還是到深山生活這兩個選擇中痛苦掙扎着。」

在教會連續聽到兩堂哈該書的講道后,清水被說服了。清水說:「整卷哈該書都在問同一個問題:當人們看見了需要,他們怎麼還能夠繼續不痛不癢地維持自己舒適無憂的生活?」哈該書第1章第8節特別令他感動。這節經文提到,上帝對那些只顧建造自己房屋的百姓說,去建造上帝的家吧!清水當時對上帝說,如果他下星期再聽到同樣的經文,他就把這句話當成是上帝呼招他去服事Hmong族人的印證。

接下來的那個星期,同一位牧師走到講台前,翻開她的聖經,再一次朗讀了哈該書1章8節……那一刻,清水紅了眼框,內心激動不已。就在同一個星期,他收拾行囊,取消了預訂的一輛跑車,飛往泰國。他分享道:「我曾經和我的基督徒朋友開玩笑,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呼召時,兩行眼淚瞬間從我的臉頰上滑落——『心痛』的眼淚。」

「新加坡有太多讓我放不下的——豪車、名酒和高薪職業。放下這一切實在是與我們從小到大被灌輸的價值觀背道而馳。

但是清水曾在16歲向上帝許下誓言,說無論付上什麼樣的代價,他都要跟隨上帝。就是這個誓言讓清水沒有退縮。清水在信奉道教的家庭中長大,1996年他就讀國中三年級時成為基督徒。他的父母親和姐姐也在一年多后信主。

和朋友一同創立RADION的初期是非常困難的。 RADION剛開始運作的第一年,清水過着勉強糊口的日子,並且自掏腰包支援大部分的扶貧項目。在頭兩年他就花掉了5萬多新幣。清水說:「一開始我們不知道會在那裡待多久。但是,當我們意識到長期留在那裡是唯一能真正幫助Hmong族人的方式時,我們決定繼續做下去,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各種各樣的困難開始出現」。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他們的事工,現在清水每年回新加坡四次,與人分享。

除了財務上的挑戰之外,還有情感方面的。例如他心愛的寵物狗Kaew死了這件事。清水說:「最痛苦的不是失去它,而是之後要面對的。」

「如果當時我把狗埋了,村民會覺得被冒犯,因為這樣就浪費了一頓好肉。不過我實在無法忍受看着鄰居吃掉我的寵物,所以我不得已,最後決定自己吃掉……這件事絕對是我這輩子做過的最艱難的決定。」

儘管有難處,清水也看見了上帝如何使用這個機構來供應窮人身心靈方面的需要。例如,2007年,他的團隊在入冬之前發放了1600個毯子給Hmong難民,其中包含大量來自老撾的難民。這群老撾難民曾經在越南戰爭中支援美方,也在老撾內戰中抵制共產主義,因而如今在泰國尋求庇護。

清水後來才得知,這群難民當中的基督徒領袖一直在向上帝禱告,祈求上帝供應老人和孩子們毯子。清水說:「他們哭着告訴我之前如何向上帝呼求,希望上帝垂聽他們的禱告。他們跟上帝說如果祂是真實的上帝,就請上帝憐憫他們,感動守衛營地的泰國士兵提供一些毛毯給他們。因此,當看到上千張毯子送進難民營時,他們知道上帝親自回應了他們的禱告,上帝毫無疑問是真實存在的。」

自2007年以來,清水的機構也有機會在工作中分享福音。他們第一次即興分享福音是在一個擁擠的小屋裡,分享的信息是上帝如何不離棄祂的子民。村民們聽到這個信息后雙眼都濕潤了。他們竟然沒有衝到外面搶領救濟物品,而是待在那裡專心聆聽。在那一天,一共有60個人信主。

接觸更多的人,讓更多人聽見福音的志向使得RADION和清水繼續前行。清水說:「我們和其他基督徒事工擁有同樣的盼望,就是帶領更多的生命歸向基督!」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基督信仰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