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父親

你可曾懷疑與抗拒父親的心? ——觀《摔跤吧!爸爸》有感

received_10207027102475775

作者:奇奇,中國
圖片:豆瓣電影

作為阿米爾汗的粉絲,聽到他令人期盼已久的新作在大陸上映了,我當然是第一時間跑去看了。

電影果然沒有讓我失望。將近兩個半小時的片子一氣呵成,絲毫沒有讓人感覺倦怠。好幾處都讓我落淚。其實在去電影院之前我還略有擔憂,但好在這部電影既不是在講父親的男權也沒有過分雞湯女權至上,反而講的是女兒如何在經歷和成長中明白了父親的心。

received_10207027101995763

影片以真實故事為原型改編。阿米爾汗飾演的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兒子來幫他完成夢想——贏得世界級金牌。結果卻一連生了四個女兒。他本以為夢想就此破碎,卻意外發現女兒身上的驚人天賦,看到希望的他決定不能讓女兒的天賦浪費,像其他女孩一樣只能洗衣做飯過一生 。於是他與妻子約定,用一年的時間按照摔跤手的標準訓練兩個女兒:換掉裙子 、剪掉長發,讓她們練習摔跤。之後,她們竟贏得了一個又一個冠軍,最終成為了印度的榜樣,激勵了千千萬萬的印度女性……

received_10207027102235769

影片中父親是個非常嚴格近乎苛刻的人。在女兒小時候,他的魔鬼式訓練在姐妹倆看來簡直是慘絕人寰。每天早晨5點鐘起來訓練,不能吃任何油炸和不健康的食物;別人看電視的時候她們在訓練,別人出去玩的時候她們還在訓練……她們簡直恨死父親了!在姐妹倆眼中,父親就是個壞透了的獨裁者!電影中唱了一首很長的歌來表示對父親這種強權的反抗。剛剛十幾歲的她們只想著可以輕鬆一些和同齡人一樣玩耍。她們哪裡知道將來要面對的是什麼?然而她們在一個朋友的婚禮上被朋友的一番話驚醒了,忽然明白了她們以為的父親的“獨裁”實際上是在幫她們抗爭,是為了給她們不被生活奴役的自由。

received_10207027101675755

這讓我想到了天父對我們的約束和管教。我們常常也覺得好累。要遵行祂的話,在別人可以任意生活的時候我們不行。別人抽煙喝酒逛夜店的時候我們要讀經禱告,分別為聖;別人可以隨己意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時我們要管住自己的口舌……好苦啊!就像姐妹倆一樣,我們心裡喊著,真的好難!我們只是個普通人,也好想放任自己活一次。可是我們不知道,天父的目的不是要約束我們,而是要給我們自由,不被罪挾制的自由!

received_10207027101875760

影片中大女兒吉塔在明白了父親的心之後努力訓練,終於成為了全國冠軍,之後順利去到國家體育學院進修訓練和學習,為世界級比賽做準備。然而第一次離開家到大城市去的吉塔迅速被外面的世界吸引了。沒有父親在身邊的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自由。她開始留長發,塗指甲,吃垃圾食品,去參加舞會……身邊的朋友勸她說:「沒關係的!就出來玩一次嘛!不要緊的,就吃這一次嘛!」……久而久之,她自己都沒意識到她懈怠了。同時,她接受著所謂國家級“專業”摔跤教練的指導和訓練,完全摒棄了父親的教導。教練告訴她,要忘記之前學的一切,因為那些都是老舊過時的招數。吉塔也認為自己在接受最新最棒的訓練,感到信心滿滿。她有種站在人生的巔峰的感覺,回家的時候還不忘把自己學的新招式教給家鄉的孩子。她的種種變化讓父親十分傷心,然而吉塔覺得父親對摔跤的那一套理論太不入流,認為父親是個固守成規的頑固派。為此,她與父親發生爭執,並決定要走自己的路,不再理會父親。

received_10207027101315746

然而在驕傲中的吉塔接二連三地輸掉了幾場世界大賽。在電視機前看比賽的父親無比心痛。吉塔也覺得自己再無顏面對家人了。此時,妹妹芭比塔也來到體育學院學習。在妹妹的鼓勵下,吉塔終於鼓起勇氣給父親打了電話。父親接過電話,只聽吉塔在另一頭痛哭,她只說了一句話:「爸爸,對不起!」之後,父親就決定要隻身前往一個陌生的城市親自指導和訓練吉塔。看到這裡,我哭了。

其實我們都是吉塔。太容易就被世界上的事物吸引。愛世界的心分分鐘就讓我們忘記了天父的教導。世界上的朋友也會影響我們,對我們說:「就一次沒有關係的!」真的是沒有關係嗎? 《聖經》是怎麼說的呢?約翰一書2章15節:「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雅各書4章4節:「豈不知與世俗為友就是與上帝為敵嗎?」可見,所謂的「沒關係」,都是世界的謊言。可是,這個世界可能又會藉著一些新潮的理論和觀點跟我們說:「《聖經》已經太老土了!你還真的相信裡面的話呢?你也太不酷了吧!那個已經過時了!來聽聽我的新理論吧。」然而我們知道這些新的理論會帶領我們去哪裡嗎?是走向勝利和自由嗎?當然不是,這些謊言只會領我們走向驕傲和毀滅。好在我們有一個好父親,跌倒了我們還可以爬起來。縱使我們曾經因為愛世界拋棄了天父,祂依然以慈悲和恩典對待我們,等待我們回頭。我們只要一個電話打過去,告訴祂:「對不起!爸爸」,祂就會以十倍百倍的速度奔過來擁抱我們,像吉塔的爸爸一樣!

received_10207027101435749

我非常喜歡電影的結局。吉塔在悔改之後剪掉了長發,開始偷偷接受父親的訓練,按照父親的教導打每一場比賽,再也沒有動搖過。經歷了幾場激戰後,她終於奪得了英聯邦運動會的摔跤金牌。成為印度歷史上首個拿到國際大賽金牌的運動員!拿到金牌後的吉塔跑過去擁抱父親。看到金牌的父親說:你真是我的驕傲!不知怎的,這個時候我腦補了另一幅畫面,在我們打贏了那美好的仗以後得見天父的榮面時,祂會對我們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馬太福音25章21,23節)這實在是一副好的無比的畫面。

received_10207027100915736

整個影片定格在最後,吉塔和父親擁抱在一起,留下了淚水。我想,這淚水中有喜悅,有感恩,也有對父親的理解。吉塔徹底地理解了父親的心——他的嚴苛和管教從來都是出於對自己的愛和保護。沒有父親當時的嚴格不可能有今天的勝利。父親的堅持也是因為他知道這一天會來到。天父的心亦然。太多時候我們都只能看到當下,我們討厭管教也受不了痛苦。而我們的天父是知道一切的,祂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

received_10207027101155742

讓我們體會上帝的美好用心,順服祂的旨意,活在祂的引領中,去打贏那美好的仗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閲讀相關主題文章:有目的的人生

夢見爸爸的那個晚上,我哭了

Why-I-Cried-Over-A-Dream-1024x613作者:何佩欣,新加坡;翻譯:苗苗,中國

早上醒來的時候,晚上的夢依舊清晰。這個夢既不壞,也沒有讓我很悲傷。實際上,這是我這段時間裡做的最甜的夢了。

夢中我和爸爸在一起吃巧克力冰淇淋甜筒(注意,不是因為夢裡有冰淇淋我才說這個夢甜的)。不知為什麼,我記得很清楚冰淇淋花了50新幣。夢醒后,我就只記得這些了,卻足以讓我潸然淚下。

刷牙時,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為什麼流淚。因為夢醒的那一刻,我已經知道,夢中一起吃冰淇淋的快樂時光再也不會在現實中發生了。

爸爸去世兩年半,我以為終於習慣了他的離開,但那天早晨的經歷卻證明,事實並非如此。雖然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夢見爸爸,但夢中看到他的音容笑貌,我才意識到自己是多麼思念他,也意識到我並沒有從悲痛中完全走出來。

記得爸爸剛去世的那幾周,整個世界都讓人有一種離奇感。那時,我覺得自己喪失了所有的感知能力。沒有什麼能吸引我,讓我高興,也沒有什麼能讓我感到沮喪。除了淚迸腸絕的喪親之痛外,我的感覺徹底麻木了。失去了爸爸,生活就突然變得沒有意義,未來也彷彿一個有大又黑的空洞。有時,我甚至希望耶穌快點再來,或是母親、哥哥和我一起突然死掉,這樣我們一家就可以在天上團聚,而不用在地上過沒有爸爸的日子了。

但上帝用時間和日常瑣事來幫我們度過每一天。漸漸地,我開始恢復正常的情緒:快樂、憤怒、沮喪、嫉妒、恐懼,等等。每當取得成功時,我會很開心;別人工作不用心害我多做事時,我也會生氣;坐錯公交車浪費時間時,我更會感到沮喪……

生活恢復了常態,我彷彿覺得自己已經完全接受了爸爸去世的事實。對我來說,談論起以往共度的快樂時光已經不再是那麼困難的事情;翻看他以往的照片也不再讓我忍不住掉眼淚;即使是紀念他的逝世周年和誕辰(幾周前),也變得更加容易了。

但是,那天早上的小插曲卻讓我發現,原以為早已消失的悲傷竟然從未離開過。過去的這些日子裡,它只不過是休眠了,在最意想不到的時候爆發出來。

一方面,我很驚訝為何這麼長時間了,這種喪親之痛依然如此強烈。在父親的葬禮上,朋友送我一個掛件,上面刻了一句話:“這一切也都會過去”。我本來以為“這”應該是指悲傷,現在我有點懷疑。

另一方面,這種疼痛感的繼續,在某些方面倒讓我鬆了一口氣。這種感覺一回來,就讓我可以重新思考自己生活中的優先次序、擔心及顧慮。之前我會因為朋友說過的某些話而惱怒,為別人取得了我沒有取得的成就而心生嫉妒,現在看來,這些都無足輕重了,全都是自尋煩惱。悲傷真實地提醒我們,最終,在我們生活在地上的日子裡,沒有什麼比與天父以及他人的關係更重要了。劇烈的悲痛提醒我,失去是我們每個人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都必須經歷的人生轉折。每個人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痛苦和失去。同時,失去也深刻地提醒我們,我們的人生並非正常。死亡和失去家人或朋友不應該是“正常”事件;它們是這個偏離上帝心意的世界里罪的結果。

同時,這也嚴肅地提醒我,生命何等短暫。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會產生永恆的影響。這讓我開始專註那些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而不是那些緊急但不重要的事。也激勵我去活出信仰,在我活着的日子裡同我所愛的人們分享耶穌,免得以後來不及。

這些日子以來,我學着接受悲傷作為我生活的一部分。當它發作時(我確信它會再來),我要充分認識到,因着耶穌所做的一切,這份疼痛變得只是暫時的。我會在榮耀中再次與爸爸團聚,在那之前,我要好好地生活。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養兒方知父母心

作者:林堅忠, 新加坡

How-I-Came-to-Understand-my-Parents(v2)

 「這不公平!」

為什麼總是拿我跟別人相比?我和他不一樣!」

這是我常常對父母說的兩句話,因為從小到大,我都不喜歡被拿來和別人比較。那時候,我老覺得自己被擺放在一個不公平的位置,總是覺得自己需要符合父母為我設定的標準。

年幼時(也許直到現在仍是如此),我比哥哥粗野、吵鬧。我不明白,為什麼我的玩具總是比較容易壞,為什麼我總是看起來比較髒亂,為什麼我總是成為老媽嘮叨和責罵的對象?我覺得父母是在間接地讓我知道,我應該更像哥哥一些。

更糟糕的是,我老是得接收我哥哥的舊東西。哥哥總有全新的衣服可穿,而我卻不得不穿他的舊衣。當然,說句公道話,我父母還是會給我買需用的東西啦!但不知怎麼的,我總是忘了他們曾買了什麼給我,卻記得他們沒有買給我的東西。

可笑的是,雖然我總是叫爸媽不要拿我跟別人相比,但在潛意識裡,我卻總是拿自己跟哥哥相比,也會拿我的父母跟朋友的父母相比較。

你是不是也有類似的經驗呢?

當兒子也成了父親

如今,我也是兩個男孩子的父親,你可以想像我是如何自嘗苦果了。 「爸!這不公平!」每當我兒子這樣說時,我便覺得這真是『報應』。這麼多年來,上帝總是用很多幽默的方式使我明白,祂是公義、公平的上帝。

不過還好,我完全明白孩子們的感受,因為我在他們這個年紀時,也有相同的感受。所以,我常常提醒孩子們,我跟我太太對他們的付出(甚至是在他們抱怨不公平之前)。感謝主,看來他們明白我所說的,儘管我沒辦法說我在他們這個年紀時也能有同樣的見解。

許多人建議採用「角色互換」的方式幫助當事人從對方的角度看待事情,從而讓我們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也能對他人的付出心存感激。這種建議有一定的道理,但我發現「角色互換」實行起來通常會有困難,並且也相當主觀。

成功方程式

感謝上帝,祂已提供家庭生活的黃金定律,告訴我們如何維繫親子關係。

以弗所書61-2節如此教導子女:「要在主裡聽從父母,因為這是理所當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著應許的誡命。」(新譯本)

緊接著,以弗所書63-4節也教導父母(特別是父親):「不要激怒兒女,卻要照著主的教訓和勸戒,養育他們。」在另一處經文歌羅西書321節中,保羅進一步提醒家長:「不要激怒兒女,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新譯本)

身為基督徒父親,我盡力討上帝的喜悅。我也發現,兒女可以幫助我們成為善於鼓勵和培育孩子的父親,當然,這在不同的家庭中有不一樣的實現方式。

在我的家庭裡,我確實感激孩子們給我提出的好意見,特別是當他們這樣做時,他們是出於對我這位父親兼主內弟兄的愛、體諒、尊重和關心。這樣說或許有點奇怪,但這正是聖經所描述的親子關係。同樣地,在如何順服和孝敬父親方面,如果我的孩子們想要聽聽我的意見,那麼我也會非常樂意告訴他們(當然,我會斟字酌句)。

但就像所有家庭一樣,我們家人之間的互動是很複雜的。儘管我們本來應該認真地傾聽對方,並且謹慎而有禮貌地說話,但我們卻不見得都會做到。有時就算我們努力了,但可能還是會因為講錯話而激怒對方。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承認,我們都極其需要上帝的幫助。

此外,我發覺無論孩子們聽不聽話,我都必須向上帝祈求智慧,好讓我能成為一位善於培育及鼓勵孩子的父親。同時,雖然我的兒子們會看到我的許多錯誤和失敗,但我仍然祈求上帝幫助他們懂得順從和孝敬父母。

感謝上帝讓我有機會學習做一名敬虔的父親,又讓我仍然有機會學習做一個敬虔的兒子去孝順我年邁的父母。我發現,我跟我的兒子們一樣都需要不斷成長。

三位一體的心腸

我愛你們,正如父愛我一樣,你們要常在我的愛裡。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愛裡;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祂的愛裡。」(約翰福音159-10節)

顯然,耶穌來到世間是出於對父上帝的順服,同時父上帝也愛耶穌。明白了這一點之後,扮演好我父親的兒子以及我兒子們的父親這個雙重角色,就有更深刻的意義了。我不再只是努力讓家庭正常運作而已,而是有了更大的動力去做好自己的本分。

當我努力做一個合上帝心意的父親和兒子時,我就是在實踐三一真神內在的原則,並且略略領略到耶穌與父上帝之間的美好關係。

關於作者:林堅忠弟兄在新加坡一所初級學院任教6年後, 於1998年加入新加坡青年歸主協會,擔任全職同工。在2005年,他成為新加坡青年歸主協會的總幹事。如今他在教會參與講道和查經班的服事,同時也在其他教會與青少年團體中講道、培訓和教導。他與妻子結婚13年,有兩個可愛的兒子,分別是9歲的漢正及6歲的漢信。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爸爸的信

作者:Jason,台中
fathers letter
我的爸爸已經返回天家兩年多。前幾天,我在整理房間的時候,發現一封信。雖然寫不到幾個字,不過字寫得很美;內容是我在升上高職後,爸爸要我認真打拼、以及對我的一些期待。

我將信件詳細地讀了一遍。看到它,就讓我想起我的爸爸還在世的時候,他不太喜歡講話(就如同內文寫不到幾個字),也不太會表達他自己內心的感受,甚至很少跟子女聊天。他常帶我們去嘉義探望爺爺奶奶。印象中車程不過一個小時,但是沿路上我們都沒有交談。所以,我常常感覺到我和他之間很有距離感;雖然他常常在我身邊,卻彷彿離我好遠。因此,從小我就暗自告訴自己:「長大以後,我一定不要跟我的爸爸一樣,我要好好地陪伴自己的孩子,多多和他們聊天、談心。」

然而長大之後,反而變得比較能夠理解他的心情;知道他對家庭付出相當辛苦,許多難過、痛苦的事情都不向孩子們傾訴,是因為不想要給孩子任何的壓力,這是我們小時候沒辦法想像的。

直到爸爸因肝病過世之前,我和姊姊、妹妹三個人輪流照顧他。在那個時候,我們都滿辛苦的;姊姊為了爸爸,辭去了自己穩定的工作,全心全意照顧在爸爸的身邊。就讀高中的妹妹,一到下課,就得犧牲與同學社交的時間,跑到醫院照顧爸爸;而那個時候在彰化求學的我,只要有空,也會回到台中,跟姊姊、妹妹輪流照顧他,我們都用相當多的精神、時間、體力陪伴在他的身邊。

那時,我們心情都不太好,因為我們每天輪流8小時在照顧他,我們常因為誰沒有準時來換班而鬧得不愉快;另一方面,爸爸因為肝病的關係,情緒一直很不穩定,我們常常因為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而挨罵。

有一天,我跟姊姊換班後,要來照顧爸爸時,平常很少講話、表達自己心情的爸爸,突然笑著對我說一句:「辛苦了!」原本累積在心中的那些不愉快,頓時因為那句「辛苦了!」而消失了。當下,我覺得跟他之間的那道牆也不見了。

每當想起我的父親,我就會常常想起瑪拉基書4章6節這一段經文:「他要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在我的心目中,上帝跟我的爸爸有些相像,因為上帝很少對我表達自己的心情和看法,甚至我未曾看見過上帝,似乎感受不到祂的存在。不過《聖經》就好像是爸爸寫給我的信,裡面記載著祂滿滿的恩典及慈愛,教導我們生活及信仰的準則;而且雖然我們看不見祂,不過祂在天上永遠與我們同在,祂知道我們在地上的一切艱難,就好像我的爸爸曾對我說的那一句「辛苦了!」

所以,我期待我們都能夠勤讀聖經,讓上帝的話成為我們隨時的幫助。好像我不時回想起的那段經文:「他要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瑪拉基書4章6節)。是的,主耶和華是我們在天上的父,祂必永遠與我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