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社會問題

當教會沒有為公義發聲時……

作者:Hannah Shoue,美國

翻譯:Celina Zhang,加拿大

 

在今年夏天舉辦了婚禮之後, 我和我的先生搬到了一個新的地方, 然後我們開始尋找新的教會。每個星期天我們會參加一個新教會的聚會或者參加已經參與過的教會的聚會, 我感到很掙扎。

我感覺教會已經與現實世界脫離了, 感受不到現實世界的殘酷和哀傷。

每個星期天教會傳遞的信息都沒有提到種族歧視的問題, 沒有意識到世界上發生著很多悲哀的事情正影響著信徒和非信徒的生命。這樣的情況讓我覺得疑惑,為什麼教會沒有站在呼籲公義的最前線呢? 我覺得教會的人都太自私,於是我內心混雜了很多的感受, 包括憤怒, 沮喪, 震驚和哀傷。

也許你也對教會很失望, 因為教會對種族歧視的問題只是輕描淡寫, 或者只是例行教會日常的計劃和講道而根本不去理會教會以外的人的痛苦。也許你很想知道何時教會的領袖們才可以跟你感同身受。又或者,你覺得教會其他的會友沒有跟你一樣有熱情去注重社會公義, 或者他們根本不在乎你在這方面的負擔, 你感覺心情很沉重。

 

我最近在與這些負面的感受作鬥爭, 也很掙扎。如果你跟我一樣有同樣的失望,我想跟你分享以下幾點鼓勵:

 

1.你不是孤單的。

我經常覺得自己是唯一注重種族歧視問題和社會公義的基督徒, 因為周圍的人都不談論這個話題。我經常覺得我身邊的人都不能夠了解上帝放在我心中的這個負擔,沒有基督徒跟我有同樣的熱情, 這讓我很難融入教會。

然而,當我與一些親近的朋友和網路上的朋友分享我的異象時, 卻常常得到鼓舞。當我與信任和有共同價值觀的朋友分享這些社會議題時, 我感覺到我不是孤單的,這些朋友們讓我感受到基督的愛和看到基督的真理。在網路上,我也看到其他的基督徒在一些文章中和社交媒體賬號上表達他們在社會問題上經歷到的沮喪和一些鼓勵。

在聖經裡面, 我也看到了上帝毫無畏懼地指出祂子民的不公義, 這讓我看到了盼望。

在讀大先知書時, 聖經繼續提醒我這一點。以賽亞書裡面有提到上帝對不公義的看法:「禍哉,那些設立不義之律例的和記錄奸詐之判語的, 為要屈枉窮乏人,奪去我民中困苦人的理,以寡婦當做擄物,以孤兒當做掠物」(以賽亞書10章1-2節)

 

2.你的感受是正常的

如果你對教會的領導方式感覺傷心或者沮喪,這是正常的感受, 並不代表著你是一個不好的基督徒。教會裡面充滿了不完美的罪人,他們的行為也不完全。你可以與其他基督徒誠實而有愛心地分享你的真實感受,如果有可能的話, 你甚至可以跟你的牧者分享。

在給早期教會的書信裡面, 保羅在真理中指出了教會的問題, 但是他的信里同時也充滿了愛, 鼓勵和發自內心的禱告。

例如, 哥林多後書里提到,「我先前心裡難過痛苦,多多地流淚寫信給你們,不是叫你們憂愁,乃是叫你們知道我格外地疼愛你們。」(哥林多後書2章4節)作為教會的肢體,因著我們對其他信徒的愛, 在我們面對種族公義的分歧時,可以學習保羅的榜樣,不傷害和控告其他肢體的罪, 而是和他們講述我們的負擔。

 

3.你就是教會

 

記住你是教會的一分子, 這意味著當你注重種族公義和其他有關社會公義的事情時, 教會也參與其中。教會是基督美麗的新娘並被基督深深地愛著, 這意味著基督深愛著你和你的教會。

當你在為這些不公義的現象表達你的想法和感受時要記得基督對你教會的愛和對你的愛。 約翰一書說道:「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約翰一書3章16節)基督為我們所有信徒舍了生命, 包括你和你的教會的弟兄姊妹。

我了解到上帝就在我的掙扎中與我同在,攙扶著我的手(以賽亞書42章6節)並用祂的憐憫和愛看顧著我。當我快要絕望的時候,上帝的公義提醒我不要失望, 提醒我我並不孤單, 我無法改變教會對種族歧視的態度,也無需為此負責。

有時, 因著上帝的憐憫, 祂給了我一些盼望。

例如, 上個星期天,在我和先生近來去的教會在主日講道時提到了種族歧視的問題。

對於對這些不公義之事感到痛心的我們而言, 需要繼續記得我們不是孤單的, 並且我們就是教會,上帝呼召我們在愛中分享祂的真理。

請我們也不要忘記, 是上帝把尋求公義的熱情放在我們心裡。 雖然我們不能全然消滅像種族歧視這樣的不公義, 但我們可以相信因著上帝已經開始在我們心中動工, 祂會按著祂的心意讓這工結出果實的。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感恩的美好

基督徒應該“為正義而戰”嗎?

Should-Christians-Get-Involved-in-Causes-作者:Joel Li, 新加坡
翻譯:詹啟聖,台灣

每個人都熱衷義舉。我們都希望可以去相信、捍衛一些美好的事情,並為之奮戰,讓別人知道其中的價值。只要上網隨便瀏覽幾分鐘,我們就能看到這個人在抨擊那件事情,或者那個人想要改變這件事情的現狀。

美國知名脫口秀節目主持人Trevor Noah剛被報導有可能接手一檔人氣節目,就有人抨擊他三年前在Twitter上發表不當言論,讓女性和猶太人成為受害者。對此, Trevor Noah回應說:“我們身處一個充滿虛假義憤的時代,整天這個主題標籤,那個主題標籤。很多人還沒弄明白究竟是怎麼回事就跟着捲入洪流。大家都希望能有分於善事,卻不願意花費精力,所以心裡想,‘那就表示一下同意好了’。然後,我們就看到各種被誇大的問題了。”

那麼,作為基督徒,我們應不應該追隨社交媒體上最新的話題或活動?我們應不應該參與這些,“為正義而戰”?

或許回答這個問題最好的方式是問:“上帝怎麼說?”

聖經清楚地告訴我們,所有的信徒都要成為這個世界的鹽和光(馬太福音5章13-16節)。我們要為上帝而活,這樣世界可以看見我們的好行為,也因此看見上帝在我們身上所做的工,就讚美祂。但所謂的好行為涵蓋哪些呢?這表示基督徒有義務去解決世上所有的問題嗎?我們是否肩負喚醒社會良知的責任?

聖經並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但當我們觀察基督在地上的生活、祂的使命及行動時,或許可以獲取一些線索。

約翰福音3章16節很好地總結了耶穌在世上的使命。這段經文寫道:“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上帝並沒有降世成為政治領袖去解決這個世界所有的問題。祂沒有成為猶太人所期盼的君王去拯救他們脫離羅馬人的統治。相反,祂降生在我們中間,成為一個卑微的木匠,而祂的使命就是為我們死,好使我們得拯救。為什麼這一點那麼重要呢?

神學家W. Ian Thomas寫道:“耶穌基督拒絕為所在時代的需求獻身;祂沒有致力解決巴勒斯坦地區的政治問題,也沒有將猶太人民從羅馬帝國的統治中解放出來。祂沒有專注於當時緊迫的社會問題,也沒有支持某一派去反對另一派,就像祂現在不會支持西方社會去反對東方社會,不會支持民主黨去反對共和黨,反之亦然。面對日漸消亡的世界,基督甚至沒有致力去滿足其中的無數需求。祂並不是對這些事情不介意或不為所動,而是作為那個唯一完美的人,祂只專注於祂的天父,也因此只投身天父讓祂投身的事情。

身為基督徒,我們有最重要的使命要去支持和捍衛,那就是大使命(馬太福音28章19-20節)。

那麼,基督徒應該怎樣面對社會問題呢?特別是當朋友、家人、甚至其他基督徒同伴挑戰我們,要我們對某些公眾事業提供協助或表達熱情時,例如改善世界的貧困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回應?

雖然從做光做鹽的角度來講,為某一件正義的事情而努力,或尋找辦法規正某些社會問題並沒有錯,但我們不應該將自己的信念強加於持有不同理念的人(羅馬書12章3-8節)。基督徒被呼召的終極使命不是去解決現今世界的各項問題;我們的呼召乃是將人帶向上帝,讓他們有機會與上帝建立關係。

聖經教師詹姆斯·福勒(James A. Fowler)說:“基督教的好消息不是我們可以為某個社會問題或個人問題提供全套解決方案,而是耶穌基督本身”。他接著說 :“(耶穌)祂來,並不是來解決我們所有的問題,而是來成為全人類的救贖主。”

所以讓我們從耶穌的一生中來尋找答案。如果我們對某些事情確實充滿熱情,那請記得:“都要為榮耀上帝而行。”(哥林多前書10章31節)但最重要的是,身為基督徒,我們最主要的事業是大使命。這是我們一生的使命,需要我們全身心投入的事情。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