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痛苦

你是否因為失去的「腳趾」而忘記了飛翔的翅膀?(有聲中文)

作者:葉玲君,台灣

語音播讀:馨寧,中國

封面圖片由作者拍攝

文中圖片來自PEXELS

「看哪!我造新天新地;從前的事不再被記念,也不再追想。」(以賽亞書六十五章17節)

我陪老公開會去了趟紐約。由於我們都是第一次去,兩人商量臨時買了紐約的旅遊套票,想趁着開會間隙逛逛走走。一直生活在大城市的我,早已看慣摩天大樓,其實內心對於認識紐約沒有什麼太大的渴望;時間也不太夠,就想走馬看花把所有套票都用完。

天氣熱的七月天要頂着大太陽在紐約各個景點繞來繞去,我的內心着實有些煩躁。到了帝國大廈,我一看又是高樓,就真的沒有什麼太大的興趣了。氣溫高、又是排隊、又是等,到了樓上,遊客還特別多,擠來擠去,真的不是很舒服。我實在是沒有什麼興緻和其它人一樣看風景,內心還滴咕數着過去去過的世界高樓,覺得有些無聊。看老公還挺有興緻地拍照,也不想壞了老公的好心情,於是我耐着性子站在一個角落等他。

突然間,我看見兩隻鴿子從底下飛上帝國大廈的露台。喜歡動物勝過喜歡人類的我,見着這兩隻肥肥的鴿子,就盯着看了起來。當我眼光往下移時,突然發現其中一隻鴿子的腳趾沒有了。102層樓高的帝國大廈,當鴿子想展翅高飛上來時,沒有腳趾這件看起來很可憐的事情,竟然完全沒有攔阻它的決心。

我突然想到,我過去有幾位心理諮詢的客戶,他們會為著「失去腳趾」而傷心難過,卻忘記自己還有「翅膀」。他們為著「腳趾」傷心良久,遲遲不能走出來,卻沒有想到上帝早已替他們預備好「翅膀」。他們往往固執地只看事情的一面,沒有辦法看見事情的全部和各樣上帝隱藏的祝福,而把自己限制在悲傷的「盒子」里。想要幫助這些人走出來的家人、親戚和朋友,試着各種方法想要幫忙把「失去腳趾」的意念從盒子里拉出來,但本人的目光太過集中在自己的痛苦裡,導致他們看不見上帝給他們的諸多其它祝福。這樣不僅影響到客戶本人的生活態度,也有時也會傷害到親近的家人和親戚朋友。

過去的我其實也是這樣。因為和前男友交往的7、8年,一直覺得他是我的真愛,我一直不顧父母不同意和文化上的巨大差異而堅持己見,非他不嫁,直到他出軌離開。過了很久我還是一直停留在過度悲傷的情緒里。一方面仍然認為他是我唯一的真愛,一方面又覺得他為什麼可以背叛我。直到有天在教會的禱告會,上帝讓我明白,祂一直與我同在,陪伴我走過這段路程,猶如有名的「沙灘上的一雙腳印」的故事一樣。我這才感到釋放。後來遇到我老公,我才知道,原來用心經營感情和初戀那樣傻氣地戀愛是差距甚遠的。失去前男友的愛在當時對我來說是十分傷痛的經驗,我還為了心愛的「腳趾」差點了結自己的生命。但上帝讓我看見,不管情況如何,祂都愛我、保護着我,我才能夠慢慢放下「失去的腳趾」,重新學習愛自己,靠着上帝的恩典「飛翔」。

你是否也還有很多過去的苦痛壓着你喘不過氣?你是否還在想着失去「腳趾」的事,而忘記有「翅膀」可以飛翔。以賽亞書六65章17節記載着「看哪!我造新天新地;從前的事不再被記念,也不再追想。」上帝是為我們造新天新地並且滿有慈愛的上帝,祂不記念我們的過去,也不追想我們的罪惡。雖然人生不是完美的,「腳趾」失去了也很有可能再也長不回來,你是否願意放下過去的苦痛,靠着上帝的恩典而允許自己有重新自由飛翔的可能呢?願上帝祝福你!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認識自我

親歷抑鬱症——「死亡」可以這麼近,上帝卻可以讓它那麼遠(有聲中文)

作者:依含,中國

語音播讀:依含,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小盒,中國

封面和文中圖片來自PEXELS

當我第一次聽到抑鬱這個詞時,感覺這就是抒發對生活的無奈的代名詞。就好比,「周末不能休息,要加班!……太抑鬱了!」「我喜歡的衣服被別人買了,好鬱悶!」然而,我自認為隨意性這麼強的一個詞,在我親自經歷之後,我才明白了它的真正含義。

「你還這麼年輕,就不能打起精神來嗎?你看看別人家的小孩,再看看你自己!」「你知道嗎?你會讓我們覺得害怕!我們都不敢看你!」這一句句來自親人的責備,讓我感受到更深的恐懼與對親情的失望。

那時的我信主已好幾年,對於信仰的了解也在逐漸加深中。那時我感覺上帝是如此地愛我,也常常感覺上帝親自與我同在。祂帶領我成長,讓我不斷地看見與反思自己的生命,進而得以成長,讓身邊的人都感到上帝是如此地奇妙。「我為你感到開心,你的生命就像雨後春筍般,一下成長了起來,讓我再次看到上帝的奇妙作為。」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誇讚,讓我感覺那段時間上帝真的特別恩待我。不但如此,我渴慕上帝的話語,所以參加很多教會的各種活動和查經班。大家一起學習、查經、背經文都能讓我感到那樣地滿足。一本又一本屬靈書籍的閱讀讓我感覺供給了我每天所需的食糧。那段時間我是如此饑渴慕義,以至於無論見到誰,我都會滔滔不絕地講論上帝的偉大與奇妙,看到被苦難纏住的弟兄姐妹,我也樂意去花時間給予我最大程度的關心和幫助,我就像是天父家的戰士,不停在信仰的道路上戰鬥着。

但是,一件突發的事情讓我開始對上帝的話語產生質疑。從那時起,我的生活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開始質疑上帝:「為什麼我在為禰做工,卻還是會受到別人的傷害?以至於有些基督徒的行為比不信的世人還要惡劣?我堅持在禰的話語上,到底是正確還是錯誤的?既然我的堅持讓我受到了那麼大的傷害,那我為什麼還要持守真理?上帝禰真的在掌管一切么?!」這個生活中的巨變使這些質疑的聲音不斷不斷從我心裡冒出,讓我不想再去接近那個曾經我看為珍寶的上帝,我埋怨祂,不願意為祂做工,甚至我要離開祂。

當我決定不再親近祂的那一刻起,我的生活瞬間凌亂了。大把大把的工作將我淹沒,沒日沒夜地加班,真的讓我再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思想整件事情的前因後果。起初我以為這對我來說或許是件好事。也許因為忙碌,隨着時間的推移,有些傷也就慢慢會被忘記。但是當我把忙碌當成救主,而沒有來到上帝面前去尋求祂時,我發現我上了魔鬼的當,我的內心再也沒有平安了

我發現我喪失了許多能力,生活一團糟,尤其當我踏進我的教室時,卻發現我的學生對我的講課失去了興趣,這對我是另一個打擊。為什麼曾經是優秀教師的我,還在代表學校參加各種比賽的我,自己教室里的學生現在居然是這種狀況。這讓我深深感到恐懼,並且價值感瞬間瓦解。我開始陷入自我救贖,不停地反思和不斷地嘗試找出路,價值感的缺失讓我陷入了深深地焦慮。我因為這種焦慮很快迷失了自我,有一個聲音不停地對我說:「別人會嘲笑你的!活着有什麼意思?你沒有價值!家長會如何看你?同事和家人會如何看你?」這種迷失影響到了我的整個生活,我完全喪失了工作的能力,對一切事情也失去了興趣。忙碌讓我馬不停蹄,我開始暴飲暴食和焦慮。每天精疲力竭去休息,又會在噩夢中醒來開始第二天的工作。

這種焦慮甚至也影響到了我的教會的生活。漸漸地我退出了小組的服事,我以為甩掉服事自己就能輕鬆一些。可是,慢慢地,離開青年團契的心也開始萌芽,甚至到後來主日講道也走不進我的心裡。記得在一次主日聚會結束后我開始放聲大哭,那曾經是我生命的補給站,現在的我卻像突然被斷奶的嬰兒,上帝好像一下子離開了我的生活,一切突如其來的變化,讓我感到非常害怕。

雖然我的心裡對上帝充滿了質疑,但內心深處卻仍然明白,沒有什麼可以拯救得了我,因為「我見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傳道書 1章14節 )。不止如此,「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 9章10節 ) 我要的答案只有上帝能給,而我也開始想念上帝的話語了,我知道我需要祂。於是我開始在家裡播放讚美詩,我希望從中找到安慰我的答案,即使我沒有時間去讀經,我也要用另一種方式親近祂。

但是這種方式依然沒有能醫治我,大量的音樂反而讓我異常地煩亂。持續混亂的生活讓我覺得生活毫無意義。處理不完的工作、不斷讓我驚醒的噩夢、不足的睡眠,暴飲暴食帶來的持續上升的體重,這一切讓我丟失了那個曾經的我,讓我覺得活着不再有樂趣。於是另一個聲音對我說:「你如同糞堆里的垃圾,散發著臭氣,讓每一個人害怕接近你。你最好離別人遠一點,你這可怕的傢伙,不要去消耗別人的生命!」跟好朋友見面時,對方每次都會帶着不理解責備我:「你還小,這樣的小事真的不足為奇,我經歷過……你根本不認識上帝 ……我在為我的生活做好多預備,而你卻因為這一點小事就一蹶不振。」面對他們的質疑與不理解,我彷彿被上帝封住了嘴巴,一語不能發,無力辯駁。

終於,不堪折磨的我最後向家人發出了求助,最終也辭去了工作。我被家人接回家中,那時的我精疲力竭,像丟了魂一樣失魂落魄。因為持續的消耗,我的身體素質差到了極點。我羨慕別人可以開懷大笑,羨慕他們還可以有喜歡的事情,而我就連呼吸新鮮空氣的能力都沒有,甚至聞不到食物的香味,食物能帶給我的只有暴飲暴食吐后飽腹感所換來的安全感。當我去醫院檢查時,醫生卻說:「回家吧,你這種狀況沒有辦法醫治。」但我依然相信,上帝可以救我。

直到有次我感到走投無路時,哭着來到牧者面前尋求幫助,我訴說著我所經歷的一切痛苦和不被理解的責備。牧者耐心傾聽后,給了我幾點建議:

一、不要被撒旦所欺騙,不要聽信那個自殺的聲音。要記得你是上帝所造的,你有上帝的形象,你活着就是在榮耀祂,你知道祂有多麼喜悅看到你的樣子么?

二、不要讓自己離開教會。人是群居的,上帝造人沒有讓人獨處(創世記 2章18節 ),而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生活着。在這個以上帝為中心的家庭里,有祂同在,還有弟兄姐妹,大家一起分享上帝的話,便不會胡思亂想,以上帝的話語為武器,便不至於失喪。

三、人是需要長大的。你靈里的生命也要學着長大,並相信就算你感覺不到上帝的同在,但祂依然與你同在。你要能做到:「當你感覺不到上帝時,你依然可以哭着承認上帝是真實存在的。」這就表示你長大了。

四、堅持讀經。就算當你讀不下去聖經,你依然要堅持去讀,哪怕一天只讀一句,反覆思想。因為上帝的話語大有能力。祂藉著聖經與我們說話,這是祂寫給我們的「情書」,也是我們人生的指南,上帝一定會藉著祂的話語來醫治受傷的靈魂。

五、持續不斷地禱告。只要你願意謙卑來到祂面前尋求祂,你所經歷的祂都知道。哪怕你只說一句「主啊,求禰救我」。祂一定會拯救祂自己的百姓。

就這樣,我帶着牧者的建議重新回到家中,並且開始試着調整自己。一開始家人們還會接納我,安慰我,帶我到處旅行。我也試着從旅途中尋找丟失的我,尋找上帝的作為,但都無濟於事。家人以為購物可以緩解我的壓力,於是放我到其他城市去瘋狂購物,可琳琅滿目的商品並沒有讓我感到快樂,反而讓我感覺更深的恐懼——我什麼都不想要!反而讓我更羨慕那些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看着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的大城市,這種快節奏的生活,讓我神經錯亂。家裡最終決定讓我重新出去找工作,以為忙碌起來我就會好。可他們不明白,已經喪失基本生活能力和興趣的我根本做不了任何事。當他們看到所有的方法用盡后我依然不見起色,最終咒罵便開始炮轟一般地襲來。

我的內心何嘗不希望自己能再次快樂起來?從前那麼獨立的我何嘗想過依靠誰去生活呢?可是,對於如今被恐懼吞噬,處在抑鬱中的我來說,這一切是多麼的奢侈。

然而我再次想起牧者的建議,知道我不該依靠外界,也不再依靠人。我重新抱起了聖經,讀不下去就聽,聽不下去就大聲讀出來,甚至我會用一整天的時間一邊流淚,一邊大聲朗讀聖經。雖然我所讀的內容根本走不進我的內心,但我堅信上帝總會動工。我開始跪下,當我不知道說什麼的時候,我就僅僅跪下。當我感覺我站立不住,噩夢驚醒,想要自殺時,我的內心大聲呼喊:「上帝啊,救我!上帝啊,救我!」這成了我每次懼怕時說的話。當我因無法被醫治而再次堅持不下去時,我開始禱告說:「主啊,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馬可福音 9章24節 )牧者的那句「當你感覺不到上帝存在時,你依然哭着也要堅持說上帝是與我同在的,你就成長了!」這句話深深地影響了我,激勵我每天這樣堅持着。

偶然的一個夜晚,我像往常一樣行屍走肉般地閱讀聖經,期盼着上帝藉著祂自己的話來醫治我時,突然一句經文深深地扎進了我的內心:「我知道你的行為、勞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惡人。你也曾試驗那自稱為使徒卻不是使徒的,看出他們是假的來。你也能忍耐,曾為我的名勞苦,並不乏倦。‘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哪裡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裡,把你的燈台從原處挪去。」(啟示錄 2章2-5節 ) 我瞬間淚如雨下,我所經歷的一切上帝都深深地知道,我所有的委屈都沒有了,原來我所經歷的這一切是我忘記了我起初所有服事是為什麼而做。我在服事中慢慢偏離了上帝的話語,慢慢開始為了滿足自己而服事!那天晚上,我跪在上帝面前,我開始了一段很長很長的禱告,哭着把我所有的委屈和淚水卸在了上帝面前,有一種內心的大石頭終於落地的感覺,從那一刻起,我又能呼吸了,我被釋放了。

我以為自己做了一個很長很長的夢。直到第二天早晨,我從睡夢中醒來,我依然半信半疑睜開了眼睛,害怕再次失去這突如其來的醫治。可當我睜開眼睛,我發現我真的能呼吸了,我迫不及待地把這件事情分享給我的家人,我又能呼吸了,我能開口講話了,這也意味着上帝動工了。我明白即使是因着我犯罪經歷了這一切的苦難,但是上帝卻依然藉著這樣的事情彰顯祂的榮耀。「鑒察人心的,曉得聖靈的意思,因為聖靈照着上帝的旨意替聖徒祈求。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 (羅馬書 8章27-28節 ) 就這樣,我在經歷抑鬱症中經歷了上帝的作為,我痊癒了。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一切都風平浪靜。當我再次開始工作時,因着抑鬱半年帶來的一切損傷,工作讓我再次找不到價值感,別人的眼光也讓我再次陷入抑鬱症。但當死亡的聲音再次來敲我生命的門時,我告訴自己:「你是上帝所造的,你有祂的形象,上帝不要你做什麼,你活着就是在榮耀祂,彰顯祂的形象,你是獨一無二的,你知道你天上的父是多麼喜悅每天看到你活着么?上帝愛我不是因為我什麼都能做到,就是因為我做不到,祂才拯救!上帝啊,求禰來幫助我!」就這樣,靠着上帝,我再次戰勝了二次突發的抑鬱症。我知道,未來的路依然會有痛苦和眼淚,但是這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祂與我同在。

如今這快節奏的社會,多元文化,不同價值觀會帶給我們很多的壓力,自我救贖成了大家唯一的救命稻草,甚至作為基督徒的我們也常常把上帝當做擺設,而非掌管一切的救主。希望通過我的經歷分享可以對同樣在經歷抑鬱症痛苦的你有一些幫助,願你的生命也經歷上帝的作為。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認識自我

如何陪伴身在痛苦中的朋友?(有聲中文)

作者:Chong Shou En,新加坡
翻譯:陳琳,中國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知己,一個可以哭泣的肩膀,親密夥伴。我們都需要這樣的朋友,也在生活的不同時期扮演着這些角色。

然而,這絕不是一個可以掉以輕心的角色。在人們最脆弱的時候,我們的所言所行往往會對他們產生極大的影響。善意卻不正確或沒有愛心的言行都有可能會傷害那些來向我們尋求安慰和支持的朋友,並令他們反感。

你有沒有聽過「約伯的安慰者」這個詞?谷歌搜索,這個詞的意思是「在給予安慰的幌子下加重他人的痛苦」。如果你熟悉聖經中約伯的故事,你可能已經猜到,這個詞是在講約伯的三個朋友——他們不但沒有在約伯處在痛苦時給予他所需要的支持和安慰,反而指責和批評他,帶給他更大的痛苦。

然而,在我們如何陪伴痛苦中的朋友這件事上,我們有很多可以向約伯的案列借鑒的。

 

1.主動關心

約伯是一個完全、正直的人,上帝賜福給他讓他擁有一個大家庭和很多財富。有一天,上帝允許撒旦苦待約伯,以看看他會如何反應。在很短的時間內,約伯失去了所有的兒女和財產,而且還被疾病折磨着。然後,約伯的三個朋友來看望他。

當約伯的三個朋友聽說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時,他們聚集在一起,商議去安慰約伯(約伯記2章11節)。這些朋友甚至撕裂了自己的衣服,同約伯一起悲傷,靜靜地呆了七天(約伯記2章12-13節)。

這種真誠和關心是值得欽佩的,當然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也應該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去陪伴有需要的朋友。

 

2.不要論斷

儘管約伯的朋友們有了一個好的開始,但他們最終還是被公認為糟糕的朋友。

雖然他們在前七天保持沉默,但問題還是在他們開口時出現了。這些朋友不是安慰和鼓勵約伯,而是開始論斷他。

他們的論斷也真夠狠的!儘管聖經上說約伯是「完全、正直的」(約伯記1章1節),但他的這三個朋友卻告訴約伯,他是因為犯罪才受苦,他所遭遇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他們稱約伯傲慢、邪惡、不把上帝放在眼裡。他們甚至說約伯喜愛作惡(約伯記20章12節),他的兒子們活該遭災禍(約伯記18章19節)。這些絕對不是約伯此時需要聽的。

有一次我跟一個朋友分享了一些痛苦的經歷,希望他能因此理解我性格中讓他覺得費解的一些變化。但他聽了之後卻大加批評,我真的很傷心。雖然他的批評有些道理,我為此道歉,但那次經歷最終使我們漸行漸遠,我也沒法像之前那樣看待他了。

我們必須要小心,不要用自己的見解去論斷別人為什麼遭受苦難。

 

3.保持沉默並學會傾聽

在這三個人吵吵嚷嚷地說著自己的見解時,約伯的第四個朋友以利戶卻一直保持沉默,他等其他三人說完之後才開始發聲。

我們應該學習以利戶,不那麼快給出我們的看法,因為正如我們看到的,很多時候對方並不需要我們的意見。

我的一個當陸軍的朋友最近告訴我他和他的女朋友經常吵架,因為每當他向她吐露他在軍隊中遇到的問題時,她都會不斷地告訴他應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其實大多數的時候,他已經知道該怎麼做了,只是想要找個人聽他訴苦。聽了他的話,我暗自慶幸這個過程中我只是在靜靜地聆聽,並沒有對他的困境作出任何評價或給出解決意見。

 

4.鼓勵

以利戶終於開了口,但他沒有為約伯莫須有的罪名論斷他,而是把焦點放在約伯現在的態度上。我們看到「以利戶向約伯發怒,因為他自以為義,不以上帝為義」。(約伯記32章2節)。

然而,以利戶也是四個朋友中唯一一個給約伯帶來希望的。他認同了約伯此時的困境,然後傳達了一個令人振奮的「一切都將被修復」的承諾:「他禱告上帝,上帝就喜悅他,使他歡呼朝見上帝的面,上帝又看他為義」(約伯記33章26節)。

以利戶告訴約伯上帝有祂的旨意,為著我們的益處祂有時候允許我們經歷苦難。他給約伯帶來了他所需要的盼望。

在我服役期間,我經歷了一段靈命低潮,我無法處理自己罪的問題,結果導致我失去了對救贖的確信。之後的每個星期五晚上只要有休息,我就去參加表弟的青年團契。

那裡的年輕人都挺友善的,但最終是那個30多歲的女引導員主動來跟我聊天,並詢問我的屬靈生命怎樣。她看起來真誠且成熟,所以我向她傾訴了我所遇到的麻煩。

我們進行了一次真誠而有意義的談話。雖然我本以為我知道所有適用於我情況的標準答案,但是真正讓我從低迷中站起來的是她的鼓勵和禱告。

最終,我在部隊的任務使我無法再參加那個青年團契了。但是感謝上帝,那個時候,我已經從沮喪和抑鬱中走了出來,而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着那個引導員的鼓勵和陪伴。

一言以蔽之,讓我們快快地傾聽,快快地擁抱,慢慢地說話,更是不要去論斷。

最重要的是,不要因為害怕就不去主動關心朋友。雖然我們不完美,可能會經常說錯話或做錯事,但我們可以祈求上帝並相信祂會帶領我們,讓我們知道如何陪伴處在苦難中的朋友們。願我們在身邊的人需要的時候成為他們的祝福。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在主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