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一直在努力讨好别人?

woman-591576_640

作者:Natalie Hanna Tan,新加坡
翻译:Penny Lau,马来西亚

我一直都很喜欢取悦他人。我知道只要按照他人吩咐的去做,就肯定能够讨好他们。

在教会里成长的我,一直都这么做。由于组长不鼓励女孩与异性太过要好,所以不论是面对面交谈或者是电话信息,我与男性朋友说话时都很谨慎 。当他们告诉我在社交网站上发帖子可能会引起他人的妒忌时,我就不再发一些“开心”的事,例如聚餐以及与朋友相聚的照片。此外,当他们提醒女孩子穿短裤可能会绊倒男生时,我就不穿短裤了。

这些年里,我都很努力地遵循这些所谓的‘规则’。当然,一些规则还是有其中的智慧的(我也很庆幸有做到一些),但是我仍旧不明白遵循一些规则的缘由。我想要组长对我有好印象,所以我就一味地跟着他们所说的去做。

我不断地去讨他们的欢心,一直到后来,门徒会议让我充满了恐惧。我很讨厌被人批评的感觉,也不喜欢被人指责做错事的感觉。当我在教会或者在一些领袖身边时,我总要特别小心。总觉得他们有太多我不理解的看法以及标准。我知道我不可能达到那些“完美”的标准,所以去教会,要活出基督样式的生活让我觉得很累,也让我难以忍受。

当我自己也成为组长时,我也对比较年轻的组员做一样的事。虽然我并不完全同意这些规则,但是我时常告诉他们:“这样做才是对的。”,我也不断地教导他们要得到他人的认可。我要我的组长看到我在教导他们做“对”的事,也想证明我是一个好领袖。慢慢的,我也开始按照这些标准去批评那些“做错事”的朋友。然而这么做使我和一些朋友的关系变得比较紧张。

直到我到海外留学,在另外一间教会聚会之后才开始对教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很多虔诚的基督徒朋友会在Instagram上分享一些开心的照片。没有人妒忌或者觉得很难过。朋友都自由的“点赞”,并且也一起庆贺和祝福他们成就。我还看到一些朋友去教会时化妆,戴装饰品,还穿袖子不同长短的衣服。但是,没有人在后面说他们的不是,或者让他们觉得他们在“犯罪”。除此,一些男生和女生的关系虽然很要好,但是他们能够保持纯友谊的关系,这让我看到友谊的美好。这间教会不像是一个处处都是规则的地方。我在这里感觉到大家都很真诚而且关系不复杂,更没有批评和虚伪的态度。

开学几个月后,我和一位新朋友谈到有关不同教会所持守的信念与价值观。我分享了一些在我成长的教会所定下的规则,也告诉她我的想法。“妳不可以为了讨好他们而这样盲目地跟着这些规则呀。你不应该为他们而活的。”她的答复让我无言以对。那句话让我不断地反省自己所坚持相信的。原来, 我在这些年看重的是取悦他人,而不是讨上帝的喜悦。

加拉太书1章10节这么说;“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上帝的心呢?我岂是讨人的喜欢吗?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我当时才发现我把我的组长当成了上帝。尽管我只需要有上帝的认可,但我却尽力去取悦组长,去得到他们的认可。其实,我只要有上帝的认可就够了。

那天,我回到自己的公寓时,脑子里一直在想着我多年来所持守的信念。我查考圣经,在网络上搜寻,还问了在家乡的父母以及一些好朋友。无可否认的,圣经清清楚楚地提到一些事情,例如不可醉酒,不可犯奸淫的罪,不可以说谎或者不可偷盗等……但是那些圣经没有清楚提到的要怎么做呢?圣经并没有提到社交网络,更没有提到我可以发什么样的贴 。圣经也没有在和异性相处的课题或者裙子的长短上有详细的规则。

上帝鉴察的是我的心,我所作所为背后的目的,而不是看我们所做的事情本身。打个比方,只要我清楚知道我不会绊倒其他人,也不是要去吸引其他人的注意力,我们是可以穿背心(当然不能是暴露的!)。只要明白所得到的点赞次数或者跟从者并不能反映我的自我价值,我们还是可以自由的在社交网络上分享一些照片。除此,只要我懂得如何与异性保持健康的距离以及不会绊倒其他人,我也可以与男性朋友建立美好且圣洁的友谊。

当我领悟了这个真理之后,我所背负的压力和期望都减轻了。这是我在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感到很自由。我开始把界限和规则看为是让人自由的,而不是用来约束人的。

当然,这么说并不是给我们有权利或者借口来隋己意行。上帝已经在圣经里记载一些保护我们的律法典章,也吩咐我们要过手洁心清的生活(诗篇24章4节),也要我们效法上帝,好像蒙慈爱的儿女一样(以弗所书5章1-6节),因为唯有上帝是圣洁是公义的。

至于那些圣经没有详细记载的事物,我们可以自己决定要持守的信念以及喜好。上帝给我们自由意识去决定我们可以或者不可以做的事。祂也已经赐下圣灵来引导我们,提醒我们什么事情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属灵导师,个人的经验或者是我们所处的环境都有可能塑造我们所持守的事。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信念。在思考个人所持守的信念时,我们可以问问以下这几个问题:

(一)这是按照上帝的旨意和真理吗?

我们都应该回到圣经去了解上帝所吩咐的。如果查到是违背上帝的话,或者是与上帝的属性与价值观不同,那就是你的答案了。

(二)我所做的事,背后的动机和目的是否是讨上帝喜悦的?还是我是为了要得到他人的认可而做的?

我们应该恳求主鉴察我们的心,并且向我们显明一切不属上帝的心思与意念(诗篇139篇23-24节)。我们在自我反省的时候,应该要坦然的面对我们有或没有做一些去讨人喜悦的事。

比如说,我知道喝酒并不是一件坏事。耶稣基督曾经把水变成酒,也在最后晚餐的时候有预备酒。但是,对我而言,我并不喜欢喝含有酒精的饮品,如啤酒或烈酒。这不只是因为我不喜欢酒的味道,我也不喜欢含酒精饮料所牵涉到的负面影响,如酒醉以及酒后的疯狂行为。当我与父母聊了之后,并且交托给上帝之后,我决定不喝酒。但是,我不会去批评会喝酒的朋友,因为这是我个人的选择。

(三)我这么做会绊倒我身边的人吗?

我发现每一个文化对不同的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再用喝酒这个例子。当我在海外留学第一年时,我不能够明白为什么我去的教会在一些聚餐时都有人会带酒来。起初,我觉得所有的人都在“犯罪”。到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每个地方对喝酒都有不同的观念。在我留学的那个地方,与朋友见面聊天时喝一两杯酒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我在新加坡的教会里喝酒,就可能会绊倒一些思想比较保守的弟兄姐妹。

没有一个文化是错误或者“更糟糕”的。每个文化都有它不同之处。身为基督徒,我们也应该有去尊重其它文化的习惯。

(四)我的属灵导师对我所做的事有什么看法?

上帝还是会透过我们身边的属灵导师来与我们说话,也会劝勉我们。我们应该好好聆听并思考他们的劝勉。虽然我们不应该把他们所说的一切都当成真理,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应该对他们的劝勉视而不见。如果我们不同意某一个“规则”,我们可以花时间去为这件事情祷告,去问一些灵命比较成熟的基督徒,然后再决定我们的立场。

我们活着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所行的事上讨上帝的喜悦。一些规则和界限可以引导我们过讨上帝喜悦的生活,但是上帝的话和圣灵仍是我们生活上最主要的指引。当我们与上帝有亲密的关系时,祂必亲自带领我们做对的事。只要我们全心地爱上帝,我们就会自然的去做天父所喜悦的事了。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左右两难)

当我认定的我,遇上祂预定的我

camera-1447349_640

作者:何怡君, 台湾

我们这辈的教育里,相较于前几辈,越发重视个人的兴趣、专长,强调要建立自我品牌,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于是,各类社群网站——像是脸书(Facebook),就成了每个人最好的一本自我“推荐书”。我身边有不少认识的朋友都在脸书上办了两个帐号,一个帐号专门经营给外人看,另一个只给知心好友看。此外,为了满足想让自己“看起来”很独特的渴望,市面上各类“有特色”的文创产品热卖,无论是什么样的商品只要沾点文创气息,就能哄抬身价。

而我身为这世代的一份子,自然也逃离不了那想建立独特自我的期待。一旦得到一个梦想、一种形象,就形影不离,紧抓不放,我即是它,它即是我。

我认定的我

大学时期的我念的是外交系。大三时,由于身边的朋友认为以我那活泼的个性,可以试试当时正在招募新人的校园记者工作。于是我就去面试,之后也顺利的被选上了。

我一接触记者这份工作就一拍即合,自此开启一条崭新的路。采访和写稿时总是有难以言喻的喜乐,是过去做任何事都没经历过的感受。而我也发觉自己许多的恩赐都能透过记者这份工作而有所发挥,像是从小就爱写作、爱聊天、喜欢多变的生活、能够展现在行文间的创意发想都是当记者能发挥之处,并且我也从中得到了不少的肯定。因此,我便认定了这就是我,这就是上帝要我所做的。

后来经过祷告,我也顺利考上了一间理想中的新闻研究所。因着耶利米书15篇19节是我的呼召经文:“耶和华如此说:‘你若归回,我就将你再带来,使你站在我面前。你若将宝贵的和下贱的分别出来,你就可以当做我的口。他们必归向你,你却不可归向他们。’”所以我很期待毕业后,能运用所学所长,与主同心,一同关怀社会、爱世人。而我理想中的记者工作,就是要能关怀社会、能采访、能写稿。

然而毕业后,摆在眼前的工作选项不是不符合这三样条件,就是自己的能力还难以胜任,以至于一直无法找到理想中的记者工作。失去实践梦想的机会,我顿时陷入困境,感到自己失去了五年以来所建立的自我形象,以及失去自认为如此独特的自己。我担心身旁志同道合的朋友会如何看待我,更担心自己原本规画好的方向该何去何从。

找工作期间,我虽持续的祷告寻求,但有时仍会怀疑及埋怨上帝,难道信靠祂,就是要放弃梦想,放弃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自我特色吗?难道过去我以为的祂的带领,都是一场美丽的误会?

祂预定的我

然而面对我一切的躁动、不安,上帝用一句经文回应我,即诗篇16篇5节:“耶和华是我的产业,是我杯中的份,我所得的你为我持守。”这让我渐渐明白,原来不是要先当上记者,我才能为主所用。因为不论我往何处去,我的产业是耶和华,若是每个脚步跟随着祂,我一切所得的,祂都会为我持守。

我虽仍不清楚该往何处去,也很软弱,但我仍愿深信只要是祂带领的,就是最好、最适合我的。于是我慢慢学着放下“己”,放下所建立的自我形象,不再执著于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再次由祂掌舵,转换航道,祂就引领我走向祂早已为我预备好的道路。

找工作的一个月中,我挑出几个想从事的媒体行业,并面试了两份工作。第一个面试时被询问若是采访议题与信仰冲突时,我会如何撰稿?当时的我回答会谨守信仰,然后就被谢绝了。第二个则是因着隔周日需值班不能守主日,以及我的交通能力不符合条件的原因之下,也被回绝。当时的我虽沮丧,但也很快明白主在透过这直接了当的方式,来保守我不走偏了路。

后来我再次思想当初的呼召经文,决定先退一步,暂时把原本设立的三个条件中的“能采访”放下,开始寻找社福单位的文字工作,锁定与我过去曾关怀的原住民族群或是身心障碍者议题相关的单位。

作出这决定后,我就向心路基金会投出履历。这个基金会是个关怀心智障碍者的社福单位,它在我投出履历后半小时内就通知我面试时间。面试后,我很快便被通知录取,然后在一周后开始上班。

如今,我在这间基金会工作近半年,担任行销企划专员,除了能发挥我原本所长——能够写各式各样的文案、出门采访、创意发想如何经营品牌形象之外,还有机会接触行销企划,学习新事物。这让我亲眼见证了上帝过去的带领并没有失误,一切的丰盛美好超乎所求所想。

经历过这一遭,我学会了当留心数算主的恩典与引领,别急着自己先下定语,自己认定了自己。在还没走到终点前,我要做的就是一路跟随、一路委身,期待在每个阶段,都遇上祂所预定的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天下之忧)


submit_article

放下自己

hands-269273_1280

作者:Sandy Zhuang, 中国

在中国有句老话说:“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对于这句话,我在婚姻中深感体会。我跟我丈夫的个性都是属于偏固执的那种,我们的“老我”更是有如千年顽石般“又臭又硬”。有时想想,难怪圣经里说圣灵要像“火”一样给我们施洗,因为似乎唯有这样才能改变我们。而我们俩的婚姻就像是两块顽石碰撞在一起,需经过敲打、磨砺,才能彼此融合,但这过程实在是太令人难受了。

在彼此“磨砺”的过程中,我一直努力学习要放下自己,凭爱心去优先照顾他人的需要,因为圣经教导我们要“爱人如己”(马可福音12章31节)。然而在这努力“爱人”的过程中,我却发现,当两个人的关系越是亲密时,就会越发觉得不再需要努力经营这段关系。这可能是因为我们认为既然关系已经很“牢固”了,那么就无需再费心“加固”了。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放下自己的感受、权利等等原本就不容易,在最亲密的人面前就更难做到这一点。可能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会对陌生人心存怜悯,却把最伤人的话、最令人心寒的行为留给了自己最亲近的人。

但试想,耶稣基督本是上帝的儿子,却道成肉身,降世为人来服侍我们这些罪人。祂已经为我们彰显了完全“放下自己”的最佳样式。祂把自己浇奠在上帝的祭坛上,以宝血洗净我们的罪,对我们全然接纳,在我们还做罪人的时候就为我们舍命了。我们每一次跌倒,祂都没有嫌弃我们、撇下我们,反而是用无止境的恩典搀扶我们起来。那么,作为祂的门徒,我还有什么不可以放下的呢?放不下自己的感受?被拒绝、被轻视甚至被背叛,有哪一种滋味耶稣基督没有体会过?放不下权利?还有哪一种权利比自身性命更加要紧呢?

所以,当我们常常思考主耶稣基督是如何为我们舍命时,我们就会发现,放下自己或许不再那么难。放下自己并不代表自己一点也不重要,而是当我们面对各种挑战时,我们是否可以选择放下对自己的关注来爱对方,使事情得以圆满。这可能是被工作领导教训之后的反思;可能是被父母抱怨之后的谅解;可能是夫妻意见不合时的谦让;也可能是面对不知感恩的孩子时选择包容等等。只要我们愿意这么行,主耶稣基督就一定会加给我们所需的力量和智慧。而那原本并不可爱的“顽石”,也会因着圣灵奇妙的工作,散发出属耶稣基督的馨香之气。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翰福音1章14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爱是什么)


submit_article

给未来的自己写封信

3-Lessons-Ive-Learned-From-Writing-A-Letter-To-Myself

作者:Jick Siriwan,泰国;翻译:钟林君,中国

2014年的最后一天,我正在和几个教会的朋友享用大餐,我亲爱的先生突然提议:“我们要不要给未来的自己写封信?”我顿时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决定一试。于是,我给自己写了一封信,在上面标注了应该在什么时候打开,再把信装进一个盒子里,最后跟信说了声:“明年这个时候见喽。”

几周之前,当我打开这封整一年前写好的信时,我发现自己居然已经完全忘记当初写过什么了。读着那些平实简单的句子,我的双眼开始湿润。

我想:“原来读以前的自己写的信是这种感觉。”但我从中收获最大的却不是这封信本身,而是写信这件事情让我明白的三点。

一、给未来的自己写信能让我们有机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给自己写信是一种很实际可行的方法,能帮助我们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当我读自己写的信时,我发现自己第一次那么清楚地听见了自己的真实想法。通常,我们并不会真的去倾听我们的内心,而更愿意去倾听他人友善的建议。而这些建议有时却会让我们困惑,让我们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去思考或去感受。给自己写信让我能够反思自己过去一年的生活,并且问自己一些深刻的问题。

二、我们自己是肯定自己或责怪自己的最佳人选。

我在给自己写信的时候,特意写得好像是在跟另外一个人谈话一样,也写得非常诚恳、真挚。其中这一段让我感触最深:

嘿,最近还好吗?之前的心愿都实现了吗?过去的这一年,对你来说是好还是坏?我希望在读这封信时,你会带着一份愉悦的心情去读,也希望你可以为自己迄今为止所做出的努力感到骄傲。以我对你的了解,我担心你可能还没有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不过,如果你已经达成了,恭喜你,我真的很为你骄傲!要是还没有,也不要灰心,继续努力!别忘了,香菜的种子要发芽也需要一段时间。并且有的时候,虽然这些种子看起来好像没有动静,却不代表它们没有在生长。事情是有进展的,上帝在土壤里做着奇妙的事情呢。信靠天父吧!也要对自己有耐心。对了,别忘记写下明年的目标,并且再给我写封信,好吗?

Jick敬上

我是那种常常无意识中会给自己很大压力的人,然后常常又为自己没有实现的目标感到愧疚。读完我写给自己的信后,看着过去的自己对现在的自己所写的鼓励,我被深深地打动了。如此一来,我开始觉得可以放松一些了。上帝使用那时的我来提醒现在的自己去享受在地上的生活,为祂所为我成全的所有美事赞美祂。

三、向自己提问可以给自己指明方向。

我们一生中可以随身携带的最贵重的物品并非任何珍宝,而是人生中不断积累的那些宝贵功课。而其中一个学习人生功课的方法就是向自己提问。这些问题促使我们去寻找答案,就像开始导航前我们不得不确定目的地一样。在给自己的信中写下我们的目标也可以提醒我们,一开始的时候,自己为何决定开启某段路程。正如泰国作家Sorakon Adunyanon所说:“问题比答案重要许多。问题就像指南针,可以为我们指引方向。而答案只不过是问题的结果罢了。”

以下是一些我们可以用来问自己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 耶稣呼召你去完成的目标是什么呢?
  • 你有没有按照自己的初心去生活?
  • 过去的一年里,你建立了几份关系,有哪几份是仍然保持联系的?你是如何珍惜这些关系的?
  • 未来五年,你有什么计划吗?
  • 有什么是让你特别感恩的?你将来会为什么感恩?
  • 对于未来的自己,你想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 有哪些你过去学到的功课是可以用来提醒未来的自己的呢?

你是不是已经准备好给自己写一封信了?试试这个网址:https://www.futureme.org/。你可以在这个网站上直接给自己写信,还可以给这封信定时,看自己想什么时候收到这封信。非常简单!

让我们一起跟未来的自己问个好,让这个新年,也让以后的每一个新年都变得特别吧!

此文章原文用泰语写作,中文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我是谁)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