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s

六年后仍然降服于上帝

作者:Edna Ho,马来西亚
ipod-six-years-on

我接受基督为救主六年之后,大家可能期待我的信仰会有所提升。不论是三一论还是由童贞女降生,我应该已经成为一个对基督教教义毫无疑惑的信仰巨人;但其实我没有。在这六年中,我反而无数次对信仰产生怀疑。虽然我在内心深处还是相信这个世界有一位上帝,也相信到天堂唯一的道路就是耶稣基督;但有时候我还是会失去信心并动摇。在那些时刻,圣经丰富的故事及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全部都变得遥远而不真实。

每次当我觉得自己让上帝失望,因此使上帝对我不高兴的时候,我的信仰就受到挑战。或许是我没有花足够的时间思想上帝,也没有将祂摆在第一位。当我开始怀疑祂是否真的在意我的时候,我又充满了罪恶感。但每一次,上帝总是按照祂的时间,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将我从怀疑的深渊拉上来。

有一次我又开始怀疑上帝对我的爱。一位教会的朋友突然到学校来,带了我最喜爱的零食给我。她告诉我说,是上帝催促她去买这些东西的。一开始她不太愿意,于是她向上帝祷告,让她在超市门口找到一个停车位。结果她真的看着一辆车从超市门口的停车位倒出来。她走进超市随手抓了一些零食,结果让我们俩都很惊讶的是,她挑的刚好都是我的最爱。

上帝让我知道祂存在的另一种方法是透过歌曲,有时甚至是非基督教的音乐。在我怀疑的时候,上帝透过特定的歌曲对我的心说话,让我有勇气能再次相信。在最近的农历新年假期之后,我很不想离开心爱的家和家人,不想回到在另外一个州的学校,因为我知道自己的信心不够坚定。在跟父母去机场的路上,电台播放了席琳狄翁的歌曲《本应如此》(That’s the way it is)。我本来就很喜欢这首歌,但不知道为什么,当天我特别留意歌词。听着听着,我的眼泪就掉了下来,因为我知道上帝透过这首歌对我说话,提醒我祂爱我,希望我在信仰上能够更坚强。

上帝也藉著莎拉.扬的灵修小品《盼望不停歇》(Jesus Today)向我说话。在那段时间,许多生活中的事件让我感到沮丧,身心灵都无法得到休息。我问上帝:为什么其他基督徒都在走轻松的路径,而我却总是要面对生命中的艰苦道路呢?《盼望不停歇》中的一句话突然打动了我的心,“此时此刻请相信我。你正经历严格的训练,是单为你一个人设计的冒险旅程。”我立刻受到鼓励,知道上帝虽然让我遭遇困难,但我绝对不是孤单一个人在行走。

使徒保罗在加拉太书5章16-18节中提到,当我们希望在主里成长时,总会有两股相反的力量在我们里面较劲:“我说,你们要顺着圣灵而行,绝不可满足肉体的情欲。因为肉体的情欲和圣灵相争,圣灵和肉体相争,这两个彼此敌对,使你们不能做所愿意做的。但你们若被圣灵引导,就不在律法之下。”(和合本修订版)我们每天都需要上帝的怜悯与恩典。

幸运的是,上帝应许我们,祂的慈爱永不止息,祂的怜悯每早晨都是新的(耶利米哀歌3章22-23节)。让我们将所有的困境降服在上帝面前,完全地信靠祂。让我们求天父使我们不再沉睡,让我们灵里时刻警醒。愿上帝祝福保守我们,阿们。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版)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面对生命中的巨人)

投稿

当我发现并非每个美梦都会成真……

作者:Sukma Sari Cornelius,印尼

The-Day-I-Realized-Not-Every-Dream-Would-Come-True

你是否有过自己的愿望、渴望和梦想?
你曾否将人生某个阶段想取得的成就写下来?
后来你是否又发现,有些梦想永远不会成真,有些愿望则根本够不着?

这些我都经历过。

我有许多愿望,许多梦想。有一阵子我还满腔热情地写下许多愿望。可是有一天,我却发现自己竟不能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实现那些梦想。我很愤怒,也很失望。我质问上帝,为什么我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虽然我知道这样不好,但是我却无法从失望的阴影中走出来。

有天晚上睡觉前,我看见一个朋友发的帖子,那是一首名为《信靠祂》的赞美诗:

“神的智慧永不会有误,
神的恩慈永不更改,
当你无法明白,无法看清祂的计划
当你看不见祂的指引,
那就信靠祂的心。”

歌词让我陷入沉思。没错,很多梦想的确都没有实现,但我也忘记了在这当中比梦想更重要的事实。我忘记了在所有的事情背后默默做工的那一位。我忘记了自己得救后,生命就不再属于我,我不再是自己生命的主宰。我忘记了,虽然我有用来书写人生的纸和笔,但是掌管全套书写工具的却是上帝。

上帝不但透过诗歌,而且也透过圣经对我说话,使我彻底明白,我的生命完全由祂掌管。耶利米书29章11节写道:“耶和华说:我知道我向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我才发现自己的态度就像小孩子一样,要求自己的需求被满足,自己的祷告马上都实现。我并没有活出仆人的样式,认识并信靠我的主,就是那位完全掌管我生命的主。

亲爱的朋友,拥有梦想和愿望并没有错。但我们不可以忘记,唯有上帝掌管万有。我们可以拿着铅笔写下每一个梦想和愿望,但要永远记得,上帝才是主宰。就让上帝用橡皮擦去那些不正确的部分,在你人生的画卷上写下祂更美好的计划。看祂怎样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工作吧。当你发现周围的情况没有按你的意愿发展时,不要害怕。我们的创造者——上帝,正在、也会继续作工,实现祂在你生命中的计划。

(此文章译自雅米印尼文网站)


投稿

水深之处?

作者:冰洋,北京

breakwater-379252_640

“[耶稣]讲完了,对西门说:‘把船开到水深之处,下网打鱼。’”——路加福音5章4节

有的时候,我会思考:什么才是我的水深之处?是更深入的服侍,还是在生活中更好地活出信仰的见证?我如何能到达水深之处?

对于“水深之处”,中外的解经家有许许多多的解答;而我的理解是——你一直不愿意相信我们能有所成就的地方!在上面的经文中,也许彼得已经打了一个晚上的鱼,还是没有什么收获。好比我们的工作,虽然经过很久了,我们依然没有从工作上得到什么成就。我们就会灰心、郁闷,不愿再相信他人的建议,而任凭己意自暴自弃。然而,在上帝的手里,水深之处不再是我们的缠绕与捆绑,而是上帝祝福的一个管道。上帝一直在挑战我们的固有思维与传统的思维定势,让我们更深地去经历他。

然而,问题又出现了。我们靠什么到达水深之处?是靠自己,靠信心,还是靠别的?耶稣对彼得的教导很简单:把船开到水深之处,下网打鱼。而我是怎么做的呢?不断地听讲道,哪里讲道好就去哪里听;信仰只取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去应用在生活中;不断地看灵修方面的书籍,总结、思考,并将里面的闪光金句摘抄下来……听道、阅读等并非不好,但问题是我的心。我总是靠着自己的力量去铺好木板,然后再安安稳稳地去往水深之处……

有的时候,我们说信上帝,我们的“信”却被那些小格子“框”起来了——左边是三十岁之前结婚,右边是一定要有一个好工作,上面是有一个大房子,下面是结婚几年后一定要有孩子。为了这个框框,我们已经牺牲了太多太多,好像下一个要牺牲的就是我们的信仰了!而正是这个社会约定俗成的框框,让我们无法到达我们的水深之处,经历不到那更大的祝福。

让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当耶稣吩咐彼得要将船开往水深之处时,彼得的感受如何呢?我们也许在一些环境中也有同样的经历,也会有同样的疑惑,但我们是否就能够像彼得那样,即使疑惑也还是会将船开往水深之处,去经历上帝的大能?

不要再用太多的知识去铺平通往水深之处的道路,那样的话会很累;也不要让那些小格子来框住我们向往水深之处的心。生活中,我们的水深之处有很多。用我们的信心去经历上帝的同在!

上帝的孩子们,加油吧!


投稿

朝圣之旅的感想

作者:恩,马来西亚霹雳州

Acknowleged
(照片:在加利利海边,耶稣基督三次问彼得“你爱我吗?”,以此挽回挫败灰心的彼得。)

这次朝圣之旅,除了让我彷彿置身在从未敢奢想过的梦中,也让我对人性、对上帝的爱有了更深一层的体验。

这是一场机遇,是上天在对的时间赐下了对的机会。这趟行程刚好排在假期的开端以及课程之前,这段时间也是圣地天气最好的时刻(不太热也不太冷),而我则把握了这次摆在面前的黄金机会,并且承蒙上帝的怜悯保守,终於得以顺利完成这一趟美梦一般的旅程。

这次旅途,除了打开我对圣经地理环境的视野,也让我感受良多,特别是关于人性与上帝的爱。一直以来我对人,特别是基督徒的为人都抱着单纯的信任与信心。但是渐渐地,我发现人(包括我自己)的确都逃不了犯罪悖逆的天性,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弱点或缺点。无论自觉或不自觉,我们会无意中得罪一些人、招惹一些人的讨厌。我有幸在旅途中聆听一些生命故事,在细细聆听、尝试理解之後,渐渐就找到这个人相关表现的内在原因。有时,是因为人的罪性,但有时候则是因为曾受伤害、被背叛的经历,而渐渐形成的自我保护方式。缺乏被关爱、被尊重的经历,导致对他人的不信任,即使对方也是个基督徒。

其实,基督徒带来的伤害往往比非信徒带来的伤害更大,这就像是家人的背弃,比朋友的离弃更令人伤心。

旅途中,有一次领队分享了一个感动人心的信息。他提醒我们这一趟朝圣之旅,目的无非都是想更加认识耶稣基督以及上帝的爱。他劝勉我们都要学习“放下”,学习饶恕,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和制造纷争;要学习主动去改变、去爱,让别人得以从我们身上看见耶稣基督的爱与宽容。放下和改变,不容易,却是更美好生命的开始。

渐渐地,我发现团队的气氛有了改变。大家彼此寒暄、礼让,尝试包容甚至付出关爱,彼此关顾而不只是专顾自己。这种温暖和谐的关系非常美好,让我想起诗篇133篇1-2节的经文:“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这好比那贵重的油浇在亚伦的头上,流到胡须,又流到他的衣襟。”

聆听别人分享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上帝在这个人身上的恩典与眷顾。虽然对方在某些人眼里不是那么讨人喜欢,但是我深深感受到上帝很爱这个人,正如爱其他人一样。如经上所记:“你们要小心,不可轻看这小子里的一个,我告诉你们,他们的使者在天上,常见我天父的面。”(马太福音18章10节)除了衣衫褴褛的弟兄,一些看起来不那么“属灵”的基督徒也不可轻看,因为我们往往不会知道对方与上帝的关系,也不晓得上帝在这个人身上奇妙的作为,或许对方实际上比我们更“属灵”呢!

我们论断批评别人,往往就是因为自觉是个“义人”,而其他人都是“罪人”。我们很少想到自己要聆听、理解和体恤对方,为对方的软弱祷告,包容和接纳对方,就像耶稣基督聆听、理解、体恤我们,为我们的软弱祷告,包容和接纳我们,甚至为我们牺牲生命。“饶恕”和“包容接纳”是非常不容易的“爱的功课”,也因为很难,耶稣基督才亲自来到世界体现这爱,让我们先感受被主深爱的震撼,才能用上帝的爱去爱其他的人。正如经文所记载:“我们爱,因为上帝先爱我们。”(约翰一书4章19节)

这次旅程,让我看见当领队的不易,因此也更佩服带领数十万常常抱怨的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摩西——我亲自去过那除了沙和石头就什么都没有的旷野,开始能体会以色列人的心情了。但是,我更因此看见了上帝的爱有多坚定。上帝的爱,并不会因着人的软弱而有所改变或退缩,反之,是人自己选择了悖逆而离弃恩典。

盼望在将来的人生路上,我们能一辈子紧紧跟随主基督,走在祂恩典的光中,直到见祂面的日子。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