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教会生活

上帝喊我去教儿童主日学

Sundayschool

作者:苏林,中国

当我想象自己身为主日学老师的样子时,心里很是害怕。印象里大部分酷女生(比如我)都是讨厌小孩的。若是小朋友长得可爱,我可能会像对待宠物一样将其唤过来或摸摸头,把小朋友搞哭了还不明状况;小朋友表达想要一起玩的欲望时,应该是出动手机游戏打发了事;如果出现了我认为“无理取闹”的行为,我估计还会找个借口离开。这样一个人怎么做主日学老师?!

但信主以后,我真的很羡慕那些自小就在敬畏上帝、尊重人、关心他人感受又充满接纳的环境里长大的人。感觉他们一个个都谦和有礼,温柔有爱心。有时候,看到主日学老师带小朋友们一起敬拜或者表演节目,更是觉得心都要融化在这些小孩子纯真的表现里。虽然自己没有机会做一个主日学的学生,但我很希望将来自己的孩子有机会上主日学,从启蒙的那一刻开始,就沐浴在上帝的话语里。

万万没想到,还没结婚生子,我就被鼓励去参加主日学的服侍了!

我自然向属灵伙伴和长者表达了我的不安和担心,却意外得到了许多安慰和鼓励。我不是特别知道如何与比自己小很多的弟弟妹妹相处,也许通过学习如何服侍主日学的小朋友,我能够多了解小朋友的喜好,改善自己跟弟弟妹妹的关系呢。加上在开始阶段,没有经验的老师们会以学习为主,跟小朋友一起上课(这简直圆了我想上主日学的梦想!),于是没有多加推辞,我就愉快地决定加入啦。

有惊喜,有阻力

菜鸟主日学老师的日子很快就开始了。看到有经验、有恩赐的弟兄姊妹们跟小朋友的互动自然又生动,真是让我羡慕。不论小朋友捣乱,不听指挥,发呆还是哭闹,他们总是有办法“镇住”小朋友。而且他们使用的言语也很讲究:“老师现在要上课了,谢谢樱桃小朋友,苹果小朋友和梨子小朋友坐好了,葡萄小朋友,请问你可以坐好吗?谢谢你”;“请你不要把手放在我身上,我会很不舒服”;“梨子小朋友,当你在上课的时候一直拍苹果小朋友,她就被打扰,没有办法好好上课了”等等……

另外在备课的时候,大家的认真劲头和奇思妙想更是让人佩服。有一次讲主耶稣把水变成酒,同工们不但在设计游戏的时候有变魔术环节,而且准备的水果也是葡萄,让人联系到葡萄酒,再加上生动形象的故事,小朋友很快都记住了水变成酒的故事。

可是,也有的时候,我们与小朋友的沟通不是那么顺利。有一次讲攻打耶利哥城,本来想告诉小朋友遇到困难时,哪怕上帝所给的办法好像不合逻辑,也要像以色列人那样完全遵循上帝的旨意去做,绕城7圈之后,耶和华就使城墙塌陷。但小朋友听完故事第一个反应是:“为什么要攻打别人的城?”“为什么不能从正门进入城内?”听完“天父爸爸已经把整个城都交给以色列人”这样的理由,他们也还是满脸困惑地想“那么耶利哥人都搬到哪里去了呢?”

不止按照成人的思维备课会遇上小朋友的问题不知如何回答,在课堂上遇到小朋友不遵守纪律也成了我们很大的障碍。开始经常迟到的小朋友要求出去找爸爸妈妈,后来不愿意跟老师有互动的小朋友每次来上课都要大哭大闹,接着跟老师熟悉了之后发现老师们都是“好脾气”,“好欺负”,就结伙一起不上课吵吵闹闹不配合。每次上课都至少要两个老师一起应付,课程结束后老师们精疲力尽,非得去大吃一顿补充体力才行。

谁能帮助我呢?

面对这样的种种困难,我心里充满了挫败。想到还没开始服侍时,我就因为不知道以怎样的方式来正确对待小朋友而发问。那时得到的一个答案是:“如果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是永远不够的。要依靠上帝,求祂来带领,赐智慧,更赐爱小朋友的心”……“不是靠着聪明和技巧来教小朋友知识,而是因着自己能够活在基督里,生命影响生命,让孩子们从完全的接纳和爱中活出全新的价值。”

原来,主日学的服侍,依靠的并不是我的技巧,更不是简单的知识传输,而是我有没有依靠上帝的话语和爱来传递在祂里面的生命,将小孩子带到上帝的面前。

当我把一些疑问向牧师表达后,他也用一句经文回应我:“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言22章6节)主日学不只是陪小朋友玩玩闹闹,而是要给他们来自圣经的教导,让他们学习规矩,学习圣经的话,更让他们看到老师的生命。每周2-3小时的主日学,不知道何时,上帝的话语就会在小朋友心里扎根发芽。

服侍的果实

一年过去了,虽然小朋友们依然继续闹腾,作为老师的我还是会时不时怀疑自己的服侍,可是回头看,我已经不再是之前那个对与小朋友相处充满胆怯战惊的自己。上帝在不知不觉中,带我迈出了很大一步。放假回家面对小自己很多的弟弟妹妹,我可以耐心陪他们玩,跟他们聊天,听他们说自己学校的趣事,喜欢和讨厌的小朋友,还有迫不及待长大可以去做的事情了。当其他教会的姊妹刚刚开始主日学服侍,来找我们讨论,讲述自己不知道怎么满足调皮的小朋友时,我把失败的例子一一分享给她,并提醒她,“不在于做事的技巧和方法,而是要回到基督里,体会什么是服侍和爱。”

感谢天父,在祂喊我去教主日学的日子里,教会了我什么是服侍,什么又是爱。用生命影响生命,我会继续努力!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教会生活)


submit_article

当你对教会感到厌烦时……

church-pews-


作者:姬磊,中国

在一间教会聚会久了,你是否曾感到厌烦?或是因曾受到一些伤害,产生了想要换教会的想法?或者觉得自己的异象要比教会的异象更符合上帝的心意?

好像谈恋爱一样,刚刚加入一个教会时,我们可能会觉得它什么都好。时间长了,与弟兄姐妹之间摩擦越来越多时,你又可能渐渐觉得这间教会很讨厌,巴不得离开它。当我们有这样的想法时,应该怎么办呢?我在这里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认识教会

很多时候,我们对教会失望或者不能足够委身,或许是因为我们对教会本身存在的意义和功用并非完全了解。圣经告诉我们,教会是上帝的家,是基督的身体,而我们则是祂的肢体(哥林多前书12章)。因此,教会不仅仅是一个提供我们良好环境让我们感到舒适的地方,更是一个练习爱的绝佳场所,一个一起敬拜上帝、彰显祂荣美的整体,因为我们是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各房靠他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 (以弗所书2章19-22节)。无论我们觉得教会里的弟兄姐妹有多不可爱或难相处,让我们都彼此鼓励、提醒、共同配搭建立基督的身体,并在基督里合一相爱吧,因为当我们彼此相爱时,别人就在我们中间看见上帝的工作了(约翰福音17章23节,约翰一书4章12节)。

二、在祷告中聆听上帝的带领

当我们产生想离开教会的想法时,我们可以来到上帝面前祷告,将这件事情交托在祂手中,祈求祂帮助我们不轻易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将焦点定晴于祂。

对我来说,由于个性不同,与教会里有些人总不太容易相处,经常产生摩擦,让我有换教会的念头。但就在前几天,上帝感动我要主动去关心一个跟我关系疏远的弟兄。于是我向上帝祷告,求祂帮助我,赐给我勇气,能够谦卑自己来去爱人(马可福音12章31节)借着祷告,我主动去关心该弟兄,询问他是否需要我为他祷告。感谢主,虽然他说目前没什么需要我为他祷告,但他态度非常和蔼地回应了我。在祷告中聆听上帝的带领,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果效。

三、检视自己,选择和好

我之前跟这位弟兄一直不合,因为我觉得他总是欺负我,而我也认为这都是他的问题。然而我却忘记,我自己也曾为了某些事情冲他发过脾气,迫使他不得不离开团契。

我们都是罪人,不管是谁都会有软弱的时候。因此我们需要检视自己,不一味地将过错归到对方身上。而且,当我们得知我们的看法可能是错误的时,我们需要求上帝帮助我们去向对方道歉,并和好,而不是选择离开教会来逃避。若是对方做错了,我们更要祈求上帝帮助我们可以因着祂的爱来选择饶恕。

四、学习顺服

顺服是件不容易的功课,我曾经因为教会否决了我的梦想而抱怨过教会。直到过了一段日子,才知道教会其实是在保护我。

希伯来书13章17节教导我们:“你们要依从那些引导你们的,且要顺服,因他们为你们的灵魂时刻警醒,好像那将来交账的人。你们要使他们交的时候有快乐,不致忧愁,若忧愁就于你们无益了。” 因此,即便你觉得教会的异象跟你的不尽相同,或是觉得教会不理解你,我们仍要学习顺服,在不违背圣经真理的前提下,协助教会完成从上帝领受的异象。

五、仔细查验

当然,有时候我们对教会的不安感或厌烦并不是完全没有原因。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警醒,并查验我们之所以厌烦教会,究竟是因为教会的教导或行事与上帝的话语有冲突,还是因为我们自身的安全区域受到了挑战,抑或是我们的完美主义在作祟。这就要求我们,无论环境如何,都要与上帝保持亲密的联系,积极查考祂的话语,并愿意谦卑地按祂的旨意而行,这样我们才有智慧做出正确的判断(希伯来书4章12节)。另外,找一些行事为人方面都能让你信服与信任的属灵长辈来交谈也会是不错的选择,因为“骄傲只启争竞,听劝言的却有智慧”(箴言13章10节)。

总之,当你对教会感到厌烦时,不要急于做出决定,停下来多思考一下吧。愿主耶稣亲自带领我们,成为合祂心意的门徒,并在基督徒的群体中彼此服侍,健康成长。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教会生活)


submit_article

我为什么不换教会

berdoa

作者:Lim Chien Chong,新加坡;翻译:刘学凤,中国

Chien Chong曾在新加坡一家初级学院(Junior College)任教6年,于1998年全职加入新加坡青年归主协会(Singapore Youth For Christ),以下简称SYFC,并与2005年成为SYFC全国总监。Chien Chong目前在教会担任讲道和圣经课程的服侍,同时在新加坡的多加教会、青年团契参与布道、培训和教导的工作。Chien Chong结婚14年,育有两个可爱的男孩——Joshua(10岁)和Elijah(7岁)。

“你是说这么多年你还在同一家教会吗?” 两年前,有人向我提出这个问题。

提问的朋友分享说对自己的教会非常失望,并在想有什么理由让自己留下来。这个问题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至今还留在35年前我十来岁时参加的教会。

简单介绍下我的教会。这些年来我们教会的平均出席人数一直保持在一百左右,期间有新人加入,也有人离开,还有一些出去建立了新的教会。

对于我的教会,我也曾经面临和其他很多人相同的挣扎和问题,比如观念不同、对于优先项目的安排有不同理解、对带领人员和某些成员不满、也在应该如何讲解上帝的话语上有分歧。

曾有朋友邀请我到他们的教会,但我都拒绝了,并不是因为我对教会没有失望和沮丧。我也确实认为教会可以组织得更好一些,会众也应该对上帝的工作更感兴趣并更多参与其中。尽管如此,我还是决定留了下来。

这让我有时在想:我留下来的动机是什么?我留下来仅仅是因为懒得改变吗?难道我不应该对教会有合宜的期待?如果我的教会不达标,我不应该离开吗?

保罗在以弗所书2章19的话语帮助我明白了什么是教会,以及教会的作用。虽然这节经文指的是普世教会,但也帮我形成了对自己教会的看法。

1.教会是一个国和一个家
“(你们)是与圣徒同国,是上帝家里的人了。”(以弗所书2章19节)

我们既是上帝国度的子民,也是拥有同有一位天父的弟兄姊妹。我可以选择让谁成为自己的朋友,却无法选择让谁成为自己的家人。既然如此,我就应该向对待家人一样,委身去适应教会的弟兄姊妹,与他们建立关系,并同他们一起来解决教会的问题。

大多数时候这并不容易,但我知道我需要努力去理解他人并与大家交流,有时候还要在其中调解斡旋,因为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我们不是每个人都有相同的价值观,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作为家人的身份。

2.教会是以上帝的话语为根基的
“并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以弗所书2章20节)

对于上帝的子民来说,上帝的话语是中心。这也是为什么有的教会把讲坛设立在教会的中央来提醒我们真理的重要性。很多人就因为感到没有得到很好的喂养而离开了自己的教会。

我理解其中的挣扎。我可能不是每个周日都能在教会经历灵命上的更新,但我需要在与上帝的每日同行中被祂的话语更新。每周的讲道不能取代我对上帝话语每日的默想。即使我没有在教会得到令自己满意的灵命喂养(这并不是说我在教会里什么都没有学到),我仍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他人有建设性地分享我从上帝的话语中所学到的功课。这些功课可能是在正式的场合中学到的,也可能是在非正式的场合中学到的。

3.教会是以耶稣基督为根基的
“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以弗所书2章20节)

作为基督徒,我们是耶稣基督的追随者。我们的生活,不论是公共生活还是私人生活,不仅必须根植于上帝的话语,还要根植于基督所做的工以及我们与祂的关系。

如果我宣称自己追随耶稣,但我的生活方式、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与他人的不同之处上反应不出耶稣的品格,这就非常讽刺了。另外,耶稣死在十架上,已经让我与上帝和好,也与人和好,我没有理由不去追求和谐、和睦。

4.主亲自建立教会、并使之连接和成长
“各房靠他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你们也靠他同被建造,成为上帝神借着圣灵居住的所在。”(以弗所书2章21-22节)

虽然我非常盼望我们教会在力量和数量上有所增长,但我要不断提醒自己,让教会成长的是主自己。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忽略那些使会众离开的因素。我们应该诚实好好地查验一番,看我们的教会生活对每一个人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可能有很多方面等待我们去改进,这样我们才真正活出上帝子民的样式。

然而,我知道我需要耐心,因为人的改变不是在一夜之间。而且,任何人心的改变都需要上帝做工。这意味着我应该更多地为自己的教会祷告。

所以对于“你是说这么多年你还在同一家教会吗?”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是的,为什么不呢?”我自己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方面等待我去完善,与其他教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我的教会并不完美,我也不完美。事实上,这就是我们作为上帝的子民聚集在一起的原因嘛。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教会生活)


submit_article

耶稣竟然没有羞辱她

grace

作者:Sandy Zhuang,中国

每每读到圣经约翰福音4章中耶稣与撒玛利亚妇人对话的故事时,我都会由衷感叹。按背景来说,这位妇人生长在信仰不“纯正”的撒玛利亚地区,生来就被犹太人嫌弃、隔绝;按社会地位来讲,她身为妇女,处于弱势,一般陌生男子不会在公共场合与之搭讪,所以连耶稣的门徒都“稀奇耶稣和一个妇人说话”(约翰福音4章27节);最关键的是,从以往的经历来讲,她已前后与五个男人结婚或同居,恐怕已受尽周遭责备、鄙夷,甚至为了避开其他人,要特意在正午时间出来打水。而耶稣却是一位犹太男子,更是圣洁的上帝,当这个妇人走到耶稣面前时,祂不但没有避开她,反而满有尊重地对她说:“请你给我水喝。”耶稣竟然没有羞辱她!

如果仔细体会,我们不难发现,用羞耻感操控别人使之改变,或许已成为我们人际关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基督徒之间也难免于此:学习不好会被人称为“学渣”,工作做不好会变成“猪一样的队友”,而在教会,当敬拜习惯跟传统做法不同时,亦可能被轻易定义为 “不属灵”或“不合上帝心意”。父母对孩子的言语伤害更是不胜枚举——“你笨死了”、“你怎么一无是处”、“猪脑子”等等。希望别人改变或许并非恶事,但选用羞辱的方式则会给对方带来巨大的伤害。这种羞辱常常让人产生被拒绝的感受,并间接传达给对方“你就是不够好”的信息,让受到羞辱的人因为人际关系的压力或羞耻感所带来的疼痛而被迫做出改变。一旦羞辱成为习惯,受羞辱的人就会逐渐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够好,并且长期处于人际关系的张力和对羞辱的恐惧里……

与此相反的,却是耶稣那样无条件的接纳。无论对撒玛利亚妇人,还是妓女、税吏,耶稣从没有羞辱过他们,反而呼召他们成为自己的门徒和朋友。接纳是了解一个人生命的真相却不定罪。这种接纳给人安全感,让人无需努力挣得什么,而是可以怀着感恩的心真诚付出。得到耶稣接纳的撒玛利亚妇人不再恐惧别人说三道四,反而热心为基督作见证。圣经路加福音19章也记载,得到接纳的税吏撒该同样诚心悔改,由聚敛钱财变为热心周济穷人。

曾经,因为误解与其他原因,我受到了自己尊敬信任之人的嘲讽与羞辱,以至有一段时间我都会反复做噩梦并惊醒。我觉得自己带着“罪咎”与“羞耻”的记号,唯恐别人再指责我,甚至恐惧别人注意到我或说话时提到我。我对人际关系感到绝望——我觉得不会有人认同我的想法,不会有谁再听我的意见。我的生命并没有得到改变,只是被压伤。直到后来,在好友的强烈鼓励下,我说出了生活中的不易和上帝对我的怜悯,竟得到了许多平时不太熟悉的基督徒朋友的真诚体恤。我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写成文字,也意外得到了素昧平生的牧师的认可和推荐。如此一连串事情的发生,让我明白那不可能是巧合,而是上帝借着信徒的群体向我彰显接纳和鼓励——我不需要刻意讨别人喜悦,也无需伪装或恐惧。即便有人认为我很糟糕,上帝依然爱我、使用我,看我为宝贵。耶稣不是高高在上“施舍”救恩,而是就在我身边。祂了解我过往一切的动机、行为和羞耻,却用尊重的口气说:“请你给我水喝。”这份接纳让我有勇气不再封闭自己,更可以主动修复人际关系。

透过耶稣与撒玛利亚妇人的故事,上帝教导我用同样接纳的眼光看待别人,而不是只期待别人改变。以接纳的心提出建议,或许要很久才能看到改变,也要在这个过程中经历很多忍耐等候,但那份改变却是出自真心、源于感恩的,是一个生命成长自然结出的果实,一个爱的果实。

“我们爱,因为上帝先爱我们。”—— 约翰一书4章19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教会生活)


submit_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