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s

灵修 | 我的花园

Untitled

作者:Cindy Wang,澳大利亚

记得,上中学那会儿,每逢假期,我常常早起,跑去离家不远的小树林。慢慢走在那片再普通不过的白桦林间的小道上,周围没什么行人,五感变得非常敏锐。脚下的树叶、飞过的鸟儿、灌木里的虫子、甚至穿过树枝的阳光的声音都这么悦耳。 清风拂面,清新的空气里夹杂者草、树木、露水的味道。我时而奔跑,时而踱步,或蹲下来看地上的蚂蚁。心是放空的,但又是装满的,满有着对上帝所造之物的惊奇、赞叹;心是平静的,但也是雀跃的,喜乐和希望像是一幅翅膀,让我能飞起来。那时的我和上帝的关系只是“风闻祂的名字”,但我心里很清楚,在那清晨的小路上,上帝就在我身边。

大学毕业后,我移居到墨尔本,一个几次被评为世界上最宜居的花园城市。而我在学业、家庭、孩子、工作、生意中忙碌着,像是一匹被生活和计划策鞭的马,一直往前冲…..十多年从来没有真正去欣赏这座城市。今晨,鸟的啼声将我从梦中叫醒, 天才蒙蒙亮。我走进花园,拿起喷壶,慢慢地浇花。清晨的风带着些许凉意,轻轻吹过,带来少年时白桦林间漫步的回忆。回想过去的十多年来忙碌的生活中,虽有祷告、查经、敬拜,但缺少了少年时与上帝的同在的安静和惬意。诗篇46篇说:“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其实上帝一直都在,但我的心感受不到。圣经多次提到上帝向我们说话的方式是用那细小的声音(列王纪上19章12节)。是啊,其实上帝那么近,就在我的身旁,轻声耳语,只有安静的心才能听到。大卫诗篇27篇4节说,“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华,我仍要寻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瞻仰祂的荣美,在祂的殿里求问”。一个被世俗牵绊的心是无法写出这样的诗句的。而大卫王,一个历经磨难,出生入死的勇士,一个集财富、荣耀与权柄的君王,一个日理万机的统治者,所写下的诗篇里,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对神的渴慕,依靠和赞美,让人感受到他和上帝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难怪上帝称大卫为“合我心意”的人。如大卫王所赞叹的,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留意上帝创造的天地万物,无一不让我们会不由地震撼、赞叹。一切都那么精准、细致,奇妙而神秘,是我们无法想象和测透的。诗词、书画、文字、音乐都是我们内心对这一切赞赏、感叹的自然流露。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回到自己的“花园”,停留片刻,卸下包袱,抛开思绪,安静在上帝面前,瞻仰祂的荣美、奇妙,知道祂是神。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拨云见日)

我有把上帝当作理所当然了吗?(有声中文)

Have-I-taken-God-for-granted1

作者: Leslie Koh ,新加坡

翻译:悦,中国

语音播读:吕杰,中国

播读后期制作:庞宏宇,中国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我又上法庭了。

当然不是你想的那个法庭,而是解决我关于信仰与行为相互矛盾的思想和感受的内心法庭。是我不得不面对指控的地方,也是有时候我尝试为自己辩护的地方。总之这是我经常出席的法庭。我又来到这是因为我刚刚读了一篇文章,这篇提醒我不要把上帝做的一切当作是理所当然的。是的,就是充满了各种严厉警告的文章:

“不要把上帝当作理所当然!”

“不要因为救恩不会失落你就继续犯罪!”

“不要挑战上帝的耐心!”等等。

老实说,我不喜欢这些警告。我不喜欢它们是因为…我知道我有罪。我知道这些警告就是在跟我讲的。它们必然会导致我被送上审判席,然后我会通过为自己辩护来逃避:

“这样想不就等于认同救恩要通过努力活出圣洁来获得吗?”

“如果我真心悔改,上帝难道不会怜悯我吗?”

“救恩不是不会失落的吗?如果会失落,那么恩典又有什么意义呢?”

自此我内心法庭的诉讼流程就开始了。

被告人有罪!我确实把上帝当作理所当然了。

对我的指控如下:

你一边不断犯罪,一边想这是没关系的,因为你只要请求原谅,上帝就会立刻原谅你。你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你认为救恩一直是你的,这个借口使你不去努力过圣洁的生活。你觉得你可以轻易地回到上帝的慈爱和恩典里,犯了罪也不会受罚。那么你自己要抵抗诱惑和不犯罪的责任在哪儿呢?难道你这不是在考验上帝的耐心吗?不是在亵渎祂的恩典吗?

我懊悔地点头,“我有罪!我知道我有罪!”

我来诚实地忏悔吧:有时候(事实上是经常),我确实觉得因着上帝会原谅我,所以我犯罪也是没关系的。我把祂的怜悯当作理所当然。我引用耶稣教导门徒的话,要原谅他人490次,还有圣经中对上帝无尽怜悯的描述。因此,在我脑海里,我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借口并继续犯罪,想着“没关系,我之后会真诚忏悔的。”

另外,没有努力地保持耶稣通过祂的死和复活而赐给我的圣洁和全新的生活,也让我觉得有罪。这是因为我一直认为我不该靠着自身的力量来改变。难道不是上帝来转变我吗?所以我继续像往常一样过旧生活。当然,我也会做些预防措施来避免犯“更深”的罪,但是我也承认,在内心深处我全然倚靠上帝来帮我战胜那些“小”罪。我的罪是我忘记了与上帝同行不只是需要信心,也需要与之相符的行为。

乃至最终,我似乎要忘记我的生命、我跟上帝的关系、我能够和上帝重归于好以及得到救恩都是上帝给我的特殊优待。是的,我确实明白我并不配得到这些而是上帝因着恩典赐给我这一切。但是就像我对待大部分的礼物那样,我认为不管我做什么,这恩典永远是属于我的。我忘记了这是上帝的恩待,它不是轻易得来的,是耶稣牺牲了他自己的生命,上帝牺牲了祂的儿子换来的。而我却没有珍惜这恩典。

“凡称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进天国 ;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马太福音7章21节

被告无罪!我还是不错的!真的……

接着在我里面的小小辩护律师站起来辩驳:

上帝的恩典和怜悯是无限的。不要犯了律法主义的错误!是的,你必须努力过圣洁的生活。但是你不能每次一跌到就怀疑自己会失去救恩(因为跌倒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遇到困难就退回到初始状态,你的信心永远不可能成长。你的灵命也将止步于此。你需要接受上帝的饶恕,也原谅自己。你需要往前看。

我抬起头,希望他是对的。“真的吗?我是无罪的?”

难道不是这样吗?在经过认罪悔改后,如果我还在怀疑上帝对我的饶恕,那我就是在怀疑祂怜悯和饶恕的品格,也是在怀疑祂的独生子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价值了。当然,我必须确保我是真诚地认罪和悔改了。但是如果我仍旧在羞耻和内疚感中走不出来,难道不是轻视了耶稣的牺牲和十字架的大能吗?难道我不该信靠上帝无条件的爱和怜悯而继续前行吗?

另外,如果我太注重于过圣洁的生活和做一个“好的”基督徒,我可能会陷入律法主义。那将会是贬低恩典了。我可能会忘记自己是靠着恩典得救,而非靠着我的行为。是的,上帝是要我摒弃旧我和原来的恶习。但是我不应该把这和通过做得很好来赢得上帝的喜爱混为一谈。只有上帝可以使我成为祂眼中的圣洁和公义。我只需要顺服祂的改造。

最后,我最喜欢的辩护来了:毫无疑问我是有瑕疵和非常不完美的。至今我仍然在罪恶和努力成为圣洁之间挣扎。但是事实是我一直感到的罪疚和不足感恰恰表明了我并没有把上帝做的一切当作理所当然;这证明了在圣灵的保守下我的良知仍是活着的。如果我真的犯了把上帝当作理所当然的罪,那我就不会在犯罪的时候思虑再三,也不会思考我是否需要过更圣洁的生活了,对吧?事实上,我甚至不会想到自己是否把上帝当作理所当然这个问题。所以我在担心自己把上帝当作理所当然的这件事恰恰表明我并没有。你懂我的意思吧!

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因为赐生命圣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释放了我,使我脱离罪和死的律了。——罗马书8章1-2节

最后的裁决是…

我讨厌留下悬念,但是答案是…我也不能确定。只有法官可以裁决,而在这个法庭里,上帝是法官。只有祂可以判定我是否犯了把祂当作理所当然的罪。

老实说,我并没有听到一个清晰的声音告诉我最终的判决。但是我个人相信…两者都是。我有罪——因为我把上帝当作理所当然。我无罪——因为上帝永远会原谅我,而且基督的死已经付清了我所有的罪价。似乎上帝在告诉我:

是的,有时候你把我当作是理所当然的。这是我给你提醒和警示以及我的灵使你的心充满懊悔的原因。但是我不想你只有罪疚感;我希望你做些事情来改善。我想要你悔改和继续前行,那样你就不再受罪疚感的捆绑了。这也是为什么我给了你安慰和保证。我想要你知道当你真正认罪和悔改时,你就会走上正轨。

所以这个指控对我有何意义呢?这意味着我将持续跟罪疚感作斗争。还意味着我会一次又一次的回到这个法庭,并听到同样的指控和辩护。

但也许这就是意义所在。有一次一个朋友跟我说了一番话令我印象深刻,简单来说就是:基督信仰就是一个挣扎的过程。

如果没有了挣扎,那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是的,我们不应该让怀疑一点一点地挤走我们的信心。但是我们也需要不断审查自己,来确保我们并没有在与上帝同行的日子里变得骄傲自满。不断地提问,审查,经历属灵问题——这些都表明我们的信仰是活的。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保罗敦促信徒在上帝面前将自己献上,当作“活祭”(罗马书12章1节)——被当作活祭的东西,是可以逃开的。我们每时每刻都面对着从祭坛逃走去追寻自己的渴望和走自己道路的诱惑;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努力才能坚守在那里。但是我相信这是上帝喜悦的争战。

我现在走出了法庭。我是有罪的,但是因着耶稣,我无罪了。我想用不了太久我还会回到这个法庭来。

你们应当查验自己是不是持守着信仰,也应当考验自己。难道不晓得基督耶稣就在你们里面吗?——除非你们是经不起考验的人。我盼望你们晓得,我们不是经不起考验的人。——哥林多前书13章5-6节

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头条大追踪

耶稣给我的生命带来了奇妙的改变(有声中文)

Untitled

作者:谢琼葶,台湾

语音播读:安安,香港

播读后期制作:庞宏宇,中国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我的家庭很平凡。对于信仰,就是固定节期的拜拜。说是真信,倒也不尽然,毕竟平时生活与神明没有太多的关系。只是抱持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

“只要努力就有收获”、“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自己最好”是我们家的座右铭。这样的信念伴随着我长大,虽给我不小的压力,但当它带来美好成果时,过往的痛苦便烟消云散。就这样,我考上自己理想的科系——台大物理系。然而,在那里,我的信念开始动摇了。我发现这世上真的有一些“不论怎么努力就是达不到的事情”。我努力的学习,维持着看似不错的成绩,但其实,对于很多的物理概念,我都似懂非懂。不久,我在大学遇到的所有问题,在大二下学期全部爆发了。球队内的管理问题、课业上学习的挫折、人际方面的孤独感、与父母在情感上的疏离……如洪水猛兽一般向我直扑而来。一个夜晚我走在宿舍的阳台上,想起大一时班上同学的自杀……虽然自己曾承诺过绝不会做傻事,然而当下的我不知道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Untitled

就在那一晚,高中好友与我谈到了她的信仰——耶稣,并告诉我祂爱每一个人,包括我。那时的我并不相信。有一位神喜欢我,并且爱我,这怎么可能?!然而隔天我还是答应她去教会聚会一次。那次的聚会是一位学姐的见证分享,她的经历与当时的我十分相似,让我不禁想要试试看认识这位上帝。因此,我在期末考时跟上帝做了个祷告。我说:“上帝哪,我真的不太认识祢,我也觉得自己没有把书读好是自己的责任。所以,我不求祢让我全部及格,但我请求你让我考试时不要紧张,平静安稳地度过期末考就好。”

一个礼拜很快的过去。某天,我想起自己曾向上帝如此祈求过时,我被震慑住了。因为我是个非常容易紧张的人,有充足的准备尚且如此,何况那是我生平第一次没把书都念完就上考场,然而,那真是我生平有史以来最不紧张的一个礼拜了。

我面临一个关键的决定:“要相信这是出于上帝,还是出于自己。”同时我也知道这个选择,将带领我走上一条完全不一样的路。自夸而夺取他人的功劳已是相当不可取的行为,何况是上帝的荣耀呢?因此我对上帝说:“这是祢做的。我知道祢存在。”就这样,我开始认真的面对这个信仰。

我的母亲曾警告过我绝不可信基督教。信仰的第一年,我藏得很好,但纸终究包不住火,升上大四的暑假,母亲发现我是基督徒的事实。

家中连续好几周的冷战和低气压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所以我妥协了,答应母亲“只主日、不受洗、要拿香”的三个要求。回到北部,我的样子让教会的小组长感到担心。经过好一番努力,我才决定再次仰赖上帝而非倚靠自己,重拾过去积极寻求上帝的生活,对上帝的信心也持续成长,直到寒假的来临。

到了春节,我要面临拿香的试探。但那次,我下定决心再也不拜偶像。除夕前的某个晚上,我鼓起勇气对妈妈表示希望自己这次过年可以不必拿香拜拜。妈妈突然勃然大怒,,爸爸也对我十分不满。我想逃离家中,却又害怕会让事情变得更糟。所以我唯有不断地祷告。

母亲要我在上帝和家庭之间做一个选择。面对这个问题,我只能沉默。一切是发生得这么快,母亲愤怒的赏我巴掌、父亲要我回房间收拾行李并滚出家门……家里的大门在我面前关上,我赤着双脚,离开了生活了将近22年的家。

起初,我常常哭泣。随着眼泪慢慢变少,我以为自己正在修复中,却没注意到自己的信仰开始在很细微的部分变质。首先,我无法大声赞美上帝。如果遇到很欢乐的诗歌,我脑中便会一片空白,因为歌词中对上帝的描述与我的经验完全不符合;如果遇到很委身的诗歌,像是“不论要付什么代价…”这类的歌词,我便会感到愤怒和不屑。因为我不觉得有多少人真的了解什么叫做“不论要付甚什么代价”!我开始无法与人有深度的信任,认为所有人都会离开我。

很多人听到我的事情之后会觉得我很爱上帝、愿意为祂舍己。而我也一直认为自己是因为爱上帝而打这场家庭争战。然而我却不感到喜乐,事实上,我充满了愤怒!

“上帝为什么要让我遇到这样的事情?为什么祢不愿意帮我?!”

我的生活开始进入一种微妙的混乱。我仍继续工作、读书、服事,甚至关心人,但我与上帝没有亲密的关系,对祂的话语也不渴慕。

然而,上帝都看见了。

不久,我参加了一次营会。营会上,我遇到了来自台湾各地的青年基督徒。这让我发现原来上帝的国度远超过我想象。一些用我原来教会的标准来看是不顺服上帝、不认真对待信仰的人,却在相处中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对上帝积极的寻求。原来各种性格的人都可以服事上帝!此外,在营会提供的辅导室里,我有机会与一位辅导谈起自己心里的伤痛。令人惊讶的是我们虽是初次见面,他却能够看穿我心底的想法,甚至是我自己无法开口说出的话。在谈话中,我感受到了上帝的接纳。这位辅导又推荐我读一本属灵书籍。书中,我发现过往我在信仰的最大错误在于,我努力想当个好基督徒,胜过去体会上帝的美好与慈爱。我仍旧用原本的价值体系——赏善罚恶与罪有应得,来面对耶稣。对于基督信仰中最核心的信息——饶恕与恩典,我只是知道,却不曾体会。原来,我始终没有真正的经历到“好消息”。

上帝的工作没有随着营会的结束而停止,而是全面性地展开。祂把一位可以彼此完全坦承的属灵伙伴放在我身边,也带领我来到现在的教会,让我拥有全新的团契关系。上帝也悄悄地改变了一些亲戚的态度,使他们渐渐会主动邀请我回家聚餐。虽然家人的态度仍然强硬,但我可以慢慢感受到被家族重新接纳。透过大量阅读属灵书籍,我的生命更是汲取到得以重新开始的重要养分。

随着祂更新了我对祂的认识,我更深地明白上帝的真貌是如此的美好。原来祂并没有把我丢在水火之中,而是与我同经死荫的幽谷。祂并不是我所以为的充满规则、条件、严厉的主,而是用自己的美善吸引我想要更像祂,且在我无能为力之处为我加添力量。以前每当事情没有照着计划进行时,我总是愤怒又焦虑,对自己失望对别人生气,使得事情变得更糟。但渐渐地,我学着即使在这样的时刻,仍心平气和地做该做的事。我会尽可能赶上进度,但内心却不是匆匆忙忙的,而是“耶稣,你知道我正在努力,请帮助我”、“如果失败了也没关系,上帝仍旧掌权,祂会陪我一起度过难关”。

我越来越能够用孩子的心态来面对上帝。遇到困惑的事情时更常向祂寻求帮助,相信我的未来都在祂手中,我不需太担心。当遇到诱惑时,我心里则会想:“我不想让天父爸爸对我失望”。当我去做对的事情时,以前会觉得“我真棒!”当然这也是真的,可当我跟上帝的关系更亲密时,我第一个冒出的想法是:“我相信上帝喜欢我这样做。”

这一切改变有多么的奇妙,简直无法言喻。但我还要说,这一切都是“祂”做成的。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相信与接受。我虽仍在修复与成长的过程中,家族也还尚未被上帝得着。生活中仍有各样的压力,对未来也不是很有信心。可我知道,上帝不曾离开。以前没有,未来也不会。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头条大追踪)

从香港到广州,从现在到未来,上帝让我生命变成熟(有声中文)

Untitled

作者:Paul Mok,香港
语音播读:杰西,中国
播读后期制作:庞宏宇,中国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出发

“下一站是广州东站。”火车广播在车厢内徐徐响起。这是我第一次踏入广州的地界。2014年,我背着背包,手拿一个行李箱独自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虽然知道前方的路有很多的可能与困难,但我还是凭信心向前走。

还记得中三那年,我天真地向整个教会说我想当一名医生,也曾为此向上帝祷告。但随时间的流逝,我慢慢把这颗种子遗忘在了内心深处。然而,当中学文凭考试的成绩公布后,我在机缘巧合之下报读了广州暨南大学的临床医学系。很快我就收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心中其实挺矛盾的。因为我知道那将会是一条孤单、陌生、耕苦的路。但是一个朋友却提醒我:“很多人连这个机会都没有。虽然困难,但不尝试的话怎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呢?”身为基督徒的我,也不其然想起了这是主回应了我的祷告。那么我该怎样去回应祂的恩典呢?

在挣扎期间,我正在一个研经大会上担任IT工作人员。研经会中,讲员正好讲到了如何回应上帝。我记得讲员提到了他的一位医生朋友。他说,那位医生一开始非常挣扎,因为上帝指示他要到非洲去为主作工。但现在的他在非洲开心得不想回来了!那位讲员还说了许多鼓励的话语。所以最后,我决定鼓起勇气,一个人前往那个陌生的广州。

广场上的故事

“下一站是北京路,请乘客从左边车门下车……”不知不觉,我已经在广州两年了。自己的步伐也跟车厢中的人渐渐变得一致。我在广州找到自己的教会,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目标。我愈来愈清楚,来到这个地方并不是一个意外。我可以感受到,在这里,我能有更多机会去服侍上帝,更多机会去尝试和体验不同的事物。

在每个周末的早上,我都会去体育中心的广场,送早餐给那里的流浪汉。我和教会的会友们会先在地铁站集合,一同祈祷过后再去买早餐。然后我们会走到浪流汉的“聚居地”向他们派送早餐和水。每一次当我们去到他们的“居所”时,他们都会非常兴奋。聊天的,会马上停下来;睡着的,会马上爬起来;坐着的,会马上跑过来。他们从我们手中接过食物,脸上便会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这每一个笑容都触发我的思潮:如果他们得到的不只是会腐坏的食物,而是永恒的救恩的话,我相信那份兴奋,那份喜悦,那份感激会是千倍万倍的。不只是地上的人们,天上的父和天使也必定欢呼高歌。

派完食物之后,我们会跟他们聊天,听听他们的故事。从他们的故事中,我常常会有不同的体会。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张大叔。他因为看病,用尽了家中的财产,最后不得不沦落到街上流浪。他是一位很有趣的人。平时他会去看书学写文章,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他更悄悄地跟我说,有时候在晚上写小说时会偷偷地哭。他也是一位基督徒,一直有腰痛的问题,祷告很久了却没有明显的改善。然而他却很激动地对我说他没有因为这样而放弃信仰。一个没有神学基础的人,竟然能有如此的信心,这实在是大大地激励到我。

不一样的成长

作为基督徒,我虽没有因为自己的求学经历,也没有因为所参与的事工而成为“完美先生”、“完美先生”或“人生赢家”,但我的主却在我的生命中一步步引导我去寻找祂,在祂里面得到安慰并成长。

我非常喜欢参加我们每周礼拜二的英文团契。然而曾经的我在参加这个团契期间是一个“受了重伤”的人。我的女朋友在那时无故离开了我;我曾经最好的朋友背叛了我;我教会的朋友跟我说他再也不想去教会了。那段期间,我彷佛觉得整个世界都离弃了我。我感到痛苦、愤怒,且因此落泪。那种感觉是真真实实的。就像《天路历程》中的主角Christian一样,单身只影地寻找上帝的国度。我不断祈祷,我女朋友最后还是没有回来;我最好的朋友也没有回来;我教会的弟兄姊妹也没有回来。然而这些经历却让我更用力地抓住了上帝。这所有的事情都让我明白人是软弱的,唯有上帝是信实不变的!

mmexport1493940032670

*照片由作者提供

虽然我的团契一开始只有五位男士,且年龄、生活背景相差非常大。我们敬拜时都只是清唱,大家都用不同的曲调唱,有时更会走音等各种不足。但我可以大胆地说,那种单纯来到主的面前,是我最想追求的东西。而我也因着这样渐渐在那里得到医治,安慰和鼓励,最终得以勇敢地走出伤害,并突破自己的局限。

所有的事看似黑暗得胜了。但犹如电影《沉默》中,虽然那位神父最后没能拯救他的老师,没有改变日本,耶稣还是回应了他的祷告:“我没有沉默,我和你一起受苦。我在世上就是要给世人践踏。”而上帝也透过英文诗歌《Blessings》(诗歌中译由雅米提供)让我更清楚明白到这一事实:

“Cause what if your blessings come through rain drops

若是祝福是透过雨滴而来

What if Your healing comes through tears

而你的医治藏在泪珠之间呢?

What if a thousand sleepless nights are what it takes to know You’re near

若是经历一千个无眠的夜才能明白你就在身边

What if trials of this life are Your mercies in disguise,

而此生的患难都是你化妆的慈爱呢?”

这就是我的主我的上帝。祂让我生命变得成熟并成为别人的祝福。

回家

“下一站是元朗……”港铁慢慢驶到月台。没错,这是我的家——香港。熟悉的车厢,熟悉的广播,熟悉的生活速度。透过到广州求学,上帝让我走出舒适圈,看到更多的人事物,不单是五光十色的高楼大厦,而是人世间那种人情冷暖,那种刻骨铭心的触碰。也因此更加看见了上帝的作为和祂的心意。让我也体会到,尽管前方的路看似艰难,想放弃的时候,抬头注目上帝,上帝必定会带领前方的路。

我们要坚信祂必会看守脚步,有信心不退却,终点最后一定会达到。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头条大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