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教会中的争议,重要的不是我们说什么(有声中文)

作者:Leslie Koh,新加坡

翻译:Cindy Wang,澳大利亚

语音播读:刘弟兄,中国

我们可以做医治祷告吗?我们能够说方言吗?女人可以在主日讲道吗?教会应该支持反同性恋法吗?教会对堕胎应该持什么立场?我们该如何对待犯错的牧师?圣经有唯一“正确”的版本吗?我们可以把鼓作为敬拜乐器之一吗?基督徒可以喝酒吗?

在进行一场理性的辩论赛时,或看到新闻中的一些议题时,辩论可以是趣味横生的。但当辩论造成了教会分裂并且大家都认定自己正确而别人有误时,就不那么有趣了。

我的教会一直保持中立态度,包容和接纳各种不违反基督教信仰基要的做法(或者说是我们教会所认为的信仰基要),所以当我最近加入一个对某些问题持强硬态度的团体时,着实吃惊不小。

团体中有些人固执己见的程度让我隐隐不安。过去我常听人说,因着代沟、个人喜好和信仰的成熟度不同,人们会有不同的观点和行为(例如,“哦,我们老了,适应不了现代的敬拜歌曲”)。但是这个团体中的人对自己立场的坚持好像更加严格。他们认为,这些立场跟教义同样重要,我听到他们反复强调:“可是圣经是这么说的”。

这让我不禁想要反驳:“那么其他人对圣经的解读都错了吗?”

我习惯的一些“基督徒”做法受到了质疑,面对那些眉头紧皱的否定,我感到既困惑,又想辩驳。一方面,我开始怀疑是否一直以来自己对一些真理的认识有偏差;另一方面,我想知道是不是这些人对圣经的解读过于教条化和狭隘。

(其实我到现在也还没有弄明白,但这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对教义的理解,也让我开始思考:我是不是也有教条主义之嫌?)

不过,最令我吃惊的并不是他们对自己观点的维护,而是他们对持相反观点之人的看法和他们表达看法的方式。

比如他们毫无同理心的玩笑(“我不知道你怎么样,但我是要去天堂的”),还有先入为主的看法(“所有的灵恩派或者保守派都是这样的”)。当然,还有他们对其他阵营的误解(“所有五旬节派都坚信必须用这种方式敬拜”或者“所有保守派都坚决反对这种做法”等)。

这让我不禁思考:除非我们确信不会伤害到别人,不然有些话题是不是不应该用来开玩笑?还有,我们真的有我们认为的那么了解对方的做法和想法吗?

可以肯定的是,灵恩派和保守派都存在极端。但庆幸的是,我也遇到过一些不一样的灵恩派和保守派信徒,他们不仅不像人们所描述的那样教条刻板,而且思想开放。我认识的一位圣经老师说:“我在两种派别中都见过敬虔的人,所以我不妄加论断。”

阿们!这句话无意间改变了我对“保守派”的看法。坦白地说:我承认,我也曾对那些意见相左的人抱有成见,这位老师的话让我看到自己的不公和偏见。

我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双方对不同观点的争议,而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对方,以及我们到底对对方的看法有多少了解。

 

我们讲真理,但我们是在爱中讲的吗?

我想,有些问题也许永远没有答案,特别是涉及到对上帝话语的解读,因为其意义重大,所以只能暂搁一旁。也许只有到我们和上帝面对面时才能得到真正的答案。(我有时会想象当上帝被问及这些无关救赎的问题时会如何回答,我想祂会轻轻一笑说:“亲爱的孩子们,你们都是对的!只要相信我,追随我,在你们所认定的方面尊荣我,并始终如一就好了”。)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就这些差异做些努力的,比如开诚布公地讨论,并以荣耀主的方式达成共识;也可以寻找敬拜和服侍的合作方式,避免因个人的看法不同而分裂主的教会。因为,我们如何做和我们做什么同样重要。

以弗所书4章2-3节就讲到我们应如何以荣耀上帝的方式对待其他信徒。保罗说: “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圣经并没有要我们在所有事情上达成一致。它只是说对待不同的看法,我们要用正确的方式和态度。

这意味着在处理分歧时,我们要带着极大的谦卑、温柔、耐心和爱心。也意味着,我们的最终目的不应是强迫别人接受我们的观点,而是要保持信徒之间的团结。

我们在对话时,是不是带着一种必须赢得争论的心态?我们是否会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贬低对方?若对方不愿让步,我们是否会因此气呼呼地离开?我们有没有在用上帝的话互相攻击?我们是否在把教会中的会众分为两类,除了赞同我的人之外都是“不信的”?

我们是否可以温和、耐心地解释自己的立场,愿意让上帝在祂的时间以祂的方式来改变他人的想法,并愿意承认自己的观点也许不完全正确呢?比起确保对方对一切的理解都是正确的(或着说我们所认为的正确),我们是否更关心他的属灵成长和与上帝的关系呢?

对于新加坡反同性恋法所引发的持续争论,最近有一篇文章进行了评论,“新加坡日行一善理事会”(Singapore Kindness Movement)的领袖William Wan最恰当不过地指出:“双方都认为自己说的是真理,但关键是说出的话语是否出于爱心。”

很多时候,我们在一个问题上据理力争是为了纠正某个错误的教导。即使这是真的,我是说“即使”(请记住对方估计也认为自己是对的),我们就不能带着爱心说话吗?新约教会在是否要外邦人行割礼的问题上起争执时(使徒行传15章1-35节), 使徒和长老们确保在引导新信徒时言语温柔: “圣灵和我们定意不将别的重担放在你们身上……这几件你们若能自己禁戒不犯就好了”(24-29节)。

耶稣自己也一样。祂并没有把那些确实被误导的人和那些试图迷惑、误导人的假老师混为一谈。虽然他直截了当地指责了假教师,对待被迷惑的人祂依然温柔而充满怜悯。祂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赢得争辩,而是建造他人。保罗也说:“用温柔劝诫那抵挡的人,或者上帝给他们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提摩太后书2章25节)。

讽刺的是,有时我们对待非信徒反而比对待信徒更温柔和有耐心。我们愿意和那些对信仰好奇的人接触,即使完全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我们也愿意倾听,然而我们却无法与对圣经与我们有一处解读不同的信徒们沟通。为什么呢?

即使我们还是无法达成一致,也仍然可以以求同存异的态度彼此包容。保罗又说:“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一主,一信,一洗, 一上帝,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以弗所书4章4-6节)。

保罗似乎是在提醒我们:“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分歧上,而要集中在共识上,这样你们就会明白我们在基督里是一家人了。”

比如说我们可以和平地结束一场辩论,这样收场:“好吧,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仍有分歧,不过在这一点上我们是有共识的。因着我们共同信靠主耶稣,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能够共同敬拜和服侍吧。”

我们的目标是说出真理,但让我们用爱心说出来吧。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新的旅程

单身教会了我什么?(有声中文)

what-singleness-taught-me-about-love

作者:J Koon,马来西亚

翻译:陈琳,中国

有声播读:小七,中国

一天,我和一个女性朋友吃饭的时候,谈到了作为单身女孩最喜欢的话题:恋爱。

一个职业单身女性,尤其如果她是一个基督徒的话,她的真实生活跟许多浪漫电视剧或电影中所描绘的大相径庭,远不是充满浪漫或拥有各种社交活动的样子。相反的,是一想到恋爱就时常被“上帝怎样为她预备”这样的担心和疑惑给困扰——当然单身女孩也有其他普遍的顾虑,比如职业发展和个人财务稳定等问题。

我在单身朋友当中经常听到类似的哀叹:

“单身的男性基督徒一个都不剩了。”

“我一直在祈祷另一半的出现,但是上帝似乎没有听见我的祷告。”

“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等待一个基督徒作男朋友。 也许是时候考虑其他人了,不管他的信仰是什么。”

我在一年前经历了分手,所以能够理解这些想法。单身的我们很容易陷入沮丧的情绪,甚至怀疑自己是否会邂逅心上人。 当我们看着身边的人恋爱、结婚、最终组建家庭时,就感到更加失落。

朋友们在社交媒体对结婚或家庭生活定期的更新,也不会让单身族感到轻松一点。那些状态的更新时常提醒我们,自己正日益老去,甚至会让我们产生轻微的恐慌。因为没有伴侣,我们有时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大概就是因为单身族都有这种心态吧,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前书7章7—8节才会写出“我愿意众人像我一样,只是各人领受上帝的恩赐一个是这样,一个是那样。我对着没有嫁娶的和寡妇说,若他们常像我就好。”

保罗用“恩赐”和“好”来形容那些独身者,不是很有趣吗? 保罗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因为他自己也单身! 但是我们为什么没有类似的感受呢? 为什么单身族恋爱时也会倍感压力呢?

也许我们接受了社会对我们的期待;也许我们把自己的身份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上,并用“是否有一个爱人”定义自己的价值。 那么,如果我们没有这些怎么办? 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失去了自己的身份和价值?我们的价值究竟在哪里,由谁决定呢?

当别人问及我的恋爱生活,我常常忍不住想回答,“什么恋爱生活?”但说实话,我确实有一段爱情故事,我也有恋爱生活。 我提醒自己,最伟大的爱情故事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是马克·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甚至不是沙迦汗与玛穆泰姬。 最伟大的爱情故事是上帝差遣耶稣基督来到我们的世上,与我们同住,为我们的罪钉死在十字架上。 最伟大的爱情故事是上帝赦免我们的罪,又赐给我们新生命,让我们成为他的孩子。

“上帝的宝贝孩子”这一身份让我从新的视角看待生活的问题和烦恼。当我沮丧或是感到孤独的时候,“上帝的女儿”会让我想起自己在基督里的身份。圣灵也会给我力量,让我坚信自己的价值,相信上帝在我生命中有美好的计划。

我仍然希望自己有一天会结婚。 但是我也知道,即便那没有实现,天父的慈爱却亘古长存。祂会一直眷顾着我,我就不必担心未来。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为祂而活

牧师们鲜为人知的四个挣扎(有声中文)

作者:Jacob Ng,新加坡

翻译:熊永兰,中国

有声播读:刘弟兄,中国

Jacob是Yvonne的丈夫,是Jed和Justus的父亲(和玩伴),也是新加坡Redemption Hill Church的牧师。他至今都会在每天早晨醒来时为上帝所赐予的这些角色而感恩。他享受并感恩平凡生活中的点滴与恩典,以此来表达对上帝的爱。

当美国加利福尼亚Inland Hills教会Andrew Stoecklein牧师自杀的消息传来时,一位关心我的朋友给我发了一条信息,表达他对我工作的感激并询问我最近的状态如何。我很感谢他的关心,也相信许多人都跟他一样震惊。一个看起来“正能量满满”的牧师怎么会不堪牧养和个人挣扎的压力而自杀?

在现今名人当道的时代里,我们都很崇尚才华横溢、被人熟知和有影响力的人。同样,在教会中,基督徒们也不例外。我们尊敬那些有恩赐并为教会舍己的领袖,但这种尊敬往往会发展成对他们的理想主义化。事实上,牧师也是破碎的人——他们也跟其他人一样软弱和容易犯错。

他们传讲的福音也是他们每天所需要倚靠的。无论成为基督徒多长时间,我们所有人(包括牧师) 在成长中都需要教会肢体的扶持,直到我们进入上帝荣耀的那一天。下面列举的是牧师们鲜为人知的四个挣扎,看了之后你可能会感到惊讶。

 

1.骄傲和自我倚靠

如果你也曾经被他人仰视过,你就会知道那种感觉真的不错!但当你诚实地去面对现实时,你不得不承认那个他人仰视的你并不存在,只不过是他们想象中的完美形象罢了。

许多牧师都被那些仰慕者的期望所缠累。他们努力想要满足这些期望,可能是因为内心深处想要得到他人的认可,也可能是因为害怕让别人失望。不幸的是,牧师们很难意识到这种不安全感会以骄傲和自我倚靠的形式表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起初那种对无私服侍教会的真诚渴望,会变成我们赖以寻求自我价值的来源。“关键在于我”的想法会完全压垮我们。

作为教会的肢体,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不要将牧师看得过于圣经上所描述的:“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上帝的儿子……”(以弗所书4章12-13节)。虽然尊荣和尊重我们的牧师并没有错,但我们必须清楚,他们的事工不是要将我们指向他们自己,而是要指向基督。

 

2.婚姻和家庭

第一次有人向我的妻子表示觉得她与牧师结婚一定无比蒙福时,我俩都笑了。如果他们知道我们真实的缺点,以及我们也和其他人一样,每天在婚姻中苦苦挣扎的话,就一定不会这么说了。

我与很多牧师交谈过,因此我知道带领我们自己的家庭可能比带领教会更难。当我在办公室集中注意力面对一个来访者时,我可以很好地运用聆听技巧,但在一天快要结束时我却很难同样对待我的妻子。虽然我百分之百地确信我的妻子和孩子是我最亲爱的人,但我的行为却常常相反。例如,我曾经好几次为了事工牺牲了陪家人的时间。有时候即使我与家人在一起,我的思绪也可能不知道飞去了哪里。

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我很感恩我的妻子宽容地忍耐了我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最糟糕的一面。当我们处理各种困难的状况时,我们哭过,一起祷告过,向别人倾诉过,悔改过我们的罪,并一次又一次地用信心仰望基督。我们可以见证上帝信实的爱——祂满有恩典地保守了我们的婚姻,我们也将继续依靠祂的爱前行。

我们所要做的可能不是假想牧师的家庭生活“毫无矛盾”,而是花时间去鼓励牧师并提醒他们花时间好好陪伴家人以及去好好地爱他们的妻子。

也许我们应该主动去找牧师的孩子说说话,并用我们的言行将他们引向耶稣。跟教会中的其他肢体一样,我们的牧师和他们的家人需要我们的怜悯,关爱,支持和实际的帮助。

 

3.情绪疲劳

大多数传道人能把真理传讲得很好却无法很好地活出来,而“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上帝”(彼得前书5章7节)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我感觉无论我多么努力地将我的焦虑和负面情绪抛给上帝,它们还是会粘在我身上。

37岁的我仍然感觉身体健康强壮。让我负重不堪的不是身体疲惫,而是牧养和讲道带来的情绪疲劳。我的工作描述并没有反映出我经常在做的事情——例如不知道该怎么用言语安慰那些遭受巨大痛苦的人;分担那些深度破碎的人的负担;让自己以恩典回应那些难以相处和出口伤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人以及无法原谅自己犯错误。在具有挑战的日子里,我会感受到不同情绪和想法带给我的负担,我不知道该做什么或怎样祈祷。当我跟人讲,上帝选择弱者和无知的人,就像我这样的人,去做祂的工作时,我是打心底里这样认为的。

当然,虽然说了这么多,但请还是继续带着你们的负担来找我们!去爱和关心羊群是所有好牧者乐于承担的。但是,请提醒我们好好休息,并在我们无法服侍时对我们宽容一些。

要明白你的牧师不一定能解答生活中所有的难题。也请理解他不可能满足你所有的期望。有时,他可能需要一两天的时间来回复你的电子邮件或短信。当你看到你的牧师在努力跟上时,你最好的礼物就是不要怀疑—— 他真的在尽力而为,而不是他不在乎。

 

4.心理健康状况

根据新加坡心理卫生学院(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的统计,新加坡约有5.8%的成年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患有严重抑郁症。新加坡(以及世界各地)的教会似乎没有足够的能力来理解和帮助那些有严重心理健康状况的人。我并不是说教会有责任提供治疗。但是,我们确实需要对这一重要事项有基本的了解,以便能够识别常见病症的症状,并引导他们寻求专业帮助。

我知道一些非常“属灵”的教会会迅速将这些症状归因于魔鬼的攻击,而一些超级保守的教会则会选择完全与临床心理学、精神病学和医学的使用保持距离。这个鸿沟加上我之前列举的三点,可能是一些牧师默默忍受精神健康问题的原因,如抑郁和焦虑症。多年来,他们的教会都不会注意到这一点。当这些心理健康斗争最终浮出水面时,通常是因为某些重大事情发生或是悲剧发生。我祈祷,我们的教会将在理解中成长并将好的福音神学应用于这些破碎世界中的复杂生活问题上。

在我所在的教会,我们与一个基督教的辅导事工合作,并定期邀请我们的领袖和成员参加他们的在线课程。该事工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既实用又有神学支持的资源,以帮助我们满足一些与辅导相关的需求。如果你的教会也可以获得这些资源,我鼓励你装备自己,并更多地了解,在遇到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我们如何能够最好地相互支持。

 

最后的想法

如果我听起来像是在抱怨教会或我的牧师工作,那么事实完全不是如此。我喜欢我的牧师工作。我很荣幸上帝呼召我宣扬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信息 —— 一个救赎主的信息——祂来救赎并修复这个世界的破碎。这真的是我们所有问题最有效,最持久的解药。

要好好地去爱和关心我们的牧师,我们就要明白,罪对我们所有人的影响远大于我们的想象。罪不只是影响我们的行动或行为,它也影响我们的心灵和最深处的情感。这是最严重的精神错乱,即便我们当中最有属灵恩赐的人也深受蒙蔽。

因此,牧师需要你的怜悯,祈祷和鼓励,需要不断被提醒他们在基督里可以找到安息和盼望。他们需要一次又一次地被引向他们所传讲的福音中。

我们所有人都是同一个故事的一部分,我们都不是主角。英雄是耶稣。你的牧师可能会很好地讲述这个故事,但他必须在内心深处真正经历它。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彼此相爱

牧师的公开信:抱歉,教会不是为你开的(有声中文)

作者:Tyler Edwards,美国

翻译:Abby,中国

有声播读:刘弟兄,中国

Tyler Edwards 是一位牧师、作家,也是一名丈夫。他2006年开始全职服侍,目前就职于南卡罗来纳州默特尔比奇的森林社区教堂,在那里做门徒训练牧师。他热衷于给人们宣讲福音并帮助人们在福音里成长。他也是《僵尸教会——让基督的身体重获新生》(Zombie Church- Breathing Life Back Into the Body of Christ)一书的作者。

 

亲爱的教会同胞,

 

我写信想要告诉你们,对我来说,事工中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我想要取悦你们。

成长过程中我一直是个讨好者。我想要每个人都喜欢我,为了讨人喜欢,我能竭尽全力。当然不是每个牧师天生都是讨好者,但这份工作的首要条件就是爱别人。自始至终,耶稣都在透过福音告诉我们,要爱我们的邻舍、敌人以及彼此相爱。如果不爱人,你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福音事工者。然而当你爱人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很奇怪的内在欲望——你想要取悦你所爱的人,使他们开心。

对于大多数牧师来说,我们会情不自禁根据你们的反应来评估我们的工作情况。为什么呢?因为人们付出了爱就会渴望得到爱作为回报。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为什么说这是事工中最大的挑战呢?

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中。我们的文化教导我们,生活应该由我们自己说了算。顾客总是对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满足自我欲望的世界里。这样的结果是我们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偏好非常重要。

让我来说得清楚一点:我们的生活有两个国度。一个是我们自己的——我们所听的音乐,所看的电影,所支持的思想——都是在我们自己的国度里。在这个的国度里,我们自己的意见很重要。

但教会不是你自己的国度。很多时候我们来到教会,表现得好像教会的存在是为了取悦我们一样。我们似乎变成了专家,知道教会该做什么,该如何运转。我们都有自己的偏好和观点,也都有自己的国度。这些偏好和观点在我们各自的生活里确实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在上帝的国度里也同样重要。你的意见很重要,但它们不应是上帝国度如何运转的基础——上帝的话语才是唯一的权威。

当你跑过来告诉我们,你上一个教会做了哪些酷毙了的事时,实际上对我们并没有任何帮助。这个教会和你上个教会是不同的。当你和我们分享这些想法的时候,作为牧师,那种感觉就好像约会时被拿来和对方的前女友或前男友做比较。这让我不太能接受。

你能想象在一段关系里你不断地被拿来和别人做比较是什么感觉吗?那令人抓狂。我们都是基督身体的一部分,每间教会都有独一的文化,呼召和设计。试图把现在的教会变得像你之前的教会,会阻碍上帝对这间教会的呼召。

当你告诉我们音乐声音太大,或不是你的风格,或别的什么不符合你的偏好时,我们会进入一种紧张状态。这就是为什么爱大家会成为我们事工里最大的挑战。

作为牧师,我们小心行事。我们爱大家——自然也渴望被爱,渴望大家满意和感恩我们所做的。经常听小抱怨,我们情绪上也会受影响。

设想一下,有人跑到你家里,说:“你家的墙壁刷的是灰色耶。我不喜欢灰色。”或你邀请人去家里吃饭,吃完后他们开始抱怨你做的菜,和你的烹饪方式,或开始告诉你下次你要如何做得更好。你也许会觉得有点被冒犯了,因为这人竟然跑到你家里来对你的选择评头论足。虽然教会不是我们的家,但所有的服事都是我们精心设计的,为要把上帝的话语和真理与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连接起来。

当你来抱怨的时候,我们所听到的就是:“我觉得你没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说句不好听的实话:你不是我们的老板。你也不是我们的目标听众。上帝才是。我们首要和最重要的目标是忠于上帝呼召我们做的事。

当我们相信我们在走忠于上帝的路线时,你却开始因着个人偏好而抱怨,你其实是在拿我们对你的爱挑战我们对上帝的爱。说得再清楚一点,你在诱惑我们对上帝不忠,去满足你的需要而不是追求上帝给我们的异象和方向。

有些问题相对而言其实没什么太大的影响。比如说敬拜赞美的风格。上帝最关心的不是我们的敬拜风格。祂更关注我们是否用心去敬拜。你对敬拜赞美有意见,教会里的其他人也有意见。一间有500人的教会,可能会有489种关于敬拜赞美的不同意见。你能想象去听取所有不同的意见并且做平衡多么困难吗?

然而问题是:当我们越是想去满足个人偏好(即使是在那些无足轻重的领域),我们就会越少考虑到上帝。最终我们将不再考虑如何荣耀上帝,而是想着如何取悦你。如此,我们的焦点就从上帝的国度转移到你的国度上了。

这么说是否意味着你不应该有自己的观点或者不应该分享建设性、有帮助的意见呢?并不是。有自己的想法和不加思索地抛出意见是有区别的。以下是三点决定你的反馈是有帮助的还是无益的主要因素:

 

1. 你是否是在一个合适的时间讲出你的意见的?被问及的时候分享你的观点与在人多事杂的周日早上随意评说是大有区别的。

2. 你参与到教会的事工中了吗?大部分告诉我意见的人根本没有。他们只不过是旁观者。我的妻子不喜欢屋里墙壁的颜色,肯定比一个毫不相干的快递员不喜欢,要严重得多。在你分享观点之前,思考一下,你在教会是否有足够的参与,以至你的意见可以影响到教会管理的决定。我想要听到的是那些热心参与教会服事的人的意见。

3.你愿意做什么?当人们提出一个想法的时候,我就直接把它抛回去:“你说的不错,那你准备怎么去实现这个想法呢?”大多数时候人们会退缩:“我没有想要自己去实现它,只是给你提供一个意见告诉你该怎么做。”如果你不愿意自己去完成这个想法,那说明这个想法可能没有那么好,或许你也不用讲出来了。

我们爱你。但是我们更爱上帝。在两个爱人之间撕扯永远不会快乐。如果我们不跟从上帝的引导,做我们该做的事和成为上帝让我们成为的人,我们就是牺牲了对上帝的忠诚来取悦人,也就是在犯罪。但如果我们保持原状前行,看起来就像是我们并不关心我们应该爱和服侍的家人。或许,教会的各位家人,大家应该思考一下这一点:

上帝的国度不是以你为中心的。你不是焦点,也不在C位。事实上耶稣每一次呼召我们要信实,去做门徒,以及与祂建立关系,都是在呼召我们向着自己死,也就是向着我们的观点、偏好、价值观和想法死。请帮助我们忠实地去带领教会,而不是成为我们的绊脚石。我们所需要的是那些爱耶稣基督的人(不论男女老少),他们关注的焦点是,作为教会,我们如何能够在教会管理和自我生活中对耶稣更忠心。

事工是艰难的。你会经历很多打击,也会得到很多批评。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励,而不是更多的“我就说一下……”

巴里是我最喜欢的人之一。几年前,我带领一个服侍团队,巴里和他的妻子也在其中。他大概年近七旬。而我们所在的教会是一个当代教会,音乐非常吵,乐手搭配得很好,全程高能。有次乐队开始演奏的时候,巴里看着我说:“这简直太棒了!”我很吃惊。我跟他讲,“希望不会冒犯到你,但我觉得像您这样的年龄应该不会喜欢这种音乐了吧。”他回答说:“是的,我受不了这样的音乐。”接着他指着人群:“但是我所爱的是看到这群年轻人敬拜赞美耶稣,狂热地爱着祂。比起我喜欢的音乐,这个更重要。”

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那些理解事工才是更重要之事的人,那些面对即使不是自己偏爱的形式,依然能鼓励、支持、拥护某样事工并帮助它运转的人。我们需要那些关心上帝的国度胜过关心自己的人。

 

 

谨上,

牧师团队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彼此相爱