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耶穌

為什麼2016那麼糟,我仍滿懷希望

why-i-have-hope-despite-a-terrible-2016

作者:Rachel Moreland,蘇格蘭

翻譯:悅,中國

我最近看到一篇關於《地球脈動》的報道,文章中說《地球脈動》這部自然和野生動物紀錄片已經打敗真人選秀節目《X因素》成為BBC最受80后觀眾喜愛的節目。毫無疑問,我也是眾多粉絲之一。

此節目由英國最受大眾喜愛的David Attenborough旁白,因此不難理解為什麼觀眾們會選擇觀看這個關於地球的紀錄片而不是歌手選秀節目。可以不誇張地說這個冬天沒有其他節目讓我如此振奮,尤其當看到加拉帕戈斯的小鬣蜥們在群蛇中奔跑求生時,我大聲歡呼,我公寓的鄰居們可能會認為我在為我最喜歡的球隊加油!他們不會知道我其實是被「生命之輪」的有趣和複雜性所鼓舞。

但是我認為這個節目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美的令人驚嘆的自然景觀和珍奇動植物的鏡頭。它的人氣更要歸因於這個無形但又強有力的東西——希望。在未知、對立和危機中的希望。

回顧剛過去的這一年,我不禁感到擔憂,不安和困惑。今年對於全球的許多人來說是尤其困難的一年。中東持續不斷的衝突;ISIS和其他極端組織的迫害;美國的政治革命;英國在退歐之後前途不明;普京武裝鎮壓西歐邊界;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而這些只是今年頭條新聞的其中幾個而已。

我認為今天的世界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的是一種新的希望。這個希望要是穩固的,永恆的,還是帶着應許的。

在聖誕節前的日子裡,當我在路加福音2章中讀到耶穌的誕生,我不禁想到瑪麗和約瑟。因為我不是神學家,我在想他們是否曾為這個嬰孩兒將要來到一個什麼樣的世界而擔憂——這是一個在希律王獨裁統治下,滿是惴惴不安的猶太人民的國家,人們渴望被救贖但是似乎這個應許遙遙無期。

然而,耶穌來了,祂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我不知道這個聖誕節你處於什麼樣的狀態,但我想你可能像我一樣度過了掙扎的一年。我曾把我的希望寄托在工作、政府、文化上,但它們都辜負了我。後現代人本主義社會欺騙了我們,它聲稱我們的民族認同,職業,關係和財產是我們可以信任的東西。它們可以給我們提供保障,帶給我們有安全感和舒適美好的生活。

但是,直到為時已晚,我們才意識到這些東西根本無法承受生命之重。當我們認為更多的物質、金錢、性和地位會帶給我們更多的安全感和愛並竭力去追求這些時,我們只會發現自己更加缺乏和無法得到滿足——因為我們缺少的是希望。

我不會假裝知道所有神學問題的答案,但有一點我可以肯定:你和我唯一可以依靠的是耶穌。當一切都不再了,你失去了完滿的工作,你和親友的關係破裂了,你祖國的發展與你的想法背道而馳——當所有你認為堅實靠譜的事物都不再了,你還有一個人可以信任和依靠。祂的名字是耶穌。祂給這個支離破碎的世界帶來了希望、和平和愛。

這個聖誕節你把希望寄托在哪裡呢?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甘心樂意)

有一種聖誕節叫做參與教會服事

angelic-choir-551819_640作者:雪倫,馬來西亞

聖誕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因為聖誕節期間總是有各式各樣的精彩活動,例如教會的舞台劇、跟朋友一起參加聖誕派對、聖誕演唱會、聖誕大餐等等,這讓聖誕的氣氛總是很歡慶。我太喜歡聖誕節的氣氛了,甚至期望自己可以到冬季會下雪的國家過聖誕,因為那一定更有聖誕的氛圍。想象一下,白茫茫的雪景,配上七彩的燈飾,再來點聖誕讚美詩,簡直完美!想想都覺得開心!但我僅僅喜歡享受聖誕而已,並沒有想過自己要在這期間做些什麼。

長大漸漸參與教會的服事後,就會被邀參與聖誕節的服事。我雖明白這是我應當做的,但心裡卻放不下“聖誕節就是要開心享受”的想法,擔心若聖誕期間待在教會服侍的話,會很累,會錯過跟朋友的聖誕派對,等等。因此,我總是委婉地拒絕參與任何有關服事,無論是報佳音、舞台劇、詩班、還是發放福音單張……那時,我自以為只要我心裡不忘紀念耶穌就好。

現在回想起來其實都是借口。那時的我根本沒有好好理解聖誕節的真義。雖說聖誕節的真正意義並不是“教會服事”,但我當時的心態也是不對的,因為我的焦點完全不在耶穌身上,而是在享受聖誕節的氣氛上。

真正改變我想法的是大學第三年的聖誕節,那成為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聖誕節。那年,我因着教會某個姐妹的鼓勵加入了詩班。也正巧同一年,教會決定要在一個可容納上千人的場地舉辦聖誕節舞台劇。因此,詩班班員需全數出動,除非有特殊理由不能參與。聖誕期間的侍奉果然如我想象般累——需要背好幾首沒唱過的詩歌、到教會練習、綵排,還要調適緊張的心情等。雖然很清楚是為主做工,但犧牲掉這麼多時間還是覺得有點不甘心,甚至一度想放棄不練了。當然,這只是自己內心默默抱怨一下而已,並不好意思就這麼突然說不練就不練。所以就這麼練着練着,不知不覺到了上台那天。

還記得當時我站在第二排,離觀眾席很近,可以清楚看到觀眾的每個神情。我看到前排坐着幾個看起來很不耐煩的國中生,對台上的節目一副要看不看的樣子,一直玩手機。我當時心裡覺得很無奈,認為他們到結束應該都是這副懶洋洋的樣子吧。然而,隨着節目的進行,這群國中生的目光居然漸漸從手機轉移到舞台劇上,再後來就是連詩班獻詩都很認真在聽了。最讓我驚訝的是,最後他們竟然願意跟着台上的牧師一起禱告!這時我放眼望去,才發現台下不少人也正隨着詩歌輕輕搖擺、默默流淚、低頭禱告、拍手等,頓時一股感動滿滿地溢在我心。

我很感謝上帝給我這個機會在聖誕節時服侍祂,將福音透過詩歌傳揚出去。祂更讓我重新明白了聖誕節真正的意義。很多基督徒的觀念里,救世主耶穌來到這世上是件非常值得紀念感恩的事情。是的,這並沒有錯,但除此之外,我們是否也還應該思想耶穌降世所帶來的意義以及祂一生所做的工?讓聖誕節不再只是歡慶,而是善用這個節日,傳好消息給失喪的人,去服侍他人?就像“聖誕節”所紀念的耶穌是一位服侍上帝、服侍眾人的主一樣?

是的,那降生的,是一位服侍人的君王!

“他行了奇事,使人記念,耶和華有恩惠,有憐憫”——詩篇111篇4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白色聖誕節的味道

what-its-like-to-have-a-white-christmas

作者:Christine E,香港;翻譯:小雨,中國台灣

過去四年來,我都在白雪藹藹的美國北部過聖誕。對於在亞熱帶地區長大的我來說,白色聖誕節是一個全新的體驗。剛開始的時候,美麗的雪景確實令人驚嘆。但過了一陣子后,漫長的冬夜和灰濛濛又短暫的白晝逐漸讓人失去耐性。樹木落光了樹葉,白雪覆蓋住每一寸草地。不見了青翠的綠意,鳥兒的歌聲也不再,連一絲陽光都難見到。我所在的這個地方,冬日是如此的寒冷丶單調、漫長。還記得第一次經歷寒冬之後春天來臨的時刻,雪開始融化,滴滴答答的融雪聲真是讓人興奮莫名;還有那雪化后露出來的第一小塊綠草地,是多麼美好的景象。

一轉眼又是冬天,距離第一絲春意還很早。放眼望去儘是枯黃的草坪,外加上光禿的樹榦和灰撲撲的雲層。唯一的亮光,是來自各家沿窗和屋檐掛滿的聖誕燈飾。所有的聖誕燈飾一到晚上都會點亮,在漆黑的夜晚發出歡愉的光芒。

這些年,有不少聖經學者和其他人士指出,我們的救主耶穌並不是在十二月二十五日這一天出生的。相反,我們仔細閱讀路加福音2章8節的話,就會發現天使報喜信給牧羊人時,他們正在野地里看守羊群。這樣推測起來,耶穌誕生的季節更有可能是在晚夏或初秋。這都沒什麼。這樣的說法可能是對的——耶穌並不是出生在12月。對此,我不打算提出反對意見,不過,我仍然喜愛在隆冬十二月慶祝耶穌基督的降生。

你瞧,冬天是既漫長又冷清的。長久以來,這對人的經濟狀況和情緒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饑寒交迫的日子讓人難以對付,特別是白天灰暗,夜晚漫長的日子裡。有時,我們甚至都忘記雪終會有融化的那一天。在我們生命的寒冬里,何嘗不是如此?有時我們似乎看不見任何出路;有時,生活的重擔壓得我們喘不過氣,讓我們無法想像情況會有所好轉。

我們生活在一個破碎的世界之中,罪帶來的代價是永恆的死亡。這好比住在一個永遠盼不到春天來臨的國度,如兒童小說《納尼亞傳奇》系列之《獅子丶女巫與魔衣櫥》中動物居民們所發出的感嘆:“(納尼亞)終年積雪,永無聖誕節。”

耶穌基督所造訪的這個世界不正是如此嗎?兩千多年前,祂以人的形象出生在我們這個充滿死亡,毫無盼望的世界。那一天,為要拯救這個破碎的世界,彌賽亞耶穌誕生了,帶來了歷史上第一個聖誕節。之後,耶穌在世上生活了33年,專心做上帝的工,最後為我們死,又戰勝死亡權勢,從死里復活。不管耶穌究竟出生在哪個季節,夏天、秋天、甚或是春天,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祂誕生之前,我們這個破碎的世界有如最寒冷的冬夜,毫無盼望。

我喜歡在每年最寒冷的季節慶祝耶穌的誕生。因為我記得,在上帝介入其中,並將無限的希望與光明賜給我們之前,我們的世界曾經如最冷的冬夜一般黑暗。

所以在今年,當冷寂的冬季來臨,春日依然遙遙無期之際,我要在屋內點亮聖誕彩燈,好就着微光來思想,耶穌基督是如何藉由自己的出生、生命、死亡與復活,將光明帶到了這個絕望的世界。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星巴克推出純紅聖誕杯,所以呢?

Are-You-Seeing-Red-over-Starbucks文:雅米英文團隊/譯:白承成,中國
編輯整理:雅米中文團隊

星巴克今年推出全新聖誕咖啡杯。與往年不同的是,星巴克這一次為聖誕準備的咖啡杯是純紅色的,不再有其他裝飾圖案。按理說,這應該不是什麼爆炸新聞。但有一位自稱基督教傳教士的傢伙對此極其不滿,於當地時間11月5日在Facebook發自拍短片,大罵星巴克,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

短短一周內,這個視頻短片的收看次數高達一千五百萬次。美國主流新聞媒體都開始報道此事,各大脫口秀節目也沒有放過調侃機會,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連當前最熱門的美國總統候選人之一——地產大亨唐普(Donald Trump)亦開始聲援此事,建議或許抵制星巴克。

redcup2-1024x766圖一:原短片截圖與各大媒體報道截圖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位名叫約書亞·福爾斯坦(Joshua Feuerstein)的“傳教士”跟星巴克的咖啡杯如此過不去,並引起眾人圍觀呢?原來讓福爾斯坦向星巴克宣戰的原因,是因為他覺得星巴克推出純紅咖啡杯,是想把“基督和聖誕節從其最新款的咖啡杯上抹掉。”

是的,你沒有讀錯,福爾斯坦是認真的。福爾斯坦聲稱星巴克推出純紅色咖啡杯是對基督、基督徒以及聖誕節的冒犯。儘管星巴克已經澄清,今年的咖啡杯設計只是為了將杯身變為一個“空白畫布,讓每位顧客可以在上面畫出自己的聖誕故事”;也儘管從一開始,人家星巴克咖啡杯的聖誕設計就從來沒跟基督的誕生有過任何關係(以往的設計最多畫上了禮品包裝紙、雪人、聖誕老人和冬青枝等與耶穌誕生無關的圖案);儘管這真的只是一個杯子……福爾斯坦卻不在乎這些。

對他而言,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基督徒有權利和義務隨時隨地不惜一切代價為主耶穌正名!這聽起來不錯哦,可是讓我們來仔細思考一下這三個問題:
1. 一個從未慶祝過基督誕生的公司為什麼非得參與聖誕主題的展示呢?
2. 難道發起一場運動,“強迫”星巴克承認聖誕節和耶穌的存在,就能讓其他人更尊崇耶穌基督嗎?
3. 製造一場關於紅色咖啡杯的風波會不會讓那些不贊同基督教的人士正好多了一個理由來輕視基督教所要傳遞的信息呢?這樣做會不會使人更加遠離耶穌?

作為基督徒,我們都知道,聖誕節真正的意義在於耶穌基督——祂來到了這個世界、真實地生活過,最終又釘死在十字架上,好將我們從罪中拯救出來。

但是迫使各個公司展示聖誕節真正的意義,並不能幫我們將聖誕節的信息成功地傳遞出去。我們首先要做的是領人信主,再來操心聖誕節應該用哪些裝飾的問題。

慶祝聖誕節最好的方式也不是掛上象徵性的裝飾物。慶祝聖誕節最好的方式是每天為主而活,分享祂的愛。這樣,我們才會激勵和引導其他人來與我們一同追隨主。

所以,讓我們好好利用這場(紅色)咖啡杯風暴。管他咖啡杯什麼顏色,這個聖誕,約人喝杯咖啡,分享耶穌基督的愛吧!

圖片來源:封面(基督郵報/NAPP NAZWORTH);圖一(網絡視頻截圖)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透心糧www.ya-mi.org/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