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黑暗中的旌旗

當上帝的計劃讓你無法理解時(有聲中文)

作者:Michelle Chun,馬來西亞

翻譯:Verena Chi,台灣

有聲播讀:Joya,中國

 

「上帝啊,你是認真的嗎?」我躺在家裡的地板上,雙眼盯著頭頂上旋轉的電風扇葉片……2014年的一月,我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年少、沒有經驗又掙扎於是否要順服上帝。那時我剛結束在紐西蘭為期三個月的聖經學習課程。回到馬來西亞後,我體會到沒有工作的滋味。儘管只是幾個禮拜,我卻感覺快瘋掉了。

沒錯,我是個控制狂。我愛計劃自己的生活和掌控我的未來。我喜歡選擇挑戰、立定目標,之後努力完成它們。不管怎麼說,如果你沒有計劃,你就是在計劃失敗,不是嗎?所以我就等待著我生命的創造者替我做一個完美的計劃。但我一直感到上帝在對我說:「把握時間好好休息。不要做任何事、不要思考任何計劃,甚至不要去找工作。」

然後呢?!一片沉默。

真是難以置信。我需要錢,而且親戚們都在說閑話。如果不趕快找到工作,我的履歷上就會有一段尷尬的空窗期……對於當時的我來說,上帝安排讓我休息一段時間一點都不合理!

然而,上帝跟我的關係一直都很有趣。祂常常打亂我的計劃,更妙的是,祂有時會做出讓我感到難過或是傻眼的安排。如果是你,當你覺得上帝瘋了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對我而言,在無數的眼淚和胡思亂想之後,我決定安靜在祂面前,回到祂的話語里。在馬太福音7章7到12節里,耶穌告訴我們要祈求,尋找和叩門。這一段經文安慰並鼓勵我,幫助我度過那段艱難的時期。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

有些人會教導我們不應該質疑上帝或是我們的信仰,但請容許我提出不同的看法。上帝創造了我們成為有能力思考的人。勇敢向上帝尋求,求祂賜給我們信心和清楚的旨意,幫助我們不要用世俗的思想來理解聖經(詩篇44篇23-24節,詩篇74篇9-11節 )。

當我們因著希望上帝的計劃符合我們的規劃、慾望或決定而向祂提出疑問時,這樣的尋求就是不健康且帶有私慾的。而當我們以一顆真誠且真摯的心尋求祂時,祂必應允我們。祂的回應或許不是我們想要的,但是祂的平安必定會臨到。在敬拜(上帝完全有可能通過我們正聽的某首歌曲來對我們講話)和閱讀祂話語的過程當中,我特別能感受到祂的同在,祂使我混亂的心逐漸地回歸平靜。

尋找,就尋見

在我們的基督信仰旅程當中,「尋求明智的建議」常被我們忽略。箴言提醒我們尋求智慧是首要之務!如果你正掙扎於是否要順服上帝的話語,我建議你向明智且成熟的基督徒領袖或朋友尋求意見。「你要聽勸教,受訓誨,使你終久有智慧。」(箴言19章20節)。當上帝的計劃看似不合乎常理時,敬虔的建議就像在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給予我們信心回歸到上帝的良善里。我的父母、姐姐、親近的朋友和屬靈導師,都在我無助的時候給予了我極大的支持,他們提醒我上帝的安排時常與這個世界所接受或要求的不同。他們的鼓勵幫助我有勇氣平息屬世的聲音,安靜順服在上帝的面前。

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最後,我們要誠心地叩門,求上帝光照,讓我們看見到底是什麼攔阻我們相信祂的計劃。有時候是因為我們相信自己的認知和理性勝過相信萬君之耶和華。我絕對犯有這個錯誤。因為我自以為再沒有誰能比我自己更懂得我深藏於心的想法和渴望了……這是多麼錯誤的想法啊!

畢竟我們只是人類,我們的計劃並不完全,且常常被局限在自己的眼界和經驗里。我們根本無法看到未來,又該如何計劃一切呢?或許我們對自己生活的實際掌控能力比我們想像的還少。即使我們認為做對了選擇也無法保證結果和我們期望的一樣。

在耶利米書29章11到14節中,我們看到了上帝給我們的計劃,祂應許給我們一個充滿盼望的未來。祂的計劃沒有被罪或私慾玷污,而是一位慈愛的父親為祂心愛的孩子們所做的計劃。祂知道什麼對我們最好——那就是在一份愛的關係中不斷認識我們的造物主和祂創造我們的目的。只要我們全心全意地尋求祂,我們就可以找到祂。這就是祂的承諾。

在2014年,我親身經歷到上帝的計劃永遠勝過我的計劃。我順服了上帝,也決定不去找工作。在這期間,我花時間與祂相處、一口氣看完《頂尖主廚大對決》這個節目、無聊地盯著頭上的電風扇看、以及因著無法相信祂的計劃偶爾自怨自艾一下(是的,我依然是個罪人)。回頭想想,這些時光在我的信仰旅途中無比珍貴。在我陷入人生低谷時,上帝變得更加真實。我不再覺得自己像一個被操控的玩偶。反而,我更深地體悟並認識到上帝的屬性,祂是一位好父親且深愛著我。

祂確實是這樣,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了約莫兩個月,我在一個基督教人道組織找到工作。實際上,我只做了一個初步詢問,然後工作機會紛至沓來,這更感覺像是工作找到我。而且上帝做事從不馬虎,祂的規劃總是細緻而完善的。並且祂喜歡做長線計劃,因為在一年後,當我因緊急情況而被調配去做支持工作時,我認識了一個非常棒的志願者,而這個月正好是我倆結婚兩周年紀念日。

所以,是的,上帝的計劃有時並不合邏輯(至少以我們有限的思維無法理解)。要相信祂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當事情看似對我們毫無益處時。有時候,上帝的計劃看起來不太靠譜,或是你一直苦苦禱告卻沒有得到應允……你可能會感到失落孤單,但此時更要堅信:上帝領我們到這條路上,祂絕對不會撇下或是丟棄我們(希伯來書13章5節)。堅持到底,祂會安全地引導你進入停靠的港口。

假使你正好也在試圖搞清楚為什麼上帝對你現在有這樣的引領,我鼓勵你大膽地向上帝求,祈求祂賜給你信心和清楚的方向;同時也向你生命中擁有屬靈權柄的人尋求智慧的忠告。叩你自己的心門,求主幫助你全心全意地信靠祂。

最後,我向上帝祈求你會得著平安,安然地相信你的未來是安全且無慮地掌握在這位宇宙終極規劃師那裡的。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黑暗中的旌旗

腓立比書靈修 | 僕人式的領袖(有聲中文)

作者:何佩欣,新加坡

翻譯:悅,中國

有聲播讀:Joya,中國

 

今日經文:腓立比書2章19-24節

我靠主耶穌指望快打發提摩太去見你們,叫我知道你們的事,心裡就得著安慰。因為我沒有別人與我同心,實在挂念你們的事。別人都求自己的事,並不求耶穌基督的事。但你們知道提摩太的明證;他興旺福音,與我同勞,待我像兒子待父親一樣。所以,我一看出我的事要怎樣了結,就盼望立刻打發他去;但我靠著主自信我也必快去。

雖然我不太喜歡大米粥,但是那天我卻細細品味了入嘴的每一口。因為知道我生病了,我老闆居然親自來我家給我送一碗他煮的粥。

不誇張的說,那碗粥非常美味(裡面有大量的瑤柱),然而那天食物的味道並不是關鍵——關鍵是我老闆對員工特別的關心和照顧。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親自煮粥並親手送給生病的員工了。

還有其他類似的情形。我老闆會繞路去送我同事和我回家,即使我們住在跟他家相反的方向。他還會花時間和精力來構思冗長而周到的信息,來表達對我們所做工作的認可和關心,甚至還會經常詢問我們家裡是否一切都好。

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次他來參加我祖父的葬禮。他一直陪伴我和堂兄們,跟我們聊天到凌晨,我們給他講述了祖父年輕時的故事,以及他是如何接受基督的。

真正地關心員工,超越職責範圍的去照顧員工的老闆並不多,即使是主內的也很少見,在保羅的時代也不例外。那時候,羅馬教會(保羅是在羅馬寫的信)充滿了自我為中心的領袖和毫不關心基督和腓立比教會的人。(腓立比書1章14-18節; 2章21節 )。

相比之下,有位領袖真正深深地關心腓立比人和基督的事工 (20-21節 ),他就是提摩太。他對腓立比人的關心,表現在他的熱情和實際行動上——這也是保羅說自己若是親自去探望腓立比人時會做的。和其他人不同,提摩太成為了基督一般謙卑和無私的典範,這是保羅在這章前面部分呼召腓利比人去效法的(1-8節)。

除了他的關懷精神以外,提摩太的品格也非常卓越。他信實地幫助保羅在腓立比,帖撒羅尼迦,庇哩亞建立教會(使徒行傳 16章1-14節),作馬其頓、哥林多、以弗所教會的使者,又堅固信徒的信心(帖撒羅尼迦前書3章1-2節)。因為提摩太在保羅的帶領下服侍,他與保羅的情誼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漸漸增長,並在艱難中得到堅固。實際上,保羅甚至在很多情況下稱呼提摩太「我兒」(提摩太前書1章18節;提摩太後書2章1節;腓立比書2章22節)

提摩太清楚地證實了他的能力。在監獄裡無法陪伴腓立比教會的保羅相信提摩太會照顧好腓立比人的需要並給自己帶來他們平安穩妥的好消息。

和提摩太、保羅以及我老闆一樣,作為信徒的我們,也被呼召與世界分別為聖——我們要去無私地,真誠地關心我們周圍的人。從我自身的經驗來看,這真的非常難做到,因為我們的文化倡導我們「愛自己」,「實現自我價值」,當我們身心俱疲的時候尤其如此。

但是在了解了上帝如何愛我們和服侍我們,甚至為我們捨去了生命之後,我們是否願意去逆著環境,不斷努力(不管可能會失敗多少次)去先求別人的益處而不是自己的益處呢?

問題思考:

1.什麼時候你會更容易只關注自己需求,而不關心他人的需要?

2.你可以想到一位如提摩太般「先求別人益處」的僕人式領袖嗎?他或她的事迹是如何鼓勵你去效仿的?

3.有哪些實際的做法可以讓你向主內的弟兄姊妹去表達真摯的關心嗎?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腓立比書靈修

林書豪加入CBA——無論逆境順境,都要認定上帝

 

作者:Monica,中國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北京時間2019年8月27日,北京首鋼籃球俱樂部正式簽約美籍華裔球員林書豪。待向CBA聯盟正式報送他的註冊材料並經審核、公示通過後,林書豪將正式代表北京首鋼籃球俱樂部參加CBA聯賽。

林書豪是NBA歷史上首位美籍華裔球員,也是NBA歷史上最成功的亞裔後衛。他創造了自1976-1977賽季ABA和NBA合併以來,球員前五場首發比賽累計得分最高紀錄,也是NBA歷史上第一位在自己前五場首發比賽中均得到至少20分並送出7助攻的球員。他曾率領紐約尼克斯隊連續贏得6場比賽,送出單場最高38分的戰績,成為家喻戶曉的「林瘋狂」,他還收穫了歷史上首位在NBA總決賽中出場並最終奪冠的華裔球員的榮譽。林書豪在2010年至2019年的NBA生涯里,在優秀後衛球員如林的激烈競爭中,他用加倍的汗水,用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苦付出,用對籃球無比的尊重和摯愛,一直追趕著他的夢想!

對於林書豪來說,NBA的機會難得且珍貴,他絕對不可能輕易放棄——他一直在自己的逐夢之路上艱難前行。雖然他之前多次表現出了對CBA的興趣,不過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可能加盟CBA的。

前段時間一段林書豪的視頻引起了熱議——林書豪在台灣的一次演講上潸然淚下。他的隨行翻譯周巽正給出了這次演講的中文版本:

「人生真的好難,我總是希望以最正確的方式做事,但每一年的挑戰都是愈來愈艱難。有一句話說『當你跌到谷底的時候,你只有往上爬』,但對我來說每年的谷底都愈來愈深。自由球員市場對我來講是非常艱難的,因為我感覺NBA好像放棄了我——我一直都覺得當有任何機會可以讓別人懷疑我時,他們就會懷疑我。」

「在這次季後賽結束之後,我就要展開在亞洲的旅程。說真的,我真的很不想來,因為在這六周的時間裡,我每天都必須要帶著微笑面對大家,我需要和大家分享一個總冠軍的喜悅和榮耀——但我不覺得自己配得上。我還要和大家分享一個不知道是不是我想要的未來,說真的我覺得蠻丟臉的。」

「我的講稿是1個小時前才寫出來的,因為我每次在準備時總會忍不住哭出來——在我決定離開美國展開亞洲之行時,我就淚流了3次。但我想說,我要成為一個榜樣,一個永不放棄的榜樣,我會一直在這裡,和大家一起堅持下去!」

很多人說林書豪這樣並不像一個漢子,也有人說他的眼淚並不令人感到同情——因為林書豪在他的職業生涯中賺了6000萬美金。但是林書豪對此卻持不同意見。

「我認為承認自己的軟弱是展示自己力量的最好標誌之一,」林書豪說。「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能夠接受自己的弱點是你所能做的最強大的事情之一。誰沒有弱點?我們都有。但向他人展示你的弱點也是你能做的最強大的事情之一。」

也許林書豪會一直在CBA,也許林書豪會一直錄綜藝,但是我不希望很多人因此誤會,認為林書豪不怎麼努力。要知道,為了追夢,他真的付出了相當的努力。他翻過了一座又一座山峰,度過了一次又一次艱難。他曾見過血色的怨毒,曾見過黑暗的歧視,曾穿著藍橙相間的戰袍登上過世界之巔。他親眼見證了人生中的灰暗和陽光,但是他依舊是他自己,他依舊走在追夢的路上。


「我不知道我的故事會以什麼樣的方式結束,我也不會告訴你我的故事是好的還是壞的,我只能說請拭目以待。」在紐約的一次演講中,林書豪這樣說道。

林書豪的球衣背後是7號,這個數字在聖經裡面代表著完全和完美。有的時候他到了一些球隊裡面,7號已經被其他球員所用,他就會選擇17號。他說17號的意思是「我和上帝永遠在一起」。

在2010年他還沒有成名時,他就登上了基督教的節目,表示自己是為上帝而打球的,而不是為其他人。在繁忙的NBA賽季當中,林書豪也沒有放棄信仰。

「你知道的,因為訓練和比賽的緣故,我很難再去教會了。訓練的安排也很緊張,在很多個主日裡面我得通過電腦聽講道。講道不僅僅是我所在的教會的講道,同時還有很多其他地方牧師的講道,我的父親還刻錄了一些CD,把這些講道給我聽。靈修聽道是我追求的重點,我在旅館時的閑暇時間就靈修。」

當我們跟隨主耶穌,用自己的生命去榮耀上帝時候,我們也許並不能一帆風順,也不一定擁有我們所期待的未來。但林書豪用他職業生涯的經歷向大家詮釋了順服與不放棄。當我們放下自己,願意全心跟隨上帝,被祂所用時,就是上帝在我們生命中抒寫祂的故事的最佳時機。對於林書豪即將展開的CBA之旅,我個人非常期待。我相信,林書豪負責信靠上帝並把球打好,上帝會負責把他的故事寫完。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箴言3章5-6節)

 

 

*本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黑暗中的旌旗

ANDREW HUI:32歲,直面死亡

作者:Janice Tai,新加坡

翻譯:Cindy Wang,澳大利亞

編者的話:Andrew弟兄在上周六(8月31日)晚上已被主接回天家。

32歲的Andrew估計還能活兩到三個月。

因為無法有效控制癌細胞的擴散,一個月前他最新的放射治療方案也停了。自此,淋巴瘤生長迅速,幾乎擴散到他每一個重要器官,並壓迫著重要的血管。

儘管醫生預計他只剩下一個月左右可以神志清晰的時間,Andrew依然熱情地抽出時間在醫院接受了採訪,然後才出院回家,接受臨終關懷。

他說:「我想鼓勵人們在生命中最黑暗的時刻依然相信上帝。」

晴天霹靂

對自己的病情,Andrew一開始的看法不是這樣的。去年6月份接到診斷結果,對他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後來經過好幾個月的掙扎,他的內心才逐漸平復,並最終能接受這個結果。

一天晚上,Andrew因為發高燒去了醫院的急診科,醫生給他做檢查時發現了他身上的腫瘤。X光顯示他胸部上方有個還在生長的腫瘤,進一步的活檢確定了他患有1期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然而,醫生們相信他的狀況並不算複雜,甚至告訴他,在他這個階段,90%的患者都能被治癒。

所以Andrew寄希望於這90%的概率和醫學,把接下來幾個月的治療當作給自己「放個假」,也相信自己很快就會康復。

然而他卻屬於那10%。

六周期的R-EPOCH化療對他絲毫沒有幫助。

於是,醫生們決定使用更強的化療——RICE療法。這一次,他們說成功率大約70%到80%。

四個療程後,卻發現Andrew屬於那20%到30%治療失敗的情況。

接下來,他接受了被認為適合99%患者的免疫療法。

然而,由於對該療法出現嚴重的副作用,Andrew被列為1%的不適合這種治療的病人。

「上帝給我的信息再直接不過了,不是嗎?」Andrew笑了笑,眼睛裡閃著光,直言不諱地說。

他補充道:「我曾對醫學抱有信心,但當我的信心落空時,上帝讓我看到,我需要徹底改變自己的眼光,完全依靠祂。」

為什麼?

儘管Andrew從小就篤信上帝,也是教會的樂手和領袖,積极參与服事,但在今年年初面對這場疾病,他和上帝還是摔了一番跤。

為什麼是我?

Andrew不是那種隨意飲食和生活不節制的人。

這位年輕的銀行經理從不抽煙喝酒。而且,他每周五天午餐堅持吃沙拉,下班後還經常去健身房。

為什麼是現在?

他有一肚子的委屈向上帝發泄。「我的夢想只實現了10%,我原以為你會更多地使用我。我在教會裡服事20年,祢要我就這麼離開嗎?這就是祢要世界看到祢愛祢僕人的方式嗎?」

因著對上帝的憤怒和失望,Andrew也開始排斥其他基督徒。

「他們為我禱告,宣告我得醫治,因為他們相信主借著祂的鞭傷,擔當了我的痛苦 (以賽亞書53章5節)。但我不僅沒有痊癒,而且病情不斷惡化,這讓我無法接受。覺得所有的盼望都是虛假的。所以我呵斥他們,把他們拒之門外。」Andrew說。

「在我看來,如果上帝醫治我,就是說世界上還有我未完成的任務;如果我沒有痊癒,就意味著我該回天家了,所以無論怎樣看這都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Andrew的掙扎和絕望也源於癌症帶來的巨大痛苦。

他不得不忍受噁心、虛弱、脫髮帶來的痛苦,劇烈的嘔吐發作時,胃裡的東西甚至會直接噴射到牆上。

猛烈的咳嗽讓他在床上蜷成一團,而每當看到母親在床邊哭泣時,他都會心碎。

2018年12月Andrew和媽媽在濟州島。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出國旅行。

 

轉折點

然而,當Andrew對上帝的看法轉變時,他的內心獲得了極大的平安和對死亡的接納。

「我一直認為祂對我生命的主權是不容置疑的。他憑己意而為,如果他不施恩,我們就沒有權利要求。我認為祂的主權是公正、至高和強大的。」 Andrew說。

「但後來我明白,祂是透過愛來彰顯祂的主權的。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可能並不是好事,但祂是良善的,祂的主權體現在祂如何領我走過生命中的風暴。」Andrew補充道。

2019年4月,Andrew和家人合照,侄女Naomi也在

以弗所書3章 17-18節幫助Andrew有這樣的看見。經文說:「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上帝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

對上帝的愛和主權的信任,驅散了他曾經對死亡的恐懼。

Andrew在St. Matthew’s教會聚會,他說:「我現在絲毫不怕死。當我最後一次閉上眼睛時,我會和祂在一起,這比乘飛機時相信自己能安全到達目的地還要可信」。

「這是我緊抓不放的真理。如果不是這樣,或者如果上帝或耶穌不存在,我會自殺,因為那樣的話我活著沒有任何盼望,生命也沒有意義。」

他也非常感恩自己有一個教會大家庭。在他生病期間,教會的家人們為他禁食禱告並和他一起哀哭。很多家人還自發給他送吃的,或載他往返於家和醫院之間。

Andrew和他的人聲合唱團,在一次進社區活動合唱期間

老我死去

Andrew出生在一個基督教家庭,並在教會長大,但他真正接受耶穌為自己的救主是在他16歲那年。

有一天,他在參加一個青少年基督徒的主日崇拜時,《祢為我而來》這首歌的歌詞深深地打動了他:

沒什麼你可做 能使祂更愛你
無一你做過的 能讓祂門關閉

這些歌詞觸動了Andrew的心,因為他之前努力做好事或在教堂事,想以此為自己贖罪。

這首歌的歌詞讓Andrew得釋放,讓他明白上帝對他的愛是不需要他做什麼來贏得的。這也給他帶來盼望,因為儘管他有過犯,上帝卻不會將他拒之門外。

不過之後他的人生也不是一帆風順。

雖然他的專業是傳播和傳媒學,但畢業後,他進入了銀行業,因為那裡的收入更高。

儘管對數字不感興趣,但他把錢看得比成就感更重要,因為他喜歡旅行,體驗不同的文化和美食,也想資助教會的傳教工作。

因此,為了事業上的提升,Andrew常常每天工作12小時。在生病前他坐上了私人銀行經理的位子。

但他在16歲時學到的東西從未完全離開他。Andrew說,當他堅信上帝完全接納並愛他的時候,他的內心也會感到平安。這樣的平安也在幫助他面對這場更大的信仰之戰——那就是面對死亡。

Andrew和朋友們在泰國Banchang幫助建造一個兒童收容所

 

信而得福

Andrew說,除了有平安和知道死後會與主耶穌相會之外,他的信仰也能減輕他目前的痛苦。

Andrew說: 「我晚上會因為疼痛向上帝呼求,我發現當我定睛於上帝時,疼痛就會減輕,之後也能睡得很沉。」」

Andrew的信仰也使他能夠從疾病中看到祝福,比如可以知道自己離世的時間,並且能不受痛苦地離開。

「因此我可以為死亡做準備,說我需要說的話,做我需要做的事」。

「止痛藥和姑息治療能讓我舒適地、帶著微笑離開。」Andrew說。

最近,他可以敞開和父母談論一些話題,比如他走了之後父母要做什麼以及他們將如何使用他的房間等。

Andrew說:「能夠進行這樣的對話是一種祝福,對於父母來說也有個了結。」他正在準備一個「告別盒」,裡面裝上他給親人和朋友們的告別詞。

「我不贊成舉行悲傷的葬禮。我希望我的葬禮是開心的,也想趁我還在的時候,多花時間和我生命中重要的人多聚聚,感謝和肯定他們,並一起享受美食」。Andrew說。他素來喜歡烹飪,並曾為教會募款做過各種小吃,如椰子醬、辣椒醬、月餅等。

如今,他不再多去想死亡,而是專註一些當下想做的事,比如喝骨頭湯等。

他還有一個未圓之夢是和他的兩個好朋友一起為民工或有需要的人設立一個施粥所。

他談到:「如果我能再活一次,我想我唯一要做出的改變就是去從事社會服務工作,因為那樣我就可以更多地改善他人的生活。不過話說回來,我也不太清楚。畢竟是過去每個時光塑造了今天的我」。

最後的願望

現在,他最大的願望是重新聯絡以前認識的人,比如失聯的中小學朋友。

當被問到為什麼要把寶貴的時間花在和他並不親近的人身上時,Andrew說,他想要讓他們認識和擁有從基督而來的平安。

「無論他們是忙於工作還是在面對自己的各種問題,我都想與他們分享這種平安。這樣,當他們走到生命的盡頭時,就可以擁有這份金錢、辛勞、人際關係、健康或財富都無法換來的平安。」Andrew說。

「在我走後,我不想他們把我當作一個已故的人,而是一個在天堂迎接他們,渴望與他們再次相見的人。」

8月16日Andrew在他的Facebook上面發了這段文字:

我最親愛的朋友、家人和所有有幸相識的你們:

上帝賜予了我美好的32年。我很感恩能夠認識你們每一個人。有你們在我的生命中,我甚至無法用言語來表達我的感激和幸福感。

我的人生之旅很短,大概只剩兩個月,我就要向下一個目的地出發了。

癌細胞已擴撒到我身體中所有的主要器官,我的身體每況愈下。經過一年痛苦、漫長的抗癌鬥爭,我已經精疲力盡,醫生也無能為力了。

雖然我的戰袍已殘破不堪,但我內心依然平安。如同早晨太陽必然會升起,我人生的目的地也在翹首等待我。

發這段文字是讓我愛的你們知道,我非常感謝你們。我禱告,即便我要去往人生的下一站,你的記憶中,仍然會留下我與你共度的時光,因我所行的善事記念我,也懇請你饒恕我曾對你的虧負。

記念我曾經和你並肩作戰,如果我曾傷害了你,也求你原諒我。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32年很短,但在永恆的海洋中,一百歲也只是塵埃一粒。

死亡只是通往永恆家園的一扇門。那裡將不再有痛苦、磨難、淚水,而是永永遠遠都是平安。我的主會在天堂張開雙臂迎接我,我也希望能和你們每一個人(在你們走到人生終了時)再次相聚。我將以最燦爛的笑容迎接你們,聆聽你們生命中精彩的故事。

去體驗我無法體驗的人生吧。願你每一天都充滿喜樂、平安和超越死亡的永恆的盼望。

我祝福正在閱讀這段文字的每個人,願主賜你平安、任何事都無法奪走的喜樂、健康、愛、興盛的生命、並滿有力量和恩慈良善。願你們可以面帶微笑地度過每一天,知道天上至少有個人在看著你。

衷心感謝你們讓我度過了一個男孩所能擁有的最好人生。

 

Andrew

 

*Andrew弟兄在上周六(8月31日)晚上已被主接回天家。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黑暗中的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