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說話

不帶論斷的判斷

作者:Jasmine Uthaya Kumar, 印度
finger
在我們日常生活與人的關係裡,我們經常地作出判斷。這些判斷決定我們對某些事物的回應和反應。一個正確的判斷,導致一個正確的反應。而錯誤的判斷卻恰恰相反。所以,我們謹慎地作出判斷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是絕對無法完全瞭解另一個人心理的想法。只有上帝才能瞭解。祂是個「公義的察驗人的心腸肺腑的神」(詩篇7章9節)。所以,我們必須持續不斷地尋求祂的智慧。

第二,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和理解能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可能會做出錯誤的判斷。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也可能會誤解上帝的兒女們,在他們遵從上帝在他們生命中的旨意時,我們錯誤地論斷了他們。約伯的朋友便是一個明證。他們在回應約伯的話語,卻沒有找出它背後的原因。他們甚至極為自信,認為他們所說的便是事情的標準答案。他們明顯地沒有認識到,也許關於上帝和祂的話語,他們尚未完全明瞭。

第三,在我們基於判斷而行動之前,我們應該先自我反省,瞭解自己的動機。我們的目的必須是造就他人,卻不是拆毀。但是,在我們糾正我們的弟兄姊妹所犯的「明顯錯誤」前,讓我們先自我反省並且禱告祈求得著智慧來應對這種情況。當我們在糾正他們的時候,讓我們帶著和善及正確的態度——而不是帶著譴責。提摩太後書2章24-26節說道,「然而主的僕人不可爭競,只要溫溫和和地待眾人,善於教導,存心忍耐,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或者上帝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任意擄去的,可以醒悟,脫離他的網羅。」

最後,耶穌提醒我們,我們的判斷不能帶有虛假。在馬太福音7章3-5節,我們讀到:「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再次,我們要作出判斷之前先自省免得成了假冒為善的人。

基於以上原因,讓我們在判斷的時候更加小心謹慎,不要絆倒一個正在學習如何在基督裡而活的年輕基督徒。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靈命日糧:口中言語

讀經:詩篇19篇 

有一句英文諺語說:「君子論理,常人談事,小人議人。」雖然我們不能否認,對人的議論也可以是對人的褒獎,不過這句諺語所強調的是我們議論他人的是非。如今我們身處於一個媒體無所不在的世界,不管是透過報章書刊、電視電台,或是各種網絡社交媒體,我們都不斷間接或直接地、有意或無意地介入別人的生活,窺探了他人的隱私。

更糟的是,他人的生活點滴和隱私排山倒海而來,使我們不再只滿足於名人富豪的流言蜚語,而說長道短、搬弄唇舌變成了我們談話的中心。無論是我們工作場所的同事、教會的弟兄姊妹、鄰居或家人都可能成為鋒利舌頭的目標,為本來不該發生的閒談而感到苦惱。

我們該怎樣改變這種偏好,不再用言語傷害別人呢?讓我們謹記,我們口中的言語上帝都會聽到,而祂渴望我們做得更好。我們可以和詩人一起禱告 [....]

靈命日糧 :嘴唇屬誰?

讀經:詩篇12篇 

讚美和諂媚的區別,往往在於動機不同。讚美是對別人身上的某種特質或某個行為,表達真誠的欣賞,而諂媚的目的則是藉由討好他人,使自己得到好處。讚美的用意在於鼓勵;諂媚則是耍心計。

在詩篇12篇中,大衛哀嘆在他身邊已無虔誠、忠信之人,取而代之的則是滿口謊言、「嘴唇油滑,心口不一」的人(2節)。這些人說:「我們必能以舌頭得勝,我們的嘴唇是我們自己的,誰能作我們的主呢?」(4節)
 
「我的嘴唇是誰的?」是個值得思考的好問題。特別在我們想以虛假的讚美來達到目的時,我們更該問自己這個問題。如果嘴唇是自己的,那麼我儘可暢所欲言;但如果嘴唇是屬於主的,那麼我的言談就該反映祂的話語,也就是詩人所描述「純淨的言語,如同銀子在泥爐中煉過七次。」(6節)

 也許,要表 [....]

靈命日糧 :希臘火

讀經:讀經:雅各書3章1-12節  

希臘火是一種化學溶劑,在古代戰爭的時候,拜占庭帝國用它來抵禦敵軍。根據一項網路資料,希臘火的發明大約在公元672年,它具有毀滅性的效果,因它可以在水上引爆點燃,特別適合海上戰爭。希臘火到底是什麼呢?其確切的化學成分至今仍是個謎。由於這項武器具有極高的軍事價值,其配方是絕對保密的,所以最終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時至今日,研究人員繼續嘗試複製這古老的秘方,但從未成功。

在基督徒當中,也有一種火能引起毀滅性災難,但這不是一個秘密。雅各提到,它能毀滅我們的人際關係:「舌頭就是火,在我們百體中,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並且是從地獄裡點著的」(雅各書3章6節)。這段強烈的警語提醒著我們:輕率的言語很容易傷害周遭的人。

與其製造語言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