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教會生活

與其驕傲,不如一起建造教會吧!

tool-belt-739152_640

作者:Sandy Zhuang,中國

聖經中提到教會與耶穌基督的關係時,常把教會類比為「耶穌的身體」(哥林多前書12章27節、歌羅西書1章24節、以弗所書5章23節),並強調每一個肢體的不可或缺(哥林多前書12章25-26節)。可當我們這些肢體組合到一起時,卻常常發現彼此摩擦不斷,無法自然融合。我明白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可能在於我們每個人自身的驕傲——因為驕傲,我們無法看到自己對他人的需要;因為驕傲,我們無法意識到彼此間的差異也是寶藏;也正因為驕傲,我們對人的關心常常停留在「錯」與「對」,「是」與「非」的表面,而忽略了他人更深的需要。

有一天,當我發現與人連接比一個人強,彼此搭配比一個人單幹美好時,我終於明白,與其驕傲,不如一起建造教會。希望以下幾點親身體會可以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發。

一、要與他人連接。聖經上說:「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拉太書6章2節)我曾經是個埋頭做事不太重視關係的人,後來我才意識到,我也需要朋友來陪伴和安慰我,需要關係的滋養。當我與他人連接時,我也發現關係所帶來的滿足感實在是「完成事情」所帶來的「成就感」不能替代的。

二、要珍惜彼此的不同。美國作家查爾斯·博伊德牧師(Charles F. Boyd)將人的基本行為模式歸納為四種:掌控型、影響型、謹慎型和穩定型。而比分類更重要的是,不同類型的人彼此需要。比如,我們需要掌控型的人定製藍圖並督促實施;需要謹慎型的人在每個具體的問題上提出更為周全的建議或堅持原則;需要影響型的人活躍團體關係;最後,我們也需要穩定型的人照顧到不同人的需要,維持彼此的關係,使之牢固。我相信上帝的教會也需要每一位不同類型的信徒共同參與。我們需要欣賞彼此的差異,並珍惜這差異,好讓我們可以互相補足,一起來建造教會。

三、要堅守聖經原則,也要關心彼此的心。在教會,我們若只講道德而忽略彼此內心的需要,難免會做出過於簡單的道德審判。當我們不了解一個人的過往、不站在他/她的立場分析、不接納他/她的軟弱或痛處時,所提出的建議往往會讓人難以接受。當然,我們並不是說要毫無原則地接納一切「個人選擇」,因為上帝的原則是出於愛,放棄上帝的原則不但不會讓人快樂,甚至會招來當事人無法承擔的痛苦。我們需要的,是學習如何在接納別人的基礎上提出符合聖經的建議來幫助對方,而不是在毫不了解對方的情況時就用聖經真理去要求對方,更不能把自己的理解當成「正確」的標準。

四、要彼此配搭。每每看到基督徒在職場中發揮着不同的恩賜與才能,共同建造更美好的社會時,我都備受鼓舞。基督徒醫生憑藉良好的技術和醫德幫助患者減輕痛苦;基督徒商人積極投身公益事業……無論才能大小,上帝都能藉著我們不同的才能,讓眾多的人受益,彰顯出基督的榮耀。所以不要再糾結誰強誰弱,為彼此感恩、加油,一起配搭服事吧!

建造上帝教會的方式其實還有很多很多,你願不願意放下自己的驕傲,一起來參與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教會生活)

二代基督徒的苦惱

looking-forward-to-1197689_1280

作者:Ellen,中國

曾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覺得自己被困在二代基督徒的身份裡了,如果你和我一樣是個二代基督徒,我想你或許可以體會到我的心情。

從小我就跟著父母一起去教會。在那裡,我會跟朋友們一起唱詩歌、玩遊戲,教會對我來說就像家一樣。在教會裡,我懂得要如何做個討人喜歡的小孩,所以每個禮拜天,當主日學老師在講聖經故事時,我都會瞪大眼睛認真聽,並在老師提問時把手舉的高高的。我還記得每年的聖誕節我總是被媽媽打扮成可愛的小公主,站在台上大聲讚美上帝。這些事情在我看來是最自然不過的,以至於我從來沒有想過我為什麼要站在這裡,做這些事。我雖然知道世界上有一位上帝,祂創造宇宙萬物,將獨生愛子賜下,為要拯救失喪的人類。然而,這位上帝與我有什麼關係呢?我答不上來。

在那段時間裡,我就像是一個空殼基督徒。在教會裡服侍時,我會用爸爸媽媽以及主日學老師所教導的真理來包裝自己,外表看起來很屬靈,但我知道其實我裡面是空的。看著教會裡的那些一代基督徒,許多在他們眼裡看起來好奇妙的事情,在我眼裡卻是理所當然的。然而對於他們的生命是如此深刻的經歷到上帝奇妙的作為,我內心感到很羨慕。因為我知道,我已經成為了一個麻木的基督徒了。

後來當我意識到我實在需要改變時,我向上帝禱告,求祂幫助我,讓我看到祂在我生命中的奇妙作為。於是在我高三那年的聖誕節,我照例來到教會,當時的我十分的軟弱,面對升學的壓力,我心裡感到十分憂愁,因為我不知道我的未來到底在哪裡?雖然那時教會的牧長、爸爸媽媽都在為我禱告,但是我心裡依舊有股很大的無力感,彷彿已經走到了盡頭。

當晚,我想向上帝禱告,卻不知道該怎麼把自己的想法向上帝述說,我完全不知道要從何開口,於是我便靜靜的閉著眼睛,期待上帝能夠告訴我什麼。這時,耳邊傳來一首詩歌唱到:「許多事明天將臨到,許多事難以明瞭。但我知主掌握明天,祂必要領我向前」。聽到這句歌詞,我的眼淚就不自覺地一直流下來,幾乎沒有辦法控制住我的情緒。原來許多我放在心裡的事情,以及我沒有說出口的困難,上帝祂都知道。我一直以為我是一個人在面對這些困難,但上帝透過這首詩歌安慰我,讓我知道,雖然我不知道我的未來在何處,但是祂必與我同在,我的每一個明天都在祂的手中。在那一刻,我才真正地明白,我的信仰不應該是建立在我的父母之上,父母並不是我與上帝之間的橋樑,而是上帝祂要親自帶領我,安慰我。祂愛我,從來都不是因為我是某某某的小孩。

身為二代基督徒,我們一出生就可以認識到這位奇妙的上帝。我們不需要跋山涉水,也不需要經歷到任何攔阻就可以認識祂,我們實在享受著太多的恩典與幸福。但也因著這份幸福,讓我們很容易就把一切都看得理所當然,而失去感恩的心。然而父母並不是我們與上帝之間的橋樑,而是像一艘小船,只能把我們送到對岸,然後剩下的路只有上帝才能夠帶領我們繼續走下去。相信有許多二代基督徒可能會面對和我一樣的情況,有迷失的時候,也有疑惑的時候。但我想說的是,其實「二代基督徒」只是一個名詞,唯有走出這個「二代」的束縛,真正地將自己完全放在上帝的手中時,相信你也必能親自經歷那份真實奇妙的愛。

如今,我很感謝上帝讓我可以成為一個二代基督徒,從小就能認識祂,並且我的每一個微小的心思,每一句我沒有說出口的話祂都知道,而且我也知道祂對我必定也有祂最美好的計劃。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教會生活)

越過間隙

作者:橄欖喬安
unity
當教會領袖在講臺上,呼召更多的人來參與事工的時候,很多人回應,表示自己願意在時間及教會事務上擺上自己。可是,漸漸地,他們發現同工會發怨言,彼此會意見不合,會有分歧,自己也會不夠愛心,不夠耐性。後來有的人直接離開了,有的人選擇不冷不熱,還有的人焦急地等待。

在這漫長的人生路上,我們會經歷許多事情。分離和分歧是比較常見的,在教會中亦是如此。不過,教會是個有愛的大家庭,但也是人聚集的地方。我們都是罪人,發生這樣的事情也是難免的。

事情發生了,我們會心疼,會難過,甚至會後悔和不安,因為和諧的關係遭到了破壞。接下去我們該如何做呢?

首先,感謝上帝藉著這件事情塑造你。上帝說:「萬事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羅馬書8章28節)。所以,這件事固然不好,也一定有上帝的美意:或是攻克我們的弱點,或是讓我們樂於饒恕,或是讓我們有切身體會,將來可以安慰處於相同光景的人。

其次,檢討自己是否有不對的地方。求上帝光照我們,使我們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並勇於面對和改進。我們改變這些不足之後,就會有美好的收穫。

最後,修復關係。不管關係破裂是出於什麼原因,修復的過程都會比較痛苦,也未必可以恢復到以往的親密無間,但我們要有所行動。所謂行動,當然不是魯莽行事,而是經過禱告之後,帶有從上帝而來的柔和的心,去尋求復合。

在這個過程中,每時每刻,我們都需要上帝賜力量,用上帝的心來代替我們的心,並且將關係仰望在祂手中,不憑自己,乃靠那賜和平給我們的主。

如果你正處於這樣的光景中,或者將來你遇到這樣的經歷,請一定記得,上帝喜愛我們彼此和睦,讓我們一起領受這美好的福分吧!

『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詩篇133篇1節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

我希望

作者:冰洋,北京

abstract-71283_640

我希望
我們有的是一個青年團契
而不是一個青年俱樂部

我希望
我們引領朋友來參加活動
更重要的是認識上帝
而不是認識我們中的某一位領袖

我希望
我們靠著方法、輔導、技巧
更多的是從上帝的話語中找到亮光
而不是從人的建議中找到安慰

我希望
我們不要滿足於自己感動自己
而是要在真實中去經歷、去感受
上帝的創造與大能

我希望
我們不要把各樣的醫治功效看得超過了上帝的主權
而只單單仰望上帝

我希望
我們不要有太多的彼此爭論與攻擊
而是靠著上帝,以致我們有更多的寬容與接納

我希望
弟兄姊妹在一起能夠一同分享神的話語
而不是宣揚自我的成功與驕傲

我希望
在奔跑天國的道路上,我們可以彼此鼓勵、彼此帶動
而不是彼此指責、彼此抱怨

我希望
我們不要被一些教條所捆綁
要在我們的生活中活出真實的信仰

我希望
我們可以靠著從神而來的愛彼此聯絡
而不是靠著我們自己去苦苦堅守

我希望
耶穌基督的信仰可以讓我們得到真正的自由
而不是宗教主義的自我崇拜

懷抱著希望
堅定地向前,向前……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