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旅行

人人都指點江山,我如何保持清醒?(有聲中文)

作者:Mikaila Bisson,美國

翻譯:Anna,中國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想不明白你為什麼不快回家。我們現在住的地方沒有那麼多熙攘的人群,我們採取了一切可能的預防措施,所以你回家會很安全。其實我們挺擔心你的。」

「這個周末你真的要開車去北部嗎?你知道我們必須居家隔離嗎?我不知道你的家人怎麼看,反正我們要保證每個人的安全,所以我們採取保持距離、自我隔離等防護措施。」

「呆在家更安全。但能否去你經常去的度假屋?去另一個州行嗎?我還需要向工作單位說明我的行蹤嗎?回來之後我要隔離多長時間呢?這個夏天將要舉辦的那些婚禮怎麼辦?10人或10人以下的小組可以聚集,但還是在家待著安全,最好帶著口罩。」

翻看著臉書,我看到朋友們的帖子,「這個沒有任何計劃的領導人真是愚蠢,居然一直封州!」「這個領導人(同一個)到底在做什麼?他們應該延長封鎖期直到病毒消滅!」取消關注。取消關注。取消關注。

各種觀點和聲音狂轟亂炸,令我應接不暇、猶豫不決、無助苦惱。

無論我轉向哪兒,人們都在表達不同的觀點,沒有人知道哪個觀點最優或者最對。我要聽從建議呆在家裡隔離,還是違抗州政府的命令去看望幾個月未見的家人和朋友呢?我要聽從朋友或者家人的意見嗎?——他們也都是為了我和我的心理健康好。如果我順從政府官員,是不是意味著我失去了其他人的尊重?我應該摒棄自己的觀點來迎合周圍人嗎?

我們如何才能自信地做決定來應付目前的處境,同時保持理智清醒、內心平安呢?面臨不斷冒出的一系列問題,我用下面的方法來幫助自己保持冷靜,安穩在主裡面。

 

 

1.支取信心

 

周圍各種聲音只傳遞了一個響亮而明確的信息:無論我做什麼決定,我是無知的,不能做出令所有人滿意的決定。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聖經中,上帝一再地、明確地告訴我祂把我造成什麼樣子(肯定不是無知無能的)。以弗所書2章10節說:「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里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上帝所預備叫我們行的。」提摩太後書1章7節說:「因為上帝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

認識到這些,記得自己是在基督里被造的,被賜予能力的(這是上帝的話,不是我說的),我就能相信無論我做出什麼決定,我在基督里的身份是確定的。我能拒絕相信這個世界推給我的自我懷疑,接受上帝的話語,認同上帝把我造成的樣子。

 

 

2.操練能力

有時我會忘記,上帝創造了一個聰明、強壯和獨立的我,能夠做出明智穩妥的決定。我在生活中一直企圖取悅他人,卻忘記了上帝賜給我了能力。祂給了我能力來收集信息、問一些深刻的問題並明白他人的觀點,利用已有的信息最終做出最好的決定。

即使這樣,我也不用過度緊張,當我不斷地被上帝的教導引導,不斷地學習時,我還可以第二天再修改所做的決定。

 

 

3.抓住希望

每當想起過去這段時間的隔離,期待著能有更多自由出門,我們不免會很苦惱——這是一段充滿恐懼和不確定性的時期。我很喜歡回憶在舊約中,挪亞和他的家人是如何被上帝紀念的(創世記8章1節),祂拯救了他們脫離洪水的危險。他們在方舟中被隔離,成為世上僅剩的人類。但是當鴿子銜著橄欖枝回來時,這是一個徵兆,方舟被隔離的日子要結束了——上帝在洪水中保護了他們。

上帝也看顧我們——祂會在這場全球瘟疫中保護我們。當我們和所愛的人在戶外,或是在我們家裡臨時的禁閉所工作時,我們都要想到這一點。我們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上帝的工作,提醒自己上帝過去和將來都將與我們同在,上帝在我們的絕望中給我們盼望。這些真理告訴我們上帝就在我們身邊,給我們帶來平安和對未來的確信。

即使這些方法能幫到我,但我也總會擔心周圍人不尊重我的決定,或者那些決定會讓我的友誼步履維艱。但是,從上帝而來的這些有用的提醒帶給我的平安住在我裡面時,我就能自信從容地與人溝通,甚至與那些和我觀點不同的人交流。

這個世界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種族仇恨、肢體衝突,氣候變化,等等——我們要處理各路紛繁複雜的聲音。所以當我們把信息分類企圖弄清楚真相時,讓我們記得我們的價值、能力和最重要的——希望、應許和上帝賜下的平安,祂將這一切都賜予我們了。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多彩的世界

2019年的第一場旅行,讓我收穫了盼望和異象(有聲中文)

作者:Cindy,澳大利亞

語音播讀:Melody,加拿大

新年伊始,大多數人可能並沒有制定什麼新年計劃,而是過了一個長長的假期。近年來,休學旅行、辭職旅行成了熱門的新辭彙,也成了越來越多人崇尚的生活方式。許多實踐者在網路上「曬」出漂亮照片,也經常看到諸如「青春需要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有些事情現在不去做,就一輩子也不會去做了」,「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會以為,這就是世界」……這些充滿「文藝氣息」的勵志話語,幾乎被大家奉為至理名言。

我和家人也在「旅行」,更準確地說,是在泰國清邁短宣。當然我不應該將短宣和旅行等同,不過短宣在很多方面確實滿足了旅行背後的渴望。

 

放空是為了被充滿

旅行是為了放空自己,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現代人確實面臨巨大的壓力,身不由己地成為房奴、車奴……不管是朝九晚五地窩在辦公室里,還是上緊發條地挑燈夜讀。此時,一場離開現有狀態讓你去遇見不同的人、看到不同風景的旅行確實美好。不過出去終究還是要回來,當一切回歸正常,你發現生活還是那樣,而你自己也還是原樣的時候,難免陷入失落,甚至對現實更加不滿和怨念。

在清邁的這幾天,我們訪問了幾個少數民族村莊。去第一個村莊時,我們坐車在盤山路上晃悠了幾個小時。踏入這片紅土地和這些淳樸的鄉民交流以及和同工們的溝通、禱告,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我們一家人慢慢地融入到他們的生活當中。這讓我們對互相的生活有了全新的認識,而這種反差讓我們更心存感恩,為著自己擁有的和上帝一路的供應獻上感謝。但我們並沒有停留在這樣的體驗中,而是被本地宣教士和同工的願景感染,我們願意不管以何種方式,能夠成為這個願景的一部分。

放空可以讓我們放下,當我們看到眼前迫切的需求時,便更能夠放下自己一些無關緊要的需求。放空是為了被充滿,被彼此的愛、友誼、安慰、鼓勵充滿。放空是為了重新出發,心懷主所給的願景,借著禱告,尋求祂的帶領。

是巧合還是奇妙安排

每一次旅行,我們都會帶著期許。因為走出了平時的固定模式,自然會期待意想不到的驚喜。而我們也的確經歷了諸多的「巧合」和「偶遇」。

大概一年半以前,上帝不斷給我宣教的感動。但因為家庭、生意等原因,去國外宣教在當時是無法實現的,不過我一直在考慮如何以其它的方式為宣教工作出一份力。因為經營咖啡生意的緣故,我自然而然地想到將咖啡和宣教結合起來。

去年三月份,以前的教會牧師打電話給我們,請我們幫教會設立一個咖啡角。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內,購買安裝設備、裝修、培訓並開放都順利完全。從此,教會不但有了大家逗留溝通的空間,而且此部分所有的收入也會用來支持泰國清邁的宣教士。我在心裡隱隱覺得,通過咖啡,上帝國度產業的發展空間可以近一步擴大。

當有泰國清邁的宣教機會時,我們立刻報了名。抵達之後的幾天,我想起了兩年前關注過的宣教組織。他們有一個通過咖啡產業來改善當地居民生活水平的項目。但因我們素昧平生,通過電郵接觸總覺得唐突,也就不了了之。當我再次查詢這一機構的網頁時,發現他們的總部竟在我們一行居住的小鎮。很快,通過當地事工的介紹,我們得以與負責人面對面交流,探討資助宣教活動和改善當地居民生活環境的合作計劃。

隔天在基地和被救助婦女談話時,基地負責人匆匆跑來說有中國訪客,問我是否可以幫忙翻譯。作為職業翻譯,我當然義不容辭。在親切的交流接近尾聲時,雙方都驚異時間上的巧合。幸好我能夠在此時此地出現,協助洽談這個複雜的項目,要不真不知道如何是好。更讓我驚奇的是,中國訪客之一竟是國內咖啡行業的高級顧問。作為上帝的兒女,我們的生命沒有巧合,一切都是祂奇妙的安排。當我們願意被祂使用時,祂就會讓萬事互相效力,成就祂的旨意。

為幫助避難所婦女經濟獨立和解決她們的就業問題,基地嘗試開辦社會企業。就在我們到來之前的半個月,她們的第一家咖啡店開始營業。而我們有多年精品咖啡店經營的經驗,這次恰好能夠和他們分享,共同出謀劃策。真是件讓人興奮和幸福的事情。

雖然我們並不清楚下一步會怎樣,但這一切看似巧合卻處處是上帝奇妙安排的經歷讓我們滿懷盼望,相信祂必立定我們的腳步,讓我們所做的每一步都蒙祂的悅納。

 

開拓眼界,打開心境

有人說旅行的過程會開闊你的眼界,打開你的心境。遇見的人和看到的事都會啟發你對生命的探索和思考。這也剛好是我們所經歷的。

外型嬌小的宣教士Karenna在人群中並不是個顯眼的人,但是她的使命卻很宏大,她所做的事也深深影響著許多人,甚至改變了他們的生命。她是第三代宣教士,祖父母遠渡重洋從澳洲來到清苦的泰北山區,播撒福音的種子,再沒有離開這片土地。在上帝的帶領下,她的父母親參與了周邊國家和部落間的和平談判,他們經歷過戰火,甚至頂著被刺殺的危險建立了教會,開辦了學校。Karenna 從小在澳洲長大,18歲面臨進入大學學習自己最喜歡的新聞專業和接棒泰北宣教事工的抉擇,心裡掙扎得很厲害。在流淚禱告許久後,她清楚明白了上帝的旨意,並堅定地守候著這片土地,建立了婦女兒童避難所,擴大了前輩的工作。在世人眼中,這三代人選擇了一條堅辛的路;但他們為泰北各部落族人帶來了極大的祝福,在上帝眼中,他們選擇了最有價值的路。他們的生命深深打動了我們。

我們去到新的地方,看到和聽到了很多,但往往是過眼雲煙,記憶很快模糊。而親歷短宣,則是非常震撼的體驗,好似一石激起千層浪帶給我萬千思索。那些當地的宣教士為什麼會這樣做?為什麼他們可以這麼親近上帝?我自己可以做些什麼?這些思考讓我們更加明白前進的路。我相信任何順服祂旨意的舉動,哪怕只是一小步,都會使聖靈在我們內心做工,成為帶領我們貼近祂的一大步。

每次旅行結束,我都會有些許失落,因為我們沒有留下什麼,也帶不走什麼,但這次清邁短宣,我們卻和遙遠的他們融入到一起,留下了微笑、鼓勵、支持和擁抱,更收穫了熱情、感動、盼望和異象。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愛的行動

旅行,就是要用來認識、經歷、分享上帝(有聲中文)

作者:希の夢,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Zel,新加坡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很多人喜歡旅行,我也是愛好者之一。最近更是常在臉書看到朋友分享“說走就走”、“再不去瘋,你就老了”、“去旅行,人生才有意義”等圖文或文章心得。這些文章無一不在表述作者內心對旅行的嚮往以及旅行的好處等等。

透過旅行拜訪未曾到過的地方能夠接觸不一樣的文化,結識形形色色的人物,是多麼地多姿多彩。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到了越南河內市我才知道什麼叫“一窩蜂”行駛的馬路情景;泰國曼谷讓我見識到了什麼叫“逛街天堂”;荷蘭阿姆斯特丹讓我了解到了什麼叫“過於開放”的國家等。不同的景點,不同的體會,不同的得着,對未知的好奇與新鮮感相信是其中一個讓我們愛上旅行的原因。

聖奧古斯丁(Augustine)曾說過:“世界就像是一本書,而那些不旅行的人只讀了一頁。”的確,旅行能夠給人帶來許多好處,比如到大自然透透氣,讓自己短暫地從忙碌的生活中抽離,充充電;透過與當地人的交流,開闊自己的眼界,甚至還能改變自己固有的想法等等。不止如此,如今透過便捷的網絡,你還可以把旅遊經歷拍成影像網誌(vlog)、寫在部落格上與人分享。在成為旅遊達人的同時,還能多一筆收入呢!

可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因為網絡,而產生了與他人比較的心態,最終成了FOMO(Fear of Missing Out)一族。這樣的人每到一個地點就打卡炫耀,導致不能好好地享受當地的美景美食,反而無時無刻都在修圖、分享照片,緊盯着手機熒幕有沒有人點贊。

難道人生的意義只有點贊嗎?非但如此,這也已經失去了旅行的意義了。其實,無論是說走就走的即興旅行,還是策劃已久的旅程,踏上旅途的正確心態,是會讓你我知道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1.旅行,讓我們休息,再次認上帝為主。

“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詩篇46章10節)

通常會想要放假去旅行的人,是希望能在繁忙的工作和課業中讓自己能短暫地遠離枯燥乏味、一成不變的生活,盡情地休息。太過緊繃的神經總會斷,適當的放鬆能讓我們重新得力。

我曾經在繁華的都市實習過一段時間。那是我第一次體會“上班族”的日子。每天天未亮就得起床,機械地上班下班,擠地鐵時還要防範自己被非禮、被偷東西等不利處境。因此,常常我一回到家就只想往被窩裡鑽,感覺好累。雖然周末也能休息,可與旅行相比,還是有所不同的。行程不緊湊的旅行能讓我們放慢腳步,享受每個當下,自然而然地也就會心情愉悅起來,生活也變得更健康。

我常常藉著旅行來轉移生活的焦點,將自己從做不完的任務責任中轉到恩典給不完的上帝那裡。雖然體驗上帝的恩典是“免費”的,但是這轉換的過程卻也需要我們的行動,那就是“放下”。

每當放假時,我會嘗試比平常多用一點的時間來親近上帝。比如,我平常靈修的時間是10分鐘左右。假期時,我便會用30分鐘至一個小時的時間來靈修,以輕旅行親近上帝的方式,一邊沐浴在詩歌里,一邊禱告讀經默想祂的話語。無可否認,在這段安靜時光里,我的腦袋仍然會閃出許多未完成的事,甚至還有聲音說:“你沒時間這樣無所事事了!”但我會先把這些待辦事項記下來,然後向上帝禱告交託我的焦慮,提醒我自己,上帝是我的主,所以恩典會夠用的(哥林多后書12章9節)。而當我們每天記念上帝時,祂也必定會記念且更新我們的心意,讓我們能夠重新得力,以更好的狀態去處理生活上的大小事。

2.旅行,讓我們懂得欣賞上帝美妙的創造。

“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祂守誠實直到永遠。”(詩篇146章6節)

雖然我們理智上知道上帝是創造主。可若我們不花時間去觀賞祂所創造的一切,我們便很難意識到祂那偉大的創造力,進而敬畏這一位滿有能力的上帝。就好比我們能在繁忙的城市生活節奏中停下來,到不受空氣、聲音、燈光污染的大自然中觀看滿天星空,不是更為震撼嗎?

我很喜歡爬山。每一次當我爬到最高點,往下看時,總會讚歎,“好美好壯觀啊!”那一望無際的山下風景盡在眼前,我只能讚歎這世界真的有一位上帝,祂創造宇宙萬物,統管一切所有,而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證明。不同的地方的風景有不同的美,這能讓我更進一步地認識了這位創造主,真切地感受到祂那無限創意的創造力。

3.旅行,讓我們學習接納不順利的美麗。

“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祂,祂就必成全。”(詩篇37章5節)

然而不是每一趟旅行都是美好的。在旅行當中,突髮狀況隨時都會發生,比如惡劣的天氣、想去的餐廳關門等等。我曾經一個人在冬天到蘇格蘭的愛丁堡旅行。由於是自己一個人,所以行程便按着我的喜好安排。原本我的計劃是先參加當地游,聽地陪介紹愛丁堡的歷史、著名景點以及美食后,再前往感興趣的景點深入探索,最後再吃個美食結束一天的行程。

可就在聽解說到一半時,天空忽然下起了雨,還越下越大。冬天對從小生長在熱帶雨林的我來說是個大考驗。而冬天的這場雨,更是把我凍得瑟瑟發抖。因此,當解說一結束,我便奔回旅舍休息,結果一天就這麼浪費了。沮喪之際,我仍向上帝禱告,求祂安慰我“探索未遂”的心以及保守我不要生病,因為在歐洲國家看病是要花很多錢的。於是很奇妙的,就在那一個晚上,我和同住一間房的中國女孩聊起天來,甚至還提到了耶穌基督。直到現在,我們還在用微信聯繫。雖然那天的行程不順利,跟我所計劃的不同,可上帝卻“美化”了它,讓我因此認識了一位異國朋友。

有一個旅遊達人曾這麼說:“旅行是生命的意義。到不同的地方,住下來,生活,和當地人聊天,吃街頭的小吃,看很有鄉土氣息的戲,試着融入到他們的文化裡。等到一切熟稔了,就起身離開,去往下一站。生命的意義就應該是體驗,體驗更多新鮮的事物。”

然而對我來說,旅行是多一個機會去發掘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而那就是認識上帝、經歷上帝、分享上帝。其實好多的聖經人物都是旅客,比如舊約中離開吾珥,帶着一家大小去應許之地的亞伯拉罕;新約中耶穌基督走遍各城各鄉去傳講天國的道。他們的出走都是為著上帝的緣故,謙卑地放下自己,並放心將自己交託給上帝。這是 “放生命去旅行”,而他們的生命在過程中影響了其他人的生命。

雖然旅行的確能夠幫助我們找到生命的意義,但是生命的意義絕對不是旅行。願我們接下來的每一趟旅行,都是以上帝為中心的“放生命之旅”。即便與網紅的旅遊記相比,這樣做好像不夠酷、不主流,可是最終我們將經歷祂的奇妙帶領,成為他人的祝福。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細數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