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濃情蜜意

如果我感覺不到聖靈該怎麼辦?(有聲中文)

作者:YMI,新加坡

翻譯:小七,中國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聚會結束後,我們在交通,梅突然問我「我一直在祈求自己可以聽見上帝說話,但我仍然沒有聽見,你認為這是因為我沒有足夠的信心嗎?」

我問她為什麼會這麼認為,她告訴我她的朋友可以聽見上帝說話。這位朋友鼓勵她,說如果她足夠渴慕並努力禱告的話,她也可以聽到上帝說話。

但是直到現在,梅依舊沒有聽到上帝對她說話。

「你聽到過上帝對你說話嗎?」她突然問我。

「其實,我也從未從肉耳聽到祂對我說話。」我告訴她。

她一臉震驚地看著我。

顯然,我信主的時間比她長,她覺得我應該聽到過上帝大聲對我說話。

梅認為只要她有足夠的信心,就可以聽見上帝對她說話。而當她沒有聽到上帝的聲音時,她就斷定是自己的信心不夠,或者禱告得還不夠——總之她在某方面做得不夠好。

我快速地做了一個禱告,祈求上帝賜智慧和引導。我問梅是否願意跟我一起查看幾處經文,希望這樣能鼓勵她,讓她看到,即使她和朋友經歷不同,上帝確實也對她說話,並在她的生活中做工。

這是我們從聖經中發現的四個真理,希望也能對你有幫助:

 

1.每個基督徒都擁有聖靈

我最近一直在讀《約翰福音》,所以我們首先看這卷書。耶穌在世的最後一個夜晚,他告訴門徒說:「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祂永遠與你們同在,就是真理的聖靈……」( 約翰福音 14章16-17節 )從這段經文的上下文和其它相關經文來看,我們可以得知這個保惠師就是聖靈。

耶穌應許我們,聖靈會一直與我們同在(約翰福音14章17節)

祂並沒有說我們只有信心足夠大,或者禱告正確的時候,才能擁有聖靈。相反,從我們相信基督的那一刻起,我們就擁有聖靈,作為憑據(以弗所書1章13-14節)。

我們是否總能感覺到聖靈在工作?可能不會,至少我自己還沒有與上帝有任何的超自然的相遇。但是我知道祂是真實的,我也知道祂愛我——當我回首往事,我看到自己和家人與祂同行時都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式成長。我將我的生命交給祂,祂就把所應許的聖靈賜給我。

 

2.上帝的道是活潑的

那麼,如果我禱告的時候聽不到上帝回應,我要怎麼跟隨祂呢?

既然我沒有得到祂明確的指示,我該如何順服祂並在祂裡面成長呢?

藉著聖靈,上帝賜給了我們整本聖經(彼得後書1章21節),雖然我聽不到上帝對我說話也看不到聖靈以某種超自然的方式引領我,但是我有聖經。聽起來似乎顯得平淡無奇,這本快要被翻爛的小書要如何幫助我呢?顯然,它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摩太後書3章16-17節)

當我看不明白一些章節時,我有真理的聖靈,引導我明白一切真理(約翰福音16章12-13節)。這是需要時間的,但我知道,當我一天一天的親近上帝時,祂就會使我能夠更加明白祂的話語、順服祂、並在祂裡面成長。

 

3.我們被賦予了不同的恩賜

使徒保羅寫信給早期的哥林多教會,說明了教會對屬靈恩賜的誤解。在教會裡,似乎有一些對屬靈恩賜的驕傲和攀比,保羅提醒了他們(也是我們)一些重要的真理。

首先,保羅告訴我們,雖然有很多不同的恩賜,但每個人的恩賜都是聖靈隨己意分給各人的(哥林多前書12章11節)。我們不可能都成為先知,或者都說預言(哥林多前書12章29-30節),也不是都直接從上帝那裡領受直接的話語。但上帝賜給了我們不同的恩賜來建立教會——我們的恩賜和朋友的不一樣也沒關係。

其次,雖然我們都渴望擁有聖靈的恩賜來造就教會(哥林多前書14章12節),但最重要的卻是愛(哥林多前書13章)。如果我們沒有愛,我們的恩賜毫無意義。

如果我們按照上帝的呼召去愛,無論上帝賜給我們怎樣的恩賜,祂都會使用。

 

4.無論我們是否能感覺到,上帝都在做工

聖經中有許多地方提到,使我們能夠相信祂的上帝最終會完成所有的善工(希伯來書12章2節、腓立比書1章6節、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24節)

我們並不是經常能感覺到上帝在做工。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都感受不到,此時往往很難順服耶穌基督,不是嗎?然而,即便是在我們掙扎努力的時候,上帝也在使用這些經歷讓我們成長。

在腓立比書2章12到13節中,保羅勸勉基督徒說:「這樣看來,我親愛的弟兄,你們既是常順服的,不但我在你們那裡,就是我如今不在你們那裡,更是順服的,就當恐懼戰兢,做成你們得救的工夫。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上帝在你們心裡運行,為要祂就他的美意。」

在那些需要以順服來彰顯信心,艱難接踵而來,看起來卻絲毫沒有成長的日子,或者當我們沒有體驗到我們認為我們應該體驗的平安與喜樂之時,上帝也仍然在藉著聖靈在我們生命中作工,為要成就祂的美意!

我們的對話即將接近尾聲時,我問梅我們是否可以一起禱告。我們禱告,如果上帝願意的話,祂會讓她聽到祂的聲音,那將會是非常大的安慰和鼓勵。然而,我們也感謝上帝已經在她生命中的工作,感謝上帝賜給她聖靈和話語,以及賜給她獨一無二的恩賜和祂呼召我們的愛,也感謝上帝看顧她,讓她以美麗而獨特的方式成長。

上帝的工作並不總是以超自然的方式——暗室中的聲音、舌頭上的火、或是神奇的醫治——展現。我們在生活中沒有看到這些神跡並不意味著我們不夠好,或者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不夠親近。若我們將生命交給了祂,我們就已經擁有了敬虔生活所需的一切(彼得後書1章3節)

愛我們的上帝給了我們何等奇妙的供應!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濃情蜜意

我意識到自己服事倦怠了(有聲中文)

作者:Sarah Tso,新加坡

翻譯:Abby,中國

有聲播讀:馨寧,中國

 

2010年9月29日,那一天,我意識到自己倦怠了。作為一個年輕的基督徒大學生,我認為自己對倦怠是免疫的。畢竟,我不是在把什麼都做「好 」,每周在教會和校園多個事工服事嗎?

雖然這些都是好事,但我沒有意識到,在我內心深處的是一種專註於「為主做事」的「馬大精神」,這扼殺了我給人安息的「與主同在」的「馬利亞精神」(路加福音10章38-42節)。結果,我的事奉從充滿感恩的行為轉變為毫無喜樂的事工——我與上帝的關係也受到了影響。

就像《路加福音》十五章中浪子寓言中的大兒子一樣,漸漸地我看到上帝不再像父親那樣,而更像一個對我要求越來越多的暴君。我對「服侍上帝」的渴望在我的靈里變成了苦毒。
倦怠的癥狀

這是怎麼發生的?我意識到罪魁禍首是我對上帝賦予我的能力感到驕傲,並短淺地尋求人的認可。而當計劃沒有按照我的想法實現或當我的努力沒有得到認可時,我就對上帝隱忿。我把自己所從事的事工包裝成「服事他人」,但其中一些實際上變成了「服事自己」。

比起陷入倦怠更危險的是,在每況愈下的屬靈狀態下,我戴上了喜樂的面具。當有人問我過的如何時,我沒有分享自己的掙扎。我的倦怠絕非突然發生的,而是多年來這些沒有得到檢視的錯誤觀點導致的。

通過聖經和導師的帶領,我終於謙卑下來,發現了屬靈倦怠的癥狀。

倦怠的第一個癥狀是一顆怨恨上帝的心。記得每周我要來回幾次奔波在位於西部的大學和位於北部的教堂之間,單程就得花近一個半小時。對我來說,完成作業、整理作業所需材料、及時趕回來參加教堂聚會或帶小組(通常沒有時間吃晚飯),壓力特別大。

我有時會因無法參加一些晚上的教會聚會而受到譴責。我感到很孤獨和被誤解。這引起了我對教會和上帝的怨恨,我覺得他們對我的服事要求太高了。

浮出水面的第二個倦怠癥狀是,我暗中期待對上帝的服事可以得到回報,以表彰我的努力。

這也許類似路加福音15章中的大兒子想要父親給他一些東西,讓他和朋友們一起慶祝吧。當我感恩的日子越來越少的時候,我對上帝也越來越怨恨。

倦怠的第三個癥狀是對人的能力和力量的依賴。以利亞向上帝呼求的時候,這個癥狀就很明顯。他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只剩下我一個人」(列王紀上19章10節)。這些話表明,以利亞是多麼容易忘記上帝是他幫助的源泉,是他正在做的所有工作背後的驅動力(列王紀上19章18節)。同樣地,我開始覺得如果我停止事奉,事情就會分崩離析。但正如在以利亞的日子一樣,上帝的一切工作都是靠祂支撐的,不是靠我們。
恢復之路

倦怠後的幾個月幫我糾正了對上帝的看法。我重新學習到,上帝不需要我「做」什麼,而只是「當」祂所愛的孩子(約翰一書3章1節)。在諮詢了教會和校園的導師後,我選擇了辭去教會事工。這給了我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校園裡去愛和服侍上帝,也讓我可以更好地應付這段時間的大學生活。

我也聽從導師的建議,留出時間與主相會,在那裡祂耐心地提醒我祂的恩典和憐憫。為什麼我要如此努力去獲得人的短暫認可?

我有自身的價值。一次播客佈道上,我聽到一位牧師說:「物品的價值在於別人為它所付出的代價。」我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所創造的,祂又用基督的寶血買贖我,這個昂貴的代價,決定了我在上帝眼中寶貴价值。我在祂裡面是完全的,所以我不需要追求人的認可!

上帝在聖經中對摩西、以利亞、約伯、耶利米和約拿的忍耐,也使我深受鼓舞,因為他們都因事奉上帝而灰心倦怠。事實上,上帝愛祂的兒女,祂給我們工作不是要我們疲乏,乃是要與祂建立關係,使我們更像基督。我們被召不是自給自足,而是要記住上帝的恩典夠我們用的(哥林多後書12章9節)。上帝,我們的好牧人,知道我們的軟弱,邀請我們在祂裡面安息,依靠祂。

今天,我把定期在上帝面前檢查我的心,並與可信賴的導師分享我的屬靈狀況作為首要任務。當考慮一個新服事或參與教會和福音機構的事工時,這一點尤其重要。我捫心自問:我這樣做是為了上帝還是我自己?是依靠上帝的力量還是自己的力量?這是出於感恩之心嗎?

我懂得了喜樂、充滿活力的服事源於與上帝喜樂、充滿活力的關係。這種關係遠離自給自足的雜念,並因著與上帝共處、享受祂和祂的話語而得到充分的澆灌。這樣的服事是一種選擇,源自於在關係中對上帝的熱愛,並單純地想服事上帝好可以跟祂說:「謝謝你!」耶和華所賜給我們的,讓我們心存感謝,倚靠祂,以此來榮耀祂,好在那末日,我們可以聽見這話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馬太福音25章23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濃情蜜意

《寄生蟲》——都是壞人才是悲劇

作者:Feifei,中國

*封面和文中圖片來自豆瓣電影

 

最近,韓國電影《寄生蟲》橫掃奧斯卡四項大獎,亞洲電影又迎來新的曙光。這讓我心裡也不由默默發癢,想看看究竟。夜晚十一點,一片寂靜無聲中,我全程無漏點地刷完了這部片長2小時的電影。

影片想傳達的中心信息是階級分化帶來的社會矛盾,影片下半場中同樣一場雨,讓身處上流社會的人歡喜不已,霧霾沒有了,天氣放晴,空氣清新,是快樂聚會的好時光;然而向下看,他們看不到的是,身處社會底層住在半地下室的下流社會的人,在這場雨中因為房屋積水無家可歸,拚命想保全家中的一點財產,最終只能在運動場度過艱難的一夜。

看到我上面寫的,或許大家會同情社會底層的窮人們。然而上述的情節只是影片高潮爆炸的導火索,整部影片看下來,我心裡浮現出一句經文:「下流人真是虛空,上流人也是虛假,放在天平里就必浮起,他們一共比空氣還輕」(詩篇 62篇9節)。

金家一家四口擠在窄小而破爛的半地下室,四人手機同時停機,家裡沒有無線網,只能偷偷連接周圍鄰居的信號來保持與外界的通信。

一位朋友的到來,竟意想不到地給這貧困潦倒的一家人帶來了轉機。金家的兒子通過這位朋友介紹,獲得了輔導富人家女兒的機會。考不上大學、貧困潦倒、卻擅長偽造文件、蠱惑人心的一家人,通過各種手段,一一成為了有錢人家朴家女兒的英語輔導老師、兒子的藝術心理治療師、丈夫的專用司機和妻子的家務阿姨。

也許大家會覺得這一家人的人生開了掛,四個無業游民瞬間變成高收入人群。然而人性就是如此的貪婪、不知滿足,四人本可以借著這份工作踏踏實實地過普通人的生活,雖然平凡但總好過過去赤貧的日子,他們所做的卻讓人嗤之以鼻。

 

富人朴家一家外出為小兒子慶生,金家一家的真面目彰顯出來。他們明目張胆地霸佔了富人家,開始了一場反轉式的狂歡。深夜降臨,窮人們圍在客廳沙發上,面前滿是各式各樣的酒瓶,各人開始發表自己的「人生感言」,兒子竟然妄想能夠娶到富人家的小女兒,徹底霸佔富人家的財產。

門鈴忽然響起,打破窮人一家的妄想,他們看著面前的杯盤狼藉,因著生怕被發現而一個個恐懼不已。可視對講屏幕上出現了朴家前任保姆的形象,她出現在這個瘋狂的夜晚是為什麼?原來比窮人一家更瘋狂的是,保姆丈夫一直寄居在富人家房子下面無人知曉的逃生地洞里。

窮人一家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兩個窮人家庭彼此知道了對方的秘密,故事情節變得激烈起來,他們開始為自己掌握的對方情報鬥爭,糾纏在了一起。

這次,家裡的電話響起來,兩戶窮人一同陷入恐慌,最最讓他們害怕的事發生了,因為暴雨的緣故富人取消了原本的計劃,馬上就要回家。

人最醜陋的那一面出現了,為了掩蓋自己的錯誤,兩戶窮人對對方都採用了極端手段。最終金家一家四口逃出了富人家,另外那對窮人夫妻被鎖在了地下室里。

多麼令人諷刺,金家一家不斷想向上爬,卻不給在他們下一層生活的前保姆夫婦任何向上爬的機會。

影片的最後,出現了故事的大反轉,富人家的前任保姆被金家的妻子意外殺害,在富人家小兒子的生日派對上,前任保姆的丈夫為了給妻子報仇,打傷了預謀殺人滅口的金家兒子,並從地下室逃離了出來,對金家展開報復,最終殺害了金家的二女兒。而就在此時,金家爸爸竟一時受刺激,因為富人家丈夫對窮人身上味道的厭惡、對受傷金家女兒的無視,拿起殺死女兒的刀,捅向了富人家的丈夫……最後躲進了地下逃生地道……

 

導演奉俊昊說到這部影片時,說這是「一出沒有小丑的喜劇,一出沒有壞人的悲劇」 ,「電影中沒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即使大家都沒有惡意卻可能導致一發不可收拾的後果,但有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一點點對彼此的尊重」。導演想讓大家看到社會階級分化帶來的隱患和可能帶來的衝突,但消除了階級分化就消除了矛盾嗎?多一點「尊重」就真的會減少這個世界,這個社會上的惡嗎?互相尊重,談何容易?好在聖經有更直白的解答:「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馬書羅馬書 3章23節)如果我們不解決內心對他人財產的覬覦,不明白自己與他人的價值在於上帝將自己的形象放在我們裡面,不管我們擁有多少,我們都會想要得到更多,即便打破了現有的階層,我們還是會重新人為地建立起各式各樣的階層與鄙視鏈吧。

金家太太說他們就像蟑螂一樣,一開燈,就得躲起來。如何才能不像蟑螂一樣生活在黑暗當中呢?好像有錢是答案,但那隻不過是假象。對於我來說,真正的答案在於「我們若說自己沒有罪,就是欺騙自己,真理就不在我們裡面了。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凈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1章9節)

所以,因為都是壞人,才是悲劇,如果我們都能認識到自己是壞人,才能變成喜劇。金家的爸爸,或許去自首,才是最從容走出地下室的方式吧。願我們都有勇氣,走出黑暗,走進光明。

「但義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正午。」(箴言 4章18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濃情蜜意

當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時…..

作者:Elisa,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Joya,中國

 

控制不住的怒火

我很大聲地在電話里說:「你講完了嗎?可以聽我講了嗎?」然後一股腦把我心中的不愉快,委屈、埋怨傾倒給了對方。

這是我第一次情緒失控,向對方發火。我覺得自己在很有禮貌地聽她講話。但當我開始要解釋時,剛一開口,她就打斷我……這讓我實在抑制不住怒火。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對方是我就讀大學的不同班同學,我們在其中一科必修課程的社區課業中被分為一組。偶然相遇,對方被選中擔任主席,我是副主席。然而我們在活動的場地考察上出現了矛盾。

第一次在場地考察後,她告訴我們不要對任何組員透露資料,原因是我們的計劃方針還不明確,她希望可以先做些資料收集。這個想法沒有錯,但我希望至少可以跟組員交代。雖然我不是很認同在團隊里存在著這種神秘感。但是,我還是願意選擇順服掌權者的權柄。

除了副主席的身份,我也是屬於市場組的一員。於是我發了場地考察的照片給市場組的成員,主要是希望我們能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海報設計。後來,在市場組的聊天群組裡,成員們討論著之前在會議中定下的方針,並對此有些質疑,還是副主席的我,明白主席需要做些研究調查,於是便對他們說:「具體的事情,主席會對這再發聲明。」市場組的成員們又向我發表了一些蠻有建設性的看法,我覺得可以提供主席做參考,或許可以採用他們的想法。

我透過信息,告訴主席這些看法。然而在我們的信息對話中,我看出了對方責備的意思。我就打了一通電話給她,想著可以向她解釋清楚。然而,她責備起我了,說我向外人透露了資料。我告訴她,我沒有透露任何資料,只是在她的同意下,發照片給市場組做海報而已。當有組員問起,我也只是跟他們說: 「 主席有想法之後,會在組裡通知。」
矛盾升級

讓我震驚的是,下一次會議中,她在未曾與我商量的情況下就草擬了會議大綱。作為副主席,我感到自己完全不被尊重。加上我又因自己的一些私事而遲到,在我進到會議室後,市場組只是簡單地跟我說了一下會議內容。但當我表達我對此的想法時,他們卻保持沉默。我感到自己被冷落和孤立了,這感覺太憋屈了。也許是因著我壓抑不住的音量,主席叫我到前面跟她講。

帶著不滿的我在會議大發雷霆,將我對策劃的意見毫不掩飾地對著主席大聲哄叫,還拍了一下桌子。全場鴉雀無聲。發怒之後,我深知自己失控了,在心中默默禱告後,我不知不覺地,安靜地回到了我的位子。我感到又憤怒又羞愧,第一個想法就是我要辭職。刻不緩慢,一回家我就打辭呈給教授。

發怒令我無法控制情緒,嚴重到開始偏頭痛。「恨能挑起爭端,愛能遮掩一切過錯。」(箴言 10章12節 )我雖然知道這樣不討上帝的喜悅,但我的心裡有太多的委屈,加上之前對話積攢的怒氣,我內心的平安徹底失去了,導致我對待身邊的人也變得暴躁,缺乏耐心。我向主認罪,並尋求恩典,求主賜我力量寬恕她。

 

主動工

我看見上帝奇妙地在我們之間動工。主席所做的計劃書被教授拒絕,並要求我們提交一份新的策劃。這是我在任職期間,需要完成的事項,所以我要求教授給我機會與主席合作再做一份給她。教授答應了,讓我,主席和現任副主席合作完成。這件事中,我與現任副主席也產生了小摩擦,她處處維護主席,深怕我會傷害她。

我個人覺得很無辜,主席先發脾氣,她卻叫我不要再跟主席爭吵。我只是訴說出計劃書的問題所在,主席就說我態度壞,不願與我談。我真的好冤啊!

第二天早上,當我還在思考該怎麼向教授報告我們的狀況時,沒想到,教授就主動發信息給我說她有義務為我們解決矛盾。因此要求我加她進組。由教授做中間人,讓我們彼此發表各自的感受,她也給了我們中肯的回饋,希望我們可以各自進步,一起完成。因此,我們的關係重新修復和好,總算可以和平相處了。

我們各自道歉後,把話聊開,當下我們用很愉快的心情完成了我們的計劃書。在過程中,我們彼此有商有量,討論要怎樣完成它。第一次,她詢問我的意見,也用笑臉表情符號回復我。就這樣,我們和好了。我也做好自己市場部的本分,合力完成了整個計劃。
面對自己的問題

從這次的教訓中,我學習到無論在任何的情況下,我都需要控制自己的脾氣。因為我的驕傲和愚昧,會讓人和自己受到傷害。我需要謙卑,看別人比自己強 (腓立比書 2章3節),不要放大自己的感受。就好像上帝沒有要求我完美,我又如何能要求他人一定要依著我的標準對待我呢!

上帝透過第三者的介入,平息我們之間的紛爭;祂也教導我不應該引起爭論,倒要追求和平(以弗所書 4章31節)。如果有時間倒流的機會,我會學習忍耐,不與她起爭論。至少在會議中,要先顧及她的顏面,而不是對她發脾氣。當我們無法達到共識或溝通的時候,盡量在找到溝通方式前,控制自己的脾氣。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濃情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