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計劃

當你懷疑上帝的計劃時(有聲中文)

作者:Q Jackson,美國

翻譯:Verena Chi,台灣

有聲播讀:Joya,中國

 

我一直都認為在做決定方面自己是個思慮周全的人。我會儘可能考量所有潛在因素和可能發生的結果,而且我會花很長的時間考慮(我似乎覺得思考時間越長,就會做出越好的決定)。基本上我沒有不考慮就做決定的時候,但即使我這麼努力,卻發現自己依然沒有多好的決策能力。我也不確定我們當中有誰是好的決策者。畢竟,沒有誰能夠預測每個決定帶來的影響。我們無法預料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也無法替不確定的事做萬全準備。

我在大學三年級時就面對了這樣的狀況,當時的我一直苦苦掙扎於一個難以抉擇的決定。我對比較政治學的追求和研究,促使我有機會向華盛頓特區的州代表辦公室申請一個暑期實習的機會。在寄出申請資料、提交專文和面試後,終於我在學期快結束的幾個月前收到審核通過的通知。州代表辦公室不但給予了我暑期實習的機會,更棒的是,他們還獎勵了我一份不容易得到的獎學金。

所有的事情來得又快又急,真的很難以置信我能夠擁有這麼一個能給自己加分又有榮耀的好機會。但與此同時,對這次實習我心中充滿了揮之不去的不安和不確定感。為了應對我的恐懼,我決定在做出任何承諾前,轉向上帝認真地禱告。

在禱告後,我發現其實自己希望這個暑假能夠留在本地,找一個離學校近的工作,而不是跑去700英里以外的華盛頓。但這個結論對我來說毫無道理。於是我列出所有利弊,最終分析的結果全是偏向去華盛頓當實習生。這根本就是此生難得的機會,我可以因此獲得研究領域內的豐碩經驗,還可以藉此機會在國家政治中心傳遞主耶穌的愛與福音。我甚至考慮在完成學位後搬到華盛頓去,讓自己可以更有效地運用自己積攢的人脈關係。這沒準可以幫助我在畢業後找到工作!

不過,我越是禱告,越覺得自己應該留在本地。漸漸地,對於要去華盛頓實習,我感到越來越不平安。在不停禱告及跟自己內心交戰數周后,我終於知道且確定該怎麼做。我通知了州代表辦公室和獎學金委員會,告知對方我無法過去實習。

說真的,我鬆了一口氣。不過還是覺得沮喪,因為面對不解的家人和朋友,我的唯一解釋是「我禱告後覺得不平安。」儘管親近的主內肢體完全能夠理解我在禱告之後的順服,但大部分人不能接受這個老套的回答,並對我的決定深表懷疑。

五年過後,我終於理解當年為什麼我要留在當地。我和我的好朋友因此能在那個夏天有了更深的友誼,進而後來走向婚姻。同時我也看見,當我將自己在比較政治學領域的計劃交託給上帝時,祂如何重新為我訂立了新的理想和職業道路。祂賜給我完全不在我預期之內也不可能為之做預備的新工作機會,這份工作完全和政治以及華盛頓無關。

我們不可能每一次都清楚上帝為何帶領我們這麼走。

有時候我們可能要花大半輩子才知道原因,也許是一輩子都無法懂。但是這個難得的經歷讓我可以回頭檢視,並且發自內心的向主說:「啊……我知道禰為何要這麼做了。幸好當初我順從了禰計劃,而不是自己的。」我緊緊抓住這個見證,用它來提醒自己:我們全知全能的上帝不受人類邏輯的限制,祂的作為也超乎我們的理解。

這樣的時候我會明白不能夠過度依靠自己和追求這個世界告訴我們的,而是應該把自己的道路交託給主。因為祂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祂的道路也高過我們的道路(參見箴言3章5-6節、以賽亞書55章8-9節)。

我非常感謝主沒有讓我在那個夏天去華盛頓,不然我就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錯過祂給我預備的美好婚姻與工作。儘管主用一個讓我意想不到甚至有些無法理解的方式引導我,但我知道無論如何祂都是值得我信賴的。

上帝是我們完美的作者(希伯來書12章12節)。這說明祂知曉每一個情節的轉變、每一個我們要面對的挑戰和每個我們會犯的錯誤。我永遠都可以尋求祂的指引,完全依靠祂的智慧來度過我的人生而不是自己或屬世的知識。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黑暗中的旌旗

如何切實有效地實行新年目標

作者:希の夢,馬來西亞

無論你過得好不好,2018年已經徹底過去了。我想大家也都已在2019年年初,再次立了flag(目標)。有目標是好事,代表我們想要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可是要在年終達到目標,卻需要非同一般的意志力和行動力。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興緻昂昂地在年頭開始進行我們的目標,可到了年尾,不是忘記了自己當初的目標是什麼,就是悄然無聲地放棄了,實在可惜。2018年,我的其中一個目標是每個月寫一篇屬靈文章,一年寫12篇。可是到了年尾,我並沒有做到。於是我反思,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沒有具體的執行方案

在2018年的年尾,我讀到一本書,書名叫《只管去做》。作者以自身的經驗,提供實際的步驟,教導人如何做好時間管理以及規劃。讀完後,我頓時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原來,我未能達成目標主要是因為我沒有好好地去做規劃。比立目標更重要的是有具體的執行方案。我們若能照著方案去做,久而久之,這種行為就會變成一種習慣。有一種說法是:一個習慣的形成期是21天。只要我們堅持下去,就可以讓自己培養出任何一種習慣。而習慣一旦形成,要達到目標就不難了。

舉個例子:我還是想要在2019年寫12篇屬靈文章。細化之後,就是每個月寫一篇。而這時的我需要更具體的執行計劃:每個月的15號晚上8點就是我的屬靈寫作時間。之前的我,總是會等「靈感」來才開始動筆,這樣的想法餵養了我的拖延症,以至於最後目標失敗。現在,在有了具體的執行計劃後,我就要固定地在那個時間點開始寫作。如果禱告後還是沒有靈感,我就會以自己的興趣點出發,收集資料,然後動筆。或許大家會有疑問:這種情況下的創作,還會「屬靈」嗎?我想,若我是以聖經的觀點來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以愛為出發點,幫助弟兄姐妹一起在上帝的話語里紮根,那真理的聖靈就會在我心中動工,我所寫的所做的就是榮神益人的。

上帝希望我們能珍惜光陰,正如詩篇90篇12節所說:「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可是要如何數算呢?除了禱告,或許上帝早已經透過身邊的人、事、物來教導我們該怎麼做了。我想把我從新書學到的幾點方法與大家分享:

1.設定的目標必須夠SMART

SMART指的是:Specific、Measurable、Achievable、Relevant、Time-Based。

 

Specific – 必須具體

Measurable – 必須可以衡量(用什麼方式做到)

Achievable – 必須可以達到

Relevant – 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實現這個目標?」(以便知道這是不是你心中的目標,還是被外來因素影響)

Time-based – 必須有時間限制

再以我自己為例:我想要在2019年結束前完成12篇屬靈文章的寫作。

12篇 – Specific

動手寫作 – Measurable

一個月一篇 – Achievable

我想要更深入地認識上帝的話語 – Relevant

2019年內 – Time-based

明白怎麼運用後,就可以用生活九宮格來做計划了。

 

2.生活九宮格

以下只是一個參考。我們的生活大致上分為九個部分,每一個部分,只要填寫一兩個個目標就好。

學習成長:

每個月寫一篇靈修文章,一年12篇

 

體驗突破:

 

 

 

休閒娛樂:

 

 

 

工作事業:

 

 

 

你的名字家庭生活:

 

 

 

 

身體健康:

 

 

 

 

財務理財:

 

 

 

人際關係:

 

 

 

 

 

若不能填滿,也沒關係。畢竟目標太多,只會讓我們陷入焦慮。目標要SMART,行動起來才會有更清晰的思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3.4D工作法

 

有時候,不是我們不想完成目標,而是我們太容易分心了。我們被打擾的次數越多,專註力就越低,使得我們不能完成自己的計劃,最終導致我們離目標越來越遠。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用4D工作法,排除一切對目標不重要的事情,讓自己更加專註:

 

計劃去做

Delay  it

立即去做

Do  it now

盡量別做

Don’t  do it

讓別人去做

Delegate  it

 

一天里,不管遇到什麼事,先用4D工作法確定它的性質,再採取行動。比如:今天我的任務有:三點開會、回復老闆的郵件、完成一篇屬靈文章、安排試驗室的使用權(我是研究生)。放在以下的表格中就是這樣:

計划去做

Delay  it

 

3點開會

立即去做

Do  it now

 

回復老闆的郵件

盡量別做

Don’t  do it

 

不要玩手機遊戲

讓別人去做

Delegate  it

 

讓實驗室的管理員安排時間表給使用者

 

 

對我來說,今年更重要的一個目標是:有計劃地過2019!

學會做計劃,讓我能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時間。鄭國治博士在《怎樣做有效的計劃》一書中提到:人的一生,必須要有計劃,而這計劃涵蓋了一天,一星期,一個月,一年,一生甚至死後,都要計劃。他說:「人生如果沒有計劃,就沒有明確的目標,也沒有正確的方向,更沒有重要發展的項目,只不過渾渾噩噩地虛度此行,結果是空空而來,虛虛而去,辜負上帝所託福的使命!」而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千萬不要讓自己的生命虛度。

「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

(箴言3章6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愛的行動

二十三歲的我,決定不再徒然等待上帝使用我(有聲中文)

作者:思恩,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Yibin,中國

*封面和文中圖片來自PEXELS

回顧二十三歲的人生,我經歷了一些事,也做了一些決定。

曾經的我會質疑生命中的每一件事。像是:難道我的人生就只能讀書、工作、戀愛、結婚、生子?然後,就回天家了。就這樣而已嗎?若是按照這個邏輯推理,最多再過十年,我就必須停下腳步,為自己的家庭全身心地付出了。

我不甘於這樣的人生。但是,我到底想過怎樣的生活呢?我不要過世界上人們都羨慕和追求的生活,而是要過上帝喜悅的生活。那麼問題又來了,怎樣才是祂所喜悅的生活呢?如何才算是活在上帝的旨意里呢?

直到我看到馬太福音中講述天國的一段:

「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馬太福音7章21節)

唯有遵行上帝旨意的才能進天國。我相信這與馬太福音28章中提及的大使命不可分開。我記得我在很小的時候就很想要傳福音,因為這是耶穌給我們最大的使命。但是那時候,我很害怕,也不懂得如何用最溫和和不冒犯人的方法告訴我的朋友關於耶穌的事。我記得當時我屢次禱告卻都無法突破。

還有就是當時我渴望身邊能有更多的基督徒朋友,但上帝卻沒有給我安排。在需要陪伴和鼓勵的時候,我身邊一個主內朋友都沒有。因此,我只能把問題藏在心裡,到星期日才能在教會中告訴我那裡的朋友。我為此屢次向阿爸天父祈求,但是,我並沒有看見祂的作為。

然而如今二十三歲的我回頭去看這些事情,才真正看見了祂的奇妙恩典與作為,淚水不禁濕了我的眼眶。在傳福音方面,祂給我開了很多道路,預備了很多不同的機會向朋友講說福音。久了,我也真的不再害怕了,也不再覺得自己奇怪,開始越來越有話語的智慧。除此之外,我還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結交了許多基督徒朋友。每當擔憂和害怕時我都能夠與他們分享,彼此鼓勵。

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做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章18-20節)

如今看來,對於大使命,我有了不一樣的看見。我不想要只過個讀書寫字的二十三歲,我想要在30歲之前,接受上帝給我的特別的使命。雖然我不知道這使命會是什麼。可能是要我在教會裡服事,也可能是要我在音樂方面做事工,亦有可能是要我在關懷事工方面做些什麼。雖然我還沒有特別清晰的方向,但我願意去嘗試,拿起上帝擺在我面前的每一次機會。

有個朋友曾經提醒我,不要只說不做。他因着興趣去當了學校一項特別項目的輔導人員。他要做的就是通過電子郵件,與他人一對一的聊天輔導。而他收到的第一封電子郵件就被問了誰是上帝?你瞧,上帝使用我們的方式各有不同,但若你願意被祂使用,祂會通過每一個機會使用你我。試想,如果我的朋友只想專心地讀書,而推辭了這一機會,他可能就錯過了被上帝使用的機會。

除此之外,在事工上面,我們是不是只有雄心而不願意付出行動呢?

雅各書1章22-25節說,「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着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唯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我相信,雅各書講了同一個道理。我們不只是要因着聽了道心裡火熱,而是要切實地活出不一樣的生命來。

因此二十三歲的我決定了,不再徒然等待上帝使用我,因為我確知,祂已經在我生命中動工了。只是我還要等待祂如何用祂的恩典帶領我前往不同的事奉里。未來的道路很漫長。我也許會跌倒,會想放棄。但是,正如雅各書1章2-4節中所說,「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

我知道一切都是祂對我的磨練。我也相信,靠着祂加給我的力量,我凡事都能做。二十三歲不是終點,而只是個開始。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異恩典

「上帝是良善的」,你相信嗎?(有聲中文)

作者:Gabrielle Triyono, 美國

翻譯:熊永蘭,中國

語音播讀:Jojo,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生活中,我們或許會常常說「感謝主」或「主真好」。但我們所做的選擇和生活方式真的體現了我們所說的這些話嗎?對我而言,並非總是如此。

從小就是基督徒的我,一直接受的教導是上帝是良善的。當然我也在生命中經歷過上帝的良善。然而即便我見證過上帝在我生命中所行的奇事,對於上帝讓我去做的事,我有時候仍會懷疑甚至感到害怕。

有一陣子,上帝要我放下一段感情。在過去的經歷中我看到過當上帝要我放棄一些東西時祂的美意,但這次我對這段感情的私慾使我無視上帝的美善。我強行堅持己見並告訴自己上帝的道路並不是最好的。

然而很快我就發現了我錯得有多離譜。

我堅持的這段感情最終讓我遠離了上帝。對方使我分心而且讓我看不見上帝對我的呼召。祂要我寫的書我遲遲沒有寫,教會的服侍我也沒辦法全身心投入,因為我們並沒有把耶穌放在我們關係的中心位置,所以我們倆在靈性上都沒有成長。

最後我意識到如果我要繼續維持這段關係,我將永遠無法走進上帝對我的計劃。最終我鼓起勇氣相信上帝的道路是最好的,所以我選擇順服並結束了這段感情。

自那以後,我看見上帝在我生命中的動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祂為我打開教會事工的門,讓我成為單身團契的帶領人(儘管我參與到這個團契只有幾個月的時間)。我也被邀請去分享,講道,以及在單身團契的聖誕活動中帶領敬拜讚美。當那些處在不同境況中的人聽到我的分享併產生共鳴時,我也很受安慰;很多人告訴我說這正是他們需要聽到的信息。

上帝也使用我在自己的網站——「Living Revelations」——上寫的文章幫助他人,這也深深地鼓舞了我。有些人看完后還寫了見證分享說他們覺得文章非常實用並很感謝我真誠的分享。

我在生活中真實地經歷到以弗所書3章20節所說的:「上帝能照着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上帝給我的真的遠超出我的想象。祂為我開拓了更多事工的機會。也更多地在我的生命中動工。

這段經歷幫助我認識到一個重要的真理:只有認識上帝的良善,我們才能順服地走進祂給我們的計劃。詩篇18篇30節提醒我們,「至於上帝,祂的道是完全的……」

我禁不住地想,我們曾多少次因為不相信祂的道路是完美的而拒絕順服祂,因而錯失了祂給我們的祝福呢?經歷了之前的痛苦我才明白雖然有時候上帝的道路看起來並不是那麼好,但卻最終總是最好的。

相信主對我們的呼召是非常重要的,西門彼得第一次遇見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路加福音5章中,我們看見主耶穌吩咐彼得到水深處再次下網捕魚。而彼得剛剛花了一整晚捕魚卻徒勞無獲。

彼得對耶穌的回復是:「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着什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路加福音5章5節)彼得那時已經很疲憊了,他對主耶穌的回答也表明他並不覺得主的建議很好,但是儘管他有懷疑,有猶豫,他仍按着主說的去做了。

結果如何呢?他得到了滿滿的祝福。

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路加福音5章6節)。路加福音5章8-9節說:「當西門彼得看見這情景,他俯伏在主耶穌腳前……因他驚訝這一網所打的魚…….」

彼得這才明白上帝的良善。如果他只跟着自己的感覺走,不聽從耶穌,他絕對沒有可能俯伏在耶穌腳前,完全折服在主的大能里。

也許我們跟西門彼得一樣。然而正如彼得所經歷的,我們的感覺並不可靠。上帝希望我們經歷祂完全的良善和祝福,但這一切都始於我們的順服。

我們是否也會像西門彼得那樣回復耶穌說:「但依從你的話,我就如此做」?

如果你還未曾經歷上帝在你生命中的動工,現在就是你經歷祂良善的時候。如果你看見過上帝在你生命中的作為,請相信上帝還會在你生命中動工的。

我們會不顧自己的感覺和懷疑,用信心順服主耶穌吩咐我們所做的事嗎?我們會認識到“上帝總是為我們好”這個簡單的真理嗎?

我們不必害怕將要發生的事。只要我們與主同行,主的良善將一直與我們同在。詩篇23篇6節說:「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着我」。

沒有什麼比活在主的旨意中更好的了。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愛中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