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身於三個世紀後的我們,雖擁有愈顯便捷的交通,但卻因為都市化的發展,上學和放學、上班和下班花費於等車和坐車上的時間依然不少。我們清楚什麼是一直“在路上”(on the way)的感覺。於是,我們想出各種方法,來『消磨』這些『在路上』的時間。例如地鐵站派發或出售商業化的報紙,又如地鐵播放各種新聞和廣告;還有數位化時代的典型表現:我們上癮似地用智慧手機發訊息、打電話,或用平板電腦玩遊戲、聽音樂、看電影和電視劇。
這一切並非完全不好。但是如果只有這一切,我們快節奏生活中早已所剩無幾的時間真的會化為烏有。西元一世紀時,使徒保羅教導以弗所教會的基督徒,「要謹慎自己該如何生活,不要像一個無智慧的人,倒要像一個有智慧的人」(Be careful then how you live, not as unwise people but as wise Ephesian 5:15 NRSV)。而究竟該如何生活才像一個“有智慧的人”呢?在保羅看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愛惜光陰”(以弗所書5章16節)。有趣的是,保羅在此似乎同時想告訴我們,「邪惡的世代」的邪惡渴望,就是讓我們成為無智慧的“愚昧人”——而“愚昧人”在此的顯著標誌,就是浪費光陰。
曼寧(Brennan Manning)引用《衛斯理的信息》(The Message of the Wesleys: A Reader of Instruction and Devotion)說,“除非願意閱讀,人不可能在恩典中成長”(曼寧:《衣衫襤褸的福音》,頁17)。“馬背上”的閱讀,能操練我們成為“愛惜光陰”的“智慧人”,並藉此使我們在天父上帝透過聖靈、藉著聖子耶穌而賜給我們的恩典中,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