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陪伴

雖然結了婚,但我仍然孤獨

作者:Jane Lim

翻譯:奇奇

有聲播讀:洋瀾

 

「上帝叫孤獨的有家。」(詩篇68篇6節)

一個星期六的早上,我讀到了這一、句經文。在我擦拭餐桌時,好幾天都吞沒著我的孤獨感再次浮現。

儘管我丈夫實際上就在離我幾英尺外的沙發上坐著(清楚地證明我並不孤單),但那一刻我確實感到孤獨。我渴望女性友誼帶來的那種滋養靈魂的親密關係——願意傾聽和詳細交談、溫柔的語氣、安慰的擁抱或拍著肩膀,最重要的是聽到她們說「我知道你的意思」或「對,我也是這樣!」

作為一個內向的人,我覺得我已經竭盡全力在控制自己想要逃避結識新朋友的本能反應,這會使我焦慮。從一年前嫁到這個新的國家到現在,我認識了一些新朋友,報名參加了一些課程,並試圖通過一些尷尬的交流與新朋友建立聯繫(聊幾句之後就聊不下去了,隨之而來的是漫長的沉默…..)。

偶爾會有一些小有收穫的時刻,但也有很多時候我坐在一群人中間,感覺要麼說不出什麼話,要麼自己與談話內容格格不入。我發現自己非常想念以前朋友,因為無法見到他們而感到沮喪,擔心當我們再次見面時會彼此疏遠。

所以,我無數次轉​​向上帝。

「上帝啊,我好孤單。我需要我的朋友們。我需要一個朋友。只要一個就好。一個我可以交談並敞開心扉的朋友。一個能夠理解我內心的朋友。」

「我是你的朋友。你可以和我談談。我了解你的內心。」

「但你不在這裡」,我內心的孩子抱怨道。「至少不是有形地在我身邊。我需要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我是人,上帝。我需要一個真實的人。」

就在這時我停了一下。然後我想起了那節經文。

上帝啊,你叫孤獨的有家是什麼意思?我明明有家人,但是……我孤獨的解藥是家要怎麼理解?

我能感覺到我又走進了一個「死胡同」,從過去的經驗我知道,越想越找不到答案,所以我停下來,繼續過我的一天。

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尋找友誼

那天晚上,我被安排與我們教會音樂部的幾個人見面進行試音。在疫情封鎖期間決定唱歌聽起來並不是最明智的決定,我內心裏面焦慮的小人兒在最後一刻想要臨陣出逃,但由於我害怕成為一個不守承諾的人,加上我丈夫的鼓勵,我還是去了。

在他們讓我唱了幾首歌之後,我們坐下來聊了一下。我以為會是很表面很快速的聊天。後來,當他們開始詢問我所在的聖經學習小組、我的屬靈恩賜以及我可能探索的不同事工時,談話進入了深層次。我很驚訝也很欣慰這些女士們問了我這麼多關於我的問題,即使這些問題與音樂事工無關。

經過一個小時的交談和聆聽彼此的故事後,她們主動提出為我禱告。當中一位禱告了類似下面的話 「上帝,我們來到你面前,因為在你裡面沒有缺乏——我們什麼都不缺。你是我們的避難所和盼望……你知道我這個姐妹的內心……」

我不記得她用過的確切詞語,但信息非常清楚——在上帝裡面,我們一無所缺。祂知道並供給我們所需的一切。就在那一刻,我哭了。這是上帝派人說出了祂從一開始就想對我說,我需要聽到,但卻堅持要聽一個有形的人對我說的話。我感覺自己的需要被看見,也被聆聽了,心裡很得安慰,知道孤獨的終極答案不是出去和人見面,而是住在上帝的裡面,上帝是唯一一無所缺,完全可以滿足我的。

在上帝的家中找到我的位置

那天晚上,我在安慰和鼓勵下回家了。在我們最後一次在 WhatsApp 上的交流中,其中一位女士讓我跟她們保持聯繫,告訴她們我的查經學習情況和我的代禱需求,這讓我在信仰上有問責。

上帝讓我看到了我是如何成為祂家庭的一份子的。祂對孤獨的回應是將我們指向祂的身體——教會,並提醒我們通過接觸教會,我們可以彼此連接;因著看到可能需要我們的地方,我們可以走出獨處並學會給予,在給予的同時,我們也獲得了。

所有這一切都因著我們擁有同一位供應我們所有需要的上帝(腓立比書 4章19節)。我再次被提醒,這不是祂第一次如此直接地回應我的禱告,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次。祂是看得見我們的需要也聽得見我們痛苦的上帝,所以我可以繼續懇切並為具體的事項禱告。

儘管我還沒有再次見到我的新朋友們,但那次與她們的會面鼓勵我與已經認識的人開始更多的對話和見面,無論是我的同事,還是我查經小組中的人,或者是很久沒見的老熟人。當我再次感到孤獨的時候,就是提醒我要給有一段時間沒有聯繫的人發信息的時候,我會詢問她們的情況,以及我可以如何為她們代禱。

親愛的,如果你也處於孤獨的季節,求上帝將你安置在祂的家中——給你機會與其他信徒聯結,除去你心中對被拒絕或與大家隔絕的恐懼和焦慮,並相信祂才是我們真正的朋友。

不要放棄在生活中遇到難題的時候和困難的時刻與上帝摔跤。祂可以的,也會照顧你的。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9月圖文特輯:同行

繪畫:Chin,馬來西亞
詩:Celina Zhang,加拿大

我若說:「黑暗必定遮蔽我,我周圍的亮光必成為黑夜」,
黑暗也不能遮蔽我使禰不見,
黑夜卻如白晝發亮。——詩篇139篇11-12節

原來在黑暗中,是我看不見祂,祂卻從未離開。
行走的破碎之路,原來也是主的醫治之路。
在禰懷裡,我永得安息。

 

*此圖文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清明特輯 | 在生命的盡頭,誰可以拉住你的手(有聲中文)

作者:奇奇,中國

語音播讀:馨寧,中國

*文中圖片來自PEXELS

姥姥側躺在床上不均勻地喘着氣,時不時因為難受發出唉哼聲。她本來就布滿皺紋的臉更加乾癟了。我坐在床邊,看着她。她用力睜開眼睛看了看我。我問她“餓不餓?”,她沒有回答,似乎是沒有力氣說什麼話了。

這已經是她從醫院回來家裡的第三周。加上在醫院的那一周,她已經有17天基本上沒有吃過什麼了。我從來沒有想過她會如此的虛弱。雖然已經92歲高齡,並且有過心臟病病史,但是姥姥之前的身體一直很棒。生活起居完全不需要多餘的照顧,每天吃得好睡得香,看起來比我們年輕人過得還要健康。並且姥姥的心態也一直非常積極,完全不像一般的老人,她時常說要好好活着,看今後的世界怎麼發展。

然而此時,她卻成了這個在生命最後階段掙扎着奄奄一息的老人。我繼續坐在床邊望着她,心裡五味雜陳。她看起來那麼難受,我該怎樣安慰她呢?可是我並不能安慰什麼,我只好禱告。這時,她緩緩地伸出一隻手握住了我的手。這隻蒼老而乾瘦的手卻分外溫暖。我在心裡默默地禱告:主啊,祢與她同在。求祢親自來安慰她。因為唯有祢可以安慰……過了一會兒,姥姥似乎睡著了,表情平靜了許多。我慢慢地抽出我的手,禱告求主來親自握住這隻手。

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看到一個生命在漸漸流逝。可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這個階段,不是么?最終我們都要面對死亡。除了一些特殊情況,很多人的死亡都會是這樣緩慢的過程。而誰能陪伴我們走過這條路呢?我想起很多年前我非常認同的一個觀點: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地來到這個世界,並且要孤獨地離開的。這句話雖然悲觀,但在當時看來現實確實是如此。我們人生的最後一段路,真的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陪我們走。家人和朋友最多可以陪伴在我們身旁,但不可能有誰能真正與我們一同走過這最後的路程。這樣的事實簡直令人絕望。死亡本身就是最令人恐懼的事(因為對死後世界的未知),而在我們要去面對這件最最可怕的事情時卻沒有任何人能夠陪伴!

好在之後我明白了並非如此。在基督里我找到了盼望。因着主與我們同在,我們任何時候都不是孤獨的。祂陪我們走過一切高山和低谷。大衛在詩篇23篇中說:“我雖行過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並且,祂戰勝了死亡權勢,“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裡?”(哥林多前書15章55節);我們死後所面臨的也不再是未知與絕望,而是生命,“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章16節)。我們的主就是這樣地愛我們,時時刻刻與我們同在,又要帶我們進入新的生命。

可是,我又想,似乎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我們才更能體會到主的同在。因為在這個時候我們再也不可能倚靠別的人或者事物,也不可能去抓外面的東西了。我們只有緊緊抓住主。因為唯有祂能幫助和安慰我們。唯有祂永遠與我們同在,其他的一切都是短暫易逝的,難道不是嗎?也只有在這最孤單的時刻,我們才會發現原來主才是我們最真實和穩固的倚靠。

感謝主耶穌,讓我即便走到人生的盡頭都不會孤單,但我更期盼在其餘的每一天,我也能如同走到生命盡頭般去感受祂真實的同在與堅實的依靠。

親愛的主耶穌,請拉緊我的手。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在主里成長

陪他成長

作者:陳佳正,台灣

with-him-growth

今天,鄰居弟弟立昇跑來找我玩,他在我家隨手拿起兩個寶特瓶一邊揮舞、一邊亂丟,表現得一副怪裡怪氣的模樣,認為我也會覺得他這樣做很好笑。但我剛睡醒,還沒會意他的幽默,只感覺到垃圾在我家滿天飛舞,又吵鬧又沒規矩,於是出聲制止他。雖然他卻也因為我的反應而停止這樣的行為。隨後,他在我家看電視看到忘我,甚至爸爸叫他該回家吃晚飯也沒有反應,我三催四請要他趕快回家,但他卻被電視的情節吸引到無法自拔。這是我第一次對他感到這麼生氣,不明白小孩子怎麼會這麼頑固、不受教。

到了晚上的家教時間,看見學生的聯絡簿上又老師留下「作業未完成…」等字樣,我心裡感到相當憂愁,不能明白為什麼學生不願善用自己的時間。今天在擔任家教的過程中,甚至為了整理被雨淋濕的書包和考卷,花了約三十分鐘的時間,在一旁的我卻感到心急如焚。一直以來,我以為只要負責的是擔任數學家教的工作,但此刻我卻像個花瓶一樣,坐在一旁無所適從,好像我的存在沒有任何目的;這種感覺持續到我們下課前的幾分鐘,我和學生花了一點時間聊天,雖然對話並沒有什麼內容,但我漸漸的體悟到,原來我的存在,是為了要陪他成長。

我想,上帝差遣救主耶穌基督的心意也是如此。有時,我們就好像小孩子一樣頑固、不受教,當我們被自己所喜愛的東西吸引時,常常忘記了上帝對我們的教導,導致自己走偏了道路、背離了上帝;但耶穌的降臨與上帝的同在,其中的心意,正是無比的愛、救贖、赦免、陪伴,更是盼望你我認識祂自己。

主啊,我若背離祢的道,懇求祢責備我,教訓我,因為我心明白,凡祢所愛的,祢必管教(希伯來書12章6節),而我們因著信成為祢所愛的子民,願祢的教導永遠與我們同在,讓我們一生走在祢應許的道路中,榮耀主聖名,阿們。

「因為耶和華所愛的,他必責備,正如父親責備所喜愛的兒子。」-箴言3章12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