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給予

只付出不接受的做法真的是上帝喜悅的么?

adventure-1807524_640

作者:奇奇,中國

前幾天吃飯時聽爸爸講他小時候的世風跟現在有多麼的不同。他說,當年爺爺在建築公司工作,每逢過年的時候爺爺公司的領導都會特地來家裡看望他,給家裡一些補貼並詢問是否需要其他幫助。有次家裡需要蓋房子領導還派了公司的工人來幫忙。然而當時的人大都不會接受幫助。這是因為他們一方面覺得還有人比他們困難,另一方面覺得被幫助會沒有面子。這讓我不禁陷入思考,現在的我們不也是一樣么?很多人只願意去幫助別人卻從不接受別人的幫助。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成為無私奉獻的人。甘心付出不求回報是最崇高的品質。回想起來我曾經就是這樣。上學的時候我總是很樂意在學習上幫助其他同學,但是卻很難去向別人求助。畢業之後也是這樣,很多時候明明自己很需要幫助,卻總是不願意去開口。甚至當別人主動提出要給予幫助時,也無法順利而自然地接受。

然而這樣的行為真的應該被鼓勵么?只付出不接受的做法真的是上帝喜悅的么?

上帝怎麼說?

讓我們回到聖經看看上帝怎麼說。上帝教導我們要互相幫助,擔當彼此的重擔(加拉太書6章2節),而且也要我們互為肢體,在軟弱中成長(哥林多前書12章12-27節)。我們都明白“互相”一詞必須有兩個個體的互動。若所有人都不願意接受,那我們要去幫助誰呢?又怎麼可能互為肢體呢?

只給予不接受的背後是驕傲

上帝要我們樂於付出也要樂於接受。可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都有「接受障礙」呢?
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這種思維模式的背後隱藏的其實是驕傲。是的!你沒有看錯,確實是驕傲!

我們害怕讓別人看到我們的軟弱,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軟弱。所以拒不接受幫助,以保全我們那脆弱的虛榮心。

這個領悟絕對一針見血刺到我的痛處。想來真的是這樣,我不願意去求助,也不願意接受幫助全都是因為我那個驕傲要強的心。

只給予不接受的人無法信靠上帝

只給予而不接受的人實際上是很難真正地去信靠上帝的。因為上帝要我們把最真實破碎的一面表現出來,好讓我們能完全卸下自己的重擔,全然地信靠祂。因此保羅才會說“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哥林多后書12章9-10節)。然而不曾接受別人幫助,也不願信靠他人的人如何能夠全然交託來信靠上帝呢?我們若不破碎,就不能真正認識主。

記得有一次我背負着掙扎很久的情緒來到教會的小組聚會。那時,我的內心明明已經疲憊到無法承受,卻仍然佯裝自己很堅強。彼此分享的時候我本來打算說些無關痛癢的事,但是內心卻有個聲音說我要真實地來到祂面前。就這樣我所有的防備體系瞬間崩潰了,我在兄弟姐妹面前哭了個痛快。我承認我需要幫助,我承認我一點都不堅強。

我很感謝上帝破碎了我,讓我看到驕傲的危險,並且讓我在祂的真理裡面被一點一點地重新建造起來!現在的我,經常會在無助時來到祂面前,呼求祂的幫助。我知道我自己真的是一無所有也做不成任何事情,若不是藉着主的力量我是寸步難行!我也會經常向弟兄姊妹尋求幫助。當我對生活有困惑時除了禱告之外我也會向他們尋求意見。弟兄姊妹給我的幫助和愛也讓我感受到了上帝的信實,也深刻體會到了互為肢體的那種親密的聯結。

欣然接受讓我們自由

當我放下驕傲時,就再也不用擰巴和糾結着那個可憐的虛榮心了。當我欣然接受幫助時,我也體會到了一種全新的自由。我承認我的軟弱和不足,全然讓基督來掌權我的生命!我也順服在祂的旨意里,要讓祂的能力在我的軟弱中得以彰顯!上帝要我們真實地來尋求祂,祂要我們軟弱,是因為我們認為的終點正是祂的起點。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耶穌也要你得到這樣的自由。你願意放下你的驕傲讓祂來掌權嗎?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甘心樂意)

每日旅程:樂於給予

20151202-770-425

作者:Jeff Olson

翻譯:湘穎

讀經:箴言11章23-25節

好施捨的,必得豐裕;滋潤人的,必得滋潤。(箴言11章25節)。

在我生活的地方,有個最流行的聖誕活動就是從裡到外地裝飾房屋。許多人會在家裡放置一顆松樹(有真的也有人造的),然後用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裝飾品來點綴,並在頂部放一個天使或者一顆星星。有些人會在他們的房子外面掛上許多的彩燈,去照亮所在的小城鎮。而另一些人則直接在門窗上掛上一些常青樹枝。

我的一個朋友用一副假的馴鹿角和一個鮮艷的紅鼻子來裝飾她的車頭。而有些人會製造一些有趣的聖誕節情景擺設 ——例如,我朋友的院子里有個騎着摩托車的充氣聖誕老人,旁邊還放了一個按真實大小比例製造的耶穌降生場景造型。好吧….

無論何種形式的裝飾都可以給我們帶來過節的氣氛。但是,沒有什麼比給予更能使我們體會聖誕節的精髓了。我們贈予他人禮物,為的是要慶祝我們的造物主祂美善與愛的大禮 ——耶穌基督!是祂給我們帶來了「大喜樂,是關乎萬民的」(路加福音2章10-11節)。

一個最打動我的關於給予的例子,是我在《聖誕罐》這本書中找到的。這本書提倡一整年 將零錢放進一個玻璃罐中。這樣,當聖誕節到來時,你就會有一筆不錯的財富來送給有需要的人了。這樣慷慨的行為恰好反映了所羅門在箴言中所寫的:「好施捨的…滋潤人的,必得滋潤」(箴言11章24-25節)。

這個聖誕節,當你慶祝耶穌的誕生時,想想你可以如何幫助有需要的人吧!在你慷慨地給予時,你就活出了基督的榮耀。

思考:
你最喜歡的聖誕節傳統是哪些?上帝如何向你展現了祂慷慨的愛?有哪些要你學習的?

「施比受更有福」?你確定?

what-really-happens-when-you-give-more-than-you-receive作者:Raphael Zhang,新加坡

翻譯:陳琳,中國

我們都很熟悉這句話:「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20章35節)

但是為什麼呢?這不是有悖於常理嗎?畢竟,當你給予的時候,就要耗用自己的資源,它可能是身體方面的,金錢方面的,或者是情感方面的。難道不是接受會更好嗎?誰不喜歡收到禮物,受到關注和得到讚賞呢?

單單讀耶穌的話可能會讓我們誤以為給予很好而接受不好。但是事實並非如此。耶穌的意思是說接受是祝福,但是給予是更大的祝福。

那些接受多的人,給予的也多

我的內心卻並不太認同耶穌所說的。有好幾次,我覺得我很難把金錢、精力或時間奉獻給上帝或其他人,尤其是在我覺得自己都不夠用的時候。

當然,我不是說無論自身的處境怎樣,我們都要放棄所擁有的一切。我們當然需要關心自己,和儲備自己的資源。 「堆聚有時」,「保守有時」(傳道書3章5-6節),未雨綢繆一點錯都沒有。

然而我發現自己對於給予的掙扎源於一個更深的問題:在我的內心深處,我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得到了多少,對於我所擁有的一切我也並不滿足。

當一個有罪的女人進到耶穌吃飯的屋子,用香膏抹祂的腳(路加福音7章36-50節)時,耶穌說因着她許多的罪都被赦免了,她就能給予許多愛。祂接著說,「但那赦免少的,他的愛就少。」(路加福音4章7節)

當我覺得很難給予愛的時候,是因為我忘記了從上帝那裡得到了多少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必須找出並解決是什麼讓我忘記了上帝給我的極大的恩典、慈愛和寬恕。

我意識到,當我明白上帝給了我如此之多時,我就更願意把愛給祂和其他人。只有當我真正明白,上帝已經厚賜百物給我享受(提摩太前書 6章17節),我才能成為一個“捐得樂意”的合神心意的人。(哥林多后書9章7節)

以下幾點是我在選擇給予時所學到的。

1、有施,才有得

這是一個簡單的數學邏輯。如果每個人都堅持不付出,要從哪裡接受呢?但如果每個人都選擇互相給予,那麼每個人都可以得到。這難道不是一個雙贏的狀態嗎?

2、給予有助於我們學習知足

「我真的需要這個嗎?」每當我猶豫要不要給予的時候,我都會這樣問自己。幾年前,我向上帝保證不再買任何新襯衫,褲子和鞋子,除非是我真的很需要。看一眼衣櫃,我就告訴自己已經足夠了;我要治死在地上的慾望,那些想要看起來很好,想要贏得別人讚美的慾望(歌羅西書3章5節)。因為如果我想學習為了上帝的國度,明智地管理錢財,學習“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摩太前書6章6節),那麼我就不能屈服於這樣的慾望。

這樣做,我可以把我的錢用在真正有需要的地方。有一個跟我交好的老婦人,在街上賣紙巾維持生計。從金錢角度衡量,她比我窮。然而,儘管她自己沒有很多,我卻看到她慷慨喜樂地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在這個方面,她是富有的,她的做法激勵着我要更多地給予。

有時,我會毫不猶豫地給她一些錢。但是有時,我發現自己不願意這樣做,因為我覺得我自己也沒有足夠的錢。在那些時候,我就問自己:「我是真的需要這些錢嗎?」然後我意識到不管我是否需要,她對金錢的需求肯定比我大。畢竟,我能有多少損失呢?不過就是在那個月的餐食上少花費一些罷了。於是我就大膽地給予,並且每一次我給她錢的時候,我都能感受到給予的喜悅。

3、給予有助於我們相信上帝的供應

每當我擔心給予后可能會遭受缺乏,上帝就用祂美妙的方式給我及時的供應。它可能不總以我期望的方式,在我預期時間發生,但我總能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上帝的信實。

這讓我真實地體驗到了上帝在瑪拉基書3章10節中的應許:「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

我在天上的父是耶和華以勒(「耶和華必供應」的意思);祂知道我所需用的,祂信實地供應我。因此,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要相信」這些東西都要加給我了。」(馬太福音6章8節,32節,33節)

4、給予讓我們更了解上帝

我相信上帝呼召我們去給予,是因為給予能讓我們更好地認識祂。天父賜下祂的獨生子給我們(約翰福音3章16節);又讓我們到耶穌那裡(約翰福音6章37節);祂還把聖靈賜給我們(路加福音11章13節;約翰福音14章26節)。聖子給我們聖父的啟示(約翰福音14章6-9節;馬太福音11章27節),讓我們傳和平的福音,叫我們合一,才得以進到父的面前(以弗所書2章13-18節)。聖靈叫我們想起耶穌的教導(約翰福音14章26節),將受於耶穌的告訴我們(約翰福音16章14節);祂也給我們在各樣的服侍上不同的屬靈的恩賜。(哥林多前書12章4-11節)

在給予時,我們能更多地明白上帝的心意。就好像是參與我們所愛之人喜歡的活動可以幫助我們更多地了解他們一樣。事實上,上帝的話告訴我們,生活的主要目標是了解和認識主(耶利米書9章23-24節)並通過在團契里學習祂的生平經歷,來更多地了解和認識耶穌。(腓立比書3章10節)

5、給予是來自上帝的禮物

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當你熱情地在歌曲中敬拜時,你確信無疑地知道,這就是你被造的理由——為的是要讚美上帝。我有過。那時,我會覺得我好像已經實現了我人生的目標,我心中充滿感恩,感謝上帝創造我並讓我能夠享受對祂的欣然敬拜,我相信這也是祂所賜的美好禮物。

想象一下被某個人深深地愛着卻不能用任何方式去回報這個人,那該是多麼悲慘的一件事啊!愛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能夠回應給你愛,並為你付出如此多的那個人。我非常感謝上帝在創造之初就給了我回應祂的能力——無論是用讚美的歌聲,還是獻上我的時間、金錢和精力。

因此,我明白了給予不僅是在榮耀上帝,它本身就是上帝給我們的禮物。上帝不需要我們給祂什麼,但是當我們回應祂的時候,我們就會經歷喜樂。祂也悅納我們回應給祂的愛。這就如同雖然父母不需要,我們仍然很樂意報答他們的恩情一樣。

於是,我明白了耶穌為什麼說,「施比受更為有福。」當然,給予和服侍有時,接受和休息亦有時。我們要學會用上帝賜給我們的智慧好好管理資源。

好好思考一番,給予根本就是上帝給我們的一種快樂和特權。所以不是我們必須給予,而是我們樂於給予。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甘心樂意)

施比受有福

When-its-more-blessed-to-give-than-to-receive-1024x613作者:Michele O,新西蘭;翻譯:小雨,台灣

多年來,一想到聖誕節及與之相關的各種聚會、活動我就頭疼。

朋友丶同事們都興奮地期待交換禮物與飯局邀約,而我卻煩透了與陌生人一起參加烤肉派對這樣的事情。對我來說,那實在很尷尬。一想到手裡拿着一次性餐具切牛排(牛排往往沒什麼味道還常常烤焦),一邊還要顧着和陌生人搭話,我就恨不得化身聖誕鬼精靈Grinch,好把聖誕節偷走。

你知道在這些聚會裡我最不喜歡的是哪部分嗎?交換禮物!別誤會,我很喜歡禮物,特別是自己被禮物包圍時。然而,當自己要按安排給完全不認識的人準備禮物時,我簡直頭疼死了。

我總想,光看大家帶來交換的禮物,就應該把這個交換禮物的遊戲從“神秘的聖誕老人”改名為“小氣的聖誕老人”。最後大家收到的禮物都不免落入俗套,要麼低廉的馬克杯,要麼折扣店的薰香蠟燭,要麼是沒人會喜歡的相框。人們好像把神秘聖誕老人放禮物的地方當成處理那些自己不喜歡的禮物的地方了。說實話,我自己也是這麼回事。我通常帶一盒巧克力,因為,幹嘛那麼費勁,不見得有誰會花心思挑禮物啊,不是嗎?

不過有一年,當我加入教會一年一度的送暖活動,挨家挨戶給有需要的人和家庭派發禮物時,我對聖誕禮物的想法就改觀了。

教會鼓勵大家每人從聖誕樹上取下一個卡片,上面寫着具體的信息,告訴我們可以給誰送禮物。牧師說,這是一個祝褔社區居民的大好時機。她告訴我們要慷慨地給予,因為我們給的禮物很有可能是這些家庭一整年收到的唯一的禮物。“慷慨地給予吧!”她說,因為這也是一個展示耶穌基督對他們愛的方式。換句話說,就是對待他們像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花一些心思來預備禮物,買那些能感動人且能祝福別人的禮物。

決定我應該,或者說我願意花多少錢來買禮物是件困難的事情。好多念頭在腦海中閃過,例如“為什麼花這筆錢在他們身上?”“收到的人又不會知道是誰花了這些錢買禮物給他們,更不用說感激我了。”

可是,當我再細想,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上帝在考慮要給我什麼禮物時也像我這樣想會怎樣?我們知道上帝愛世人,祂愛世界上的每一個人,以致願意把祂唯一的獨生子耶穌賜給我們。甚至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祂就讓耶穌為我們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約翰福音3章16節;羅馬書5章8節)。要是上帝的心思跟我一樣,那祂就要考慮該不該把主耶穌賜給我們了吧,因為我們不一定會珍惜祂或感謝祂呀。再想,萬一上帝依據我們的社會經濟地位來決定我們與耶穌相處的時間的話,那麼那些上流社會的人就會有更多機會接近耶穌,而相對來說,低下階層的人想見耶穌豈不就得像搖獎一樣了?——“只有中獎了才能見耶穌”,這將會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

幸運的是,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上帝都用祂永恆不變的愛深愛着我們;祂寶貴的獨生愛子,是賜給每一個人的。祂的愛沒有邊界。最慷慨、最愛我們的天父,賜給了人們最美好的禮物。祂一點兒都沒吝嗇。我們也應該將祂的性情,反映在我們身上,樂意在這個聖誕佳節,慷慨地打開錢包,祝福別人。

這樣想以後,我跑去買了一本前新西蘭國家男子英式橄欖球隊傳奇運動員Fred先生的自傳。Fred先生被成為“The Needle”(針),我還請他本人在自傳上簽名了呢。接着我又買了一套棉質睡衣,外加一個聖誕裝飾品。我給即將收到我禮物的陌上人留了張條,祝他聖誕快樂,同時告訴他上帝愛他。我花了差不多七十新西蘭元在這位陌生人的禮物上——遠遠超出了預算,我自己也嚇了一跳。但我真的很享受整個過程,於是從那開始,我每年都堅持這樣做。

聖誕節有可能會變得很忙碌、很讓人緊張。我們繃緊着神經一再確認為已經每一位所愛的家人朋友買好了禮物、訂好了度假計劃、策劃好了派對菜單、跟朋友們都一一聯繫上。這些當然沒什麼不好,畢竟聖誕節是一個與家人朋友團聚的時光。但我們也要記得,對那些沒有家人的人來說,聖誕節可能是最寂寞的季節。那些年長的寡婦,離家幾百萬公里剛搬進你所在社區的新住戶,以及那剛離婚又要艱難地撫養三個年幼孩子的單親媽媽。

今年,當你完成你的聖誕禮物清單時,我可以鼓勵你也選樣東西送給那些期待被打氣的某個家庭或某個人嗎?你能不能花點時間,用你平常挑禮物給自己的心情,為他們預備特別的禮物?

當然,這並不是說要你和朋友們互相較勁,看誰準備的禮物最昂貴。你也不應該有壓力,覺得要精心準備,就要花好多錢在這個事情上。不必花太多錢,超過自己的承受能力。耶穌曾讚賞那位往聖殿投出所有家檔——兩個錢的窮寡婦,說她“投入庫里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馬可福音12章42-43節)

如果一直以來,聖誕節對你來說主要是自己的願望清單和給自己熟識的人買禮物,何不今年多考慮一個你不認識的人?如果你想不到可以給誰禮物,奉獻金錢給你所在地區的流動廚房或食物銀行也很好。

給予祝福的方式有很多種。在這個聖誕佳節,或許你的小小付出能夠在某些人的生命當中帶來大大的改變哦——就像耶穌帶給我們祝福,你也能像耶穌一樣來祝福他人。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