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如何把盼望带给我绝望的家

作者:Vilcon Tauning,马来西亚

signs-416441_640

我出生于一个破碎的家庭。从小,我就生活在仇恨、嫉妒、愤怒等诸多使我们家庭状况不断恶化的不良情绪当中。我父母常常闹离婚,但因为我们兄弟姐妹年纪还小,妈妈并没有同意。

我十一岁时,哥哥和姐姐因为受不了家里的问题就离家出走了。我们家没什么宗教信仰,所以那时我还是个非信徒。虽然我有很多基督徒朋友,但我对耶稣还是一无所知。

在我读中学的时候,父母又想要离婚。不过真正让我生气的是我的弟弟和妹妹竟成为他们怒气的受害者。有一次我妹妹在我阿姨家住了好几个月,而我弟弟几乎被一对夫妻领养(但我妈妈最终没有把弟弟交给他们)。我叔叔亲自负起责任照看我的弟弟,确保他在家不受到任何伤害。我父母每次吵架,妈妈都会到我舅舅家住一晚或几天。当我13岁时,我就自己搬到离家很远的旅馆去住了。但每次想起家里,我心里都会很痛,感觉被困于一个没有盼望的绝境。

有一天,我到一个基督徒朋友的房间借他的手机来听音乐。因为他是一位基督徒,并且是教会的乐手,所以手机上大部分都是福音音乐。当我听到Hillsong的《向主欢呼》时,我立刻感觉好多了,也平静了许多。说实话,我并不清楚当时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我特别感动,并开始流泪。我开始经常借那位朋友的手机听这首歌。每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都会好受一些,得到安慰。

当我14岁时,我第一次来到教会。我记得当时牧师正在分享人类的盼望。当他说要为所有生命中需要盼望的人祷告时,我站了起来。我模仿朋友闭上眼睛,却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毕竟,我从来没祷告过,不知道应该如何进行。牧师祷告的时候,我开始泪流不止,心中立刻感觉好受很多。我意识到有些事情在我身上发生,但我却不明白那是什么。

从此以后,我经常去教会,想要更多了解耶稣,也常常到主日学听耶稣的故事。我学得越多,就越经历到我寻求多年的盼望。15岁时,我明白了,耶稣是唯一能改变我生命的盼望。于是,我终于决定接受耶稣作我的救主和生命的主。

刚成为信徒的时候,我遇到很多阻拦。当我跟父母说我想受洗,并问妈妈愿不愿意作我的受洗见证人时,我爸爸变得非常愤怒。他甚至说如果我要成为基督徒,他就把我赶出家门。当我尝试解释只有靠耶稣的名,我们一家才能得医治时,他竟打了我一巴掌。

但我继续去教会,并常常为我的家人可以敞开心扉接受福音而祷告。

有一天,我问我爸爸比较喜欢我的旧我(喝酒、毁坏东西、坏他的名声、常常顶嘴),还是比较喜欢我的新我(参加团契和祷告会、放弃恶劣的态度、戒烟、戒酒)。我告诉他,我尊重他是我的爸爸,因为耶稣教导我们孝敬父母。我感谢上帝,我爸爸终于接受了我信主这件事,还请我妈妈代替他去见证我受洗。从那时起,我继续跟妈妈和几个兄弟姐妹分享耶稣带来的盼望。我告诉他们,如果我们相信耶稣并依靠祂所赐的盼望,我们的家就能得医治。我的兄弟姐妹开始去教会,而我妈妈看到我们一家的改变,也接受了耶稣作她的救主。这段时间,我们不断互相鼓励、互相代祷。我看到了家里明显的改善。

现在,八年过后,我可以满怀信心地说,我们的家庭的确被主耶稣的恩典和怜悯医治了。我妈妈喜欢说:“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新的将要到来。”我爸爸开始去教会,而我妈妈也经常为他祷告。妈妈现在在教会委员会侍奉,而我的姐姐和妹妹则活跃于音乐和青年事工。我现在在教会里担任乐手并主领敬拜,之前也担任过青年福音事工的主席。

我曾经是一个绝望的人,但我在给我力量的那位耶稣里找到了盼望。我得救的故事开始于那首《向主欢呼》,而现在我百分之百确信耶稣是我的力量、我生命的主、我的救主和我永远的盼望。我希望我的分享能见证上帝的大能!无论我们在什么情况之中,祂都能医治我们。祂是绝望中的盼望。

如果你现在正面临困难或觉得没有盼望,相信并依靠耶稣吧!你会发现,祂就是你所寻找的盼望!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版)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确实的指望  家庭关系)

 

投稿

有个“巨人”叫失望

作者: Olivia Ow,新加坡

signs-416441_640

有时,办公室就像战区。对有些人来说,每天的日常上班就似救火。而对另一些人来说,每天的工作则是忙着应付各种最后期限、处理各样难缠的人际关系,甚或是面对同事的背后中伤。

就算在基督教事工机构工作,也不能幸免,总会被各样“人造”问题不断挑战,例如失败、软弱和沟通有误。牧师兼作家提摩太‧凯勒观察道:“人本身就麻烦,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注定麻烦。”因此,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不可避免地会碰上一个“巨人”叫失望。

对于我们在基督教事工机构或教会服事的人来说,重要的是要记住我们是同一战壕的战士。我们是为了灵魂以及真理而战,而不是为了个人的荣耀。我们的敌人不是彼此,而是企图制造纷乱以破坏你我努力的撒旦。

在圣经申命记20章5-8节中,我们读到一段有趣的经文,提及交战时适用的规章。经文字面的命令现在可能已对我们不再适用,但它的原则仍可供参考。

首先,合一不一定等同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不必要求所有人都付出同等强度的努力或都奔赴最前线。上述经文中提及,如果有人“建造了新房屋,还没有行过奉献礼”,那就让他回家照顾房屋(第5节)。如果有人“栽种了葡萄园,还没有享用它的果子”,他同样可以回家,不用参战(第6节)。对于上帝来说,家庭事务也同样重要。

对我们现今的时代来讲,这段经文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或许,经文是告诉我们要调整对同事以及教会同工的期待,或是拥有一颗愿意聆听与同感的心,亦或是审视我们的内心为什么总要跟别人比谁做得多,谁做得少。或许,这段经文是教导我们要体谅他人,包括去了解同事们在职场以外还面对着哪些问题。有什么事情让他或她分心了吗?有什么其他事情是需要他们去处理、是与完成机构的事工同等重要的?除了体谅之外,我们还需要敏感,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放手让我们的同事或教会同工回去照顾家庭,这样才不至于家庭、服事两耽误。

其次,士兵讲的是团队合作。如果没有彼此的配搭,我们无法成就大事。如果有人不在状态,或不在最佳状态,这就会影响其他士兵的士气。因此,经文说:“谁是惧怕、胆怯的,他可以回家去,恐怕他使兄弟的心融化,像他的心一样。”(第8节)

这段经文是什么意思呢?这让我们看到,上帝完全明了人的各种脆弱。有时,我们恐怕需要友善地允许人退居二线,或离开团队。或者,我们恐怕需要花一段时间来陪伴,助其重拾勇气。

没有跟同伴们一起参战不见得是坏事。圣经中这段豁免参战的规定也告诉我们,上帝不需要用尽最后一兵一卒才获胜。

在与失望这个巨人的对抗当中,我们的武器是上帝的话语——就是那把可以理直我们的思绪,统领我们的情绪,并影响我们的行为的真理之剑。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投稿

寻找伴侣?等待伴侣?

作者:Tim Hoe, 香港

signs-416441_640

“你也该结婚了……”这是我到了一定的年龄后,从身边人那里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对于这类言语,大家的反应各有不同。而作为单身基督徒的我,则感到十分尴尬。

“寻找?”“等待?”身边很多单身弟兄姐妹都有同样的疑问。究竟我如何才能遇见那位生命中的伴侣呢?不少主内肢体都会回答说:“上帝会安排最适合的伴侣给你”。于是,对这件事就产生两种不同的看法。

“既然上帝安排,那我们就慢慢等!”这种看法所衍生出来的解释,就是在这段等待的时间当中,上帝也正塑造你,好让你有充足的预备进入圣洁的婚姻生活。但这句话说得容易,不过实行起来还真不得了。特别是已经上了年纪的弟兄姐妹,心里也许会想:“日以继夜地等待,都已经过了几年啦?”

又有另一种看法:“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既然上帝预备,那我们就要去找。”虽然引用了圣经,然而也有它的问题。问题在于我们去找的时候,是否能确保自己能清楚辨别出上帝预备的那一位呢?不少人也会去找,但是总会带着一定的条件。如果上帝预备的跟自己所订的条件不太符合,甚至完全不一样,那如何是好?那岂不是很容易找错吗?

到底要等待,还是寻找呢?等待的话,怕等很长时间;寻找的话,又怕找错人了。单身的你和我,真是苦恼啊!

我想,在选择“要等待”或“要寻找”之前,单身的基督徒可以先从自己与上帝的关系着手。

在马太福音6章25-32节中,耶稣吩咐我们不要忧虑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因为我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天父上帝都是知道的。祂说:“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马太福音6章33节)虽然这里讲的是日常所需之物,但我想“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个原则也可适用于婚姻大事。其实一旦我们专心做上帝的事,我们就不至于因伴侣这事感到忧愁。如果我们在这服侍的道路上需要一位婚姻伴侣同行,上帝必会带领我们遇见合适的伴侣;又或者,我们一直保持独身,也能因与主同行而满足喜乐。只要我们专注于祂,那就是既等待又寻找,自然也不必苦恼了。

也许还有人会问:我们该如何确定他/她就是我生命中那位终身伴侣呢?在这个问题上,似乎不少教会的弟兄姊妹都有一个这样的观念:你要一直向上帝祷告,上帝已经预备了一个特定的人,你要寻求知道那个人是谁。这样的观念似乎影响了很多人,让他们在婚姻问题上犹疑不决,因为很多人都觉得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已经预见那个“特定的人”。因此,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到底我们要找的是“特定”的一个人,还是一个“合适”的人呢?

很多教会讲婚姻时,会引用以撒的例子(创世记24章)。亚伯拉罕委托仆人替以撒找妻子,最终上帝带领这位仆人遇上利百加。但这是否能够证明上帝会为每个人安排一个“特定”的婚姻伴侣呢?

事实上,当时以撒身处的背景很特殊,上帝已应许将迦南地赐给他父亲亚伯拉罕的后裔(也就是以撒的后裔),并且将来的弥赛亚也要从以撒的后裔中产生,因此以撒的妻子人选至关重要。当时仍是父母替儿女安排婚姻大事的时代,亚伯拉罕敬畏上帝,不愿意替儿子娶迦南地的女子为妻,但因自己年纪老迈,便差派“家中最老的、管理他所有产业”(创世纪24章2节,新译本)的仆人长途跋涉回到故乡米索不达米亚,为以撒娶一名本族的女子为妻。亚伯拉罕更慎重地叮嘱仆人,如果本族的女子不愿意到迦南地来,也绝不可带以撒回到故乡去。老仆人接下这个异常艰巨的任务后,一路上都寻求上帝的引领,最终找到利百加,而利百加也愿意跟随老仆人到迦南地作以撒的妻子。可见,这实在是一个特别的例子,我们很难由此得出结论,说上帝会为身处21世纪的我们都安排一个“特定”的婚姻伴侣。

其实,圣经更多提及的是好丈夫、好妻子、好伴侣的特征(箴言书18章22节、19章14节、31章10-31节),以及何为正确的伴侣关系(创世纪2章24节,以弗所书5章22-33节)。

因此,这才是我们该问的问题:“到底怎样的弟兄/姐妹才适合作为我的终身伴侣呢?”我相信,透过读经、祷告,我们会得到问题的答案。带着这些答案(或者说标准),在服侍上帝的道路当中既等待又寻求,我们将拥有幸福的人生。

(此文章繁体版)

延伸阅读:
关于恋爱与婚姻:谁是我“注定的那一位”?
探索丛书:我该和谁结婚?


投稿

关于爱:我忽略了的三个方面

作者:Elisabeth Chandra,印尼

signs-416441_640

“爱是个动词”,这既是约翰·梅尔(John Mayer)的歌名、盖瑞·查普曼(Gary Chapman)的书名,也是2014年一部电影的片名。这些作品所要表达的基本意思是,真正的爱包含行动,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这样的说法我完全赞同,正如圣经所说:“我们爱人,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动和真诚上表现出来”(约翰一书3章18节,新译本)。上帝最大的诫命也告诉我们,“爱”涉及我们整个人:“你要全心、全性、全意爱主你的上帝……和……爱人如己”(马太福音22章37-39节,新译本)。

但有时候,当我试图向他人表达爱时,我感到日益疲惫。当我善待那些我并非真正关心的人时,我甚至觉得自己有些虚伪。你是否也曾有过这种感受呢?

没有行动的话语不过是空谈,但即使是付诸行动,我们所行的也必须出于正确的动机。正如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3章3节中所说,“我若把一切所有的分给人……却没有爱,对我仍然毫无益处”(新译本)。我们向人表达爱的动机和方式同样重要。

爱不仅仅是一个动词,也不只是一时的宽宏大量。圣经很多地方都提及真实而圣洁的爱。我学会了以下三个方面,并且谨记在心:

1. 爱的源头是上帝。圣经说:“亲爱的,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上帝那里来的。凡是爱人的,都是从上帝生的,并且认识上帝”(约翰一书4章7节,新译本),并且“上帝就是爱”(约翰一书4章16节,新译本)。当我们顺服上帝的引导时,我们就会去爱上帝及身边的人,这乃是圣灵所结的果子(加拉太书5章22节)。

2. 爱应当是我们行动的原动力。约翰福音3章16节说道:“上帝爱世人,甚至把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上帝对我们的爱是促使祂差派自己的儿子來到世上的动机,这个动机是持续不变且存到永恒的。正是上帝的爱促使我们以爱心对待他人,好让他们也來信靠上帝,并经历在祂里面丰盛的生命。任何其他动机都会使我们的爱变成短暂和肤浅。

3. 爱来自于因认识并顺服主而得的喜乐。离了上帝,我们的爱心是无法增长的,因为爱从上帝而来。如果我们不乐于认识和顺服上帝,我们怎么能体验祂的爱呢?我们的主耶稣因顺服天父而有满足的喜乐,祂“因为那摆在面前的喜乐”,就忍受了十字架上可怕的煎熬,祂的喜乐在于完成天父交付的工作(希伯来书12章2节,新译本)。祂因天父喜悦祂而喜乐,这份喜乐促使祂以行动展现了何等大的爱!每当我们感到越发疲惫或灰心时,主耶稣的榜样可以成为我们的鼓励(希伯来书12章3节,新译本)。

当我努力成为一个更有爱心的人时,我首先祈求上帝赐给我一颗在祂里面满有喜乐的心——因祂是那爱的源头——并看祂为我最大的财富和永恒的赏赐。我相信只有这样,我才能去爱别人,无论是家人、朋友、同事或任何我所遇到的人。但愿这也是你的祷告。

(此文章译自雅米印尼文网站)

(延伸阅读:“爱”难,爱人更难)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