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聖經

我終於發現聆聽上帝話語的關鍵啦!(有聲中文)

作者:Andrew Koay, 澳大利亞

翻譯:Cindy Wang ,澳大利亞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上帝告訴我說…」

成為基督徒以來,我常常聽到周圍的人這樣說。比如一些我很敬重的人分享他們的見證時,會談到如何因着聽到上帝的話而翻轉了自己的人生軌跡。身邊的同齡人也會討論上帝如何常常向他們說話並指引他們的日常生活。

然而我卻一次都沒有過這樣的經歷,這不免讓我嫉妒。畢竟,如果造物主常常向我的朋友說話的話,我也不願意被落下。

然而並不僅僅是聽到上帝的聲音這件事情本身讓我感到很新奇,這似乎也是基督徒生活的必要內容。我的朋友們做的所有決定——無論是大是小,好像都是上帝引導的。那如果我沒有聽到上帝跟我說話,誰曉得我的無知決定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

我是不是選錯了大學專業,而走上了一條錯誤的職業道路?我是不是沒有穿對衣服,因此錯過了上帝特別為我預備的那個人?我是不是錯過了跟上帝的約定?

我太希望自己能和其他基督徒一樣聽到上帝對我講話了。因此,我讀了很多相關的書,長時間在暗室里禱告尋求,一次又一次的走上台前回應呼召,滿心希望能聽到上帝的聲音。

這一天終於來了。那時我剛進大學,想了解一下校園基督徒團契。在參加了幾次他們的聚會後,一次午休的時候,一個叫Joel的同工問我要不要和他一起研讀聖經。

就在我們研讀聖經的時候,我終於聽到了上帝向我說話——清清楚楚、千真萬確、毫無疑問。

諷刺的是,這麼長時間以來,聆聽上帝的關鍵一直擺在我面前,我竟然沒意識到。那天,Joel 和我打開聖經一起讀保羅寫給歌羅西教會的書信,我發現我們讀的並非是毫無生命的文字,恰恰相反,上帝在通過這些文字向我們說話。

我們深入地研究了保羅的這封書信,不斷思考保羅想要歌羅西教會明白的真理,以及他字裡行間所表達的深意——提醒教會基督的至高和豐盛,讓他們知道基督徒所需要的一切都在基督里。兩千多年以前,上帝藉著保羅向歌羅西教會講話,今天,當我們研讀保羅書信時,祂也在向我們表達同樣的信息。

我認識到聆聽上帝話語的關鍵是打開聖經,讀祂為我們寫下的話語。

之前在我竭力要聽到上帝對我說話的時候,我不自覺地高舉了其他認識上帝的方式(比如聽到某個聲音),認為它們比讀聖經更重要。但是現在,雖然我依然不能像我的朋友那樣真的聽到上帝的聲音,但是我發現通過讀聖經來聆聽上帝是大有能力的。

首先,聖經是上帝所啟示的。雖然經文是由人手寫成,但卻是上帝透過這些作者在說話,是上帝在做工。也就是說當保羅寫給歌羅西的教會來提醒他們某個真理的時候,其實是上帝在透過保羅向教會說話。同樣的,今天上帝也正藉著聖經,向我們說話。

更重要的是,這給了我信心的確據。在我苦苦尋求和等待上帝對我說話的時候,有好幾次我以為我真的聽到祂講話了。「上帝,你說什麼?」,我竭力捕捉着我頭腦里的聲音,「你今天是讓我去那家餐館嗎?」

但事實上我永遠不能確定那個聲音是否真是來自上帝的。而當我研讀聖經時,我可以百分之百地確信是造物主在向我說話。隨之而來的是內心深處的確信和安全感,也就是說我可以百分百的確定並有勇氣做出艱難的決定,而且知道我所做的是討上帝喜悅的。

在我不斷挖掘聖經寶藏的同時,我的靈命也在穩步成長。對於上帝有沒有讓我做某件事我不再疑惑,因為聖經里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我與上帝的關係不再倚靠於感覺和經驗,而是紮根於聖靈透過聖經的話語在我裡面建立起來的信心。

我相信,雖然上帝也會通過其他的方式和我們交通,但其重要性遠遠不及並永不能取代聖經本身。正如基督教神學家 John Piper曾說:「如果我們覺得聖經以外的方式比上帝所啟示的聖經更有能力並更能影響我們的話,那說明我們的靈命出了嚴重的問題。」說到底,如果我們想知道上帝要對我們說什麼,為什麼不從祂專門為我們預備、用來引導我們的話語當中尋找呢?

當然了,我或許不能像我的一些朋友那樣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上帝明確的指引,但通過閱讀聖經來聆聽上帝的話語,讓我更加認識祂的屬性,而這使得我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出合祂心意的決定。

比如說,在決定是否要在上大學時做兼職的事情上,我思想了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1-12節中的經文——我們應負起責任,不要成為教會中他人的負擔。然而,我也考慮到作為門徒的使命——傳講福音並鼓勵主內的兄弟姐妹們。我想到:做兼職工作能讓我能兼顧這些嗎?

現在的我不再嫉妒或是渴望得到我朋友們聽見上帝聲音的經歷了,因為我知道當我打開聖經時,祂就會對我說話。祂的話語無庸置疑,既清晰又震撼。我很清楚這是那托住萬有的上帝所說的話。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做光做鹽

雅米原創聖經圖片——你值得擁有

美美的原創圖片,送給大家下載自用~

特別鳴謝圖片作者:一丹
如果你也有創作和繪畫的恩賜,歡迎你投稿給我們:submit@ya-mi.org

 

*此作品為雅米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異恩典

我們是否離聖經越來越遠?(有聲中文)

6974714-086e61602b73dfd4
作者:王林,中國

文中圖片來自作者簡書原文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播讀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曾聽教會裡老一輩的人說,中國教會以前唯一的書就是《聖經》。所以當時的他們是被迫“唯獨聖經”。但感謝上帝,隨着時代的變遷,現今的屬靈資源越來越豐盛了。可有的時候,過多的資源反而可能使我們和聖經之間產生距離。當我們看到的、聽到的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離聖經越來越遠了?我們是不是越來越不知道我們所傳揚、分享的觀點是從哪裡而來?

6974714-111d4b27e6514ff1

突破神學家、牧師、宗派,回到聖經
自從我開始公開寫作以後,收到了很多弟兄姊妹的回應、鼓勵、禱告和疑問,對此我非常地感恩。但其中有些問題卻讓我感到很意外。比如有一次我分享了一篇解經的文章,一位姊妹突然問我,“你是什麼宗派的?”我一下懵了,回答不上來。

當然,我不是自認為自己已超越了宗派的局限性,只是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是屬於哪一宗派。在我信仰成長的過程當中,起初受一個宗派的影響很大,之後才漸漸接觸了其他體系。時至今日,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否符合某一宗派的定義。更重要的是,難道我們不能直接就聖經進行對話嗎?

現在的我每天都閱讀網上弟兄姊妹的文章,收穫很大。但有一點感到很遺憾的是,很多文章都只停留在某一神學家、某一牧師的意見上。當我興緻沖沖想要了解為什麼這位神學家或牧師這麼說的時候,往往卻沒有了下文。其實任何牧師或神學家都不是耶穌基督,他們都有可能會出錯。因此,才會盼望有更多的文章能突破神學家、牧師和宗派的言論,直達源頭——《聖經》。

不但如此,還有就是當某篇文章反對某一觀點時,通常會列舉這種觀點常引用的聖經依據。我以為作者接下來會解釋我們該如何正確理解這些經文,或者列舉聖經的其他經文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但沒想到他引用的卻是某一牧師的觀點。然而這是很容易誤導人的,因為會讓人誤以為牧師的觀點比聖經經文來得更加有權威。

對聖經的不同理解,只能用聖經來證明
曾經我也看過這種情況:當有讀者要求給出聖經依據的時候,有位作者會回答說,文中牧師的言論“一定是有很深厚的屬靈背景的”。但這無異於要求我們把信仰的理解建立在對某一牧師的信任上。到了這種時候,我不禁思考,這位作者本身是否真的理解其言論的聖經基礎是什麼?如果他也不知道的話,那他的觀點是建立在磐石上還是沙土上?

當然,我相信這些作者和弟兄姐妹的原意都是好的,我也同意我們確實很難完全擺脫某些神學家、牧師或宗派教導對我們的影響。但是,難道我們不是更應該努力突破神學家、牧師、宗派,回到聖經嗎?難道我們不能至少嘗試每次給出聖經的依據,而不僅僅是某種觀點嗎?

6974714-a418d084847f28c1

耶和華上帝是王
舊約當中以色列人立王的前因後果,對今天我們對聖經的態度是有深刻的啟示的。申命記17章14節說,到了應許之地,以色列人可能會要求立一個王,“像四圍的國一樣”。但其實申命記33章5節里卻說得很清楚,以色列的王應當是耶和華上帝。但是以色列人卻不要耶和華做王,反而要“像四圍的國一樣”的王。

在撒母耳記上8章5-7節中也提到,以色列人真的要求“立一個王治理我們,像列國一樣。”對此,撒母耳很不喜悅,但上帝卻解釋給撒母耳說:“百姓向你說的一切話,你只管依從,因為他們不是厭棄你,乃是厭棄我,不要我做他們的王。”(在撒母耳記上8章7節)。

如果耶和華上帝是以色列的王的話,那祂是如何治理以色列的呢?就是通過祂所啟示的話語。申命記4章8節“又哪一大國有這樣公義的律例、典章,像我今日在你們面前所陳明的這一切律法呢?”而上帝的要求是, “以色列啊,現在耶和華你上帝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敬畏耶和華你的上帝,遵行祂的道,愛祂,盡心、盡性侍奉祂,遵守祂的誡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為要叫你得福。”(申命記10章12-13節)

上帝引導以色列人的方式就是通過祂的話語。因此,若我們要愛上帝、要順服祂,就必須要閱讀、理解、遵從上帝的道。當我們遠離上帝的話語時,我們就等於是要立一個“像四圍的國一樣”的王,我們當然知道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麼。

6974714-c6cfa9b7a75d492e

不僅在舊約當中,在新約當中,耶穌基督也給出了同樣的教導。譬如,祂在約翰福音15章里舉出葡萄樹和枝子的例子,感動了許多人。然而我們到底要怎麼做才能和主的葡萄樹聯結呢?對於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有着各式各樣的答案。但其實我們的主在聖經里講得很清楚了:“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 、“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愛里,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祂的愛里。”(約翰福音14章24節;15章10節)。

甚至在約翰福音14章26節也清清楚楚指出聖靈的工作也是如此,“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祂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 ”

由此可見,聖父、聖子、聖靈對我們的引導都是通過上帝的言語,也就是《聖經》。任何時候,遠離聖經就是我們最大的危險。因為不論我們閱讀或學習了多麼偉大的神學家、牧師和宗派的教導,如果我們不能挖到他們底下更深的聖經基礎,直接和聖經對接的話,我們便是仍舊沒有和那葡萄樹聯結,仍舊有被誤導的可能。

因此我才會認為,我們需要再次強調聖經,認識到認真讀經的重要性,鼓勵大家養成認真讀經的習慣。因為當我們開始認真讀經時,就能不同程度地解決不少教會或個人的問題。

6974714-6f795931ec4da541

讀經與醫治
認真讀經是讓上帝在我們當中掌權的唯一途徑。讀經對我們有很多不同方式和層面的醫治。其中有一種是最基本、最簡單的醫治,也是唯有開始培養認真讀經的習慣后才可以經歷到的醫治。那就是:減少我們對人的依賴,增強我們與上帝之間的連結。

當我們作為信徒卻沒有認真讀經的習慣時,我們不可避免地會主要通過其他人的講解、見證和分享來與上帝建立關係。然而這樣維繫起來的關係是很不穩定的,因為所有人都是罪人,人對上帝的理解是有限的,而人也不可能做成只有上帝才能完成的事。所以如果我們只靠人的話來與上帝建立關係的話,我們就很可能會產生誤解、幻想,最後導致失望和受傷害。

但若我們認真讀經,我們就能把注意力從某一個人狹隘的角度中轉移出來,開始直接思考和理解聖經,聆聽上帝的話語,將注意力轉向祂,增強我們與祂的連結。另外,讀經可以使很多因人產生的誤解和幻想迎刃而解,這自然也就不會有之後的失望和痛苦了。

當然,我們光靠讀經也會有誤解或不明白的時候。那麼這時我們就需要尋求幫助,聽其他人對聖經的理解。但前提是我們必須從自己讀經開始。首先自己要開始聽上帝的聲音,才可能理解祂的聲音。耶和華是信實的,凡嘗試聽祂的聲音的人,祂必要祝福,仰望祂的人必不至於羞愧。

6974714-086e61602b73dfd4

合一與讀經

讀經也是我們教會合一的唯一基礎。可能有些人會不同意,認為只會越讀越亂。因為教會裡的確會出現對聖經各種不同的理解,包括對細節的理解不同,或是因錯誤的理解而不同,亦或是上帝給我們的領受不同。但即或有這麼多的不同,卻不能否認我們的合一隻能從聖經開始。

因為,如果我們的合一不是建立在聖經的基礎之上,那還能建立在什麼上面呢?讀經不一定能使人合一,但靠聖經以外的其他合一基礎,例如某一權柄、某一宗派教導,豈不更不靠譜嗎?

因此《聖經》才是唯一應當的合一基礎,也是我們應當努力的唯一方向。不管多麼困難,我們只能努力地認真讀經,在上帝的愛與恩典中彼此坦誠、互相尊重的交流,這才是合一的唯一可能。

唯獨聖經

我很感謝上帝如今給我們的祝福和恩典,讓教會有越來越多的資源,使我們可以接觸許許多多極為深邃的神學知識。然而以前那只有聖經這一本書的日子也許是上帝給予的更大的祝福。即便我們對上帝的了解仍然很膚淺,但若那一點點的理解是從聖經而來的,就能讓死人復活,讓枯骨重生。

因為,天國不在乎規模大小,而在乎信息的純度。我們所需要的,只是那如同芥菜種一般大小的、從上帝的話語而來的信心。

*此文章為作者王林 Franklin Wang授權,經雅米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文中圖片來自作者簡書原文
*原文出自簡書|今天,我們是否離聖經越來越遠?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真實的世界)

從聖經中的5對夫婦看上帝的感情觀(有聲中文)

WeChat Image_20170710172741

作者:希の夢,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馨寧,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我曾經以為只要感覺對了,就可以開始一段戀情,卻不知要好好靜下心向主來禱告;我曾經以為當感情變淡了就要放手,卻不知感情是需要好好經營的;我曾經以為自己會很理智地看待愛情,但當對方決定離開時,卻不知要去祝福對方,而不是懷恨在心。

從初中的早戀到大學的交往以及畢業后的單身,一路走來,當中的甜蜜、苦澀、迷茫、無奈等五味雜陳的情緒,讓我一度覺得上帝並不愛我。為什麼別人只要開始一段感情就能開花結果,而我卻要在感情中跌跌撞撞?我也是「以結婚為前提」去交往啊,為什麼最終不僅自己受了傷,也傷害了別人的心。“真愛需要等待”的功課,我要怎樣才能做好?後來我注意到我總是用「我以為」來看待感情,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當我感覺良好時,在沒有好好去禱告的情況下,我便以為這是「聖靈”的引導,輕易地就開始一段感情。同樣的,當我被糟糕的情況弄至身心靈疲憊時,在沒有好好分辨這是不是出於上帝的旨意,便以為這是一個“分手”的訊號,輕易地便選擇了放手。

然而有一天我在默想時,有個想法出現在我的腦海里,「何不從聖經中所描述的婚姻去理清何謂屬上帝的愛情觀呢?」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所接觸到的電影、偶像劇、線上戀愛遊戲等,都灌輸了我們這般的概念——「感覺至上」。這個概念告訴我們應該去追求爛漫、歡愉、轟轟烈烈的愛情。當感覺沒了,戀愛和婚姻是可以分開的。這是正確的嗎?聖經中所提倡的愛情觀又是怎樣的呢?

那麼,以下就來分享5對聖經中的夫婦所教會我的屬上帝的、真正的愛情觀吧!

1.以撒和利百加——為婚姻禱告;愛不僅僅是感覺,更是一個需要委身的重要決定。

利百加是亞伯拉罕的本族人,是他所信任的老僕人在求告上帝的心意后所選擇的人選。這讓我看到了一個在感情當中很重要的原則,那就是擇偶時一定要從上帝的子民中選擇。這選擇不是出於偶然,也不是憑感覺,乃是恆久禱告的結果。而我們不與未信者有委身關係是預防我們因價值觀不同而產生分歧,進而受傷害,亦或者從了他們的宗教習俗,而背棄了上帝的教導。

除此之外,以撒和利百加不曾見過對方,可是決定結婚後卻也能相愛到老。從他們的故事中,讓我明白了愛是一個決定。在那個時代,男人娶多個妻子並不罕見。但是,以撒只全心全意地愛着利百加,一生只有她一個妻子。雖然日後他們對孩子的偏心,而造成家庭分裂。可他們也讓我看見,當你決定愛一個人時,縱使婚姻中會有不如意的事,既然共同立了這份神聖的約,就要靠着上帝走下去,相愛到底。

2.波阿斯與路得——聽從屬靈長輩的意見;無論你的過去如何,相信上帝都會接納你。

路得是個外邦女子,更是一名寡婦。但是她真心愛着她的婆婆拿俄米。後來她聽從婆婆的建議而採取一些行動「暗示」波阿斯,以致波阿斯、路得與拿俄米最終都得到幸福。這讓我看到,無論你的背景如何,上帝總不輕看任何人,祂看重的是你的心。路得選擇相信上帝——她婆婆所信仰的上帝,同時,她也常順服這位她所愛的長輩,所以最後她能蒙福,得以在耶穌的家譜上留名。

從前,我錯以為只有那些談一次戀愛就走入婚姻的感情才是上帝所祝福的愛情。其實不然,無論我們的過去如何,只要最後當我們踏入婚姻時是合祂心意的,上帝仍然會祝福我們。有趣的是,從路得和波阿斯的婚姻中也讓我看見,在感情上,女子不一定非得是被動的一方。有的時候,女子也可以適時並適當地「暗示」比較「不醒目」的男子。當然,前提是在符合上帝的心意之下採取行動。而男子則要避免過於魯莽,總要詢問過長輩的意見並且思考後才去採取行動。

3.約瑟與馬利亞——愛是需要行動的;一同敬畏與順服耶和華能為祂成就更大的事。

馬利亞因聖靈感孕,懷上耶穌時,約瑟不想明明地休了她,只為了能保護她的名譽與性命。在當時男尊女卑的時代中,這樣的情況,作未婚夫的是有權利可以公開休了未婚妻,而該女子則會被石頭打死,因為這是犯了姦淫罪。可約瑟並沒有這麼做,因為他愛她。馬利亞是一名敬畏耶和華的女子,所以她甘心承擔懷孕的風險,而約瑟也是一名敬畏耶和華的男子,他聽從上帝的話,不拋棄馬利亞。愛一個人,就要以行動來證明,所以約瑟還是娶了馬利亞為妻,尊重並且愛護着她。後來為了逃避追殺耶穌的人,他們也不畏艱辛地遷居,一路上彼此扶持。這也讓我看到了:敬畏耶和華的夫婦是可以為了上帝的緣故在生活上中同甘共苦。能得着一位擁有同一個信仰,願意委身於基督和彼此的伴侶,是何等美好的事。

4.亞居拉與百基拉——夫婦一同在基督里委身,共同建立“以基督為首”的家,為上帝的國度盡心儘力。

雖然這對夫婦不如其他幾對夫婦來得 「著名」,可他們在新約中對主委身的表現讓我很是欣賞。他們雖然工作忙碌,可依然殷勤地接待主的僕人——保羅和亞波羅(使徒行傳18章)、開放自己的家成為聚會所(哥林多前書16章)等,絲毫不怠慢能擴張上帝國度的機會。

上帝的心意不單隻是以「家」為得救的單位,更要信徒以「家”為事奉的單位。開放自己的家不只需要額外的花費,付出的時間與精力想必也不少。然而他們能不在意地把家打開,背負這沉重擔子,讓我看見了帶職事奉的榜樣:「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馬太福音22章37節)以及「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侍奉耶和華。”(約書亞記24章15節)。

另外,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能分享生活上的酸甜苦辣的同時,還能為彼此代禱、一起事奉上帝和服事人,這畫面對我來說,真的好美。想到身邊有些家庭因為夫婦其中一人很熱心事奉而導致另一半有不滿等情況出現,便讓我更加確定為未來伴侶的禱告與選擇的重要性。因為唯有信仰程度相似,且共同願意對主的委身,才能建立「以基督為首」的家。

5.撒迦利亞與伊麗莎白——恆常禱告且要耐心等候上帝;對上帝的心意要謙卑順服。

根據路加福音第1章的記載,撒迦利亞和伊麗莎白雖都已經年紀老邁,可是他們仍然敬虔地事奉耶和華。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就在撒迦利亞供祭司的職分時,上帝讓祂的使者顯現告訴撒迦利亞,他的禱告已被應允,上帝會賜他一子。這提醒了我,上帝一直都在聆聽我們的禱告,至於禱告會否被應允則上帝自有祂的旨意。

雖然撒迦利亞夫婦倆在這件事上顯出了他們的軟弱——撒迦利亞因着不信短暫地成了啞巴,而伊麗莎白不敢將懷孕的事立即告訴人,可是,這並不阻礙上帝要使用他們來完成自己的計劃。當孩子出生后,他們也按着上帝的指示為孩子取名叫約翰。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何謂「完全順服」,就如同約瑟與馬利亞一樣。他們經過那麼多年的禱告與等候才有了自己的孩子,卻仍能甘心獻上為主使用,且也願意聽從上帝為孩子取名字,這般的完全交託是我應該學習的。

縱觀這五對夫婦,他們雖有各自的弱點,卻同時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婚姻中的伴侶都是十分敬畏與順服上帝之人。尤其亞居拉與撒迦利亞的例子更是提醒我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事奉上帝,雖然會比世人多一份責任與辛苦,但是這是一條祝福人的道路。

其實,聖經中還有許多的例子可以作為我們感情生活上的榜樣。以上所提及的5對夫婦雖然只是其中一部分的例子,但卻觸及我內心深處的渴望,幫助我能夠面對因過去的感情所造成的自卑感,建立正確的、屬上帝的戀愛價值觀,以及重新將目光定睛在上帝身上。但願我所學到的感情觀也能幫助在感情路上迷失的你得着一些亮光。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撥雲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