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型人格测试说明我是谁?

作者:Jessie

有声播读:Joya 

 

“鲸鱼,你的MBTI是什么?”我一下子被问住了,“什么是MBTI?”听到我的问题,和我非常要好的朋友兴奋地向我介绍:“就是16型人格测试啊!挺准的,你一定要测试一下,看看你是什么人格。”依照她的指示,我完成了我的MBTI测试,测试结果令我非常惊喜,我感觉自己的性格都被测试结果给描述了出来,优点、缺点、我的情绪、甚至是我面对爱情的态度!

以上的场景和对话发生在前几年,是我第一次知道16型人格测试。在那之后几年,我又因为各种原因(有时候是朋友询问,有时候是工作需要)而做了测试。做了几次的测试后,我发现测试结果随着我的年龄和经历会有所改变。而最近,另一位朋友又问了我我的MBTI,她说“妳需要再测试一次,看看最近的妳是怎样的性格。”于是我又测了一次,结果和最后一次做的一样。

然而这一次,我脑中产生了一个疑问:MBTI真的能说明现在的我就是这样的性格吗?几道问题就能知道我是怎样的人吗?人格测试宣称是以科学的方法来探究人的内心,在进行测试的时候,我发现那些问题基本上都按照几个对立的面向来归纳:内向/外向;感觉/直觉;思考/情感;判断/知觉。问题提供一些情况和场景,我需要选择我可能会有的反应。而选择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我需要选择“我一般会有的反应”,而不是“我期待自己会有的反应”。有时候这令我感到纠结,对于我选择的答案,我其实也没有十全的把握。

1. 测试结果一定准确?

就这一点,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其实是要打一个问号的。测试结果是根据被试者所选择的答案进行推断和归纳,但被试者选择的答案还是基于自己的主观,选择的答案只能说明那是被试者“想要”选择的答案,而不是被试者真实的反应。真实的反应,谁又能预测呢?也许在这个时候我会有这样的反应,也许在那个时候我会有那样的反应,有时候我的反应连我自己都感到惊讶,变因太多,单单依照一致性来推断当下,其实也是不可靠的。而大多数人会感到“结果准确”,只能说明测试结果符合自己的心理期待和自我认识。我也许认为自己是ENFP人,但是我身边的朋友却觉得我应该是INFJ人,主观和客观又如何平衡呢?

2.人格测试定义我是谁?

我想人格测试既然是一种分类归纳的方法,那么某种程度上还是有些参考价值的,毕竟它是透过观察人不同的面向来归纳。我们对人事物的回应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说明我们的内在的,毕竟圣经上也说:“凭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马太福音716节),但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测试和方程式可以定义一个人。不只是因为测试和方程式的不成熟(即便是超级精明的人工智能),更是因为人是被上帝所造,最了解人的是人里头的灵(哥林多前书211节),而人的灵只有创造者上帝最了解。

3. 寻找真正了解自己的那一位

“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利米书179节),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自己的认识增加,也开始能接纳自己了,也就不再如从前一样相信性格测试。然而即便如此,每当我觉得自己很了解自己是怎样的人时,上帝总会透过一些人和事来暴露我的本性。当我去主动关心人时,我觉得自己多少有些关心人的力量,然而当对方不厌其烦地为着小情绪来找我诉苦,并且总是要求我给予回应,我便开始觉得不耐烦,也感到很难去爱对方。上帝常常打破我对自己的“美好幻想”,暴露出我的本性,好让我承认自己的无能,谦卑倚靠祂。上帝才是最了解我的那一位,因此相信祂对我的判断,接受祂话语的光照,改变我的“本性”,才是我要一直不断去做的。


当我和另一位基督徒朋友聊天,她告诉我她觉得
MBTI某种程度上“救赎”了她,因为她认为自己从MBTI中认识到了“真正的自己”,并且接纳了这样的自己。能够认识自己确实可以在与人相处和与自己相处中找到更舒服的方式,然而我们终极的救赎来自基督,因为人最大的痛苦就是罪,最深的渴望就是与上帝恢复关系,而这一切基督都为我们完成了。

因此我们能接纳自己,不在于自己本身,而是从上帝而来的接纳。MBTI测试能够让我们看见“我们不是孤独一个人”固然很受安慰,然而更大的安慰是在我们还无法接纳自己的时候,上帝已经在基督里接纳了我们。这样的接纳带来的平安,是这个世界任何一种测试都无法给予的。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如何平息思想中扰乱我们的负面声音

 

作者:Amy Isham

翻译:Nancy

有声播读:Joya

 

 

Amy Isham是一名拥有领导力博士学位的图书管理员,曾教授本科生社会科学。Amy在城市圣经论坛担任资源经理,嫁给了圣基尔达长老会的Luke Isham牧师。在空闲的时间里,Amy喜欢和她的两个孩子Evie和Solomon一起读小说、喝咖啡和玩游戏。

 

“我应该起来去洗衣服,”我一边在看韩剧一边想。

“我应该让每天的步数超过6000步。”

“我应该取消订阅我不再使用的流媒体平台。”

“我应该早点睡觉。我应该早点起床。”

这些只是在普通的一天里我脑海中掠过的一些温和的“应该”。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笔记本电脑上弹出了一条AppleTV发的通知,提醒我租的电影已经过期。

我似乎也生活在一种永远“想要什么”的状态中。我想要有更多的时间。我想要有更多的能量。我想醒来后去锻炼身体,而不是睡眼惺忪地伸手去拿手机,让推特里的垃圾信息污染我的感官。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建议、提醒和所谓的“应该”。

我们的朋友想见我们,我们的护照快到期了,我们需要去看医生。我们的地板需要打扫,家里没有鸡蛋了。我们的电子邮件说,我们有权从当地的大型超市获得折扣券,向我们兜售我们不一定需要的商品。

我们似乎没有时间停下来,但即使有,我们的思想也充满了担忧、回忆和我们忘记做了的事情。

发现一个古老的宝藏

在复活节假期期间,我和家人一起打扫了车库,丢弃了旧的露营装备、五年前孩子们的学校成绩单和老早之前的圣诞卡片。在其中一个盒子里,我发现了一件宝藏——已故清教徒牧师耶利米•巴勒斯(1600-1646)写的《基督徒的珍宝——知足》一书。

在用智能手机之前的日子里,我把这本书放在手提包里。我会在公共汽车、火车上或在咖啡馆等朋友时阅读它。

距离我上次打开这本书已经过去15年时间了,而这本书仍然是那么有力量。正如我记忆中的那样,它是一盒“珍贵的香膏,对陷入困境的心来说非常安慰和有用”(引用自这本书的介绍页)。

巴勒斯提醒我有三种方法可以安静我里面那些扰乱我的声音:

1.享受上帝的丰盛

巴勒斯知道,我们无法期待自己自然而然地能够享受上帝的丰盛,因为我们都需要与相反的反应作斗争——我们都在被一种“不足够”的感觉耗尽。我们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多,甚至觉得自己这个人也“不够好”。我们很容易陷入“应该”、“必须拥有”和“必须做”什么的陷阱,以致忽略了上帝赐给我们的丰富恩典。

为了帮助我们平息头脑中这些焦虑的声音,巴勒斯鼓励我们思考以下这些:

想一想我们拥有的东西多棒和我们缺乏的东西多渺小。

以弗所书1章1-4节说,我们在基督里得到了各样属灵的福气:1)被拣选、成为圣洁、无有瑕疵,2)得儿子的名分,3)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最后,4)叫我们知道祂旨意的奥秘。

当我们面临不得不换工作、找新公寓、为自己或家人找医疗专家时,思考属灵上的真相是一种极大的安慰。它提醒我们,这些地上的烦恼是暂时的,我们有永恒的祝福。

想一想:恩慈的上帝走在我们前面。

我儿子经常让我为他祷告,祝他有“美好的一天”。当我为他祷告时,我也祷告他能在困难中看到上帝赐予他的美好事物。对他来说,面对数学考试是糟糕的一天,但一个关心他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老师给他的数学考试却是一件好事。

同样,火车晚点、被病毒感染或工作遭遇变化也可能对我们有益,但我们可能不会立即看到其中的益处,不过所有这些都来自一位恩慈的上帝之手。

想一想:那些在我们之前遭遇困难,但仍然服侍上帝的人。

有一些在世界各地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可怕困难的基督徒,但上帝却支撑并支持着他们。这样思想令我们谦卑下来,也会让我们的那些相比之下没那么严重的困难不再那么令我们痛苦。

花时间默想上帝的丰盛——从祂如何满足我们的需要来看——可以让我们超越缺乏、焦虑和恐惧的感觉。我们的眼睛(和思想)越关注上帝和祂的恩慈,我们就越没有空间去思考日常生活中那些挥之不去的担忧。

2.满足是可以习得(训练)的

满足的美妙之处在于,这是我们可以“学习”的东西,正如使徒保罗在《腓立比书》4章1-12节中所描述的那样:“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

保罗有时拥有他所需要的一切,有时,却什么都没有。可能有一些时期,他享有安全和相对的财富,但在许多其他时期,他却经历着巨大的痛苦。

然而,他并没有声称自己没有注意到其中的差异。他只不过知道在任何一种状态下,他的“心都完全满足了”。

我记得几年前,当我试图跟朋友解释我所培养的满足感时,有人说我天性知足,我大笑起来,因为我其实有太多的担忧和强烈的情绪了。我记得自己因着要开始一门新课程的学习异常兴奋,但当我看到有人已经完成了这门课时却感到很沮丧。我本来很开心地在我家乡度假,但当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个正在海外旅行的朋友发布的状态时却高兴不起来了。

但在上帝的恩典下,这些欲望和担忧都变得不再像往常那么强烈了。常常知足是我必须提醒自己练习的功课,以防止自己变得不堪重负。

每当我错过火车,或者当我感到受伤不得不躺下休息时,我都会读巴勒斯书中的一段话来培养我的知足感。当我心里渴望拥有一份不同的工作时,我会提醒自己在目前的工作中所得到的祝福。当我单身并渴望找到伴侣时,我提醒自己,我有上帝的爱,这比任何地上的爱都持久。

我们可以在不压抑“欲望”的情况下学会满足。我们可以就从我们所处的境况开始——把情绪和欲望都交给上帝,不要让自己被它们淹没,并在耶稣身上寻求快乐和满足。

3.让我们的不满把我们带向上帝

根据巴勒斯的说法,这是另一个关于满足的秘密:“基督徒是世界上最满足的一群人,但他们是最不对这个世界满足的人。”

我们是“天生”贪得无厌的生物。我们吃了一顿饭,几个小时后又饿了。一位朋友振奋了我们的心,但第二天当我们看到账单时,高昂的情绪就消散了。即使我们可以在流媒体上恣意狂欢,当我们放下手机时仍然会感到有些空虚。

即使我们足够富有,可以买到我们想要的一切享乐和珍宝,并且足够健康,可以享受它们,我们仍然不会满足(传道书2章1-11节),因为我们的灵魂是为了在上帝里面得到满足而设计的。只有祂才能真正填满我们。

这就是为什么在找到理想的工作或最终遇到我们爱的人后,我们仍然会有种被欺骗了的感觉(我应该身有体会,我两者都有了)。

当我们记住这一点时,就可以不再期待减了肥最终会让我们快乐,完成学位会让我们感到自己既聪明能干。这意味着,我们的父母仍然不对我们说“我为你骄傲”也没关系。这意味着,在期待已久的旅行之前得了感冒似乎也不再是一件那么令我沮丧的事了。

如果我们学会不再对我们想要的东西抓得那么紧,并求上帝让我们常常以祂为乐,我们就可以享受祂赐给我们的这一切,而不必背负着期待它们来满足我们的巨大负担。

基督徒的满足之道是寻求赐给我们平安并且在一切风浪中仍然供应我们的上帝(约翰福音14章27节)。培养满足感是圣灵的工作,也是我们需要持续仰望基督并在我们忘记祂时原谅自己的旅程。

虽然地上的生命是有限又充满了挑战的,但我们拥有最大的财富:我们认识宇宙的创造者——对我们的灵魂来说祂美好的属性永远是激动人心、充满了惊喜和美好万分的。我们有基督,祂饶恕了我们一切的罪。而且我们可以期待上帝应许给我们的新天新地。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女人,你是被无条件、永远爱着的

 

作者:Jessie

 

Colbie Cailat(寇比·凯蕾)的一首歌《Try》(中文翻译:做自己)最近在短视频界非常火,许多博主以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在镜头前面展示自己素颜、最真实、有瑕疵的一面,借此表明自己作为女人,本身就拥有价值和美丽。许多女人努力尝试要符合这个世界的审美和价值标准,努力要取悦别人,希望得到别人的接纳、认同和称赞,这首歌却劝女人不需要如此努力去“try”(尝试)去赢取这个世界的认同,因为女人作为真实的自己,就有美好的价值。节选歌词如下:

Try

做自己

Colbie Cailat

寇比·凯蕾

Put your make up on

化好妆

Get your nails done

做美甲

Curl your hair

卷头发

Run the extra mile

再跑一英里

Keep it slim

保持苗条

So they like you, do they like you?

这样他们就会喜欢你——他们真的喜欢你吗?

Get your sexy on

性感一点

Don’t be shy, girl

女孩,别害羞

Take it off

褪去衣服

This is what you want, to belong

这就是你要的归属感

So they like you, do you like you?

这样他们就会喜欢你——但你喜欢你自己吗?

You don’t have to try so hard

你不需要那么努力尝试取悦

You don’t have to give it all away

你不需要抛弃你自己原有的

You just have to get up, get up, get up, get up

你只需要振作起来,活好自己,过好自己

 

这首歌的歌词非常激励人心,许多网友都在留言处表示自己听完之后泪目。我想这首歌之所以能让那么多人共情,正是因为它说出了现在许多女人的心酸和内心的渴望。女人,你要更漂亮、更性感、更苗条,可以的话经济独立,活泼大方……关键是你要让大家喜欢、认同你、接纳你。从小到大也许没人教过我们要渴望取悦别人,得到认同和赞许,但是作为女孩,我们似乎天生就特别渴望获得接纳和认可。

 

 

作为女人,我们似乎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失落和自卑,好像我们的灵魂深知自己不配得到接纳。而这样一份不配感和自卑在灵魂深处,透过我不够漂亮、不够聪明、不够苗条、不够吸引人……等来表现,使我们误以为我们只要“做得更好”,就能得到接纳和认同。只有拥有了美貌、财富、招人喜欢的性格,我们才能得到接纳,那份不配感才会消失。

 

于是女人汲汲营营地追求“如何讨人喜欢”的法则,社交媒体上充斥着“5招让别人喜欢你”,“如何成为有魅力的女人”,“做这几件事,让别人爱上你”等等。在女人的商业帝国里,也使用这点去营造出一种焦虑感:只要再有这件护肤品、化妆品、包包、鞋子、衣服……你就会成为那个你心目中的美好的自己,所以买它!让它来帮助你成为更美好的自己。

 

 

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女人拼命抓取许多能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东西来装饰自己,却永远不得满足。那份不配感,自卑却犹如深渊不见底,不管多少物质精神都无法填满。我们以为“接纳”是有条件的,所以不断给自己创造被接纳的条件,美貌、年轻、学识、物质条件……这不恰恰说明了我们渴望一种无条件的、永远的接纳吗?

 

创世记告诉我们问题的起因是源于罪,因为女人犯了罪,得罪了无条件爱着自己的上帝,那份从上帝而来笃定的价值感和安全感就失落了。反之,一种陌生的感觉——羞耻感,从此就刻在我们的灵魂之中。我们的灵魂知道自己已经不再值得被无条件被爱和被接纳,这唤起女人终其一生不断提问:有谁能无条件爱我、接纳我吗?

 

身为女人,这也是我内心深处的渴望,我甚至已经假定这问题的答案是没有。然而当我读到约翰福音8章3-11节,主耶稣如何对待那个行淫被抓的妇人时,我的心几乎是颤抖着对我的灵魂说:有!那个人是他。

 

 

“文士和法利赛人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人来,叫她站在当中,就对耶稣说:“夫子,这妇人是正行淫之时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祢说该把她怎么样呢?” 他们说这话乃试探耶稣,要得着告祂的把柄。耶稣却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 他们还是不住地问祂,耶稣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于是又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他们听见这话,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地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稣一人,还有那妇人仍然站在当中。耶稣就直起腰来,对她说:“妇人,那些人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 她说:“主啊,没有。”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约翰福音8章3-11节)

 

原来我就是那个行淫时被抓的女人,被这个世界、律法和道德控告。我被扔在圣洁、公义的主耶稣的面前,在祂面前我满身罪污,连开口恳求饶恕的勇气也没有。是的,我就是个肮脏下贱的人,我只值得被唾弃、被恶待、被惩罚。

 

然而基督竟然饶恕并且接纳了我,祂不定我的罪,并且称呼我为“妇人”。这尊贵的称呼也是我不配的,一个行淫的妇人只能是别人口中的贱货、贱人,活该被羞辱。然而真正的被唾弃、被羞辱、承担公义刑罚的却是这位接纳罪人的基督。基督饶恕和接纳人看似只是一句话,然而这句话的背后却是十字架的羞辱和死亡。

 

原来女人终其一生在追求的“无条件、永远的爱”只有在基督里才能找到。Try这首歌鼓励女人从别人的眼光和世界的标准下走出来,去接纳自己,然而作为女人的价值只有创造女人的上帝才能给予。“爱自己”或者“做自己”其实也要建立在已经被接纳的事实基础上,而且是被那永恒存在的上帝接纳。否则只能是一种虚无缥缈的自我说服,或者自我意志的决定,终究是一场虚空。

 

女人,不需要遮掩自己真实的样子,因为上帝按着本相接纳你;不需要努力取悦别人,因为创造祢的上帝无条件爱你。你已经被爱、被接纳了,尽管在祂里面,享受那份平安和喜乐,因为基督的救赎已经完成了,属于你的爱和接纳是永远夺不走的。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你也在打击自己吗?试试下面的方法吧!

 

作者:Kelly Purcell

翻译:Nancy

有声播读:Melody

 

 

“你还不够好。”

“你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

“你从来都做不对。”

 

这些都是我多年来对自己说过的话。有一半的时间,我甚至都没有注意到自己在这样做!

 

尽管我有一个很棒的童年(并非完美,但谁的童年是完美的呢?),从小就被肯定和爱着,但我的完美主义性格和想要取得高成就的心态使我很容易对自己过分挑剔。

 

接受了耶稣为我的救主,让我不再被定罪并得到了赦免,这让我注意到自己消极的自我对话。随着我与上帝的关系越来越亲密,我越来越确信这些话语和想法不是来自于祂。

 

下面五点帮助我克服了打击自己的习惯:

 

1.接纳你的人性

 

当我刚信主时,我非常高兴,因为我得到了白白的赦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却发现自己在用自己的努力试图达到“完美”。每当我感到伤心或沮丧时,我就会责备自己没有穿上赞美衣(以赛亚书61章3节)。如果我感到太累了而无法在睡觉前祷告时,我就会告诉自己我一点都不自律。

 

这让我感到沮丧和不安。我为自己普通的人性经历而自责不已。

 

 

我们需要记得自己只是人。在诗篇103篇14节中,大卫写道:“祂知道我们的本体,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大卫明白上帝体谅并包容我们的人性。

 

耶稣自己放弃了祂在天上的荣耀,以人的身份住在我们中间。在这样做的时候,祂经历了我们所经历的一切。祂会累,会烦,会饿,甚至会感到沮丧。耶稣也告诉我们,一直处在“属灵的高处”或一直都拥有“山顶的体验”是不现实的,连他自己也没能做到。

 

与其自责,不如深吸一口气,记得上帝理解我们,祂包容我们的人性。请记得我们并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来完全我们的信心,而是要靠那带领我们入门的圣灵来完成。(加拉太书3章3节)。

 

当我们能记住这一点,我们就能学会:

 

2.区分罪疚感和圣灵的提醒

 

你可能会问:“但是当我们犯罪或做错事的时候呢?难道我们不应该为此感到难过吗?”

 

但“我真笨”和“我做了件蠢事”是有区别的。罪疚感是一种笼统的“糟糕”的感觉,而被圣灵提醒则是圣灵非常清楚和直接地启示一个具体的错误或罪行。

 

 

在哥林多后书7章9-10节中,保罗写道,他很欢喜哥林多人为他们的罪忧愁,因为这是一种“属上帝的忧愁”,会生出懊悔来。然后他又描述了另一种会导致死亡的忧愁,即“世俗的忧愁”。

 

如果我对自己所做的事感到厌烦,导致我困惑、恐惧、怀疑和忧虑,那么这就不是圣灵的提醒,而是“世俗的”罪疚感。

 

例如,我曾经每天都为自己在课堂上多次“责备”学生或发脾气而感到内疚。我说不出哪件事让我感觉很糟糕,但就是感觉不对劲。我没有寻求上帝的恩典,而是不断地责备自己有多“糟糕”。这种消极情绪根本没有让我产生任何改变。

 

然而,如果我的错误行为带给我的忧伤和破碎将我引向了耶稣的饶恕并使我决定做出不同选择的话,那我就是在经历一个来自圣灵的提醒了。

 

与上面例子相反的是,圣灵从来不会让我“感觉糟糕”。

 

我知道,当我为自己白天说话或对待某个学生的方式感到忧愁时,这是来自圣灵的提醒。这种清晰和强烈的要把事情改正的愿望是鼓舞人的。我可以去找那个学生,向他道歉,并进行一番改善关系的对话。

 

知道罪疚感和圣灵提醒之间的差异帮助我明白哪种忧愁和伤心是健康的,哪种是不健康的。这给了我对来自仇敌定罪声音的清楚识别并能够有力量去平息它,而非向它屈服。

 

3.让你的混乱引导你走向十字架

 

圣经说,上帝的恩慈使人悔改,恩典的言语使人得医治(罗马书2章4节,箴言书16章24节)。相反,仇敌是说谎之人的父(约翰福音8章44节)。

 

我们有一个真正的敌人,牠想让我们不断地感觉糟糕,这样我们就不会带着我们的混乱去找上帝,而是会躲起来。事实上,这是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在他们悖逆上帝后的第一个回应(创世记3章10节),从那以后我们就一直在做同样的事情!

 

但是耶稣来填补了这一鸿沟,使我们能够全然来到天父身边。祂知道我们无法修复自己,所以祂开辟了一条路。

 

一位有爱的牧师鼓励我让我的“不够好”引我走向耶稣,而不是远离祂。

 

我的软弱是让上帝的能力覆庇我的机会(哥林多后书12章9节)。

 

最近,我会再各种混乱的状态下来到上帝面前——生气、疲惫、烦躁、兴奋、心烦意乱或疑惑——我把这些都带到上帝面前向祂坦白:“这就是今天的我。我不够好,但你足够好,这就是为什么我需要你。”

上帝在寻找那些以“诚实”敬拜祂的人(约翰福音4章24节)。无需伪装,就以你真实的状态来到祂面前吧。

 

4.学习真谦卑

 

有时候,当我们使劲责备自己、不断地道歉、承认自己是堕落的罪人时,我们会觉得自己很谦卑。我们认为只要我们感觉不好,我们就是悔改了的和“圣洁的”。

 

然而这与谦卑的真理相去甚远,谦卑其实是认同上帝所讲的有关我们的真理。

 

为了克服惩罚自己的恶性循环,我回到圣经中寻找那些告诉我在基督里我是谁的经文(罗马书8章17节,哥林多后书5章17节),并向自己重复这些经文。

 

起初,我很难相信自己是被上帝选中的,是祂的孩子,是圣徒并且已经得胜有余。但我越重复这些真理,我就越发现其他那些假谦卑的声音变得安静了。

 

我的祷告生活也发生了变化,从不断向上帝道歉变成了简单的忏悔和接受上帝的宽恕,然后继续前行。在阅读了圣经中关于信心的更多内容后,我意识到我可以做选择。我可以继续带着罪疚感把同样的错误带到上帝面前,或者我可以带着信心相信祂的话语。

 

最近,我的祷告词变得很简单:“感谢你的宽恕”,“感谢你的宝血洗净了我。”

 

这样的转变令人惊讶。我发现自己在真实敞开的情况下遇见了耶稣。我感到祂的圣灵在我的心、我的情感和我的灵里动工,没过多久我就能轻松地与祂谈心和敬拜祂了。

 

 

5.做自己最好的朋友——友好地对自己说话

 

我们常常会告诉别人上帝的宽恕和仁慈,但我们自己却没有活在祂的仁慈和良善中。我们很容易对别人说“没关系”,但要原谅自己却需要更长的时间。

 

每当我开始想要否定自己时,我就会问自己:“我会对我的朋友这样说吗?”

 

当我们想要打击自己的时候,可以通过学习做自己最好的朋友来对抗这种情况——对自己说一些鼓励的话并友好地说话。这也是上帝对我们说话的方式。(以赛亚书41章9-10节,约翰福音14章27节)。

 

我一个朋友曾经挑战我,让我写下我喜欢自己的10个方面和自己擅长的10件事。一开始,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每项里的两个,并开始责备自己写不出这个清单。然后我问我的朋友她在我身上看到了哪些优点,之后我去向上帝祷告求祂帮助我完成这个清单。

 

今天,我可以自信地说,我是一个很棒的老师,长得很漂亮,又友好好客,也是一个不错的作者,并且是一个关心朋友的人。

 

上帝想要我们活在自由中而不是罪疚中(加拉太书5章1节) 。任何阻止我们自由地奔向天父的都不是出于祂。祂要我们无论何时都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祂面前,接受祂的爱和怜悯。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