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驚奇生命

恩典、生命、殘缺、盼望

作者:Janet    有聲播讀:佳音

 

恩典和生命,兩個熱烈而又活潑的詞語,彷彿佳人才子,出場自帶風一般。

恩典,意味著白白施予。生命,意味著活潑熱烈。但是當恩典之於殘損的生命之時,這又是個怎樣的命題呢?

這個世界不乏受罪惡破壞後而誕出的殘損——先天或後天的。生命的殘忍,便開始揭露於當事者面前。

中國山西太行山深處,有一群人,基本都是天生下來沒有眼睛,被稱為沒眼人。曾經有位電視節目主持人亞妮,放下前途,只身前往此處,和他們共同生活,採訪他們,陪伴他們,製作成了紀錄片。從這沒眼人的生活中,我看到,他們的存在本身,令人撼動。他們幾乎都是天生無眼者,天生就看不見這個世界的一切。所以他們只能感受一切。對他們來說,在這個世界裡,一切都是單純純粹。他們天生殘疾,卻把生命變成了一首歌。

生命的張力,在此彰顯出來。他們天生沒有眼睛,但是他們依舊活著。活著,即是生命。是生命,即是恩典的承載體;是生命,即是恩典的接收者。哪怕沒有眼睛,活著的本身,就令人動容。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感受狀態都是極其純粹的。讓人不由自主聯想到恩典的純粹。

恩典,每天都伴隨著世界。日出日落,雨落花開,日日相伴。我們以為這群沒眼人需要憐憫,或許,需要憐憫的不僅僅是他們,而是我們這些看上去好似健康的人。耶穌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馬太福音9章12節)。誰是康健人呢?這世界,是沒有真正的康健人的。沒眼人,他們活在太行山深處,他們常常歌唱,讓生命的生命感體現出來。我們很多都市中人,每日忙碌於物質的追求,生命蠅營狗苟,生活渾渾噩噩,真的有體現出生命的生命之感嗎?那位節目主持人,因為被他們的歌聲打動,被他們的純真打動,和他們同吃同住很久。這其間,必有打動她的存在。是什麼呢?我想,必是生命本身之美麗,打動了這位生命的探索者。 這使得我們想到我們的信仰。對於殘障人士而言,彷彿失去了生命的恩典,但是我們看這群沒眼人,他們很快樂,他們很純粹,他們體現出了生命的活力。那麼,對於大多數生命狀態普普通通甚至是對人生常常懷疑和絕望的人,我們的信仰,所能夠提供給他們的又是什麼呢?

對此,聖經上開出了三劑藥方,即為,信,望,愛。

在這裡,筆者所特別要談到的乃是這些。人生在世,短短几十載,倏忽之間,一切都將過去。或許,在我們對於生命的破損不解的時刻,我們可以來讀一讀力克·胡哲(Nick Vujicic)的故事—— 《人生不設限》。我們會看見,信,望,愛,所給一個人帶來的力量是何等的巨大。生命的美好是不會因身體的缺陷而流失的。沒有手,沒有腳的力克·胡哲,不但不斷突破自己身體的局限性,去創造一個又一個的不可能——學會衝浪,學會踢球,學會享受生命,而且,結婚生子,養兒育女,在這些普通人有時甚至都感到艱難的事情里,他不僅做到了,而且做到遊刃有餘,並且,最為鼓勵人心的乃是,他用了自己的故事去鼓勵成千上萬活在自卑,活在這樣或那樣的殘損中的人,只因為他從自身的信仰當中,看到了自己的價值、自己的未來。

當一個人認識真理時,他的關注點便不再集中於自己所沒有的,而是他的造物者所有的;不再活在不被接納,不被愛當中,而是活在被造物者完全接納,完全愛的事實當中;也因此不再被恐懼束縛,乃是插上勇敢的翅膀,去挑戰那看似無法戰勝的挑戰。這殘損的生命也不再是旁人眼中沒有價值的,而是可以被其造物者使用的,寶貝的。聖經當中記錄過這樣一段,有人問天生瞎眼的人瞎眼是為什麼,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上帝的作為來」(約翰福音9:1-38)。

所以,我想,無論一個人的身體或心靈,是康健的,還是殘損的,我們其實都可以在其中彰顯出上帝的榮耀來,就如力克胡哲一樣,不斷突破自我,挑戰自我,使短暫且有殘損的的肉身生命彰顯出了無限又永恆的天國生命。生命光芒也因此而顯露了出來。但願我們都可以在基督的恩典裡面,長存信望愛,活出美好的生命之風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殘障或軟弱,我們都是祂獨一無二的寶貝

 作者:路小路   有聲播讀:洋瀾

 

雖然整個社會對殘障人士並不陌生,但今天的社會仍然不夠重視他們。殘疾常被視為有缺陷的的異常現象,被視為需要消除的恥辱。在盡心儘力尋求體現上帝之愛的教會團體中,教會也常會被社會的文化所裹挾。因此,教會作為上帝接納所有人的地方,對特殊群體來說,有時,竟會變成一個難以接近的地方。殘障人士被排除在教會生活的參與之外。這一結果也削弱了教會本身邀請所有人成為基督身體的見證,限制了上帝的救贖工作。

在筆者採訪一位自閉兒的媽媽時,她所傾訴的一次經歷,令人心酸。

當這位媽媽把自己的孩子帶到主日學時,一些憂心忡忡的媽媽們找到牧者,對這個孩子在主日學的不當行為表示失望和生氣。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接觸這個孩子,也害怕他表現出的令人不安的行為。比如他身邊的玩具只能自己獨有,在被其他孩子激怒時會自己打自己或者以頭撞牆。無奈,主日學無法處理這樣的事情。因此,媽媽們在表達了他們的擔憂之後,要求牧者和主日學老師告訴這位媽媽,讓她不要再把孩子帶到主日學。這位媽媽因為這件事而受了傷,此後再也沒有回到那間教會。說完,這為媽媽倒收著眼淚。我聽完也不由心裡一緊。情緒稍微緩和後,她不自禁嘆一口氣。

後來有牧者打電話致歉,態度也很委婉,但是傷害已經造成。我能感受到這位姐妹因為自閉兒而陷入了一種羞恥和內疚的循環中。那些不被歡迎的經歷,使她和孩子開始 「避免社交場合」。

通常,殘障人士的身體狀況意味著一種缺失或缺陷。當一位殘障人士出現在公眾面前時,人們眼中常會顯出尷尬的目光,而殘障人士也會成為人們低聲談論的對象。這削弱了殘障人士作為一個獨特的人而受到上帝歡迎和接納的感覺,也削弱了她在教會社區中與其他人享有同等地位的感覺。當社會關注的焦點都集中在殘障人士的缺失上時,他們的人格特徵就被忽視了。這種錯位儘管不是有意為之,但已經傷害了他或她作為上帝形象的獨特尊嚴。

我們並非自給自足,而是依賴他人而活

真正的悲劇並不是殘疾的本身,而是社會所加給的。殘障人士一直被語言貶低,比如「怪胎」、「弱智」、「白痴」、「瘸子」、「低能兒」等等,這些詞讓殘疾人士感到丟臉、羞恥。

當我結合聖經對殘疾做一些思考時,我發現,殘疾迫使非殘疾人面對自身的脆弱性——我們每個人的身體都只是部分和暫時的健全。我們隨時都可能受到限制、遭受痛苦,身體也會最終衰敗和死亡。

我們需要認識到所有人的生命都有其局限性、脆弱性。只有在一個強者社會的「健康」理想中,才會使一部分人類被「殘疾化」。事實上,沒有人在生活中完全自給自足,能夠在不依賴他人的情況下生存。所以,自給自足的理想是一種幻想,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非殘疾人和殘疾人都處於依賴關係的網路中。殘疾人士更容易意識到自己的脆弱,更容易依賴他人和上帝。這觸及了保羅關於軟弱神學的核心:上帝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12章)。

當我們以某種方式認識到自己的軟弱時,就有力量改變我們與人與上帝的關係,因為像保羅一樣承認自己軟弱的人,更願意向上帝敞開自己,讓上帝成為生命的主。承認人類共同的人性弱點,可以成為在殘疾人和非殘疾人之間建立團結合一的重要途徑。而我們作為被上帝所愛的受造者,也會願意彼此分享、彼此接納。

一位女士家中有兩個特殊需要的孩子,生活的重擔壓得她喘不過氣來。然而教會大家庭成了她強力的後盾。她可以和教會家人敞開自己,傾吐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女士說,當她分享自己的感受時,她能感受到教會的支持。當地教會也能理解她的軟弱,傾訴中她可以表達不舒服的情緒。不幸的是,這並不是當今所有教會的做法。有些人可能期望那些屬靈的人不會有消極的感覺。因此,當有人表達悲傷、痛苦、懷疑或憤怒時,常會招致信徒的反對甚至責備,將其視為不屬靈或者沒有信心。然而,耶穌不會因為我們有各種各樣的情緒而責備我們,祂願意花時間看見軟弱者的需要。

著名的輔導專家愛德華·韋爾奇(Ed Welch)曾寫道:「在上帝的大家庭中,軟弱或缺乏是寶貴的資產。耶穌引入了一個新時代,在這個時代里,軟弱就是新的力量。任何能提醒我們依賴上帝和他人的事物都是好的。」

我漸漸意識到,有殘疾並不等於生病和需要治療,他們只是需要依賴他人而活著。常會看到朋友在社交網路分享他們特殊孩子的日常生活,孩子們做家務通常需要大人在一旁幫助。特殊的孩子他們在身體、情感、精神、社交上都很脆弱,一生中需要依賴別人來獲得某種程度的照顧。
孩子們做家務的這一幕,讓我想到了「軟弱」一詞。我喜歡這個詞的原因是,它也描述了看似健康、非殘疾的自己。這些孩子們常常迫使我認清自己丑陋的一面。我們總喜歡把自己看成是不可戰勝的,但是我們又何等渺小脆弱。疫情中被困家中的人應該更能體會,當自給自足的人生假戲,突然被腰斬後,才醒悟過來,我們依賴他人而活。

在上帝眼中獨一無二的我們

在我接觸的特殊家庭中,我也看到了一些真實而又美好的見證。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他們的家庭將會變得大為不同,婚姻也會受到挑戰,然而最終,他們開始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孩子的殘疾可以藉助醫療和康復手段進行干預和治療,但是我們首先要學習去接納他們。

那些有殘障孩子的父母群體,當他們初為人父人母的時候,他們感受到了強烈的挫折感。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不再把孩子的殘疾看作需要修復的東西,而是孩子的一部分。他們的存在是上帝所賜予的獨特的禮物。我也感受到,很多特殊的孩子會受到父母百般的疼愛,儘管養育的過程會辛苦一些,但是和其他孩子一樣,都是一樣被愛。

一位家有唐氏兒的父親說,其實那些嚴重智力殘障的孩子並不太多糾結他們的殘障。因為他們很少去思考別人認為他們缺少什麼。常人會有這樣一種假設,那些被貼上殘障標籤的人正遭受著殘障的痛苦。但唐氏兒更多地是在享受他們自己,而不是在意別人的眼光。

曾在一間教會遇到過一個患有唐氏綜合症的成年人。她說話不清楚,在智力上,可能就像一個三歲的孩子。但她喜歡教會,喜歡崇拜,當讚美的音樂響起時,她就會迫不及待地在座位上搖動身體,我能感受到她的熱情。也許她不會寫一篇長篇大作,也不會用一段完整的話來講述她的信仰歷程。然而她也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創造的,能夠與上帝建立關係。當我想到她在聚會時的長椅上搖擺著,隨著音樂拍手時,我不禁懷疑,自以為有知識有能力的人,反而常會阻礙他們來到上帝面前,知識和能力不是進入信仰、認識上帝的必要組成部分。

在接觸特殊需要孩子們的過程中,他們的生活向我展示了一件事,那就是上帝的價值觀與我們的價值觀,以及我們許多文化的價值觀有多麼不同。我們被世界的手捂住雙眼太久了。當我們發現每個孩子都是上帝的禮物,就容易看到我們都是上帝所造的獨一無二的寶貝。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你是最棒的禮物!

作者:Ziqian     有聲播讀:Joya

 

以前當別人問到「你也有妹妹哎,妹妹今年上幾年級呀?」這樣可以簡單回答一個數字的問題時,我都會有些失措,不知道該怎麼去回答。現在我可以很坦然地告訴他們,妹妹在特殊教育學校上學, 她很可愛,我很愛她。

妹妹小我六歲,還記得她從媽媽肚子里出來的那一天,我和小小的她並排躺著,對於這個新生命感到無比好奇,那個時候的我還不知道這個小小的粉糰子會在將來給我們家帶來超級多的幸福。媽媽懷妹妹的時候,因為牙⻮的問題不得已吃了很多葯,不知道是不是這一因素影響了妹妹的大腦發育。後來妹妹學走路、說話都比同齡孩子來得慢。讀了兩個幼兒園,升小學那天她穿著一件特別漂亮的小裙子興高采烈地去新學校,那天也是我第一次看⻅爸爸眼⻆的淚水。

當然這不是一個關於淚水的分享,這裡是感恩的姐姐和爸爸媽媽,感謝上帝把她帶進了我們的生命里,她是最棒的禮物!

妹妹現在十六歲啦,雖然現在對於她來說十以內的加減法還是很困難,雖然很多字還不認識,但這都不妨礙她成⻓為一個會關心別人,會看到別人的需要,還特別會照顧小孩子的女孩。媽媽經常說的一句話是,雖然我們妹妹智力方面落後,但是她有一顆憐憫的心。 

去參加主內的夏令營,老師說每天她都會主動將大家帳篷外的鞋子整整⻬⻬擺好,妹妹還喜歡 逗小孩子,主日的時候來了小朋友,她就會去陪他們玩。

她外向活潑,是我們家的開心果和「聯絡員」。也是她主動問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給他們打視頻,陪他們聊天,會記得很多大人們都沒能記住的細節。所以我總懷疑在學習方面妹妹是不是故意不用功的(笑)。

上大學後,有一次和團契的老師聊到了妹妹的情況,當時老師說,「一家人都信仰上帝,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樣的事情會臨到你們家呢?」。我從來沒有因為妹妹的缺陷而責問上帝,因為妹妹的到來本身就是一件讓我們感恩的事情。就像現在,打下這些字,想到妹妹時,我的心裡就充滿了奇妙的、難以形容的喜樂和幸福。

當然生命中也會存在一些難過的時刻,妹妹還在普通學校上小學時,有一次班上一個同學把花瓶打碎了,沒有人承認,他們全都說是妹妹做的,她不會爭辯,不知道怎麼用語言表達,一直哭,後來爸爸媽媽到學校查監控發現了事情的經過,那位同學也向妹妹道歉了。妹妹不會撒謊,但是別人利用她的缺陷去欺負她,我們真的很難過很心痛。那個時候妹妹該多委屈多無助啊,希望妹妹知道,愛她的家人相信她,永遠是她的後盾。

「不完美」的妹妹出現在我的生命中,教會我學會完全的愛。

以前面對大家對於妹妹的詢問不知道該怎樣回答是因為害怕異樣的眼光,擔心別人背後的議論。在當時的我的認知中,有缺陷的個體都被 打上了「不正常」的標籤,是不被社會主流所接納的,是不合群的,所以會擔心自己被歸類到「不正常」,也會被拋下。因此對於妹妹情況就不願意和別人分享,現在往回看,我被世界的謊言所欺騙了,那樣的觀念只會讓人越來越趨向冷漠、隔閡和對立。

有一次陪妹妹到學校報到,認識了妹妹的同學 們,他們都「不完美」,存在各樣的缺陷,同時他們也是一個個獨一無二珍貴的個體,是爸爸媽媽所珍愛的孩子,如果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上帝的被造物,有著祂榮美形象的被造物時,一切就都被更新了。

我知道自己不再以世界的標準去衡量別人,不再被世界的價值觀所捆綁,我願意無條件愛她,接納她,因為祂先這樣愛了我。

妹妹也讓我的心變得越來越柔軟,我對妹妹很嚴厲,在家的時候輔導她做作業的時候很容易沒有耐心,看⻅她一直玩手機會很生氣,當小姐姐(二爹爹的女兒)來我們家時,她就一直纏著小姐姐, 讓她輔導作業,因為妹妹知道小姐姐很溫柔,不會凶她,不過姐姐也會努力做一個溫柔的姐姐的!

可愛的你知道了嗎?你是我收到的最棒的禮物!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玻璃娃娃」,也能活出榮耀的見證 

 作者:凈       有聲播讀:洋瀾

 

怎麼她這樣矮?為什麼她走路是這樣的?

身高只有 113 厘米的我,出生時患有脊椎骨骺發育不良,這影響了我的骨骼生長,導致侏儒症 (簡稱玻璃娃娃)。

當我走路時,我需要使用助行器,來避免失去平衡而跌倒。 我不能走太遠或站太久,因為我的腿很容易感到疲勞。 必要時我會使用輪椅,去逛街或旅遊。

從小到大,只要我一出門,人們就會盯著我看,彷彿我是外星人一般,尤其是小孩,他們會以奇怪的眼神看著我,出於好奇,有些孩子會當著我的面問他們的父母,為什麼我的身體是這樣的?正因為如此,我很怕遇到小孩,諸如此類的事件,讓我的成長過程很辛苦,我因為殘疾而感到自卑和沮喪。 和家人朋友也很少一起出去,甚至避免參加補習班,因為我討厭人們看見我。

但是靠著上帝的恩典,今天的我與過去的我相比是不同的。 你可能會好奇:儘管我有殘疾,我是如何將我的人生觀從消極轉變為積極的? 我會說是上帝改變了我,讓我擺脫了抑鬱與自卑感。

在我11歲時我參加教會營會,我在那個營會與上帝相遇,我第一次被聖靈充滿,上帝告訴我,祂創造我是為了一個目的:榮耀祂的名。 上帝從耶利米書 1章5節 對我說話:「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上帝也透過尼克·胡哲(Nick Vujicic)對我說話,他的生命見證也深深影響我。 通過他的書籍和視頻,我看到上帝如何使用尼克的生命來激勵和影響數百萬人。

他的一句話特別讓我印象深刻:「如果上帝可以用一個沒有手腳的人做祂的手和腳,那麼祂一定會使用任何願意的心!」 讀到這句話,我對主說:「是的,主啊,如果你可以使用尼克,你當然也可以使用我!」

高中畢業後,我申請當一名老師,因為我喜歡教書,我的高中成績達標,於是他們叫我去面試,但由於我不能爬樓梯教學生,我被拒絕了。然而,上帝對我有更好的計劃。 祂讓我讀中六(高中畢業後,要讀中六才可以進入政府大學)。在中六時,我認識了一群視障朋友。 從他們身上,我學會了感恩和享受生活中的小事。 感謝上帝,我也獲得了馬來西亞高等教育文憑最佳學生特別獎,並被刊登在報紙和雜誌上。 這是我從未想過的。一切榮耀歸於上帝!

畢業後,我很擔心找不到工作,我身邊許多朋友都找到了工作。 但上帝知道我在擔心什麼,祂派我表姐來找我,她推薦我去她在職的學校教書。 我順利的找到了工作,感謝上帝。在那裡我負責教 4-12 歲的孩子馬來語和數學。也發現我慢慢開始喜愛小孩。在那之後,上帝又為我打開了另一扇門,我媽媽的顧客突然問我媽媽我是否可以教她兒子補習,我也因此成為了家教老師直到如今。

後來我申請了馬來西亞理科大學, 但一開始申請不了,因為我最初申請的會計系沒達到平均累積積分。我重新申請了另一個科系——社會科學,這次我得到了。 我主修人類和社會學。感謝上帝為我選這個科系,我對這個這個科系非常感興趣。因為上帝打開了我的眼睛,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對某些問題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我相信,當祂為我打開主修人類學和社會學而不是會計的大門時,都有祂的美意。 靠著祂的恩典,我在應付我的學業的同時也能繼續家教。 祂還帶領我加入了大學的基督團契, 一個我可以敞開心扉做自己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我在這裡學會了如何服事,靈命也得到成長。

畢業後,我積極尋求公務員的工作,但再次遭到拒絕。 再一次,擔心和壓力充滿了我的心; 我很擔心由於我的殘疾,我是否能夠找到一份全職工作。 但上帝再次為我預備了,我朋友介紹我一家提供在線英語課程的公司。這間公司對我來說是個祝福:他們不僅為我提供了一份工作,讓我可以在自己舒適的家中工作,而且他們還啟發並教會了我許多人生課程。我喜歡在這裡工作,因為它的企業文化,以及我的同事,他們大多是殘疾人,就像我一樣。 雖然他們有各種殘疾,但他們那堅強與不放棄的精神給了我很多啟發。 我真的很榮幸能和他們一起工作。

三年後,我想是時候要離開這份工作(我相信也是上帝的心意)。可是我不敢辭職,因為我擔心辭職後會很難找到下一份工作。我就向上帝求印證,如果祂要我換工作,那就為我預備下一個工作。感謝上帝,透過我的一個朋友介紹工作給我,剛好這家公司要聘請請殘障人士,而且公司正好在我家附近。那時我還沒有辭職,我先去面試,然而我的新工作需要我兩周後就去上班,但辭職需要一個月通知,我把這個事情再次帶到上帝面前。感謝上帝,經理主動找我問我要不要辭職,我當天就辭職了。上帝的時間剛剛好。

上帝是聽禱告的,「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馬太福音7章7節)。 如果當時我沒尋求,現在可能就失業了。我上班一個月後就發生了疫情,我就轉為在家辦公,這份工作輕鬆,沒有什麼壓力,收入又不錯。更印證了經上所說:「上帝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以弗所書3章20節)。

我感謝上帝在我的工作中為我提供諸多機會, 也讓我可以有機會去世界各地旅行,如阿根廷、澳大利亞、台灣、日本旅行,擴大了我的視野。

生活充滿挑戰,但我很慶幸我不是一個人面對。 我有上帝,祂一直是我喜樂、力量和希望的源頭。在我人生的每一步,我都看到了祂的帶領和美意。 讓我深刻體會有很多事情我做不到,但上帝做得到。 我也很感恩有我的家人、朋友和在基督里的弟兄姐妹,他們總是帶給我無盡的愛、關懷和支持。 作為一位殘障人士,我學會了將自己的殘疾視為一個機會,而不是限制, 一個我可以學習看到和體會其他殘疾人士需要的機會。一個我可以學會勇敢和堅強,克服我的恐懼和困難的機會, 更經歷上帝如何透過我使不可能變為可能, 使無變成有。我也學會更多的仰望和依靠上帝,因為靠我很多事情都不行,但靠主我凡事都行!

我的殘疾也教會我不要在乎別人怎麼看我,而是要明白上帝怎麼看我——我在祂眼中是無價至寶。我希望讀者們能學會發掘和擁抱上帝放在你身上那獨特的美和上帝在你身上的美好旨意,不要讓你的殘疾和軟弱定義你,而是用上帝的眼光來定義你。

我想以兩個一直鼓勵和安慰我的經文作為結束:

1.我要稱謝禰,因我受造奇妙可畏;禰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詩篇139篇14節)

2.祂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章9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