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見證

我找到了靈魂的香檳

 

 

作者:鹿溪

有聲播讀:Joya

 

 

記憶中我從小就跟著奶奶媽媽嬸嬸們,祭拜各種“神”。不僅在每個月農曆初一、十五,更是在先祖的忌日,或者中元節。除夕夜的時候,家裡的小孩子跟著奶奶一個一個去磕頭。除了盲目地跟著家裡人拜傳統民間的偶像以外,我也會跟著媽媽去算卦,媽媽也經常找人給我們算卦,拿著照片找人看面相。後來,自己慢慢長大,出去遊玩,也會毫無意識地走進各種寺廟跪拜雕塑和畫像上的假神。“財神爺”、“灶王爺”、先祖……分不清到底哪個才是真神?但心裡總覺得是有神的。

小時候,也常常看到我的外公和三姨在吃飯前“禱告”,也常常聽他們說“禮拜天”、“做禮拜”之類的話,從小也知道“耶穌”這個名字,卻不知道耶穌他到底是人還是神,也沒有人具體告訴過我“耶穌是真神”、“耶穌是唯一的神”,也沒有任何人跟我說關於耶穌的其他事情。就這樣,在信仰上我糊糊塗塗地生活了24年。

24歲正是風華正茂,充滿活力和夢想的年歲,大學多姿多彩的生活,有很好的朋友,有優異的成績,有各種榮譽證書,有學生會的任職……但這一切並沒有使我心裡有真正的滿足和平安。有時候想到父母的疾病,就非常的無助,心靈像是被戴上了重重的枷鎖。父母給了我很好的物質生活,但同時,因為起早貪黑的做生意,兩人都得了糖尿病,爸爸的體重從160多斤跌落到110多斤,他的胰島功能完全喪失,需要24小時佩戴一個自動注射胰島素的機器掛在腰上。每每想到父母拖著他們各自被疾病纏著的身體早出晚歸辛苦的生活,心靈就陷入無限的絕望中不知所措。

後來,我考上了研究生。信主的三姨依然在每年放暑假的時候給我買早餐,使我的心非常溫暖,並且那年暑假有時間就想去她家聊天。有一次聊天令我記憶猶新,就是有一個姐妹晚上回家路上遇到危險,沒有辦法逃脫,當她跪下來禱告的時候,那個人就逃跑了。這件事讓我對她所信的神和禱告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三姨還給了我一本聖經,也再三叮囑我要在讀研期間找團契和教會。很快的,研究生的生活開始了。研究生生活與大學的生活非常不一樣,我不再那麼常見到導師和班裡的同學,平時大家都是各忙各的,我日常和舍友相處的時間更多。但我們的性格非常不一樣,越相處也越有壓力。尤其是認為“幫助別人一下沒事”的我,變成同學使喚和有求必應的物件。當時的我也非常不會拒絕別人的過度要求,因此也開始不知道如何面對他們。因為這與自己期待的美好朋友關係相差越來越遠。一向喜歡交朋友的我,開始在人際關係中陷入沮喪。然而現在回想起來,這個過程也是愛我的上帝為我“量身定做的處境”,用來預備我的心接受祂,認識祂。

在與舍友相處受挫、不知所措之後,新學期開始我決定要與宿舍的大家分開,不再和她們一起去圖書館,決定一個人在研究生教室學習。這也正是我認識主耶穌的特別時期。在研究生教室學習期間,我慢慢地與一個師姐有了交集,偶然一次機會,看到師姐的桌子上放著聖經和讚美詩,和我三姨的一模一樣,想起三姨叫我去找教會和團契的事,就和師姐說了這件事。正好師姐說今天晚上有大學生小組團契。就在那天是我人生第一次走進了團契。大家那燦爛又暖人的笑容,優美的詩歌,聖經的分享,最後一起的關懷與代禱,這些都讓我覺得非常不一樣,尤其是最後一項。對他們來說,我是陌生人,第一次見面就這樣關心我,把我的事情放在心上,讓我覺得他們很特別。就這樣,研究生的生活,照常繼續著,與之前不同的是——我開始了教會生活,也開始了平日裡自己讀聖經,並且也開始每週和大家一起查考聖經和聽聖經分享。這樣一群在上帝家裡面一起成長的弟兄姐妹,還有常常關心我的姐妹,對我來說都非常寶貴。

關於生命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也是我內心一直在尋找的。喜歡讀書的我,在還沒信主前也讀了很多關於靈魂的書,但每次讀完一本書,還是覺得“空”。直到有一次在小組裡查經,帶領者分享到:“耶穌說,我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人必定不餓,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渴”(約翰福音6章35節),還分享到說上帝的話——聖經,是我們靈魂的食物,只有找對食物,吃了才會不餓。耶穌自己就是人類最需要的生命的食物。後來,那些關於靈魂的書再也沒有翻開過,也再也沒有購買過。

取而代之的是,除了專業課的書之外,我開始天天讀聖經,越讀聖經,越發現,曾經自己心中一直尋找的生命的真善美,原來就是主耶穌祂自己。聖經上的話,簡直就是人類靈魂的香檳,讓我再也無法停止不去讀它,越讀越被吸引,直到讀到一句話,耶穌說:“我是道路,真理和生命…….”(約翰福音14章6節)耶穌說祂是真理,這句話從根本上顛覆了我!

後來讀到《標杆人生》一書,解開了我心中關於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為什麼存在等等種種疑問。讓我徹底明白,我是按上帝形象被上帝創造的,我不僅被上帝創造,而且,祂造我有一個榮美的目的和計畫。回想從小跟著拜的民間信仰與算卦,讓我覺悟到:民間所信仰的這些,灶王爺,財神爺……它們有眼不能看,有耳不能聽,有口不能說,有腳不能走,都是人所造出來的,人去拜人造的東西,想想就很可笑!其次,關於算卦與看面相的人,發現他們和我同樣都是被上帝創造的人,怎麼能與這位創造者相比,去預測人的事呢!創造一切的神,祂才是主宰者。

學校裡,老師教了我很多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傳遞給我們很多專業思想或者個人的人生道理。可是只有聖經教導了我要如何對待我的生命。越讀聖經越讓我明白,相比較學歷,知識,技能等等,上帝更看重我這個人本身,我的想法,我的感受,我的心有沒有受傷,上帝都在乎。這讓我再次經歷到上帝是多麼愛我,即使我還沒有認識祂的時候,即使我還在做與祂為敵的事時,祂已經差派祂獨生愛子耶穌基督為我的一切罪釘死在十字架上,為要救我脫離我的罪。心靈和思想不斷被更新,重新再去看那不知所措又很令我受傷的舍友關係時,就想到上帝不僅愛我,也愛我的舍友,又想到耶穌說要愛我的仇敵,若單愛那愛我的人有什麼賞賜呢!心慢慢發生改變,從遠離她們,轉變為在禱告中開始持續為她們守望祝福,慢慢放下自己的成見,嘗試重新與她們相處並和好。

信仰,使我個人從裡到外被更新。首先,明白聖經是上帝的話,是人生命和生活的唯一標準。在我從小的經歷中,也更加明白上帝是忌邪的,祂恨惡我去做拜假神的事,從此,我不再參與任何民間拜假神的事與看手相算卦的事。其次,對於父母的疾病,通過讀聖經中記載耶穌醫治各類病人的真實事蹟,著建立了我對上帝的信心,使我相信既然上帝創造了人,祂最懂人的身體,在祂有醫治的能力,沒有任何人比祂更懂我父母的胰島功能如何恢復。同時,我也認識到上帝是聽我們禱告的上帝,祂也是用笑臉幫助我的上帝。我開始把自己面對父母疾病時一切的無助都在禱告中向祂傾訴,祂是值得信賴,祂也是有能力且可靠的上帝。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那天晚上,當我準備自殺時……(有聲中文)

作者:Magu,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Melody,加拿大

我從來都沒有認真思考過宗教信仰這個問題,雖然小時候有去教會上過主日學,或在一些特別的日子去教會,我對上帝的認識只有一知半解。

對我來說基督教就和其他的宗教一樣,是叫人向善的,也認為不同的宗教有各自的神明很正常,就好像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領袖一樣。我也相信天上住著多位神明,大家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或適合的來信奉。

而我則是比較喜歡在主日學和教會裡的氛圍,也莫名地對其他宗教感到排斥,所以我就這樣決定了,耶穌是我的神!從小便認定自己就是個基督徒了。

隨著年紀的增長我也漸漸不再去教會。因為我覺得星期天是賴在家,或是和同學出去玩的好日子,不去教會也沒關係啦,反正我都已經是基督徒了,只要心中有神,有需要時禱告就可以了!每周都去教會實在是太無聊了。

上了中學,我開始談了好幾場短暫的戀愛。那時候父母的關係不是很好,家庭的破碎讓我很難過,父母也沒怎麼關心我和弟弟妹妹,於是我期盼著自己能夠找到一個能讓自己依靠,快樂幸福的對象。

終於,上了學院後,我遇到了一個很不錯的對象,我們穩定地交往了將近8年。我們天天見面,除了睡覺和工作以外幾乎都膩在一起,我非常地愛他,也談婚論嫁了好多次,雖然中間有誤會有摩擦但我認為自己是幸福的。正當我期待著我們美好的未來時,我們分手了……曾以為不可能會發生的事,終究還是發生了。我無法接受,更痛不欲生!未來所有計劃里只剩下我一個人,我該怎麼辦?失去了依靠我無法活下去!

分開後,我每天需要靠著身邊好友姐妹們的陪伴來讓我分心,可還是無法填補心裡的空虛!我不敢告訴家人,自己默默承受。我甚至每天晚上都坐在電腦面前查尋對方臉書上的動態,一邊流淚一邊期待著對方的回復。我祈求上帝能把我痛苦挪去,甚至是死也沒關係,只要能讓我脫離這種痛苦!

直到有天我實在是受不了寂寞和空虛的襲擊,尋死的想法開始在我腦海里打轉。於是我翻遍了家裡所有的藥物,準備吞下自殺。

就在這時,我的臉書突然收到了一個私聊通知,我開心地以為是對方的信息就放下了手中的藥物前去查看,結果卻是一位從未謀面的弟兄找我閑聊。我禮貌上應酬那位弟兄,可也因為這樣我暫時忘了自殺這回事。回想起來,這位弟兄真的是上帝派來的天使,及時阻止了我。

因著當時我負責的一個活動剛好與這位弟兄有合作的關係,我們慢慢變成了朋友,我也才發現原來他是個虔誠的基督徒。為了擺脫寂寞和傷痛,我決定嘗試走出舒適圈認識不一樣圈子的朋友。透過他我認識了我現在的老公Raymond,也認識了啟發課程,上帝也透過啟發課程,改變了我的生命。

老實說,我從沒想過會和Raymond交往。他是個基督徒,家人都是基督徒,更令人驚訝的是他的父母雙雙都是牧師,我們兩個根本屬於不同世界的人。可Raymond常常跟我說耶穌的故事,用經文來安慰當時受傷的我。很奇妙地,這些上帝的話給了我極大的安慰,是身邊人所有的安慰和鼓勵所比不上的。就這樣,慢慢地我也被他愛上帝的心給吸引了。

Raymond的父母是馬來西亞中文啟發事工的牧者,在他們的鼓勵之下我參加啟發課程。在啟發課程里,我感受到了教會弟兄姐妹的熱情和真誠的關懷。大家總是臉帶笑容地歡迎我,待我像家人一樣讓我感到很放鬆很感動,我也開始期待每個星期的課題!

直到上到第四課「怎樣確定自己信了主?」,我才知道自己從來都不是一個真正的基督徒。耶穌曾無數次地在我心門外叩門,可是我從不曾邀請過祂進入我的生命里。我以為上帝是位高高在上的神,我和祂毫無關係,可直到那天我才真正認識主耶穌和了解上帝的救恩,也深深地被祂的愛感動。課程結束前,在牧師的帶領下,我眼眶含著淚做了個決志的禱告。我決定我要受洗,我要成為上帝的孩子!我要承認祂做我的父,我也要把福音帶入我的家,因為唯有上帝才能改變我破碎的家庭。就這樣,Raymond陪著我上完整個課程。因著主耶穌我認識了真理,也順利地在2015年10月25日受洗,成為一個新造的人!

現在的我,在教會服事,參加小組,心中充滿了無法形容的喜樂。上帝是怎麼樣把我帶回祂的身邊再怎麼重新塑造我,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很奇妙。雖然過程起伏很大,很煎熬,但若不是上帝從我所經歷的傷痛,還有死亡的威脅中將我拯救出來,讓我跌入谷底的生命可以抬起頭,再一步一步地拉著我的手建立我,我也不可能重新認識祂。主的愛醫治了我,填滿了我內心的空虛,讓我有勇氣再次面對生命。我很慶幸當時我做的那個禱告讓我活過來了。

感謝主從來都沒有放棄過我,還為我安排了一個更適合我的對象和超乎我想像的美滿家庭。最重要的是,能認識上帝,好幸福!

 

*本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沒有「完美」的見證 ,我怎麼知道自己得救了呢?(有聲中文)

作者:葉子,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馨寧,中國

*封面圖片來自PEXELS

我出生於一個基督化家庭。自小,我就在主日學裡長大。每星期不要說是主日敬拜,就連家庭小組我都有參加。從小就在教會裡長大的我,常常會聽到很多弟兄姐妹分享他們遇見上帝的經歷。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發現很多弟兄姐妹都有超「厲害」的見證。患病得醫治、偶然被邀請去教會時聽見上帝的聲音或是被聖靈充滿、信主後人生一百八十度改變等等。這些見證對我來說都超級「完美」。我覺得只要我有了這一類型的見證,我一定能說服更多朋友信主。

到了一個階段,我甚至還覺得只有有這種見證的人才是真正的基督徒。這讓我非常困擾。雖然我從小就不是什麼超級大壞蛋,也早就相信基督為我死,三天後復活,為要救我這罪人,但是我完全沒有這一類的奇特見證。

步入青春期的那幾年裡,我都一直在想,我到底得救了嗎? 雖然在這期間我一直都有在教會裡服侍主,時常靈修禱告,雖然上帝一直都在透過講道、聖經、身邊的人等等向我說話,我的內心還是有一塊地方一直在想著這個問題。我甚至為了想要有一個「完美」的見證故意遠離上帝、故意不讀經禱告,就是要讓自己有一個時間可以重新回到上帝的面前,來個完美的「Come Back」。可是當我在選擇這樣做時,我自己也受了不少苦——心中沒有平安,想禱告又不敢禱告。直到有一天,我覺得是時候「悔改」了,我才又開始讀經禱告。還記得當時的我心裡其實蠻得意的,因為我終於有了一個看似「完美」的見證。然而,每當我想分享這一個「見證」時,我的心裡都會不平安,因為我知道這是我假造出來的。有時在說著我這個所謂的「見證」時,我都覺得有點心虛。

那是什麼真正讓我覺悟的呢? 還記得那時我大概16歲,偶然在Facebook看到一位朋友分享的一個文章,是專門給我這種在基督化家庭長大的基督徒寫的。文章的一開始就訴說著一位小女孩因著沒有所謂的「完美」見證而飽受困擾,並問媽媽是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壞,所以上帝才沒有給她一個類似的見證。這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當時還想,這不就在說我嗎?而整篇文章的主要信息就是要提醒我,上帝給每個人的故事都不同。就算我沒有這樣的一個見證,我也有自己與上帝的故事。我完全不應該去羨慕別人的見證,因為上帝會以不同的故事來影響不同的生命。我頓時恍然大悟。當時我才知道,原來我一早就得救了。在我承認基督是我主,心裡相信他時,我就已經得救了。我頓時為自己的愚昧感到羞愧。但我也感謝上帝,讓我擁有這樣的一個經歷,來提醒我,要成為一位真正的基督徒,不需要一個與別人一樣的完美見證,只需要與上帝建立一個深切的關係。

也許很多人會問: 「欸?那我每個星期都有去教堂,甚至還有在教會裡服侍,我算是基督徒嗎?」這時你就應該想一想,你相信耶穌基督為了我們的罪死,三天後復活,為要讓我們得永生嗎? 你願意與上帝建立一個關係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是」,那你就是一位基督徒。聖經很明確地告訴我們,只要我們口裡承認耶穌是主,心裡相信上帝叫祂從死里復活,我們必定得救(羅馬書10章9節)。那問題來了:既然我們只需要相信耶穌就能得救,為什麼我們需要去教會?為什麼我們要服侍主?我的回答是: 除了口裡承認,心裡相信,我們也應該遵行上帝的道。正是因著我們愛上帝,我們才去教會,為要更深地學習聖經、與其他愛主的弟兄姐妹們相聚並互相鼓勵、一起服侍上帝,一起在信主的道路上前進。

弟兄姐妹們,也許我們遇見上帝的開始就是這麼的平凡,那又怎麼樣? 就像大家說的愛情觀一樣: 年少時人雖總是期待轟轟烈烈的愛情,但真正適合自己的愛又何嘗不是像一杯白開水一樣,平凡但舒服呢? 上帝的愛在我們生活中看似平凡,但卻剛剛好。祂所安排的一切都是對我們最好的。我們不必擔心自己是否有完美的見證,因為一切的羨慕都是多餘。我們只管打那為我們準備好的美好的仗,跑我們當跑的路,並守住我們所信的道,就足夠了(提摩太後書 4章7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彼此相愛

新加坡總檢察長之子黃律勝:從「魔法圈」律師到校園牧師

Paul-Wong-Hotshot-Lawyer-to-Devoted-Campus-Pastor

作者: Janice Tai, 新加坡

翻譯:覃函涵, 中國

封面拍攝:Ian Tan, 新加坡

作為新加坡最知名的律師之子,子承父業似乎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

劍橋大學法律系畢業之後,黃律勝在倫敦知名的律師事務所Linklaters謀得一份工作。Linklaters是倫敦五大律師事務所之一,與其他四所頂尖律師事務所並稱“魔法圈”(Magic Circle)。

作為律師,他的工作是給FTSE公司,也就是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市值最高的前100家公司,撰寫法律文書,幫助這些公司售賣股債,籌集資金。

可正值他事業的高峰,30歲的黃律勝卻決定放棄這一切,跟從天父上帝的腳步。

律勝的父親黃魯勝在新加坡律師界成就斐然,要追隨父親的成就實非易事。黃魯勝在2016年11月被任命為新加坡總檢察長。在此之前,他曾是新加坡最大的律師事務所之一Allen & Gledhill的主席兼資深合伙人。

律勝在英國的律師事業也是一片光明。在他2年前向公司辭職的時候,他已經領着6位數英鎊的年薪。如果他繼續幹個2-5年,就有晉陞為合伙人的希望。

不過,律勝選擇了離職並接受了聖經教師和牧師的預備培訓。2016年8月底他回到新加坡成為新加坡管理大學基督徒團契小組的校園牧師。

律勝從一家擁有2000多名律師的大型律師事務所轉而來到大學的校園事工。這個事工組織目前只有一個全職帶薪員工——律勝自己,外加一個實習生。

在這裡我們不禁要問,究竟是什麼促使他做出這樣的選擇?

Paul-Wong-4

* 照片拍攝:Ian Tan

低入谷底

你如果問如今33歲的律勝是否曾經想過要做全職事工,他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沒有!

青少年時期的律勝也叛逆過。在莱佛士初级学院(Raffles Junior College)上學時,他每周都會翹幾次課去Lucky廣場打檯球,或者去市中心看場電影。

當然作為基督徒,該履行的義務他也全都照做。他每周日會去衛理公會教堂禮拜,也在教會的青年小組裡彈吉他。到倫敦工作之後,他就到離家和工作地半個小時車程的一個當地教堂聚會。

律勝說「去教會對我來說就是一件每周日早晨要做的事兒,但它跟我的人生決定和世界觀沒什麼關係。如果教會的事情和工作衝突的話,我總是會工作優先的。」

當時他經常加班加點地工作。他每周工作6天。如果哪天他能在半夜12點之前離開辦公室回家睡個整覺,那簡直就是天降鴻運。有一次,他連續工作了3天,熬了2個整夜都沒有回家,就為了趕一個工作。

「我一直覺得,如果上帝把你放在某個大學或者律師事務所里,那麼你能做的最榮耀上帝的事情就是成為那裡最好的學生或者最好的律師。但後來我認識到,其實並不是這樣。」

律勝說,當他不再像一個基督徒那樣思考和生活的時候,他的屬靈生命跌到了谷底。

覺醒

2011年的一個星期日,律勝覺得去教會太遠太麻煩,十分惰怠。當時他已經到辦公室了,為去教會得重新打個來回再回來加班,費時費力。他的同事也勸他乾脆去一個只有5分鐘車程的另一個教會。

於是他就去了。那個教會裡的所見所聞深深觸動了他。「我過去聽過很多很好的講道,但總是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但這裡不一樣,上帝的話語被大膽地詮釋出來,我也看到了許多活出真理的生命,這對我有如當頭一棒。聖靈藉著上帝的話語在做工,並改變了一切。」律勝說。

之後他開始每周都去這個教會聚會,還參加了一個聖經學習小組。當時他們正在花1年時間學習馬可福音。這個經歷讓律勝感到十分震撼。

律勝說「我當時想,馬可福音是新約的四本福音書中最短的一個。我已經讀過不下10遍了,為什麼還要花1年時間學它?然而後來在學習過程中我發現,我其實根本不懂如何去讀聖經。這個經歷讓我謙卑下來。我小時候的教導讓我一直認為,聖經可以當做一本神話故事書來讀,我可以隨意把文字拆出來,斷章取義。然而諷刺的是,作為律師,我知道這是最糟糕的閱讀方式。」

一次小組聚會,我們正在讀馬可福音第8章。耶穌告訴眾人,要做祂的門徒必須要舍己,背起各人的十字架。律勝說「就在那時,我意識到我雖然自稱基督徒,但我仍然是為自己而活。我開始思考跟隨上帝到底意味着什麼,我也認識到我之前根本不了解什麼叫「『門徒』」。

在那次覺醒之後,律勝開始花大量的時間來侍奉上帝。他開始在律師事務所一個午餐時間的事工服侍,並帶領公司和教會裡的人做一對一的聖經學習。為了騰出這些時間,他削減了工作時間,每周至少減少了7個小時。律所按工作時間計費,他這麼做自然讓公司的收益陡然變少,也直接影響了他在公司的前途。

「我的老闆非常理解我,而且我覺得我沒必要非要成為最優秀的律師了,我只要做對上帝最忠心的律師就可以了。我要做的僅僅是帶着正直的心做好工作,並帶領我周圍的人認識上帝。」律勝說。

他的巨大改變讓他的母親很擔心,以為他加入了邪教,畢竟,母親希望他更多地打拚事業。

律勝說:「那幾年我很可能就離開上帝了,然而祂使我的經歷變廢為寶。」律勝3年前跟他的妻子Angela結婚,兩人育有一個一歲的女兒,名叫Elizabeth。

嶄新的生活

妻子的支持對律勝接下來的決定至關重要。

由於律勝花在教導聖經上的時間越來越多,從2013年開始,他的教會領袖就不斷鼓勵和催促他考慮全職侍奉上帝。律勝跟教會領袖們一起討論,跟妻子商量,同時向上帝禱告。

律勝並沒有收到來自上帝的超自然「召喚」,諸如做夢或者看見異像之類的。「有的人會有這樣的經歷,但我不認為我們一定需要一個特殊的召喚才能侍奉上帝。聖經里唯一的召喚就是要我們回應耶穌。既然大家都說我有教導的恩賜,我就應該使用它來侍奉上帝,所以我選擇順服,用自己的恩賜為上帝做工。」律勝說。

另外,他考慮到,繼續律師的工作會讓他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教導。如果他做個牧師,教導和裝備大學生和工作人士,他的工作將會影響到更多的人。

因此在2014年,他下決心辭了職,參加了一個為期2年的全職牧師培訓課程,之後在2016年去了新加坡管理大學團契。團契里有90個大學生。他們每周二聚會,律勝不光講道,也培訓學生領袖們自己在校園裡組織聖經學習小組。“看到學生們對上帝的渴慕,我很高興。也很開心我能在他們正在形成自我認識和世界觀的時候引導和帶領他們。”律勝說道。

Paul-Wong-3

* 照片拍攝:Ian Tan

他現在仍然每周工作6天,因為他喜歡在周日準備講道內容。但是現在他所面對的壓力性質完全不一樣了,變得更加有意義了,以前是為了趕工作的最後期限,現在則是為了周圍人的得救,以及為他們的屬靈成長擔憂。

「全職侍奉上帝最難的不是這個決定本身,而是如何向周圍的人解釋這個決定,」律勝說。妻子很支持他。出人意料的是他的父親也支持他,並告訴他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律勝的母親卻是反對得最強烈的一個。母親與律勝的父親分開之後獨自養育他,並且從小帶着他去教會認識基督,還在教會裡做帶領服事。母親覺得律勝不應該浪費自己的「好學歷」和「光明前途」,應該多工作幾年,為自己攢下將來養老的資本。但後來母親迴轉過來了,現在也全力支持他的事工。

隨之而來的是,律勝必須削減生活花銷了。參加培訓的那2年他沒有任何收入。也就是說,他不能再隨意打出租車,也不能隨意在外面餐館吃飯。現在他掙着固定工資,薪水就是所有普通教師薪資的平均數,妻子則在家全職照看他們的女兒。

Paul-Wong-2

​* 照片拍攝:黃律勝

然而對律勝來說,最大的犧牲並不是財務上的,而是作為一個雄心勃勃的男人,要適應自我和社會自豪感的驟減。「不僅是我的事業和薪水待遇不同了,我的社會地位也跟我的同儕們完全不一樣了。但我現在所做的事情,拿世上的任何東西我也不換。」律勝說。

他最喜歡的經文是以賽亞書第25章,裡面描繪了永恆的未來和將來的希望。這些話語激勵他去追求屬天的永恆賞賜,而不是地上的財寶。

「這章經文改變了我的世界觀」律勝說,「我們看得見的這個世界有一天會毀滅,唯一能留下來的是上帝的子民。它告訴我我為何而活和應該怎麼活着,也提醒我我現在工作的意義是什麼。」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信心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