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在我裡面犯罪的真的就是我嗎?

作者:Janel Breitenstein         翻譯:奇奇       有聲播讀:小七

 

幾個月前,有人告訴我,他們偶然發現了一項對孩子的全新管教策略。當他發現孩子做錯事時,會制止孩子當下的行為。然後告訴他們:「這不是你!」

我一直在思考這一點,我看得到這背後的聖經依據。

從某種意義上,對於我們這些已經接受耶穌進入我們生命的人來說,上帝已經把我們的石心換成了肉心,從裡面改造了我們。我們是新的被造,擁有新的生命!某種意義上說,與媽媽頂嘴甚至把用完的濕毛巾扔在地上都不再定義你這個人了。

然而——我朋友這套理論的另一方面讓我感到不安。因為在另一方面,這就是我孩子的真實表現呀。其實我也是一樣。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在重複這些行為的原因。

馬太福音 12章34節 說:「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我很喜歡愛爾蘭傳教士Amy Carmichael對此的看法:「不管你怎麼晃,一杯滿溢的甜水裡不可能灑出一滴苦水來。」

有時,我急著擺脫某個標籤——說那不是我——只不過是一個一碰就破的借口罷了。

是在對自己說 「你不應該那樣!你的身份更高,不應該做出這種行為!」

但這是真的嗎?儘管我很想說即便我撒謊,我也並不真的是個撒謊者,但事實是,我撒謊並不是偶然的意外。謊言來自我的內心。 「我並不是有意的」這句話很少是完全真實的。

雖然我很想告訴你,雖然我的孩子會偷東西,但他們在某種程度上不是小偷——然而,如果偷東西的人不是小偷,那誰是小偷?是經常偷東西才算嗎?多少次偷竊才能被稱為小偷呢?

標籤的好處與壞處

我看到抵制貼標籤也有兩面性。在我們裡面,既有上帝的形象,也有來自罪的詛咒。

從好的角度來看,任何人都不會一直只展示一面。

我們中間那些經常說髒話的人也不是一天到晚一直在罵人。可以用百分百來形容的標籤是,「我 100%是上帝的孩子」,「我100%結婚了」這樣的。

而不好的一面呢,驕傲讓我拒絕承認自己最糟糕的那部分。我記得在我十幾歲的時候,當我的父母在逼著我說出真相時,我特別吃驚:「你是說我是騙子?我不值得信賴嗎?」

當我在約翰一書 1章9 節讀到:「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凈我們一切的不義。」 「認」的希臘語原文意思是承認,說出實話。

只要我們意識到標籤/命名的局限性,它就有可能幫助我們。為了使標籤具有建造而不是破壞我們的作用,我們可以:

1.把標籤看做是提出問題和尋求理解的機會,而不是一個固有模式。

這正是為什麼我們許多人會拒絕性格測試的原因。我們認為,自己不僅僅是一個標籤。不要把我放在某個盒子里。當標籤不能帶來對自己的真實理解時,就無法幫助我們了。

2.思考一下標籤是否有助於我們以「憑愛心行事」的方式來建造他人(以弗所書 5章2節)。

這一條就排除了一切拆毀他人和妨礙他們認識耶穌的標籤:「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以弗所書 4章29節)。

3.我們的標籤應該為自己帶來悔改和改變,為他人帶來同理和重建。

上帝的命名給了我們選擇命名是有力量的,無論是用於善還是惡。

我喜歡聖經中上帝根據祂對人們的旨意重命名他們的方式——有一天,祂會為我取新的名字(啟示錄 2章17節)。你可以說我的內心有兩個名字在爭鬥:罪人和被贖之人的身份(保羅在羅馬書 7章21節-8章2 節中就很好地講述了這一點)。

上帝是我們最終名字的賜予者,祂在眾人中召我出來——(約翰福音 15章15節)

被更新,不再是罪的奴僕(羅馬書 6章6節、8章15節、加拉太書 4章7節)。

女兒。後嗣。 (路加福音 15章22-24節,羅馬書 8章15節)

聖徒。 (哥林多前書 1章2節、以弗所書 1章1節、腓立比書 1章1節、歌羅西書 1章2節)

被揀選的、聖潔的、無有瑕疵。 (以弗所書 1章4節)

你能想像到擁有一個描述了你被造的一切美好旨意的名字嗎?

我曾經讀過一個非常吸引我的寓言:

一位老祖父對孫子說:「我的孩子,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兩隻狼在爭戰。一隻是邪惡的。它是憤怒、嫉妒、貪婪和怨恨。另一個良善的。它是喜樂、愛、希望、謙遜、善良、同理心和勇敢。」

男孩想了想,問道:「爺爺,哪只狼贏了?」

爺爺輕輕地說:「你餵養的那隻。」

在將我們命名為「新人」時,我看到耶穌將我們從老我中救拔出來(加拉太書 2章20節),讓我們選擇要餵養哪種身份。我們每天做出的或大或小的決定都決定了我們在餵養哪個身份決定讓哪個身份主宰我們(羅馬書 6長16節)。

我育兒策略的一部分是經常公開地談論我自己的罪,並與我的孩子談論他們的罪。不是以「你就是這麼糟糕!」的方式,而是與他們真實地談論我們的罪和在基督里的身份。

我希望我的孩子們看到他們內心深處的那條線,看到他們心中的狼在貪婪地咆哮。儘管如此,我更希望他們看到有一種力量無限強大。若是要給他們一個標籤:我會叫他們征服者,即便是在六歲的年紀。

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想要他們長大離開家的時候記住一個最深刻的真理——那就是我們需要耶穌。

我有虛偽的問題;我相信和我一起住過的人都知道這一點。我覺得我們每個人裡面都住著一個法利賽人,不管是不是信徒,他用那雙圓滾滾、傲慢的眼睛論斷著他人。

壞消息是:這就是我呀。

好消息是:因為祂,我不會一直都這樣。

用美國牧師和作家提摩太·凱勒的話來說:「福音就是:我們發現,我們的罪惡和缺陷遠比我們自己以前所認為的要多,但與此同時,我們在耶穌基督里得到的愛與接納,也遠比我們曾經希望和想像的多。」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約翰福音靈修| 祂來不是定罪(有聲中文)

 

作者:懋筠,中國

有聲播讀:枝子,中國

 

今日經文:約翰福音8章1-11節

1 於是各人都回家去了。耶穌卻往橄欖山去。2 清早又回到殿里,眾百姓都到他那裡去,他就坐下教訓他們。3 文士和法利賽人帶著一個行淫時被拿的婦人來,叫她站在當中, 4 就對耶穌說:「夫子,這婦人是正行淫之時被拿的。5 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們把這樣的婦人用石頭打死,你說該把她怎麼樣呢?」 6 他們說這話乃試探耶穌,要得著告他的把柄。耶穌卻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7 他們還是不住地問他,耶穌就直起腰來,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 8 於是又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9 他們聽見這話,就從老到少,一個一個地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穌一人,還有那婦人仍然站在當中。10 耶穌就直起腰來,對她說:「婦人,那些人在哪裡呢?沒有人定你的罪嗎?」 11 她說:「主啊,沒有。」耶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

 

今天的靈修經文中所記錄的這一事件是約翰福音獨家記載的。每當讀到這段經文,我都在想耶穌彎著腰到底用指頭在地上畫什麼字。當然,這個問題沒有確切答案,但我們可以在這段經文中看到以下三點。

 

1.先拿石頭打(7節)——律法

第三節告訴我們,文士和法利賽人抓到一個行淫的婦人,當著眾人的面,叫她站在當中,然後喊話耶穌。這件事非常奇怪,為什麼他們剛好能在耶穌在聖殿的時候抓到一個行淫的婦人?更奇怪的是怎麼沒有把行淫的男子一起抓來?其實,他們是為了試探耶穌,抓祂的把柄(6節)。因為按照舊約的律法,不只是要對行淫的婦人進行懲罰,也應當找到姦夫,由見證人先下手,然後眾民也下手,把他們一併處死(申命記17章7節,利未記20章10節,申命記22章22節)

沒想到,耶穌卻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7節)」。這樣一來,耶穌並沒有與摩西的律法相矛盾,也讓婦人免於被石頭打死(因為大家清楚自己有罪),讓文士和法利賽人無把柄可抓。最重要的是,這給了現場每一個人去反思,自己的狀態是怎樣的,我有罪嗎?不管是他們現在心中的動怒(馬太福音5章22),還是他們也曾有過淫念(馬太福音5章28節),或者其中就有犯過姦淫的罪,但沒有被發現的人。他們不敢承認自己完全聖潔,活出了律法的要求,因此,從老到少全都離開了。

 

2.人在哪裡呢(10節)?——罪中

耶穌直起腰來,轉向了這位婦人,「那些人在哪裡呢?沒有人定你的罪嗎?(10節)」婦人說:「主啊,沒有(11節)」。起先想要定這位婦人罪的人都一一離開了,只剩下唯一能定她罪,可以拿石頭打她的人(因為耶穌沒有犯過罪)。那這位唯一沒有犯過罪,可以用石頭打她的人會怎麼對待這位有罪的婦人呢?讓人驚訝的是,耶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 耶穌憐憫這位婦人,祂來正是要拯救罪人。「因為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b],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約翰福音3章17節)

 

3.不定你的罪(11節)——福音

最後,主並沒有停留在此,而是繼續對婦女說;:「從此不要再犯罪了(11節)。」

福音是什麼?福音就是在主耶穌在萬千人海中,找到了如此污穢不堪的我們,定罪的主竟然給我們赦罪的恩典,叫我們因信基督,有嶄新的勝過罪惡的生命。「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當我們仰望主耶穌時,這句話帶有絕對的能力,我們相信藉著主在十字架上的寶血,我們將成為聖潔。

 

問題反思:

1.通過約翰福音8章1-11節,你認識了怎樣的一位耶穌?

 

2.你是否經歷過耶穌的赦免?根據11節的經文,耶穌讓我們過一個怎樣的新生活?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感恩的美好

原來我不是聖人,而是罪人(有聲中文)

作者:Ashley Ashcraft,美國

翻譯:奇奇,中國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你是否想過,如果耶穌今天活在我們中間,祂會經常和誰來往?我們會驚訝地看到祂常常與哪些 「圈外人」 在一起?誰會是現代版的井邊的撒瑪利亞婦人?哪些會是耶穌會以憐憫之心注意到的時運不濟、被遺忘、生病和被拋棄的人?

耶穌所做的事情與我們預期的完全不同。我永遠不會忘記某一個下午,祂看似不同尋常的做事方式讓我停下來思考。

我在讀路加福音第7章,其中講到耶穌與法利賽人西門和「有罪的女人」的故事。在西門家中用餐時,那個女人來到耶穌面前,用眼淚濕了祂的腳,用頭髮擦乾,並用香膏抹上。西門非常震驚,心裡想:「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祂的是誰,是個怎樣的女人,乃是個罪人!」(路加福音7章39節)。耶穌指出了西門心中暗自的論斷,並為女人的行為正了名。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熟悉的故事。我之前就讀過。但是這次我被一個不可否認的認識觸動了:如果我是這個故事中的一人,那無疑會是西門。我很羞愧,我知道我也會很驕傲地瞧不起那個女人,並驚訝於耶穌竟然允許她那的些舉動。我會背靠我的優越感和我所謂的「義」來論斷這個女人,即便只是在我的腦海里。

我一生中大部分時候都是個「好人」。我遵守規則。

我說著正確的話,做著對的事情。我從在母腹以來,就開始去教會聚會了。我相信我像西門一樣是「圈內人」。我以為這些使我成為了義人。但是在我閱讀路加福音7章的那天下午,聖靈讓我明白我作為「教會人」的身份其實一文不值。相反,我的優越感和自豪感卻鞏固了我在罪人中的地位。真是當頭一棒!

至少可以說,這令人沮喪。我非常確定自己是一個「圈內人」,我做著我認為上帝想讓我做的事情,認為自己是公義和聖潔的。然而,我沒有意識到自己離基督的思維方式有多遠——祂謙卑服侍人並注意到那些被忽視之人。而我,卻像我們在新約中讀到的許多法利賽人一樣,不知道自己錯得多厲害。我完全不像耶穌。我甚至還不如那個有罪的女人,她被寬恕並深愛著(路加福音7章47節)。而我看起來像西門。

 

耶穌激進的待人方式沒有消失

在過去的七年中,我負責教授的一本書是《使徒行傳》。毫無疑問,它已然成為我最愛的一本書。我在使徒行傳中看到的是耶穌與世界截然相反的國度的延續。令人震驚的是,祂的福音在繼續傳講給「圈外人」,而非那些看似神聖的大英雄們,也不是富人和皇室們。例如,腓利與一個在猶太傳統中被認為是不潔的太監說話。彼得住在製革工人那裡,而製革工人是處理動物死屍和血的。他肯定會被認為是「不潔的」。如果我們從公關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我們會認為耶穌的門徒們把一切都搞砸了。但是,我們真是大錯特錯了!

這讓我覺得很扎心。我必須承認,我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走進過「教會圈」之外的圈子。

我的朋友,同事,家人——似乎都存在於這個「教會泡泡」之中。我思考得越多,就越意識到,如果耶穌活在當今的世界中,祂會與「罪人」在一起——妓女、毒販、撒謊者、盜賊和謀殺犯們。祂說醫生不是為了健康的人來的,而是為了病人而來(馬可福音2章17節)。而我是如何在頭腦中對這些人進行論斷的?我真是大錯特錯了!我想耶穌會說這些人的罪都被赦免了,因此他們也可以有很多的愛。

 

保持正確的姿態

我也因此變得謙卑下來,因為如果我想開始與這些人交往並認識他們,我會不自覺開始想我能為他們做什麼、能給他們什麼或者教他們什麼。即使在我作為老師去教課時,我也能看到這一點。我想幫他們解決問題,並以最好的方式啟發他們。但是,如果我把自己優越的態度代入任何的人際關係,就好像別人應該為我給他們的幫助而感謝我一樣,那麼我就又如那晚在餐桌旁坐著的西門一樣可惡了。

相反,當我來到與我不同的人中時,我非常有信心,我應該做的是看、聽、問一些問題和做他們的朋友。

我覺得我可能會發現,這些「圈外人」比起我要教給他們的東西反而有更多的可以教我。我一直在向我的學生們學習:他們的觀點,他們的意願,好奇心,對公義的渴慕等等。噢,在走出自我和我的泡泡以及所謂的「更加公義」的自我設定之後,我將有多大的收穫呀!主啊,請原諒我曾經因著自己的宗教血統,而以為自己更優等。

感恩的是,通過《路加福音》7章中的這個故事,聖靈讓我看到我內心的剛硬和缺乏同情心。但也因著恩典,祂並沒有離棄我,讓我獨自羞愧。

在路加福音7章40-47節中,我看到耶穌對西門的憐憫。因著西門的舉止和想法,以及他如何論斷了他人,他理應受到羞辱。然而,耶穌並沒有羞辱他,而是通過講故事來教導他。西門,這個和他所論斷的女人一樣的罪人,並沒有被耶穌遺忘。對於耶穌來說,他的靈魂同樣重要。為此,作為西門的同類,我感到又愧疚又感恩。

 

耶穌,你真好!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妙的創造

這五項「細微」的過犯,你也在犯嗎?(有聲中文)

作者:Jasmine Ong, 紐西蘭

翻譯:Xining Wang, 愛爾蘭

有聲播讀:唐柵柵,中國

 

 

在應對新冠肺炎大流行的過程中,我們已經看到,個人選擇會影響整個社區:要麼是幫助減少病毒的傳播,要麼則是加快病毒的傳播。 我在自己的屬靈生命中也看到了相似之處,許多看似無關緊要的決定慢慢地影響了我自己的生活,同時也影響了我生活圈裡的其他人。

有時候一些微小的罪就在那裡,每一個都潛伏在我們意識里的灰色地帶。我們很容易去給這些「小」罪找理由,當下覺得無可厚非,卻一點一點讓這些罪把耶穌本要賜給我們的喜樂和完全從我們的生命中抽走。

 

1.偏心待人

當一個朋友建議我去認識教會裡更多的人時,我會做出一些關懷他人的舉動,但實際上,我對結識目前朋友圈之外的人不感興趣。並且在我認識了新朋友之後,我只願意和其中友善和外向的人打交道,而疏遠那些讓我感到奇怪的人。並且我將之歸責於我的內向型人格。

你是不是也有過類似的經歷?除了偽善之外,這裡還存在一種微妙的罪。在雅各書中,迴避某些人而偏向另一些人被視為偏心待人。雅各書2章1-13節中,作者斥責了教會中那些偏愛富人而不友善接待窮人的人,而我則是偏愛教會裡我認識的人和外向的人。

但這不是教會應該有的樣子。正如基督已經接受我一樣,我不斷祈禱上帝像幫助彼得那樣幫助我理解真理——上帝不偏待人,而是悅納所有敬畏祂,並行義的人(使徒行傳10章34節),好叫我成為管道,可以向上帝所有的子民傳遞祂的愛。

 

2.將八卦偽裝成「分享」

「我只是在處理自己的感受。這不是八卦,因為它確實發生了。」當我又抓住一個朋友聽我講我最近的一次爭吵時,我這樣告訴自己。

我習慣於將八卦偽裝成「分享」,並任由其肆虐發展,直到有一位朋友向我展示了另一種方式。

他小心翼翼地隱瞞了傷害他的人的名字,拒絕透露任何進一步的細節,只說他感到受傷,並且相信上帝會醫治他。

這迫使我思考我究竟為什麼要跟人分享我與他人紛爭的細節。我搜索了聖經,希望能從中找到借口為我的行為開脫,但是我發現經文告訴我的只有寬恕別人的過失或與他人私下解決(箴言19章11節,馬太福音18章15-17節)。

因此,這些天,當我又想」分享」時,我會停下來問自己:必須透露這些信息嗎?這樣對我們任何一方有什麼幫助?我分享這件事的真正意圖是什麼?

 

3.工作中微妙的偷竊行為

我一直在工作中「小偷小摸」——特別是午休結束後還在閑聊,時不時地遲到個五分鐘,或者在工作時間查看個人社交媒體頁面等。

但是,你可能會想,其他人都這樣呀,就算我們的上司有時還不是如此!然而,聖經在這個問題上立場堅定。我們要全心全意地為主而不是人工作(歌羅西書3章23-24節)。這意味著我們要在工作時間全心全意地去完成我們工作中的任務。

自從意識到自己在偷取僱主的時間後,我對工作方式進行了一些更改:為了集中精力工作,我開始將手機放在儲物櫃,並且卸載了手機上的社交媒體應用程序,並跟同事分享我的這些新認識。

當然,這不是一直都有效的。鑒於當前的全球大流行,我刷新聞頁面的次數超過了絕對必要的次數。在這些情況下,我會在下班後繼續工作一會兒,以彌補錯過的時間。

 

4.逃避重要的對話

有太多次,對於朋友不明智的計劃,我都是強迫自己擠出一個微笑,然後一起點點頭。我不想冒險告訴他們我的真實想法,怕破壞了我們的關係。只要他們開心就好,不是嗎?

但是箴言27章6節告訴我們,「朋友加的傷痕出於忠誠,仇敵連連親嘴卻是多餘。」

我已經吃了教訓,知道為了避免尷尬的談話而撒謊會使他人和我自己都失去彼此之間真誠的連接,而友誼需要這種真誠的連接才會健康生長。例如,當一個基督徒朋友告訴我他會在結婚前考慮同居時,我發現自己更容易附和他的想法並改變話題,而不是告訴他要警惕不道德的性行為。我表現得更像一個敵人,而不是一個真正的朋友。相反,我本可以對這個話題進行更深入的討論,試圖了解他的觀點,並與他一起探討聖經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5.沒有行動

我思考的最後一點是,通常,我犯罪不是因為我做錯了什麼而是我什麼都沒做。

我的生活充滿了未實現的良好願望。我曾考慮過輔導高危少年、探望居家老人、為難民教授英語。我當然有時間和精力去做這些事情,但我更喜歡閑暇時間在沙發上躺著、看電視和敷面膜。

雅各寫道:「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雅各書4章17節),以此鼓勵我們付出行動。對我來說,這讓我想到了我們的王——主耶穌的話:「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25章40節)。

從那時起,我開始委身所在教會的兒童事工,因為我知道他們很缺人手,而我正處在一個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高效服事的人生階段。

C. S.路易斯(C. S.Lewis)在《魔鬼家書(The Screwtape Letters)》一書中寫道:「通往地獄的那條最安全的路其實並不陡峭——它坡度緩和,地面平坦,沒有急轉彎,沒有里程碑,也沒有路標。」

承認這些罪並公開分享這些罪對我來說並不容易,因為我自然希望自己的罪不被暴露,但我感謝上帝讓我認識到自己的這些罪,並賜我朋友引導我走向上帝呼召我們達到的更高標準。儘管我很想忽略這些細微的過犯,但我還是把它們帶到了上帝那裡,並發現罪人真的可以得到恩典。

如果你也遇到上述問題之一,聖經提醒我們:「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里的就不定罪了。因為賜生命聖靈的律在基督耶穌里釋放了我,使我脫離罪和死的律了」(羅馬書8章1-2節)。令人鼓舞的是,在我們掙扎時,我們可以來到耶穌面前,因為祂體恤我們的軟弱,並要賜我們憐恤、恩惠,做我們隨時的幫助(希伯來書4章14-16節)。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妙的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