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復活

4月小漫畫:日日復活日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復活的能力

圖文特輯| 復活節:不只是一系列活動

 

圖文作者:YMI & Malcolm Qwah

翻譯:奇奇,中國

 

在人類犯罪墮落之後,上帝就有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救贖計劃——透過耶穌的死和復活來拯救我們。在舊約中,我們看到無數的預言和事件都在預表耶穌的十架之路,以及祂如何死並如何復活——以使祂的信徒可以在祂裡面得到救贖和永恆的生命。

基督在各個方面都成就了舊約中的經文,這讓我們看到我們侍奉的是一位多麼奇妙又信守承諾的上帝,同時,祂也是書寫歷史的上帝——祂的救贖計劃早在創世之先就開始了,並且今天仍然在繼續。這當然讓我們祂裡面有盼望,等候祂的第二次再來。

這個復活節,讓我們花些時間來默想和回應上帝是全知的上帝和守約的上帝這個真理,並體會到祂救贖故事中更大的願景。

 

 

 

耶穌會被祂自己的百姓拒絕。

在以賽亞書53章3節中預言,在約翰福音1章10-11節成就。

雖然許多人拒絕了祂,但對於那些因著信心而邀請祂到生命中的人,祂使他們成為了祂的家人——上帝的孩子。

 

 

耶穌面對控告會靜默不語。

在以賽亞書53章7節中預言,

在馬太福音27章12-14節中成就

 

耶穌從來不為自己辯駁,而是順服地選擇了走向十字架。對於世界來說,祂的做法很愚蠢,但對於信徒們來說,這卻是上帝愛和能力的彰顯。

 

 

耶穌的手和腳會被釘。

在以賽亞書53章5節中預言,

在路加福音24章39節中成就

耶穌死時,被釘的手腳成為了祂身上的記號。當祂從死里復活時,祂的釘痕仍然在那裡。耶穌不是鬼魂,而是復活的救主!

 

 

 

耶穌會被掛起來。

在民數記21章9節中預表

在加拉太書3章13節中成就

正如上帝使用被舉起的銅蛇救以色列民起死回生,耶穌被掛在十字架上使得所有仰望和信靠祂的人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耶穌會將祂的靈魂交在天父的手中。

在詩篇31篇5節中預表,

在路加福音23章46節中成就

耶穌至死完全信靠祂的天父。當祂咽下最後一口氣,人與上帝之間的幔子裂成了兩半。人類因著耶穌的死和復活而重獲新生。

 

 

耶穌不會永遠被埋葬,祂會從死里復活。

在以賽亞書53章11節中預言,

在使徒行傳2章24節中成就。

耶穌戰勝了死亡,獲得了勝利。死亡無法拘禁祂,也無法拘禁一切信靠祂的人。

 

 

 

 

基督會坐在上帝的右邊。

在詩篇110篇1節中預表,

在使徒行傳2章32-36節中成就

基督願意為了我們的緣故而降卑自己並為我們受苦,因此上帝將祂升至至高。

 

 

閱讀原文請看雅米英文網站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復活的能力

復活節特輯| 在多變的生活里,祂仍不改變(有聲中文)

作者:Nico,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Carol,中國

 

短暫的假期臨到,我回到熟悉的家鄉,猛然聽聞屋子後方的一條老街將要拆遷。昔日開滿小店,熱鬧喧囂的老街終究抵擋不歲月的洪流,將被時尚摩登的大酒店所取代。我們常被教導要勇於接受改變,要適應這瞬息萬變的時代,可當改變突襲日常的生活,心裡總會有無限感觸。

萬里無雲的的天空忽然下起微微細雨。我想,天氣會變,景色會變,身邊最熟悉的人會隨著時間被帶離自己身邊,甚至我自己也是個多變的人。那又有什麼東西我可以捉得住的呢?

其實人生並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真正握在手裡。如果我們將快樂單單寄托在世界上的人事物上,我們註定失望。因為我們永遠不知明天會如何,人心又是否如初。

回想自己還沒認識主前的二十年,我總愛把自己快樂的決定權放在他人和環境身上。後來一連好幾個巨大的變遷,我突然明白在環境的面前,我是如此的渺小。有一段時間,在我感受到幸福的當兒,卻總會悲傷地想著這種好日子會幾時到盡頭。因此,就算我身處的環境已經改善了,我還是不會感受到真正的平安。因為,內心深處,我清楚明白人從來不會帶給我永遠的快樂。家人終有一天會老去,朋友會因為各自的忙碌而疏離。當我只能依靠我自己的聰明和才華賺取金錢和名譽時,那我就只好不斷努力,終日惶恐自己有一天不再被需要。

這個世界一直在變,唯一不變的是變,那又有什麼是永恆不變的呢?其實聖經早就告訴了我們答案。「諸山未曾生出,地與世界你未曾造成,從亘古到永遠,你是上帝」(詩90篇2節)。聖經中,耶和華稱自己為「自有的」 和「自有永有的」 (出埃及記3章14節),這也說明上帝永恆的存在。而耶穌的名字就是「以馬內利」,意思是上帝與我們同在。上帝不只是永恆,更是時刻與我們同在的。

不管你本身是美好還是糟糕,都會有一位上帝以永恆的愛來愛你。

聖經舊約里,以色列人的悖逆讓他們遠離上帝,可上帝仍然看顧他們。在困境中,只要他們呼求上帝,上帝必定搭救他們。在新約里,人的罪惡龐大,上帝依舊不改對人的愛,送上自己的獨生愛子耶穌走上十字架的路,讓耶穌的血贖下全人類的罪惡,好使人重新親近上帝。細細翻閱聖經,你會發現聖經儼然是一封封上帝給人的情書,字裡行間全是上帝對人綿綿不絕的愛。

深知這點,我們就更有盼望面對艱難多變的環境了。猶如保羅,他宣揚福音的道路困難重重,每天都可能遇上措手不及的挑戰。可他卻知道怎樣處在各式各樣的環境當中。或卑賤,或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他知足,他懷著不變的初心,完成上帝託付他的使命。因他知道,靠著那加給他力量的主,凡事都能做(腓立比書4章11-12節)。

在充滿變數的環境里,我們需要一張會禱告的口和一顆時刻感恩的心。天色不會常藍,花香不能長漫,可上帝樂意與我們同行。遇到生命巨大的變動,我們可以靠著禱告來到耶穌的施恩寶座前,因祂不只能體諒我們的無能為力,並且祂大有能力來解決我們的問題。環境改善了,我們也可以以懷著感恩的心讚美上帝。時間久了,我們就會發現不管身處的環境起了多大的風暴,上帝仍然坐著為王,並且看顧你我的需要,因祂本為善。

與其求上帝給與我們無風無浪的一生,倒不如向祂求真正的平安和力量去戰勝風浪。

幾千年年前,耶穌的門徒也遇上一個棘手的問題。他們愛的耶穌即將離開他們,走上十字架的道路。想必他們的心情就如同沒有牧羊人的羊群般無助害怕。耶穌明白他們的心情,並叫他們不要膽怯憂愁,因為聖靈保惠師將永遠與門徒同在。不但如此,祂也留下真正的平安給他們。我想,耶穌的一番保證帶給門徒多大的安慰呀!

如今復活後的耶穌,正坐在寶座上以祂永恆不變的愛待我們,使我們更有盼望和能力面對因著生命的變動所帶來的恐慌絕望。也唯有祂是真正的活水,可以解我們一切生命里的渴。

當我們身處於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時,我們能否帶著不變的愛去面對上帝和人群呢?猶如耶穌,就算受到多大的苦難,也從不改變對人的愛,堅定地完成天父要祂去做的事。耶穌對這個黑暗的世界從不妥協,並能在忙碌的事奉中停下腳步,關心每個人的需要。願我們可以學習耶穌,深知阿爸天父對我們的期待,活出祂喜悅的樣式,過上一個天父眼裡有價值的人生。

雨後總有彩虹,雲上總有太陽。猶如祂對我們許下的約定,在多變的生活里,祂仍不改變。

 

*本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一起「復活節」的5種方式

作者:Ashley Ashcraft,美國

翻譯:奇奇,中國

你會跟我一起「復活節」嗎?

那天,我女兒一直待在我母親那裡,我聽說她們已經開始準備復活節裝飾了。當我去接她時,她抱著滿籃子的雞蛋,可愛又期盼地看著我:「媽媽,你會和我一起複活節嗎?」

一開始,孩子的語法錯誤把我逗笑了。但過了一會兒,我意識到她的話有深刻的意義。

復活節是一個動詞。至少它應該是。復活節,是每年我們特地用來慶祝耶穌復活的節日。但我們要如何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來「(過)復活節」呢?

 

歡迎祂

當耶穌在祂被釘十字架之前的那個周日到達耶路撒冷時,人們多麼歡迎祂,紛紛將自己的外套和棕櫚枝鋪在地上。他們知道這個進城來的人絕對不是普通人,所以他們大聲喊著說:「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馬太福音21章8-9節)。

我們稱這一天為棕櫚主日。在教會,我們常常會以喜悅歡欣的敬拜讚美來慶祝這個日子。這一天,我們不僅記念耶穌榮入耶路撒冷,也尋求祂對我們生命的指引和帶領。這一天,我們歡迎耶穌,調整自己的心,與祂一致。

我最近就把自己生命中的各種角色、重要的人際關係和我經常參與的事項一一列出來。我一項一項地查看,禱告歡迎耶穌來到我的這些角色、關係和事項中。雖然,我知道祂已經存在於這些地方,畢竟祂是無處不在的上帝,但這個過程是為了讓我主動地邀請和歡迎祂,並再次宣告,在這些領域祂才是真正掌權的那個。

這是我對主說「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的方式。

這麼做並非易事。當我歡迎耶穌進入我的家庭、婚姻、作為母親的角色、我的教室、友誼、生命中的偶像和堅固營壘時,我意識到祂的到來必定需要我在這些領域做出改變。主不可能與謊言、焦慮和堅固營壘同在。歡迎主的過程需要我們堅信祂比一切都更寶貴。在今年的復活節,無論付上什麼代價,讓我們都歡迎基督來做王掌權吧。

 

記念祂

在耶穌釘十字架之前的那個晚上,祂與門徒們一起慶祝了逾越節——記念上帝如何將以色列人領出埃及的節日。在那頓晚餐中,耶穌設立了我們熟知的主的晚餐(聖餐)。當祂和門徒們一起坐在桌子旁時,祂掰開了一塊餅,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祂又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路加福音22章19-20節)。

在我看來,耶穌所說的「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這行字巨大而醒目。祂要我們通過吃餅和喝杯來記念祂的犧牲。這要成為今年我們「復活節」的一部分。當我們吃了餅喝了杯之後,我們就把自己交給了祂。我們就是在說:「我們想要把自己交給你。我們希望成為其中的一部分。」這意味著我們將會與祂一起受苦,但這也同樣意味著作為祂的孩子,我們的未來是確定的——我們將會與祂一同復活。

在今年的受難周,當你領受主的晚餐時,請以此來記念耶穌做出的犧牲。

 

為祂哀痛

在逾越節那周的周五,耶穌被釘在了十字架上。經過幾個小時的掙扎後,祂喊道:「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路加福音23章46節),然後祂的氣就斷了。馬太告訴我們耶穌死的時候發生了地震(馬太福音27章51節),我們也在經文中讀到當天從中午十二點到下午三點天都是黑的(路加福音23章44-45節)。

你能想像當時站在十字架下會感到多麼壓抑嗎?在一片黑暗中經歷地震是怎樣的感受?親眼見證罪和羞恥對世界造成的巨大破壞是怎樣的感覺?所有這些都說明了那一天發生的事是多麼沉重。上帝的獨生愛子被釘在十字架上。天父上帝離棄了祂的兒子。這似乎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一天。

我們要如何進入這種哀痛?我們怎樣才能體會到那天的事件所帶來的沉重?我認為很明顯,答案並非是我們喜歡的——我們需要沉浸在其中。不要急於讓這一天過去,更不要直接跳到星期天。我們需要安靜地沉浸在受難日一會兒,我們不僅要為耶穌的死哀痛,還要為把祂釘上十架的我們的罪哀傷。

我們需要求上帝幫助我們儘可能的去理解祂為我們所做的犧牲有多大,失去愛子有多沉重以及這個世界在星期五的恥辱有多大。所以我們要哀痛。為整個世界的恥辱和罪而哀痛,也為我們與上帝的隔絕而哀痛。但請放心,這個故事並沒有在這裡畫上句號…..

 

等候祂

你能想像耶穌毫無聲息地躺在墳墓里的那個周六是怎樣的嗎?門徒們是否絕望地認為他們一直都跟錯了人呢?會不會有幾個因著聖靈的帶領,開始把耶穌所有的教導串連起來,並滿懷希望地等候祂的復活?

介於受難周五和復活主日之間的尷尬周六不應該被我們一掠而過。耶穌死了之後,祂的一些門徒感到無比絕望。然而我們知道周日即將來臨,耶穌會復活。過渡時期並不容易。但願意在這緊張的情形中等候,表明了我們知道自己不是掌權者。

就像上面的哀痛階段一樣,讓我們不要急於度過這一天。如果沒有周六的不安,也就不會有周日的喜悅。

今天,我們要如何等待基督呢?我們當然是要在復活節這一周等候祂,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同樣需要。也許我們現在正處於所遇之事的中間狀態。我們需要在什麼事情上學習等候?需要用哪種方式面對這種不確定的狀態呢?在等候的過程中,我們要如何依靠基督呢?我們在等候的究竟是什麼?

作為基督徒,最終我們等待的是上帝國度的完全來臨。我們等待耶穌再來並將一切都更新,罪惡不再在世界掌權。所以,在等待中,我們將目光鎖定周日……

 

因祂歡喜

周日早上,復活的耶穌出現在祂的朋友、家人和門徒面前。墳墓不能禁錮祂。祂直面死亡並戰勝了它。祂承受了上帝因我們的罪和恥辱而產生的憤怒,並完全為我們贖了罪。

你能想像嗎?這一天,所有的悲傷和絕望都不再有了,我們最可怕的噩夢證實並不是真的。門徒那麼懷念耶穌並渴望得見祂,而現在祂就以肉身出現在他們面前。祂確實是祂自己所說的那個人。祂是那個大家一直都在等候的救贖主,為了祂的榮耀來拯救祂的子民脫離罪惡!我們無法付的債,祂已經全部付清!祂讓我們能夠認識祂並永遠與祂同住!罪不能再將我們與我們的君王分開,因此復活節周日是有史以來最棒的一天!

今年的復活節,讓我們深深地享受在因基督的復活而帶來的滿溢喜樂中吧。讓我們大聲而驕傲地來歌頌祂。讓我們張開雙臂,接受祂的寬恕、恩典和良善。讓我們在基督里擁抱我們的弟兄姐妹,並與全世界的教會一同宣告祂已經復活了!祂確實復活了!奧古斯丁在他對《詩篇》的解讀中說得最好:「我們是復活節族人,而哈利路亞就是我們的族歌!」

我的朋友,今年你要一起「復活節」嗎?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耶穌的複活對基督徒來說到底有何意義?

WechatIMG14

作者:潘錦霞,新加坡

翻譯:Filip,中國

一天晚上我正在和一位好友一起用餐,她突然問道:“耶穌受難日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這是第一次有人問我這種問題,因此,我毫無準備。慶幸的是,我從措手不及中回過神來,向我這位跟我有不同信仰的朋友解釋了耶穌受難日對基督徒們的意義。

不過,這件事讓我開始思考耶穌受難、復活對於我日常生活的真正意義。思索之後,我得出了以下三個結論。

1、基督的複活讓我們得以確認祂是永活的真神。

這意味著祂已經把死亡廢去,將不能壞的生命彰顯出來,而我們也會因此有永生(提摩太后書1章10節)。當有家人生病需做活體組織檢查和手術時,我總會異常擔憂和難過。然而我知道,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會在永生中團聚,這樣我就感到備受安慰。當然,肉體上暫時的分別是令人悲痛的,但是因著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做的,我滿有盼望,因為我們終究還能再相見。

2、因著基督的複活,我們得到了恩典

恩典的意思是接受我們所不配得到的。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即是恩典。我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以弗所書2章8節)。我承認我是有罪的,我總是心懷憤怒和苦毒。可是我知道因著上帝的恩典我已得救。每天我都會提醒自己,我之所以活著是因著主的恩典。我喜歡作家戴夫巴農在他的書《Stand Firm》中所說的:“恩典從上帝掌心落下,臨到我們身上,就如雨水從天而落一樣——無論我們是否配受得起。”真是千真萬確! 。

3、因著基督的複活,我們得到了憐憫

恩典是得到我們不配得到的,而憐憫則是未得到我們所應得的。耶穌為我們的罪死去,用祂的寶血贖下我們所有罪人,上帝就憐憫了我們。鑑於我的罪孽,我很可能會受到比釘十字架更可怕的懲罰。但是上帝並沒有將這樣的刑罰加給我。我真的是每時每刻都需要祂的憐憫,直到永遠。

今天早上,當我醒來、洗漱、吃完早餐去上班時,我將上帝的恩典和憐憫銘記在我的腦海中。無論我會遇到何種考驗,遭遇怎樣的困難,今天都是美好的一天,因著耶穌的死而復活,我能夠活著是多大的榮幸啊!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奇異恩典)

每日旅程:對耶穌復活的敬畏

20150405-770-425

作者:peter chin

翻譯:Abby

閱讀:馬太福音28章1-10節

天使對婦女說:「不要害怕!我知道你們是尋找那釘十字架的耶穌。他不在這裡,照他所說的,已經復活了」(馬太福音28章5-6節)

從小到大,復活節對我來說都是一個充滿歡樂和值得慶祝的日子。教會多姿多彩的敬拜加上之後一家人的豐盛晚餐讓這一天幸福而美好。但是我最近在不斷思考耶穌復活的那個周日所引發的另一種情緒:恐懼。

當天使出現在墳墓旁邊,看守的人就因他嚇得渾身亂顫,甚至和死人一樣(馬太福音28章4節)。同樣的,婦女們也被天使嚇住了,他的相貌如同閃電,衣服潔白如雪。天使嚇壞了她們,因此他的第一句話是 「不要害怕!」然後他接著說,「我知道你們在尋找那釘十字架的耶穌」(馬太福音28章5節)

毫無疑問,她們需要一些安慰。當第一次看到復活的耶穌時,信徒們跪倒在祂面前敬拜祂,耶穌告訴他們:「不要怕!去告訴我的弟兄,叫他們到加利利去,他們在那裡必看見我」(馬太福音28章10節)

在今天,把復活節看成是充滿恐懼的一天似乎很奇怪,因為我們認為恐懼是個貶義詞,而復活節怎麼可能和貶義詞放在一起呢!但是我認為這是對事實的錯誤理解。耶穌復活的第一個見證人所體會到的畏懼是對上帝的敬畏,這和喜樂完全不矛盾!它是一種虔誠的敬畏。

很多時候我們把情緒完全分開,認為某些情緒不可能同時出現。要麼高興、喜樂;要麼憂愁、哀傷。但是耶穌的復活卻提醒我們無論何時(即便是在最喜樂的時候)都不可以失去對上帝的敬畏。在我們慶祝耶穌復活的消息時,也應該敬畏上帝將耶穌從死里復活的大能。

延伸閱讀:

閱讀箴言1章7節和9章10節。更深地體會敬畏上帝在我們生活中應有的位置及其重要性。

思考:你認為恐懼是好事還是壞事?在哪些方面恐懼是有益處的,在哪些方面是有害的?我們對上帝的敬畏和我們經歷的其他恐懼有何不同?

推薦一部聖經題材電影——《復活》(Risen)

Movie-Review-Risen-768x460

作者:何佩欣,新加坡;翻譯:Jaslyn See,新加坡

我其實不是特別熱衷聖經題材電影。打着「創意自由」的牌子,這些電影的情節十有八九都會偏離聖經原本的敘述。例如2014年的《法老與眾神》(Exodus: Gods and Kings)以及《諾亞方舟:創世之旅》(Noah),就其實都對信仰持懷疑觀點,並儘可能地削弱了上帝在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自然而然,我對《復活》(Risen)這部電影也持謹慎態度,雖然大家將其定位為梅爾·吉布森2004年廣受好評的《耶穌受難記》之續。

《復活》由美國導演Kevin Reynolds執導,講述了一位名叫Clavius(Joseph Fiennes飾)的羅馬士兵,奉本丟·彼拉多(Peter Firth飾)的命令去調查耶書亞(耶穌在電影中的名字, Cliff Curtis飾)的屍體失蹤之謎,並要迅速找到屍體,以防止猶太人起義。在這樣一個情節下,電影以最有爭議的方式——透過非信徒的視角——探討了基督教最重要的信息——耶穌基督的復活。

這樣做帶來了非常好的效果。電影邀請觀眾以一個有充分理由懷疑耶穌所說的局外人的角度來觀看耶穌的死亡與復活。無論對信徒或非信徒來說,這都是相當棒的主意,能激發大家的興趣。

除了製作精良,並且腳本很大程度上都遵循聖經記載以外,以下是我強烈推薦這部電影的五個原因。

1.雖然出場次數不多,但耶穌是電影的中心

從始至終,耶書亞在屏幕上出現的時間不到電影的五分之一,對白總共也不到20行。然而,電影情節每時每刻都沒有離開過祂。彼拉多、該亞法、Clavius不是在談論祂的時候,就是在忙着找祂。

這種間接的表現手法在此類電影中的運用讓人耳目一新。之前大家就經常批評聖經題材的電影情節過於簡單,並且對耶穌與門徒的呈現太直白。在這部電影中,由於每個人都好像看到或聽到耶穌,卻沒有人能確定祂在哪裡,當祂終於出現在屏幕上時,觀眾會禁不住想大聲歡呼。

2.觀眾能在Clavius身上看見自己的身影

不同於易怒的彼拉多和愛操控的該亞法,一心想確保耶穌沒有從死里復活(而不是想知道事實是否如此),Clavius被刻畫為一位精幹、理性的戰士。他更加關心查明真相,而不是迎合政治。儘管他最初是個硬心腸的非信徒,但還是讓人很難不喜歡他。

在查找耶穌是否真的從死里復活的過程中,他追尋到眾多證人,包括給他隱晦答案如「打開你的心」的抹大拉的瑪利亞,和堅稱自己在街道上聽見了耶穌的聲音的失明女人。當然,Clavius還是持懷疑態度。當你有的只是道聽途說和含糊的回答時,誰又能相信呢?不過,Clavius堅持了下去,就算彼拉多告訴他停止調查,他還是繼續尋求真相。

你不禁會為Clavius的堅持打氣,因為其實這也正是你想做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多數人都有一點點Clavius的影子——我們也想知道彌賽亞是否真的已經復活。不管是信徒還是非信徒,我們每個人在某個時候都必定曾思考過這個史上最偉大的故事是否屬實。所有非信徒都是Clavius,而大多數信徒,若不是全部的話,一開始時也是Clavius。和他一樣,我們是理性和思考的個體,在相信基督前,我們想要確鑿的證據。但是,當我們最終看見的真相與我們從前的認識完全對立時,我們將如何回應?

3. 這部電影會讓你想成為耶穌核心圈的一員

當門徒們終於隆重登場時,你會被他們之間緊密的關係,他們的與眾不同,以及他們對待人生的態度所吸引。他們擁有那種單單與耶穌同在就好的知足和喜悅,即使這意味着他們要不斷地面度他人的反對和生活的不確定性。同時,他們對受到壓迫的人有一種友情和愛,並且他們看似沒有家,卻有一種歸屬感。

這是一幅詮釋團體生活的美好畫卷,讓你也想成為其中的一部分。

4.看完電影,你會想要重讀聖經

通常情況下,我們會跳過諸如彼拉多、該亞法、亞利馬太的約瑟、西門彼得和抹大拉的瑪利亞這些人物的細節。但這部電影的獨特視角迫使我慢下來,去對每個人物和細節發問。 「等等,這個部分在聖經里有嗎?」「該亞法是什麼人來着?」「聖經的記載里有天使嗎?」

看完電影后,我對裡頭的人物、所涉及的利害關係,以及圍繞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政治背景,產生了好多疑問。這些問題讓我主動回到了聖經(馬太福音28章11-15節)。再次閱讀四福音書的記載后,我對耶穌所做的一切有了更深的體會。

5.電影會提醒你耶穌復活的重要性

這部電影讓我最有感觸的幾點之一是,在耶穌所在的時期,釘十字架其實是非常普遍的刑罰。雖然耶穌被釘十字架那麼殘忍,並且是祂完全不應得的,但祂死的方式卻沒有什麼特別。羅馬統治時期,許多人遭受了同樣的懲罰,其中包括掛在祂身邊的兩個盜賊。

所以,當被證實死亡、被埋葬並封在墳墓里的耶穌第三天連帶祂手和側面的傷痕出現在眾人眼前時,這一定是件不可思議,甚至是有點恐怖的事情。《復活》把這些情愫完美地表現了出來,讓我們看到了耶穌出現在當時的非信徒當中所必然造成的混亂和恐慌,也讓我們看見了信徒見到祂時的喜悅與驚奇。

這部電影十分強調耶穌的復活,而事實上也就應該這樣。畢竟,耶穌復活是基督教的整個信仰核心(哥林多前書15章14節)。就像這個真相在《復活》中挑戰了Clavius一樣,基督的復活也要求我們做出回應——任何見過耶穌復活的人,生命無法不發生改變。就如這部電影,這好像是對觀眾的一個提醒:認識真理后,你將再也無法對自己的信仰漠不關心。

也正因為這最後一個原因,我強烈推薦大家觀看這部電影。願這個故事鼓舞我們,激勵我們重新愛上耶穌,並與他人分享祂的故事。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英文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你娛我樂)

這世界真有超人嗎?

作者:陳志偉, 新加坡
Are-There-Superhumans-In-This-World
最近YouTube上有一段影片引起我的注意,片名是:《李史坦的超人集錦-超級忍者》(“Stan Lee’s Superhuman Super Samurai”)。由於我自己也學過日本武術,所以我非常好奇,想知道影片所提及的這位超級武士町井勲到底有何過人之處。如同影片標題所述,町井勲的確具有超出常人的能力,能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及準確度切割極小的物件。影片用慢鏡頭呈現了町井勲用武士刀對切氣槍BB彈的過程。那顆朝他飛射過來的氣槍BB彈竟然只有一個棒球四千分之一的大小,我完全被他吸引住了。

於是我一口氣將整個三季的《李史坦超人集錦》通通看完。這一系列的影片是由丹尼爾‧布朗寧‧史密斯所主持,丹尼爾被認為是全世界柔軟度最好的人。在這個節目中,他走遍全球,尋找體力或腦力超常的人。節目中出現的主角包括:一位可以用類似蝙蝠的回聲定位看世界的盲人;一個與狼群共同生活並能與狼溝通的人;一位可以一口氣在無潛水裝備的情況中,下潛到海平面700尺(213公尺)以下的潛水員;還有一位少林僧人,他的胸腹、喉嚨、甚至頭部都可以承受電鑽致命般的衝擊。

科學跟宗教都嘗試針對這些超出常人的能力給出解釋。不論採信哪一種解釋,我們可以認同的是:這些人的的確確是打破了我們平常所定義的人類極限。我們之所以驚嘆,是因為他們做到了我們這一輩子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事實上,我們身邊一直都不乏這樣擁有驚人能力的人。聖經就提到過一些,其中力大無窮的參孫是一例。

儘管我很訝異於這些人的能力,但我想起創世紀中提到上帝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祂既然是大能的上帝,就不驚訝有一些人具備超凡能力了。

但我確信,這個節目絕對找不到哪種超能力,可以讓人從死裡復活。或許這就是為什麼節目的標題保留了『人』(human)這個字眼。畢竟,我們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我們誰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對死亡。

唯一擁有復活能力的超人是耶穌基督。耶穌在讓拉撒路從死裡復活的時候展現了這項能力(約翰福音11章43節);當祂在十字架上死後三天從死裡復活時,再度展現了自己勝過死亡的能力。耶穌的復活成為祂一生醫病、趕鬼等諸多超能力的至高點(馬太福音8章16節)。

除了讚歎耶穌的能力無限外,我們應該要留意的是祂從死裡復活所代表的意義。耶穌的復活代表祂對生命及死亡的掌權。這使得祂不僅僅是一位有超能力的人,這代表祂是上帝。正因為這樣,祂配得我們至高的讚譽——敬拜、尊崇。

透心糧的話:你最喜愛的聖經故事或經文哪一則/句最能展現上帝的大能?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