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巨人”叫失望

作者: Olivia Ow,新加坡

signs-416441_640

有时,办公室就像战区。对有些人来说,每天的日常上班就似救火。而对另一些人来说,每天的工作则是忙着应付各种最后期限、处理各样难缠的人际关系,甚或是面对同事的背后中伤。

就算在基督教事工机构工作,也不能幸免,总会被各样“人造”问题不断挑战,例如失败、软弱和沟通有误。牧师兼作家提摩太‧凯勒观察道:“人本身就麻烦,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注定麻烦。”因此,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不可避免地会碰上一个“巨人”叫失望。

对于我们在基督教事工机构或教会服事的人来说,重要的是要记住我们是同一战壕的战士。我们是为了灵魂以及真理而战,而不是为了个人的荣耀。我们的敌人不是彼此,而是企图制造纷乱以破坏你我努力的撒旦。

在圣经申命记20章5-8节中,我们读到一段有趣的经文,提及交战时适用的规章。经文字面的命令现在可能已对我们不再适用,但它的原则仍可供参考。

首先,合一不一定等同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不必要求所有人都付出同等强度的努力或都奔赴最前线。上述经文中提及,如果有人“建造了新房屋,还没有行过奉献礼”,那就让他回家照顾房屋(第5节)。如果有人“栽种了葡萄园,还没有享用它的果子”,他同样可以回家,不用参战(第6节)。对于上帝来说,家庭事务也同样重要。

对我们现今的时代来讲,这段经文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或许,经文是告诉我们要调整对同事以及教会同工的期待,或是拥有一颗愿意聆听与同感的心,亦或是审视我们的内心为什么总要跟别人比谁做得多,谁做得少。或许,这段经文是教导我们要体谅他人,包括去了解同事们在职场以外还面对着哪些问题。有什么事情让他或她分心了吗?有什么其他事情是需要他们去处理、是与完成机构的事工同等重要的?除了体谅之外,我们还需要敏感,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放手让我们的同事或教会同工回去照顾家庭,这样才不至于家庭、服事两耽误。

其次,士兵讲的是团队合作。如果没有彼此的配搭,我们无法成就大事。如果有人不在状态,或不在最佳状态,这就会影响其他士兵的士气。因此,经文说:“谁是惧怕、胆怯的,他可以回家去,恐怕他使兄弟的心融化,像他的心一样。”(第8节)

这段经文是什么意思呢?这让我们看到,上帝完全明了人的各种脆弱。有时,我们恐怕需要友善地允许人退居二线,或离开团队。或者,我们恐怕需要花一段时间来陪伴,助其重拾勇气。

没有跟同伴们一起参战不见得是坏事。圣经中这段豁免参战的规定也告诉我们,上帝不需要用尽最后一兵一卒才获胜。

在与失望这个巨人的对抗当中,我们的武器是上帝的话语——就是那把可以理直我们的思绪,统领我们的情绪,并影响我们的行为的真理之剑。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投稿

寻找伴侣?等待伴侣?

作者:Tim Hoe, 香港

signs-416441_640

“你也该结婚了……”这是我到了一定的年龄后,从身边人那里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对于这类言语,大家的反应各有不同。而作为单身基督徒的我,则感到十分尴尬。

“寻找?”“等待?”身边很多单身弟兄姐妹都有同样的疑问。究竟我如何才能遇见那位生命中的伴侣呢?不少主内肢体都会回答说:“上帝会安排最适合的伴侣给你”。于是,对这件事就产生两种不同的看法。

“既然上帝安排,那我们就慢慢等!”这种看法所衍生出来的解释,就是在这段等待的时间当中,上帝也正塑造你,好让你有充足的预备进入圣洁的婚姻生活。但这句话说得容易,不过实行起来还真不得了。特别是已经上了年纪的弟兄姐妹,心里也许会想:“日以继夜地等待,都已经过了几年啦?”

又有另一种看法:“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既然上帝预备,那我们就要去找。”虽然引用了圣经,然而也有它的问题。问题在于我们去找的时候,是否能确保自己能清楚辨别出上帝预备的那一位呢?不少人也会去找,但是总会带着一定的条件。如果上帝预备的跟自己所订的条件不太符合,甚至完全不一样,那如何是好?那岂不是很容易找错吗?

到底要等待,还是寻找呢?等待的话,怕等很长时间;寻找的话,又怕找错人了。单身的你和我,真是苦恼啊!

我想,在选择“要等待”或“要寻找”之前,单身的基督徒可以先从自己与上帝的关系着手。

在马太福音6章25-32节中,耶稣吩咐我们不要忧虑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因为我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天父上帝都是知道的。祂说:“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马太福音6章33节)虽然这里讲的是日常所需之物,但我想“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个原则也可适用于婚姻大事。其实一旦我们专心做上帝的事,我们就不至于因伴侣这事感到忧愁。如果我们在这服侍的道路上需要一位婚姻伴侣同行,上帝必会带领我们遇见合适的伴侣;又或者,我们一直保持独身,也能因与主同行而满足喜乐。只要我们专注于祂,那就是既等待又寻找,自然也不必苦恼了。

也许还有人会问:我们该如何确定他/她就是我生命中那位终身伴侣呢?在这个问题上,似乎不少教会的弟兄姊妹都有一个这样的观念:你要一直向上帝祷告,上帝已经预备了一个特定的人,你要寻求知道那个人是谁。这样的观念似乎影响了很多人,让他们在婚姻问题上犹疑不决,因为很多人都觉得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已经预见那个“特定的人”。因此,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到底我们要找的是“特定”的一个人,还是一个“合适”的人呢?

很多教会讲婚姻时,会引用以撒的例子(创世记24章)。亚伯拉罕委托仆人替以撒找妻子,最终上帝带领这位仆人遇上利百加。但这是否能够证明上帝会为每个人安排一个“特定”的婚姻伴侣呢?

事实上,当时以撒身处的背景很特殊,上帝已应许将迦南地赐给他父亲亚伯拉罕的后裔(也就是以撒的后裔),并且将来的弥赛亚也要从以撒的后裔中产生,因此以撒的妻子人选至关重要。当时仍是父母替儿女安排婚姻大事的时代,亚伯拉罕敬畏上帝,不愿意替儿子娶迦南地的女子为妻,但因自己年纪老迈,便差派“家中最老的、管理他所有产业”(创世纪24章2节,新译本)的仆人长途跋涉回到故乡米索不达米亚,为以撒娶一名本族的女子为妻。亚伯拉罕更慎重地叮嘱仆人,如果本族的女子不愿意到迦南地来,也绝不可带以撒回到故乡去。老仆人接下这个异常艰巨的任务后,一路上都寻求上帝的引领,最终找到利百加,而利百加也愿意跟随老仆人到迦南地作以撒的妻子。可见,这实在是一个特别的例子,我们很难由此得出结论,说上帝会为身处21世纪的我们都安排一个“特定”的婚姻伴侣。

其实,圣经更多提及的是好丈夫、好妻子、好伴侣的特征(箴言书18章22节、19章14节、31章10-31节),以及何为正确的伴侣关系(创世纪2章24节,以弗所书5章22-33节)。

因此,这才是我们该问的问题:“到底怎样的弟兄/姐妹才适合作为我的终身伴侣呢?”我相信,透过读经、祷告,我们会得到问题的答案。带着这些答案(或者说标准),在服侍上帝的道路当中既等待又寻求,我们将拥有幸福的人生。

(此文章繁体版)

延伸阅读:
关于恋爱与婚姻:谁是我“注定的那一位”?
探索丛书:我该和谁结婚?


投稿

关于爱:我忽略了的三个方面

作者:Elisabeth Chandra,印尼

signs-416441_640

“爱是个动词”,这既是约翰·梅尔(John Mayer)的歌名、盖瑞·查普曼(Gary Chapman)的书名,也是2014年一部电影的片名。这些作品所要表达的基本意思是,真正的爱包含行动,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这样的说法我完全赞同,正如圣经所说:“我们爱人,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动和真诚上表现出来”(约翰一书3章18节,新译本)。上帝最大的诫命也告诉我们,“爱”涉及我们整个人:“你要全心、全性、全意爱主你的上帝……和……爱人如己”(马太福音22章37-39节,新译本)。

但有时候,当我试图向他人表达爱时,我感到日益疲惫。当我善待那些我并非真正关心的人时,我甚至觉得自己有些虚伪。你是否也曾有过这种感受呢?

没有行动的话语不过是空谈,但即使是付诸行动,我们所行的也必须出于正确的动机。正如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3章3节中所说,“我若把一切所有的分给人……却没有爱,对我仍然毫无益处”(新译本)。我们向人表达爱的动机和方式同样重要。

爱不仅仅是一个动词,也不只是一时的宽宏大量。圣经很多地方都提及真实而圣洁的爱。我学会了以下三个方面,并且谨记在心:

1. 爱的源头是上帝。圣经说:“亲爱的,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上帝那里来的。凡是爱人的,都是从上帝生的,并且认识上帝”(约翰一书4章7节,新译本),并且“上帝就是爱”(约翰一书4章16节,新译本)。当我们顺服上帝的引导时,我们就会去爱上帝及身边的人,这乃是圣灵所结的果子(加拉太书5章22节)。

2. 爱应当是我们行动的原动力。约翰福音3章16节说道:“上帝爱世人,甚至把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上帝对我们的爱是促使祂差派自己的儿子來到世上的动机,这个动机是持续不变且存到永恒的。正是上帝的爱促使我们以爱心对待他人,好让他们也來信靠上帝,并经历在祂里面丰盛的生命。任何其他动机都会使我们的爱变成短暂和肤浅。

3. 爱来自于因认识并顺服主而得的喜乐。离了上帝,我们的爱心是无法增长的,因为爱从上帝而来。如果我们不乐于认识和顺服上帝,我们怎么能体验祂的爱呢?我们的主耶稣因顺服天父而有满足的喜乐,祂“因为那摆在面前的喜乐”,就忍受了十字架上可怕的煎熬,祂的喜乐在于完成天父交付的工作(希伯来书12章2节,新译本)。祂因天父喜悦祂而喜乐,这份喜乐促使祂以行动展现了何等大的爱!每当我们感到越发疲惫或灰心时,主耶稣的榜样可以成为我们的鼓励(希伯来书12章3节,新译本)。

当我努力成为一个更有爱心的人时,我首先祈求上帝赐给我一颗在祂里面满有喜乐的心——因祂是那爱的源头——并看祂为我最大的财富和永恒的赏赐。我相信只有这样,我才能去爱别人,无论是家人、朋友、同事或任何我所遇到的人。但愿这也是你的祷告。

(此文章译自雅米印尼文网站)

(延伸阅读:“爱”难,爱人更难)


投稿

“爱”难,爱人更难

作者:陶可心,新加坡

signs-416441_640

我对爱的定义一直很模糊,因为我的家庭背景让我觉得,爱就像是一种奢侈品。

14岁那年,我和妹妹跟着母亲移民新加坡。后来母亲再婚,继父是新加坡人。再婚?也许是因为母亲真的爱继父吧。然而,母亲的脾气比较暴躁,个性强势,经常与继父起冲突、争吵。然后,我就会听到“噼里啪啦”摔东西的声音。这时,我就会一个人躲到楼下去散步。可我依然能够听到他们争吵的怒吼声。每次争吵后,继父身上总是会留下受伤的印记,接着警察就会来“拜访“我们。不知道有多少次,我哭着对母亲说:“我希望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但她的回答却是:“你永远都不会有的。”这样的回答的确令人心碎。

背井离乡的生活并不没有我原先期望的那么好。我每天只有两块新币,不管怎么分配,永远都吃不饱。所以那时的我觉得只要能吃饱就是”幸福“。同龄女生总是为了保持好身材而节食,在我看来,这是很愚蠢的举动。每当我看到别人吃不完的食物,我都有想要帮他们吃完的冲动。

为了填饱肚子,我从15岁便开始半工半读。我白天上学,晚上在酒店做服务生,每天只有四五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即便这样,我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劳碌与辛酸就像是家常便饭,伴随我度过了三年艰苦的时光。

对于我这样一个90后来说,这样令人心碎的家庭和艰苦的生活,实在是难以承受之重。我对生活充满了失望,对幸福家庭的孩子充满了嫉恨。从那时起,我活着的唯一目标就是离开这个家,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我拼命打工,即使是中考前一天,我也要去把明天的饭钱赚回来。同时,我努力学习,一直努力地执行自己的计划。只是,在我还没有能够完成这个计划的时候,我已经身心疲乏,令人心碎的家庭就好像死亡的火焰一样,慢慢地吞灭我活着的希望。我迷失了,不知道活着有什么意义。

我不想再这么痛苦地活着,所以我选择轻生。幸好,就在我决定轻生的那天,我在路上遇到了一位牧师,他对我说:”主爱你。“我心想,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上帝的话,祂一定不会让我这样受苦。于是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可以给我一个活着的理由吗?“牧师说:”如果你活着,很多人会因为你的帮助而活得更好。“我的心在燃烧,原来这就是我活下去的理由,上帝给了我活下去的理由。

后来,我开始去教会,认识了基督里的兄弟姐妹。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彼此扶持。而上帝也通过圣经让我明白,我要爱自己,原谅自己,原谅过去。

我以前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也不懂得谅解与关心别人。我无法容忍自己犯任何错误,凡事要求尽善尽美,自尊心强得好像穿不透的城墙,又厚又硬。

可是现在我变了,上帝差遣祂的子民来带领我、照顾我。祂让我学会了爱人和爱自己,包容、怜悯他人,也给自己时间去学习和进步。同时,我不再让盲目的自尊心控制自己,学习做一个谦虚的人,慢慢地走出过去的阴影。而且,我还成为了一名义工,服侍许多在生活里迷失的人。我分享自己的经历以及上帝对我的爱,鼓励他们开始新的生活。

回想过去,我从来没有预料到上帝会为我准备另一个家,并且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也越来越多。同时,当我离主越来越近时,我也开始原谅自己的母亲。我想,也许是因为她不认识上帝,她才会那样子伤害自己的家人,其实她自己也活得很痛苦。

感谢主让我能够在每一天都充满平安与喜乐,也愿主同样赐予你这个福分!阿门!

(此文章繁体版)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家庭关系)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