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雅各书灵修 | 上帝会试探我们吗?(有声中文)

作者:Raphael Zhang,新加坡

翻译 :夏天,台湾

有声播读:刘弟兄,中国

读经: 雅各书1章13-15节

罪是很好玩的。是的,你没听错。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罪是具有吸引力、且令人感到愉悦的。如同美籍讲员兼作家Rosaria Butterfield所说“如果你陷入罪的时候不觉得开心,那说明你没有找到罪的正确打开方式。”当然,她不是在鼓励基督徒犯罪,她只是想要强调一件显而易见的事──罪让人感到相当愉悦。

雅各是这么说的:“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雅各书1章14节)。对我来说,这是再真实不过的亲身经历了。每次我犯罪,不是因为被自己的骄傲或怒气牵制,就是被酒瘾或情欲诱惑。

所以我能够体会为什么雅各会使用“诱惑”这个充满性意味的词语来形容受试探的时刻──那种想要犯罪的感受,的确是非常强大有力且极具魅惑性的,也是一种令人难以抗拒的诱人招唤。我会这么想“就做这一次又不会怎么样!一次而已。能有什么事呢?”

后来我才发现,罪永远不会兑现它承诺给我们的快乐。罪就像是一张永远不能兑现的巨额支票。从始至终,它都在欺骗我们。最终,它还会使我们损失惨重。

接下来,你可能会问:如果犯罪这么不好,为什么上帝会允许我们落入试探之中呢?为什么上帝要使我们陷入诱惑之境,然后害我们跌倒呢?然而,这样的想法其实反应出我们并没有完全明白上帝的心意和祂的属性。

雅各告诉我们“人被试探,不可说“我是被上帝试探”;“因为上帝不能被恶试探,祂也不试探人”(雅各书1章13节)。上帝从亘古直到永远都是良善的。

上帝不像我们会随着罪的试探而摇摆。祂也不愿意我们被罪恶所诱惑,因为祂知道我们一但屈服于试探,就会遭受巨大的伤害。就像雅各说的“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雅各书1章15)

根据雅各的说法,我们若是屈服于私欲,就像是被“拖”到那个引诱我们的邪恶之人的床上。在这桩私情结合之后,私欲就生出罪来,随着罪的生长,我们的灵命最终会死亡。这幅生动的画面应该能够帮助我们明白罪的严重性和它所带来的致命后果。虽然罪表面上让人感觉很愉快,但对我们来说,它实际上极具破坏性并且是致命的。

上帝的心意不是要我们遭受罪致死的攻击,而是要我们享受祂所赐予的美好生命──借着顺服上帝和祂的话语就能得到。我们不要曲解了上帝的心意,要知道,上帝顾念我们,祂要把最好的赐给我们。

问题反思:

1.你现在心里有没有暗暗想着某些罪?

2.明白上帝的心意会给你与祂之间的关系带来怎样的改变?

3.你如何能够识别生活中罪的诱惑和欺骗?这(发现生活中罪的诱惑和欺骗)能够怎么样帮助你厘清罪的破坏性后果?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彼此相爱

灵命日粮:智慧之源

读经:列王纪上3章16-28节 

有位男士向法院提出诉讼,控告一位妇人偷走他的狗。在法庭上,妇人向法官辩称这只狗是她在某个地方买的,绝对不是那位男士的。于是,法官当庭将狗释放,真正的主人立见分晓,因为那只狗马上摇着尾巴奔向那位男士!

在古以色列时期,所罗门王也必须审理一桩类似的案件,就是有两名妇人都宣称自己是一名男婴的母亲。所罗门听了双方的供词后,叫人拿一把刀来,要将婴儿劈成两半。男婴的母亲马上恳求所罗门,把婴儿交给另一个妇人。她即使无法拥有自己的孩子,但仍选择救他一命(列王纪上3章26节)。最后,所罗门便将婴儿交给他真正的母亲。

我们在面对事情的是非曲直的时候,需要靠智慧判断。如果我们真的重视智慧,可以像所罗门一样向上帝求智慧,让我们能明辨是非(9节)。也许上帝会回应我们的请求,使我们不虞 [....]

灵命日粮:仍然做王

读经:诗篇74篇4-8,12-23节 

在2017年4月的一个主日,埃及有两处教堂遭到血洗。一则新闻报导称这天为“数十年来,基督徒死伤最惨重的一天”。这两起针对主日敬拜者所发动的恐怖攻击,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范围,根本没有文字可以形容在圣殿所发生的惨剧。然而,我们可以从其他受过同样痛苦的人身上找到一些帮助。

当亚萨写下诗篇74篇时,大多数耶路撒冷的居民已被掳掠或惨遭杀害。他倾泄心中的痛苦,描述圣殿被残酷的侵略者摧毁,他对上帝说:“祢的敌人在祢会中吼叫;……他们用火焚烧祢的圣所,亵渎祢名的居所,拆毁到地。”(4,7节)

然而,在艰困的环境中,诗人仍能坚定立稳,这也鼓励我们可以像他那样,决意地说:“上帝自古以来为我的王──在地上施行拯救”(12节)。这个真理使亚萨仍能赞美上帝的全能,即使那时百姓似乎尚未得 [....]

灵命日粮:看看你的城市

读经:创世记12章1-3节 

密西根州底特律市的一个城市发展集团,以“从我们的角度,看我们的城市”为标语,向人们展现城市未来发展的愿景。然而,这个宣传活动却突然中断,因为社区居民发现其中有一个盲点。在这个城市,绝大部分的人口和劳动力都是非洲裔美国人,但是出现在宣传活动中的招牌,横幅和广告牌上的却都是白种人。

与耶稣同时代的犹太人对未来的愿景也有一个盲点。身为亚伯拉罕的后裔,他们自然只注重犹太人的未来。他们不能理解为何耶稣要关心撒马利亚人和罗马士兵,或是任何跟犹太人文化,血统,信仰不同的人。

我能理解底特律和耶路撒冷居民的盲点,就像我只看到那些跟我有类似人生经历的人。然而,上帝却能在我们的差异中实现祂的合一。或许你我都没有意识到,我们都极其相似。

上帝拣选了沙漠中的游牧人亚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